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72400000002

第2章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的思想倾向与文学特点

延娟芹

《为吏之道》是睡虎地秦简中的一篇。睡虎地秦简1975年发现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秦简内容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日书》等。而《为吏之道》是睡虎地秦简中最受文学研究者关注的一篇,内容主要是阐述封建统治阶级的处世哲学,其中不少地方与《礼记》《大戴礼记》《说苑》等相同。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简中有《政事之常》一篇,内容是《为吏之道》中“处如资、言如盟”至“不时怒民将姚去”一段以及对这段文字的解释说明,原文与《为吏之道》略有差异,说明《为吏之道》在战国末到秦代被广泛传抄,还曾有人为之作过注释。

一、《为吏之道》的创作时间

考订《为吏之道》的创作时间,需要联系同墓出土的其他文字以及同地发现的其他墓葬作为参照。十一号墓秦简中还有一篇《编年记》,记载了从秦昭王元年(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90年间的大事。墓主是一位名曰喜的下级官吏,生年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卒年很可能就在秦始皇三十年。喜曾任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等与法律有关的职务,还曾从军。可见,《为吏之道》的创作不会晚于秦始皇三十年。在睡虎地发现的十二座墓葬中,除十一号出土竹简、四号出土木牍外,有文字出现的还有七号墓,在七号墓的椁室门楣上阴刻有“五十一年曲阳士五邦”字样。战国秦王中在位时间超过51年的只有秦昭王(共56年),因此七号墓的入葬时间应该就是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据发掘墓葬的考古专家的分析,睡虎地12座墓葬的随葬器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组(即两种风格,代表两个时期的器物特点):以七号墓为代表包括四号墓在内的为第一组,入葬时间在秦统一六国前。以十一号墓为代表的是第二组,入葬时间应在秦统一六国后。也就是说,十一号墓器物与七号墓器物是两个时期的器物,十一号墓随葬品的制作时间不会早于七号墓入葬时间(前256年)。因此,《为吏之道》的创作时间不会早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

《为吏之道》中有“则”、“正”,不避秦昭王、秦王政讳,其抄写应在秦昭王之前。《史记·秦本纪》载:“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为吏之道》中与民宽惠的思想倾向,与庄襄王时的政策相吻合,故《为吏之道》极有可能作于秦庄襄王元年之后不久。

二、《为吏之道》的思想倾向

从内容看,《为吏之道》是对当时基层官吏进行教育的教科书。反映的思想较为复杂,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成分,具有融合诸家的鲜明倾向,说明了当时官吏精神世界之丰富。如对官吏有关规定的一段:以此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能审行此,无官不治,无志不彻,为人上则明,为人下则圣。君鬼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志彻官治,上明下圣,治之纪也。

此段明显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秦国对官吏的道德修养做出规范,以这样的内容来教导官吏,确实是后人没有想到的,这与人们通常了解的与夷狄同俗、“虎狼之国”、落后野蛮、好战剽悍的秦人截然不同。“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哀,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强良不得”又近于道家思想,“审当赏罚”、“敬上勿犯”等句又有法家的影子。总体来说,反映儒家、道家思想较为突出,法家却居次要位置。

前人论及战国时秦国以及秦代思想,总觉得是法家一统,其实不然。《为吏之道》的面世,促使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秦国思想。对于秦国、秦代法家思想不能做绝对的理解,这一时期并非法家独尊。

《为吏之道》中反映的儒家、道家思想是怎么产生的?一方面得益于一些学者的宣传,如儒家学者荀子就曾去过秦国,并且对秦国的山川形势、民风民俗、都邑官府、朝廷制度、文武百官、市井下人等都作了评论,说明他在秦国并非短暂的逗留,应该是生活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才会对秦国有如此全面的了解。儒家大师来到秦国,推动了儒家思想在秦国的传播。此外,秦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周文化,周文化中就有很浓厚的儒家色彩。秦人在变法中并没有将前人接受的周文化完全抛弃,而是有选择地继承了一部分。

道家也有学者活动于秦国,老子晚年西游于秦,道家人物杨朱、秦失都是秦人。除儒、道外,秦国还吸收其他几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吕氏春秋》一书中。这部著作历来被归到杂家,其思想倾向的“杂”本身也说明了是吸收各家思想的结果。尤其要说明的是,《为吏之道》中提到的许多问题如公正无私、为国择贤、体恤下民、上慈下孝、恭敬清廉、慎言笃行等,在《吕氏春秋》中都有论述,二者的相似性也表明当时秦国社会并非法家独尊的事实。

在法家大行其道的秦国,对官吏进行训导的《为吏之道》中法家却退居次要地位,颇令人不解。喜乃小吏,《为吏之道》反映的是当时下级官吏的思想。法家仅仅是秦国官方的意识形态,但是以法、术、势为主的法家能否成为基层官吏的治身总则,则很难说。本篇真实地说明了社会对官吏的道德要求,正直、忠信、孝慈、爱民等无论在哪一个朝代,都是官员们应该具备的优秀品德。道家对社会人生的辩证而朴素的认识,不也正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所得吗?这些都是本篇中反映儒家、道家思想的言辞频频出现的原因。

三、《为吏之道》的文学特点

《为吏之道》是睡虎地秦简中文学色彩最为突出的一篇。原简分上下5栏书写,若依照原简分段标志“·”划分,全篇由8段组成。

第一段集中体现了《为吏之道》的政治哲学和修身理论,全段以四言韵语为主,夹杂少数三、五言句。试抄录一节: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决。宽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

第一段体现的是儒家、道家、法家思想,有些句式在其他古籍中也出现,如“中不方,名不章;外不圆”,《说苑·谈丛》有“中不方,名不章;外不鬟,祸之门”。“安乐必戒,毋行可悔”,《说苑·敬慎》有“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君子不病也,以其病病也”,《老子》七十一章有“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本段末还列举了官吏应该具备的五种善行:“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多数句式押韵,中间五句皆为整齐的六字句,读来有很强的音乐美感。这几句与下段中“吏有五失”从正反两方面讲为吏的原则,可能原本是一段,在抄写时将分段的圆点误点了。

第二段讲官吏的五失,与上段中“五善”不同的是,这段以杂言散语为主,句式长短不一,由三节“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曰”的句式组成,实际是指出了为吏的15种过失。对官吏过失的描述远远多于良好德行的说明,这是否意味着当时官吏的某种不良倾向呢?

第三段也以四言为主,夹杂个别三句。如“戒之戒之,财不可归;谨之谨之,谋不可遗;慎之慎之,言不可追;綦之綦之,食不可偿”几句,带有很浓的口头语言风格,质朴流畅,所讲道理却深刻而耐人寻味。这几句在《为吏之道》中出现两次,说明抄写者很重视这几句,估计是作为座右铭或者箴言之类抄写的。

第四段为整饬的四言句,文意不太连贯,但所用词汇多为官吏常用词汇。整理者推测可能“是供学习作吏的人使用的识字课本”,类似于秦代《仓颉篇》这一类字书。其中也有一些哲理性较强的句子,如“除害兴利,慈爱万姓。毋罪无罪,无罪可赦”,“临事不敬,倨骄无人,苛难留民,变民习俗,须身遂过,兴事不时,缓令急徵,决狱不正,不精于财,废置以私”,这些句子有可能是抄自当时流传的格言警句。

第五段也基本是四言韵文,主要讲为吏者对待民众应有的态度和处理政事的原则,如何争取民心,体现了非常明显的重民思想,类似一篇简短的政论文。如“与民有期,安驺而步,毋使民惧”,“安而行之,使民望之”,“地修城固,民心乃宁。百事既成,民心既宁,既毋后忧,从政之经”等,告诫官吏在巡视时车骑要慢慢地走,勿惊吓了百姓,要使民心安定。土地、城郭等与民众忧戚相关的事都安排好了,民心才能安宁,民众才能没有后顾之忧。这些正是从政者需要遵守的纲领,近于黄老思想。整段文字有如长者谆谆教诲,反复叮咛,读来平和徐顺。尤其是有些句末“之”字的运用,更使得句式舒展流畅。

第六段是8节成相杂辞,这是古代文学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一段,抄录如下:凡治事,敢为固,谒私图,画局陈棋以为藉。肖人聂心,不敢徒语恐见恶。

凡戾人,表以身,民将望表以戾真。表若不正,民心将移乃难亲。

操邦柄,慎度量,来者有稽莫敢忘。贤鄙溉辥,禄位有续孰敯上?

邦之急,在体级,辍民之欲政乃立。上毋间隙,下虽善欲独何急?

审民能,以任吏,非以官禄使助治。不任其人,及官之敯岂可悔?

申之义,以击畸,欲令之具下勿议。彼邦之倾,下恒行巧而威故移。

将发令,索其政,毋发可异使烦请。令数究环,百姓摇贰乃难请。

听有方,辩短长,囷造之士久不阳。

这一段所表达的思想在《为吏之道》其他段落几乎都有反映,唯不同的是形式。第一节首句“凡治事”显然是总的领起全段文字。除最后一节以及第六节“下恒行巧而威故移”一句外,其他六节都是为人熟知的三、三、七、四、七的句式。整理者认为这首杂辞有脱节,第八节最后一句下还应该有文字。第六节“下恒行巧而威故移”中“而”字明显是多余的,可能是抄写时误衍。

《汉书·艺文志》杂赋类有《成相杂辞》11篇,看来汉代以前这种体裁的创作不算少。传世文献中典型的成相体是荀子的《成相篇》,亦是三、三、七、四、七的结构,与《为吏之道》中这一段成相杂辞结构完全一致。有趣的是,荀子的《成相篇》通篇讲治国之政,尤其是列举了许多正反历史经验教训来说理,与秦简《为吏之道》的题材、主旨都非常相似。此外,《逸周书》《老子》中也有与成相体相类似的段落。《为吏之道》中成相杂辞的面世,激起了学者们研究成相体的来源、发展流变等问题的热情,许多学者纷纷撰文进行论述。

第七段、第八段是附录的两条魏律。在第八段的末尾还有一小段文字,类似格言警句,如“口,关也;舌,机也。一曙失言,四马弗能追也。口者,关;舌者,符玺也。玺而不发,身亦毋薛。”强调说话要慎之又慎,一旦说错,则无法挽回。类似的句式还见于《说苑·谈丛》。“一曙失言,四马弗能追也”一句后代演变成了成语。

以上各段内容都与官吏有关,可以看出当时对文吏的训导包括德与能两个方面。各段之间联系非常松散,几乎看不出有机联系,有些段落内容还有重复,很可能是墓主喜的学习笔记或教导官吏的资料汇编。

《为吏之道》呈现出与睡虎地其他秦简迥然不同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整体格调看,阅读《为吏之道》,纯然感觉不到法家的酷烈无情,反而有一种温情、真诚、关怀流露在字里行间。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中也有一篇有关官吏的文字,即《置吏律》,是关于任用官吏的法律。来看其中的几句:“除吏、尉,已除之,乃令视事及遣之;所不当除而敢先见事,及相听以遣之,以律论之。啬夫之送见它官者,不得除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语气斩钉截铁,不容质疑,似有一种强权在其中。再来看《为吏之道》中的文字:“治则敬自赖之,施而息之,密而牧之;听其有矢,从而则之;因而徵之,将而兴之,虽有高山,鼓而乘之。民之既教,上亦毋骄,孰道毋治,发正乱昭。”与《置吏律》给我们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差别除了各自文体、功用的不同所致外,内容、思想倾向的不同更是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为吏之道》更多采用说教式的语言,循循善诱,与其他秦简中命令式语言有别。

以四言为主,是《为吏之道》在形式上的最突出特点。第一段到第五段绝大多数都是四字句,第六段成相体也间有四言句。整齐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本篇作为官吏教科书的特殊功用是多用四言句的主要原因。

《为吏之道》虽然多数是四言段落,但是读之并不板滞、沉闷,反而有些舒缓、活泼,这也增强了本篇的感情色彩。这一特点与本篇中虚词的运用有关,如“殹(也)”、“之”就数次出现,前文所引“戒之戒之”和“治则敬自赖之”两节最为典型。

《为吏之道》的语言质直朴素,有些接近于当时口语,与《荀子·成相篇》的典雅流利有别。

本篇也有明显的不足,如艺术上缺乏更为细致的加工与修饰,内容重复较多,显得粗糙一些,尤其是第四段。这与《为吏之道》创作流传于中下层社会有直接关系。

同类推荐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种红色精神,讲述其的内涵、形成等,分别为: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创业精神、抗洪精神。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在近代中国,成就卓著的大学者,不乏其人,门下弟子也所在多有;但是作为整体,其弟子能成为某种符号,被外界认同为“某门弟子”者,却不多见。人们耳熟能详的主要有二:“康门弟子”与“章门弟子”。康有为作为著名的今文经学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早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曾培养出一批弟子,其中以陈千秋、梁启超最为出色。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五种元素

    五种元素

    突来的灾难,改变了五个少年的命运......奇遇和惊险始终伴随着着他们的成长......成神是所有武修者的追求……可真成了神却落入万劫不复…….五大圣地原来早被魔祖控制…..魔教却成了拯救的希望…….(新人新作,绝不是新太监,书友群:321348860期待您的加入和指导)
  • 御莲

    御莲

    作为一只白莲花妖,御玖一直认为茫茫修仙大道与她是无关的。她只想好好与她的狐狸娘亲安稳一世而已。谁曾想一朝娘亲被掳,逃亡路上遇到了个道士,规劝她踏上修仙大道。御玖就奇了怪了,怎么她不修仙,干你什么事儿?就不修仙就不修仙就不修仙,有本事你咬她啊!
  • 重生大唐初年

    重生大唐初年

    赵志一个八零后的普通青年因为一次意外,重生到了唐初。为了不在像前世那样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决定奋发图强从活一回,结果不知不觉间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肩膀,顶偏了历史的轨道。
  • 生物技术与工程导论

    生物技术与工程导论

    本书较全面地反映国内外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内容丰富,新颖、文字流畅、町读性强。本书涉及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内容,以及在农业、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全书共分8章,每章后附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拓展、参考文献、进一步阅读材料、复习思考题。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新技术和新进展,且能够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 怨灵重生攻略

    怨灵重生攻略

    世界有太多人或灵执念不散,从而形成危害三千界的怨灵。为了让怨灵放下执念,神成立了“怨灵成长学校”。怨灵毕业后重走自己的路,只求怨灵重来一次后能放下执念。于是各个怨灵努力学习,通过毕业考试后,开始自己的重生路。自己的仇自己报,自己的情自己回,自己的恨自己消。复来校长表示,各位要学员加油!关键词:快穿
  • 戴镣铐的超人(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6部)

    戴镣铐的超人(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6部)

    白细胞将军王吟被选中在体外世界培养成白细胞战神即白细胞超人,当他回到人体王国时面临的却是身陷囹圄,而且被人吸食内功。王吟明白了培养超人是一种疯狂,为了拯救人体王国,他和女兵王孙走上了使自己和敌人恢复成普通战士的征程。这条道路远比变成超人更艰难备至、九死一生……
  • 寂寞人海

    寂寞人海

    一个痴情而又坚毅的少年,一个羞涩而又暴力的双重人格女孩,和一个温柔似水楚楚可怜的女孩,在茫茫人海里,寂寞的他会选择那个去追呢?……
  • 黑色玫瑰

    黑色玫瑰

    一朵盛放在腐朽尸体上的黑色玫瑰;一个被隐藏了多年的惊人秘密;一段充满了恐惧与悲伤的人生历程;以及一段此生终究无法白头偕老的悲剧爱情。故事的最后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惊悚,心酸,无奈,悲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别经年,初心不忘

    一别经年,初心不忘

    所有年少时的爱恨情仇,在重逢那刻被颤抖的心一一尘封在了逝去的七年的时光里。最痴缠的初心不忘!最懦弱的深情遥望!七年的时光,足够让一个阴郁的男人变成一个灼灼耀眼的大明星,也能让一个曾经看内心脆弱无助的女孩变得精明能干。在书店打工的柳陌认识了季晨,她离开后,留下的痕迹一天一天长大,重逢时,她哭得不声不响。
  • 大叔娶我可好

    大叔娶我可好

    如果现实中我们注定不能在一起,我希望我们可以在小说里爱的刻骨铭心,为了你,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