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为新的网民。无论在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互联网和电脑对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阶段,涉世不深而且好奇心强,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于其他人群,青少年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欺骗。因此,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世界,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自我保护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危害危机预防与应对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1.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容易导致青少年对互联网产生过度依赖而花费大量时间上网。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时间连续上网,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另外,网吧大多空气浑浊、声音嘈杂、环境恶劣。
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多地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
长期上网还会形成网络依赖症,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致使青少年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还会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自我认识的障碍。
2.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学习的时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花花世界,对枯燥的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退学或转学。
同时,长期上网的青少年,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人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
网上也有一些人为了赚钱,建立帮写作业从中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不佳,学习成绩也就大打折扣。
3.弱化道德意识,诱发犯罪
在网络世界,人们借助于虚拟身份交往,不必面对面地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人们的交往也脱离了责任和义务。这容易造成青少年缺乏自律性与道德约束,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网络的世界中放纵自己,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与此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反动的内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还有一些青少年为了支付上网费用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近年来,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幅上升。
4.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
同时,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沉溺于虚拟完美的网络世界之中,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他们从网络中得到了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从网恋中得到了个人归属感的满足,在网络世界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拥有了一切。
而现实世界中一切都不那么完美,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同,朋友的谎言和背叛,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意与人交往,拒绝融入社会。因此也就造成青少年对着电脑时与网友热情交流,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障碍,只有在电脑前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还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怕与人见面、谈话,见人就紧张,躲在屋内避不见人。
5.影响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还有一些人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言论。
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是不良信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网络诈骗的常用手法
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的一种主要形式,犯罪分子多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伪造的网站、手机短信等进行诈骗活动,从而获得受骗者财务信息后进而窃取资金,或引诱受骗者给其汇款。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有如下几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
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对账等内容引诱受骗者填入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或是以各种紧迫的事由要求收件人登录某网页提交个人重要信息,继而盗窃用户资金。
(2)建立假冒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
不法分子建立起网址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的网上银行系统、网上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受骗者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窃取用户资金。
(3)网址诈骗
不法分子设计的诈骗网站网址与正规网站网址极其相似,往往只有一个字母或数字的差异,不仔细辨别很难发现。当用户登录虚假网站进行资金操作时,其财务信息将泄露。
(4)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发布虚假信息,以所谓“超低价”、“免税”、“走私货”、“慈善义卖”等名义出售商品,要求受骗者先支付货款,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5)利用“木马”技术窃取用户信息
不法分子在发送的电子邮件中或在网站中隐藏“木马”程序,在感染“木马”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时,“木马”程序即以键盘记录方式获取用户账号和密码。
名词解释:
“木马”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文件的程序。它是一种具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
(6)破解用户“弱口令”窃取资金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在网上银行设置“弱口令”的漏洞,从网上搜寻到银行储蓄卡卡号,进而登录该银行网上银行网站,破解“弱口令”。
名语解释:
“弱口令”通常是指容易被别人猜测到或被破解工具破解的口令。
(7)手机短信诈骗
储存手机号码的电脑控制手机短信“群发器”大量发出虚假信息,以“中奖”、“退税”、“投资咨询”等名义诱骗受骗者实施汇款、转账等操作。
(三)网络危害预防与应对
为了确保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我们应做到健康上网,具体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尽量在家庭或正规的网吧上网,不要到存在安全隐患(如偏僻、封闭存在火患)的场所上网。
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建议每天不超过2小时),适度有节制的上网娱乐,避免沉迷于网络。
应避免与陌生网友会面或参与网友联谊活动。如果确定需要会面,应选择白天在公开场合会面。
另外,要注意区分网络与现实的区别,不模仿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不良活动。尽量不转借个人电脑。
在上网时,应养成安全的上网习惯,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使用电脑
若是家庭或个人电脑,我们在使用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设置电脑操作系统登录密码,并开启系统防火墙。
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特征库。
若是使用公共场所的电脑,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不在公共电脑登录网上银行。
不在公共电脑保存个人资料和账号信息。
尽量使用软键盘输入密码。
离开前注意退出所有已登录的账户。
(2)安全访问网站
尽量访问正规的大型网站。
不访问包含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
对于网站意外弹出的下载文件或安装插件等请求应拒绝或询问专业人员。
登录网络银行等重要账户时,要注意网站地址是否与要登录的网址一致。
不轻信网站中发布的诸如“幸运中奖”等信息,更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汇款。
网上购物时,应避免在收到货物前直接付款到对方账户(应尽可能使用“财付通”或“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购物,付款有保障)。
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在确认来源可靠前,不要打开附件或内容中的网站地址。
发现恶意网站,应及时举报。
(3)网络交流中保护隐私
不在网络中透露银行账号、个人账户密码等内容。
不在交谈中、个人资料页以及论坛中轻易泄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或家庭电话等任何能够识别身份的信息。
不随意在不知底细的网站注册会员或向其提供个人资料。
(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不捏造、散布恐怖谣言等危害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
不随意攻击、诽谤他人,交谈中避免使用不文明的语言。
尊重他人隐私,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不在网络中发布他人图片等隐私信息。
发布含有音乐、图片、照片等存在专利版权内容的资料前,应确保来源合法。
案例与点评
案例1:
20××年3月的一天上午,重庆市某中学的三名学生罗某、熊某和王某逃学后,在离开学校的48小时内,在一家网吧里玩了大约44个小时的“传奇”游戏,其中熊某连续沉湎电脑游戏达3个通宵。
三人走出网吧后,在极度困乏的情况下,他们竟躺在火车铁轨上睡着了,结果导致熊某和王某被疾驰而来的火车碾死,罗某滚下铁轨侥幸逃生。事后,罗某说:“如果不是在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火车惊醒,他们绝不会死!”
案例2:
20××年的一天,某沿海城市的一名沉迷于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男孩选择了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他站在海边一栋高30层的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
案例3:
小刘最近一直想换一部手机,他在某网站上浏览到一部摩托罗拉手机只要600元,而该手机市场售价在3000元左右。小刘在网站上获得了卖家的QQ号,便与对方取得联系。小刘向卖家询问该网站商品价格为何如此低廉,卖家告诉他,因为其产品是“海关没收的走私产品”,所以价格比“水货”(走私货)还低。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学小张,小张很高兴,就决定和小刘一起购买。卖方要求小刘先将部分货款汇到账上,他们会在三天内通过快递发货,待收到货以后再付余款。小刘就先汇出了一半货款600元,并很快就接到了卖家的电话,说款已收到,他们将尽快将手机寄出。但小刘在等待多日后也不见手机送货上门,就打电话过去询问,此时卖家的电话号码已经变为空号,同时QQ也不再上线。
点评:
案例1与案例2中的同学都因为在网络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从而酿成了悲剧。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同学,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他们迷恋于网络,以至于废弃了自己的学业,甚至影响到生活。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正常生活与网络生活。
案例3中的小刘由于贪图便宜,结果上了网络卖家的当,造成了财产损失。网络购物以其方便性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但我们也应格外注意辨别真伪,若物品的网上售价与市场价相差太多,或卖家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就要小心了。
课后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说说自己对网络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上网经历谈谈网络带来的益处和危害。
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由网络引发的犯罪现象,并交流应对心得。
二、电脑病毒危机应对
电脑病毒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或普通程序中的一段特殊代码,它的功能是破坏电脑的正常运行或窃取用户电脑上的隐私等。
(一)电脑病毒的类型、特点和危害
电脑病毒种类繁多,比较常见的有:
引导型病毒:是指藏匿在硬盘引导区中的病毒,在每次开机时,病毒都比操作系统快一步运行,这样它就可以获得对整台电脑的最大控制权,拥有更大的传播能力和破坏能力。
文件型病毒:这是最常见的电脑病毒类型,它会躲在正常的文件中,当用户使用这些文件时,电脑病毒就会自动运行。
复合型病毒:复合型病毒兼具有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的特点,它既可以感染正常文件,也可以感染硬盘引导区。这种病毒一旦发作,造成的破坏相当大。
隐匿型病毒:这种病毒在感染文件之后,会自动将文件恢复成外表看起来与原文件一模一样,但事实上它会一直悄悄地不断运行,直到系统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