登陆注册
19063200000024

第24章 区域政府之间竞争(4)

2.规制竞争

规制是指政府以法律、法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协调和制约,是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政府规制的产生与市场失灵有关,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信息的非对称性;二是经济的外部性;三是垄断。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需要政府规制。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主张政府规制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政府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受规制的市场主体对价格进行垄断或者对消费者滥用权力,具体表现为控制进入、决定价格、确定服务条件和质量及规定在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消费者时的应尽义务等。[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经济过程是不存在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尤其是规制条件下进行的。政府规制对于要素所有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选择往往是决定性的,例如对生产过程的规制可以影响企业的生产标准、劳工利益和生产成本,对消费过程的规制影响到消费者可供选择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和范围,对要素流动的规制则构成要素所有者在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时的约束条件之一。由此可见,政府规制的领域、力度和方式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动范围、行为规则、相应的机会成本与盈利空间。[张紧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之间横向关系协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在不同的规制条件下,经济主体可以“用脚投票”,流动到规制成本较低,更易实现收益的地区,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因而在地方政府竞争过程中,规制竞争是极为常见的竞争手段。

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规制竞争也非常激烈,各地政府对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生产和消费的实际规制各不相同,在这些方面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规制竞争。我国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在很多方面就属于规制竞争行为。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的利益,通过“红头文件”“办公纪要”“打招呼”“设卡”技术壁垒(通过质检部门等)和费率控制(收取各种费用)等方式限制外地资源进入市场或限制本地资源流向外地。目前,我国区域政府之间规制竞争存在“规制强化”和“规制弱化”两方面并存的现象。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体现的是一种“规制强化”。从而导致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存在种种贸易壁垒等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而在引进外部资源方面,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规制弱化”竞争,即用减少规制来吸引投资。

3.公共物品和服务竞争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是地方政府的职能之一。辖区公众是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政府则是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个人为消费公共物品和服务支付的价格就是税收的水平。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泰伯特(Tiebout)在《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以脚投票”机制,揭示了地方政府为了增强本地区对选民的吸引力必须提供最优的公共物品和税收负担组合。理性的选民会比较居住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收益与履行纳税义务的成本。在选民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具有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动力。因而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既是地方政府竞争的结果,也是竞争的手段。从博弈策略上讲,区域性投资环境的优良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地方政府想要增加本地区对外来投资主体的吸引力,除降低本地区的税费负担水平外,更需要改善本地区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来实现本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的优势地位。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竞争包括以下形式。

(1)基础设施建设竞争。为了弥补城市化滞后导致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也为了改善区域性投资环境,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这体现为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上。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投资供给规模的增长趋势相当明显。我国地方政府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竞争,不仅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对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而且对吸引资源流入,拉动地区GDP增长效果也十分明显。

(2)制度性公共物品竞争。良好的制度供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地方政府竞争中,制度性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地方政府竞争力的提高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更为关键。柯武刚、史曼飞认为,制度竞争是个过程,它会调动技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的创造性,助长政府行政机构中的政治—行政性和司法性企业家精神,从而创造性地、预先主动地加速生产力的增长,增强着竞争力。[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因而在竞争的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政策优惠越来越难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逐渐转移到政府服务、信用建设及产权制度改革等制度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对行政审批程序的改革,提出的建设信用省、市、县的目标都体现了在制度竞争上的努力。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也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并逐步向纵深发展。当然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制度竞争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有待于提升。

(3)政府行政效率的竞争。经济发展表明,一个廉洁、有效率的政府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一个腐败、低效率的政府则是经济增长的阻力和腐蚀剂。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其高效率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加以实现。根据公共经济理论,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具有垄断的特征,因而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但随着吸引资源流入,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满足居民需求,实现地方利益最大化等外在压力的不断增加,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就成了重要的竞争内容和手段。地方政府之间的效率竞争,主要体现为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廉洁、高效、进取的政府,公开政务、开放信息,提高政府官员及公务员的行政能力,从而实现有效制度供给、公共服务与物品供给。

我国区域政府之间竞争的成因分析

市场竞争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竞争主体;二是竞争客体的稀缺性;三是稀缺资源的流动性。对于地方政府之间竞争而言,地方政府具有独立追求自我利益的权利和能力,是政府之间竞争的基础条件;而政府竞争客体的稀缺性以及稀缺资源的流动性的强弱不仅是政府竞争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决定政府竞争激烈程度的重要因素。资源的稀缺性程度越高,对政府的价值就越大,政府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如果稀缺资源被某一政府把持而不能在诸多的竞争者之间流动或流动成本很高,政府竞争就不会很激烈甚至很难产生竞争。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政府之间竞争的各种条件逐渐具备和不断完善,从而促使我国区域政府之间竞争不断加强。我国区域政府之间竞争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权化改革使我国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

分权化改革使我国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是区域政府之间竞争的根本原因。所谓政府独立的经济利益是指这些利益为本地区政府及其辖区内居民所有,不会被上级政府或者其他辖区平调走或者共享。地方政府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并有追求这些经济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是地方政府竞争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分权化改革前,我国地方政府只是一级行政主体,主要从事中央计划的执行,地方和地方政府虽然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但其利益并不能够独立化,而是被统合到集中计划经济的整体利益范围中,没有明确的利益边界。各个地区的收益都由上级政府决定,地区和企业创造的利润必须上缴,对自己辖区内的资源没有最后的处置权,必须报请上级政府和部门审批方可使用,而且上级政府还可以平调资源。地方政府不仅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也没有经济管理权和资源配置控制权,缺乏实现其利益目标的必要手段和工具。而行政性分权为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提供了合适的制度框架和激励,地方政府获得了谋求地方利益发展的权力、能力和动力;财政分权让地方政府获得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收益权,使其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地位;资源配置控制权和财政自主权使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本地区经济进行生产力布局调整及经济运行调控,从而具有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这就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产生提供了竞争主体和竞争手段。

1.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收益权

我国财政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统收统支”到逐步规范分权的过程。我国财政分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0~1984年,除对北京、天津及上海三个直辖市继续实行“总额分成”办法以外,对其他省区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其主要做法是: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将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的调剂收入,并根据核定的地方的收支基数,分地区确定地方固定收入上解比例、调剂收入上解比例或定额补助数额。“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打破了“一灶吃饭”的传统格局,承认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各自的利益与地位,赋予地方较大的财政自主权。

第二个阶段是1985~1987年,普遍实行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其特点在于: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各级政府的事权,并以此作为核定收支范围和数量的依据,为向规范化的分税制迈出了一大步。

第三个阶段是1988~1993年,实行“财政大包干”体制,以承认地方财政自主权为条件,垂直划分各级政府的经济职责,由地方政府将其税收中的特定份额上缴给中央政府,并且一定年数不变。“财政大包干”体制使地方政府可以从增收或多收中收取一定份额,从而对地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但另一方面,“财政大包干”体制片面强化了地方利益机制,助长了一些地方的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财政大包干”体制在调动地方经济性的同时,也分散了国家的整个财政,中央逐步丧失了调控地方行为的财力基础。

第四个阶段是1994至今,实行的是“分税制。分税制适当照顾了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积极性,既突出了中央财政的利益,也考虑到各级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按照“存量不动,增量调整”的渐进原则推行,原属于地方支柱财源的“两税”划作中央收入或共享收入后,在体制上采取税收返还的形式保证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财力分配的新格局。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化。分税制把来自第三产业和农业的税种划归地方,有利于地方政府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同时,把来自工业产品的增值税75%、消费税的全部划归中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盲目发展价高税多利大产业的倾向,从而为解决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制度条件。尽管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的利益份额有所减少,但新体制把与经济增长直接有关的增值税的25%留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利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促使地方政府由几乎单纯依赖上级政府的资源扶持,逐步转变为主动寻求经济资源以促进辖区内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具有利益基础。

2.区域经济发展自主权的获得,使地方政府之间具有竞争的能力(手段和工具)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也对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下放权力的改革。地方政府不仅具备了更多的行政管理权力,也具有更多的财政自主权、经济管理权以及进行体制创新的自主权。

(1)财政自主权。财政分权不仅使地方政府获得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的收益权,而且获得了财政自主权,如地方政府拥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等多种税源。改革之前,中央向地方下放财权,不过是财政系统内部的逐渐放权而已,其他各经济主管部门仍然保持着对地方财力使用的直接支配权,地方财政没有实质性的自主权。而1980年开始的财政改革,第一次跳出了以“条条”为主支配财力的老框框,走上了以“块块”为主支配财力的轨道。“分灶吃饭”财政体制规定,下放财权之后,中央各经济主管部门对于已经明确划归地方自行安排的各项事业,不再归口安排支出,也不再向地方分配支出指标,地方财力的分配和使用完全与中央各经济主管部门脱钩。由此,地方政府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财政自主权。而分税制下,地方财政虽在量上受到限制,但地方政府对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自由支配权,这使地方政府能比较自主地组织和安排本地区的发展。

同类推荐
  •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

    社区建设,江泽民总书记称之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居委会主任,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朱镕基总理亲切称赞他们是“小巷总理”。当好“小巷总理”,重要的是想民、利民、帮民。想民,就是要为民着想。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章,要从居民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使社区工作与居民需求、愿望合拍。
  •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使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普及、推广和深化,笔者结合几年来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教学实践,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题目,进行了综合整理阐述,尽量使之理性化、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力求有可操作性。
  • 关键在党: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记事

    关键在党: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记事

    本书主要反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抓党的建设的要事、大事。第一部分为要事综述,详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抓党的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斗争等方面)第二部分为大事记,概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在抓党建过程中发生的大事。这部分全面、突出地反映全党抓党建的氛围。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同,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则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环境而言,一个是在私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另一个则是在公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只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它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本书对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对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包括堕胎、同性恋、死刑、女权、科学与宗教、核扩散、枪支泛滥、贫富悬殊、环境保护、原教旨主义、政教融合、“先发制人”的战争等,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7年5月下)

    故事会(2017年5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山下有城池

    山下有城池

    没什么本事的少年梦想着走遍世界,在一下山后就进入了城池。
  • 妖魂变

    妖魂变

    重生猪妖,钉耙在手…缺钱,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票场。
  • 毁魔灭神

    毁魔灭神

    在这个世界,有六个地域,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宗门,每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会伴随着一个元素之力,可以借助其修炼。少年江尘,身怀四大元素之力,却因其力量太过强大从而封住丹田,不能修炼,被世人嘲笑,直到十六岁,偶然获得的功法令江尘冲破封印,开始修炼!脚踩各家族的天才弟子,一步一步走向强者的巅峰!
  • 轻松怀孕280天(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轻松怀孕280天(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妇女怀孕以后,一家人都热切地盼望着新一代早日顺利到来。为了保证整个妊娠期都能安全度过,孕妇的衣、食、住、行都要格外地注意。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是否良好,能否顺利分娩,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分娩的顺利与否,取决于从怀孕到分娩过程中的良好保健及充分准备,优质的孕前、孕期生活,是孕妇轻松分娩的重要前提。
  • 天若殇

    天若殇

    我用一生性命,换得一方天下。我用一叹韶华,换得婆娑黄沙。宁肯折戟沉沙,宁肯碟血天涯,却换不得娇人一声牵挂。苍茫苦海,独摇孤舟。纵然广阔,却独有我。天若在,一坛浊酒,大梦千秋。神已殇,梦中我心,不再彷徨。
  • 未来网游之武极

    未来网游之武极

    未来的全息游戏,真实到难辨真假,杀人夺宝如同真正的江湖!生命只有一条,没有第二次机会!残酷的游戏世界却又美女如云,林野在两难中艰难前进,九大职业各有优势,一同组队却又各自提防,这到底是游戏还是你死我活的杀戮江湖……
  • 人间世传奇

    人间世传奇

    刘晚雨天生就有一双神眼。神眼天成穿阴阳,观人观鬼观四方。诛仙剑经斩樊篱,五雷正法笼天地。斩鬼斩妖斩神斩仙,杀怪杀邪杀异杀魔!一桩桩不可思议的经历、一件件惊异奇绝的故事、一场场气势恢宏的斗法......人间世,人世间,这是一个关于刘晚雨的传奇……
  • 玉浮沉

    玉浮沉

    注:本意不NP,但尊重人性的多面,情到浓时,该放?该收?读者们决定。不是要她救人吗?前朝公主沦为万人骑的官妓,一个弱到随时被炮灰的角色,试问如何救人?天呐!这第二人间的男子,都是伟大的疯子!千算万筹,不敌他反骨一谋。千娇万媚,不如他回眸一泪。千妻万妾,不入他欢心一寸。千火万灼,不化他眉间一寒。千真万确,不胜他巧言一辩。千面万相,不改他妖骨一身。千砍万杀,不断他孤独一叹。千仁万义,不及他正颜一邪。千明万了,不解他悲笑一灿。千军万马,不阻他争夺一战。他的心很大,大到可容天下,偏偏这样的天下,不容她!当他们逼她走过江湖血剑、攻城狼烟,一身情罪的强大,终是为换取自由,还是只为紧握一个留在他身边的借口?
  • 梦魂狩

    梦魂狩

    梦境是我们最后的庇护所,一天的劳累换来一夜的安眠,那是我们最私密的圣殿。但是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梦境也能被人控制,被人左右,并被用来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将何去何从,而这力量又会将我们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