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72300000032

第32章 社会(1)

第一节民族

一、民族概况

天祝境内有22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居多。西汉时已有汉族进入金强河流域,明代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以军屯、民屯、罪戍等方式,将淮泗、江浙、西湖和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人迁至河西一带,清代至民国亦有移民迁居天祝。1950年后,许多汉族干部来天祝工作。

1958年,武威古浪的部分汉族迁至天祝开荒种地。少数民族主要有藏、土、回、蒙古族等,还有东乡保安、撒拉、裕固、苗、高山、壮族等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

二、藏族

天祝属华锐藏区,是安多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占据青海大部分地方。8世纪中叶后,吐蕃乘安史之乱,出兵占领西域四镇和陇右、河西等地。约在公元755年至797年,吐蕃本土的札、珠、东三大种姓迁入青海,后部分逐渐游牧至天祝一带。950年,凉州的吐蕃六谷部左厢首领折逋嘉施,向后汉隐帝请得节度使封号,逐渐把凉州一带置于治下。后有折逋噶支、折逋阿喻丹、折逋游龙钵,先后统治凉州府50年之久。

六谷本身为18个部落,加河西45个部落和兰州、宁夏、渭河上游的部落,其势力很大。凉州城附近主要的部落是者龙族,这是六谷部中最大的部落,有13族,驻牧于武威南天梯山一带;乞当族(策丹族)驻牧武威南山;卑宁族驻牧武威城东;的流族(督六族、多罗族)属六谷部落,驻牧连城以北至门源县境;沈念般部驻牧今金塔河谷;野马、暨龙二族驻牧今民勤蔡旗堡南10里;宗哥族驻牧湟水流域;宗家族,驻牧灵州黄河南岸清远镇附近;星多族驻牧今门源仁多泉;大凉、小凉二族驻牧于贺兰山;纳迷水马波族驻牧于兰州东南榆中县一带;还有大龛谷懒家族(兰家族)、小龛谷章家族、心山王家族、马咸山渴龙族、马家族、党宗族、章密族、周家族、赵家族、日羌族、厮帮族、刑家族、咩逋族、密本族、尼玛族、样丹族、折平族等。这些部落、族种是由西藏本土军旅将士、东迁部落、“末”起义的残部和平民,同本地羌、小月氏、吐谷浑、汉等民族融合而成。华锐藏区自此而始。

西夏占领凉州后,六谷部退居湟水流域,依附另一个藏族地方势力-青唐宗哥族口角斯政权(原六谷辖之),并以此为据点,在凉州一带不断同西夏进行战争。

元仍称藏族为吐蕃。凉州藏区由甘肃行中书省永昌路西凉州及庄浪县管辖。

明时,青海的许多藏族部落游牧于金强河、大通河流域和今哈溪、祁连一带,整个天祝地区的人口、部落都有很大增加。后蒙古部落迁进,长期驻牧,产生了一些新的部落。明万历年间庄浪有52个藏族部落,分布在今永登、天祝两县。金强驿驻牧思鹅科等9族,其中思鹅科、朱巴、巴札在西山境外,尔加洞族在讨来川,上尔加定族在火石沟,麻加、阿弄、昝咱、上先密等族在庙儿沟、黄草川、打柴沟一带,上札尔的、朵卜藏等6族在岔口驿。石门峡驻牧6族。今永登通远驻牧10族,即小尔咱族、下先密族、太医和尚族、尔加藏族、思国忙族、尔加日族、尔革日族、思打隆族、写尔族。今永登县河桥驻牧苏东奔族、写尔族。下札尔的囊索4族,即坚错、马其、晚冲、撒卜尔住金强东山。还有尔加定族、于都札族、于都札存巴族、隆卜族、朱巴族、尔加洞思单巴坚错族及尔加日9族尚未查明其驻牧地点。

清代,藏族部落分布在今天祝、永登、古浪一带,约50余族。大通河垴有5族,其头目为汪东尔加;武胜驿周围骆驼、刀楞、石咀、兀尔兔等山有7族;岔口驿有6族;西坪山有苏东本族驻牧;黑山岭尔革日族;红山川为寺僧阎都纲族、报恩寺僧驻牧;排路沟蝉尔族;他喇都川写尔素、小川子撒卜尔、马且等7族;马营沟白札尔族;火烧城朵卜藏族;沙金沟思国忙族;野狐川朱巴尔族;先密寺有上下先密寺2族、僧绰尔只等族驻牧;干柴有1族驻牧;安远广布藏族;可可口加洞族;毛打班都剌族;黑松驿东西两山有红宛卜族、白宛卜族百余家驻牧;张义堡附近为腔巴族;古浪二山擦杠族、小宛冲族、温古六族及年错族;西山顶东股巴族;嘎尔麻宛冲族;西把截东之五沟湾把的族、铁咀族;东打班沙麻尔宛冲族;桌子山先密族;野马墩有藏族称“红番”,共200余家。

民国3年(1914年),甘肃省裁庄浪茶马同知,设庄浪茶马理番委员,由平番县长兼任。当时,天祝有藏族部落36族,即阿洛族、阿盖族、色异族、阿谢族、且暴族、马家族、马尔加定族、煞尔吉族、后山思鹅科族、都尔谷族、白札尔族、思东奔族、前山思鹅科族、麻加族、上尔加定族、上朵卜藏族、下朵卜藏族、上华藏族、下华藏族、旦玛族、加东族、白札族、朵什族、红番族、擦杠族、俄错族、西擦杠族、札的族、那述族、尕儿麻族、冬木耳族、郝儿族、托巴族、煞马族、六述族、丹玛族。属连城鲁土司管辖之8族,即赛什曾、叶尔加、阿目、雅目、旦满、阿老候、霞目有、阿完。民国19年(1930年)改土归流后,由永登县政府直接管辖。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在天祝藏区推行保甲制度,成立天祝乡,设8保半、101甲。原部落头人大都变为保甲长。

天祝自治区成立前,天祝藏族有36族、14寺院,加上于1956年划归天祝的连城8族、8寺,共有44族、22个寺院。44族中东山8族为煞尔吉、佘夷、阿洛、阿盖、阿谢、加东、且暴、马且,分布在今钱宝、松山及东大滩一带;红番5族为扎提、阿洛、夹登、朵维、尕玛,分布在今东大滩、西大滩、朵什乡;安远6族为欧错、加东、旦玛、贝扎、朵什、阿洛,分布在今安远镇、朵什乡;哈溪5族为尕玛、常冒、扎提、那述、茶岗,分布在今哈溪镇、大红沟乡;东本1族,分布在今东坪乡;华藏1族,分布在今华藏寺镇;南山4族为旦玛、沙玛、录述、郝尔托巴,分布在今旦马、祁连、毛藏3乡;莫科2族为前山莫科、后山莫科,分布在今天堂、抓喜秀龙及炭山岭镇一带;石门4族为朵仓、马家、加东、加斗,分布在今柏林、石门及打柴沟镇一带;连城8族为钱多、赛什斯、仙有、日吾、雅尔加、贡强、加藏、什匝,分布在今赛什斯、永登连城边缘一带。

天祝自治区成立之初,在原36族的基础上,建立了区乡人民政权。即东山8族为第一乡,红番5族为第二乡,安远6族为第三乡,哈溪4族为第四乡和第五乡,后山莫科为第六乡,前山莫科为第七乡,西坪山东本族为第八乡,华藏族为第九乡,南山4族为第五分乡。随着县、区、乡人民政府的建立,“族”(措哇)的组织自行解体,不复存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天祝藏族人口为661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9.87%。全县各乡镇均有藏族分布。至2005年底,天祝藏族人口为6737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63%。

三、土族

土族自称“蒙古尔孔”、“察汗蒙古尔”、“土昆”等;藏族人称土族为“霍尔”、“朵朵”;蒙古人称土族为“察汗蒙古尔”、“朵尔朵”;汉族人则称之为“土民”、“土人”。

1952年正式定名为土族。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土语支。

土族的族源有多种说法,在学术界以吐谷浑说为主流。

吐谷浑原是辽东慕容鲜卑单于归涉的庶长子。归涉分部落的1700帐隶属于他。后归涉去世,嫡子慕容继位为单于。吐谷浑受其排挤,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年)率部西迁。在今内蒙古河套北的阴山游牧20多年后“度陇而西”,到了今甘肃南部的罕(临夏附近)。不久又向南、向西扩展至今四川阿坝、松潘、青海都兰一带,建国于羌、氐故地。吐谷浑死后,子吐延继位。吐延后,其子叶延继位,并以祖父吐谷浑的名字为姓氏、国号和部落名称。吐谷浑极盛时的疆域,东起甘肃西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今新疆若羌、且末,北越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东西长3000里,南北宽千余里,统治中心在沙州浇河(今青海省贵德县)。在此,吐谷浑先后征服了今青海黄南州、海南州及其以西一些地方的羌族部落,并与他们长期相处,错落杂居,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一支民族地方势力,在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与鲜卑族有所区别,成为一个新的民族集合体-吐谷浑人。

吐谷浑兴起之时,正在南北朝时期。前秦封吐谷浑王碎奚为“安远将军、强川侯”。此后,其首领先后被南朝册封为浇河公、陇西王、河南王,被北魏册封为西平王、吐谷浑王。吐谷浑后期的统治中心西移至伏俟城(今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铁卜加古城即其遗址)。唐龙朔三年(663年),立国350余年的吐谷浑王国被吐蕃所灭。国王诺曷钵大败,带其妻弘化公主及残部数千帐逃至凉州。

吐谷浑亡国后,吐谷浑人一分为三,一部分降于吐蕃,一部分东迁内地,一部分仍留在故土。降附吐蕃的吐谷浑,后来逐渐融于以后的藏族。东迁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吐谷浑,后由于灵州又被吐蕃所占,又东迁朔方、河东(今晋陕境内)。此后唐又将居住在宁朔州(今陕西榆林)的吐谷浑迁移到夏州以西,使其得以返回河西一带。这中间的一部分人继续东迁或留在当地,融于汉族,一部分则又返回凉州靠近祁连山的地区及祁连山南的大通河流域。

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部落不断降唐,被安置在河西凉、肃、瓜、沙等州之南祁连山一带。唐王朝在凉州设置了一个吐谷浑羁縻州-黀门州(黀门州当在今武威以南的黀门川一带)。此地正是今天祝土族聚居的地区。

唐之后,在五代十国期间仍有关于吐谷浑的记载。《辽史》上亦有对吐谷浑征讨和吐谷浑朝贡的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收复灵州,一部分吐谷浑人又返回了凉州地区。十三世纪,元灭西夏,吐谷浑人仍住在西夏境内。

从唐至元,留在凉州地区、鄯州境内、浩门河以南地区的吐谷浑就活动在这一带,其中一部分迁移到今青海互助地区。所以民间有一部分吐谷浑从甘州(今张掖)、凉州到了威远堡(今青海互助县城威远镇)居住的说法。元朝兴起,先后灭西夏和南宋,统一中国,此后的史书上“吐谷浑”消失了,而在吐谷浑故地,出现了“西宁州土人”。《明洪武家录》上的“西宁州土人”与蒙、番、撒拉儿、回并列,专指河湟一带的“霍尔”人。在《秦边纪略》中,称蒙为夷,称藏为番,另有回回、土人等专称。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政务院根据土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族。

天祝沿大通河流域及祁连山一带,为土族的故土之一。明清时,青海土族以土司、囊索统治其地,宗教上属于西藏佛教势力范围。而天祝土族则属于藏族千户辖下的部落管理,同时受寺院和宗教上层的统治,因此,受藏族文化的影响较大。

20世纪30年代后期,马步芳军在朱岔、那威一带大规模垦荒,遭到藏、汉、土族人民的反抗。40年代初,甘肃省政府为解决这一矛盾,以大通河为界,原河南属甘肃之浪斯塘沟等地归青海,河北属青海的土族聚居地朱岔一带则划归甘肃。抗日战争结束后,马步芳大规模扩军,互助、大通等地的一部分土族不愿当兵而避居天祝。天祝土族大部分会讲土、汉两种语言,也有一部分人会土、汉、藏三种语言。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全县土族人口为126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全县大部分乡镇都有土族分布。至2005年底,全县土族人口为1250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7%。

第二节人口

一、历代人口

历史上天祝无完整户籍可考。据《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记载: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分布在武威、古浪、永登3县(今天祝地区)的藏族共13280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各族人口发展到10余万人;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因兵乱灾厄,人口减至千人左右;后经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招垦,逐渐达到460多户。据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庄浪茶马厅统计:庄浪藏区36族,1306户、4377人。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武威、古浪大地震,翌年大旱,四邻部分灾民移居天祝。民国25年(公元1936年)成立天祝乡(属永登县)时,有8232人。民国32年(公元1943年),据永登县统计:天祝36族共1190户、7843人,其中男4489人,女3354人。民国35年(公元1946年)后,马步芳扩军抓兵,青海省化隆、乐都、大通、互助、门源和甘肃省永登、武威、古浪、民勤等县的不少群众逃离本土,避居天祝,使天祝地区人口急骤增加。至1949年,总人口达7万余人。

同类推荐
  •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吕氏春秋的教育智慧

    吕氏春秋的教育智慧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吕不韦的教育思想;《吕氏春秋》的教育智慧;《吕氏春秋》选编。内容涵盖吕不韦简介;吕不韦的教育思想;重农思想;安贫守道重用贤能;推崇教育;主张知士、爱士与举贤等。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热门推荐
  • 前夫别急,育子中(免费)

    前夫别急,育子中(免费)

    他们的纠缠来源于一个赌约,只因她与初恋相似的眼眸。他赌赢了钱,也赌上了一辈子的情。她是他无数女人中的一个,他却是她的一心一意。当所有人都劝她离开他的时候,她大怒:“你们不懂得,他是爱我的!”当所有人都告诉她他是真心爱她的时候。她自嘲的一笑:“你们误会了……”突逢家变,她四处求人,他却抱着他的初恋冷眼旁观。天灾人祸,他忽遭车祸,她日夜相守也明了心意。不是他对他的心意,而是他对另一个女人的痴情。“总听别人说,你爱他就放他走,我理解不了,我想啊,除了我,还有谁会给你幸福呢?现在我想通了,或许,那是对的。所以,我成全你的幸福。”时光流逝,当她为了孩子再次回来,他泼皮耍赖的想留住她,直到温柔拴不住的时候,他只好囚住她。“既然低声下气唤不回你,那就算囚,也要把你囚在身边!”他对她早已恋爱成痴。累了,厌了,想爱的时候得不到,想走的时候走不了。相爱为什么这么难……亲们,求收藏,求花,求荷包,求评论,求各种勾搭。因存货不多,开始会每日1~2更,收藏超200,每日2~3更,收多更多!完结文《宠妃弃夫》欢迎大家观看……
  • 武破红尘

    武破红尘

    拥有神魔之体,却不知道自己身为何物。从一块随身佩戴的玉佩慢慢从中获得一丝线索,从而踏上巅峰的修仙路途,追寻身世之谜。万古无奈,人心叵测,是利用,还是背叛............
  • 名侦探柯南之与我同行

    名侦探柯南之与我同行

    偶然穿越到柯南时间,后来发现自己居然是另外一个世界远古时期人物的转世。与柯南一起破案,日常暧昧
  • 气神战尊

    气神战尊

    龙神大陆里,传说神是这个世界最顶端的修炼者,已超越了仙凡两界。凡界里一段令人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三个家族一代接着一代默默的守护的神石,已有两家都发生了叛变,神石不翼而飞。最后一个家族也是一样免不了这场灾难......这也是一种命。却不知神也会烦恼。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 邪御万界

    邪御万界

    一剑东来震寰宇,丹道诡术御苍穹!赤炎魔君破境时遭五帝围攻,绝境之下开启轮回之门,转生到流云大陆东临镇,以杨云志的新身份重修武道,得神幻魔镜助力,修魔诀,练魔功,以魔入道,统御万界!
  • 龙域君主

    龙域君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代更迭,历史沧桑。汉灭秦,晋替汉。匆匆百年时光,曾辉煌一时的晋朝经历两代三姓,五代十国,人可称王。至此,又有燕,赵,隋,周,夏,五国争雄,宇文拓登临大周帝位,国力大涨,渐有一统天下之势。而另一方面,龙域大陆又到了千年一次的‘龙回大限’人杰辈出,无数武者门派,修仙圣地纷纷出现。龙域大陆,暗流涌动。一个家族弃子意外得到传说中‘九尾狐’的帮助,不偏不倚地走上了一条他永远都没有想到的路——主宰。大争之世,惟有受天命的‘真龙’才能主宰一切。倘若朕活一日,尔等便是臣子!
  • 诡异的梦集

    诡异的梦集

    这本书内,记载着各种奇怪诡异的梦,有作者本人的,也有作者身边的人所梦见的,都记录在这里。这本书里所记载的梦都是人真正梦见的,而并非瞎编乱造,因此,也有许多是模糊不清,又或者是从中间断开的,如有不喜,慢走,不送。
  • 邪魅王爷霸上逆天七小姐

    邪魅王爷霸上逆天七小姐

    她是地下组织的第一杀手,因为遭到同父异母的妹妹的无情背叛,她竟穿到异世界西晋国迪亚城四大家族之一的叶家废柴七小姐身上,身体虚弱,没有灵力;他是西晋的尘王殿下,卓越超群,天赋异禀。当她强者路上遇见他,他强势霸道,冷酷邪魅的粘着她,她无语,谁能把这粘人的尘王殿下给请走呢……
  • 神石天降

    神石天降

    天降三块神石,最大最亮的一颗降在东北方向。。。。。本是上天的宠儿为何却道路艰难?主角都是走路捡宝?为何我却不是!
  • 月夜孤舟——庐隐作品精选

    月夜孤舟——庐隐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