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0000000038

第38章 教学模式改革()(17)

高等教育体系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的构建

刘峰,何杉,董海荣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0044)

摘要: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何种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否拥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性因素。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抓好培养创新人才的条件建设。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创新意识 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

一、创新型人才的含义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里所说的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识、动机、目标冲动和意志品质等,具有主观能动性,决定对创新的主观投入强度。而创新能力则不仅是指在智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学习和适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创新发明的能力,还是指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如何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更是指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创新能力表现为一种综合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综合状态的综合素质,即全面发展的“全新的人”。

二、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一)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与激情。创新意识包括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即无论在科学研究领域或是在生产实践领域中,始终在心中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

(二)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

创新型人才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讨兴趣的驱使下,创新型人才往往会对新鲜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得到和了解的意愿,并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获取新知识,开阔新视野。

(三)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广泛、综合、系统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形成创造力的前提。正如泰勒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无论是产生创新的萌动,还是探求创新的途径,甚至是论证创新的成果,每一步都需要有厚重的知识作基础。因此,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广泛、综合、系统的知识积累,不仅要掌握所属领域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等。

(四)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积极的求异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判断力、细致的研究分析能力、持久的记忆力等良好的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此外,创新型人才还应具备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敢思,敢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定式已经成为创新型人才与其他普通人才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五)创新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的技能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讲,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创新过程需要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人力、物力资源,信息资源,资金投入,环境资源等)并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作用。创新型人才应能够根据创新过程各环节对资源的涉猎需求,对涉及各领域的有价值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分类筛选、加工处理和协调利用,从而解决创新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六)创新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应变能力表现在对环境的改变、信息的变化、知识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始终保持敏锐的感知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做出突破性的尝试。此外,由于创新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理念的形成要以自己大量的前期工作为前提。为此,要求创新型人才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对创新假设小心论证,对创新环境周密布置;对创新实施进行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突出重点、力攻难点,对创新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做出应急的处理;善于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明确下一步实践的方向。

(七)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创新思路和模型基本形成后,需要靠组建创新团队来完成其余的大部分创新实践工作。

为此,要求创新型人才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整合创新团队内一切积极的因素,为实施创新服务。

(八)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

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只有独立的观察与思考,不从众,不趋同,才能产生独到的见解,才能对问题的分析更有独创性。

(九)创新型人才应具有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开拓新思路、利用新方法、形成新理念的过程,其间充满艰辛、挫折与失败,创新型人才只有凭借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正确面对一切创新道路上的困难,对创新实践充满信心,并最终实现创新目的,有所收获。

三、高等教育体系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的构建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指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借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切研究成果,以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为宗旨,深化创新培养体制的改革,完善创新培养机制的构建,为创新人才主动、全面的发展创造最佳环境,从而使人才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创新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及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动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因此,人有全面发展的潜质,人应当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2.党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当今时代不创新就会落后、不创新就会挨打。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群体效应和活动功能原理

社会行为学认为群体活动无论对人思维、智慧的发展,情感、行为的养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创新人才在实践活动中往往需要凭借团队的力量才能达到最终的创新目标,因此创新人才在实践中的创新活动是典型的群体活动,其对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无疑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基础与创新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基础是创新之本,创新促进基础的发展。缺乏基础,创新就失去了条件,而没有创新,基础也不会牢固。

2.层次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人要因人而异,营造不同的培养环境,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3.开放性原则

封闭性的环境无益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网罗最新信息,开阔自身视野,变换实践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开放思维模式的形成。

4.民主性原则

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一切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平等自由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自主性原则

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要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主体性、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培养创新型人才外部环境的营造和机制的建立

1.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开发和扩展人的潜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素质,主要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即发展人的创造性。

首先,高等教育要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其次,营造一个自由的学术民主气氛,学术自由、百家争鸣、交流通畅、群贤毕至的“精神殿堂”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必备社会环境条件。

2.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是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达到传承知识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是进行创新性教育的有益尝试。

首先,在教育思想创新方面,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在教学思想上促进学习和发展相结合,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其次,在教育体制创新方面,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性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再次,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开放的知识体系,教学中由确定性出发,提出不确定性,才能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观念,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激发科学探究的精神,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为创造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律,激发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此外,在教育手段创新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条件是教师素质转型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全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搞好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素质转型即由知识型的内向素质转为信息型的外向素质,在具备学科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社会活动,深入挖掘社会信息资源,统揽全局,善于应变,高效率地讲授有特色、有价值的课程。

首先,扩大课程信息渠道。较多地占有本专业课程变化发展的信息、兄弟院校教学改革信息、学生学习情况及学术科研情报等,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社会活动,了解动向,加强联系,沟通信息,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开拓知识新领域,博学多才。特别是理工科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只满足于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深厚底蕴,使之在素质教育时得心应手。

4.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条件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创新人才的最宝贵之处在于他有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无穷的创造潜能,这种创新的欲望一方面来自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于外界对主体内在潜质的激发,从而实现创造的目标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创造欲望。良好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创新欲望的增长而不断发挥其创造的潜能。

首先,实行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学分制度,建立由课程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及奖励学分构成的学分制体系,使学生在选修课程、重修、重考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对在学习、科技、文体等项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从而鼓励学有专长的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使之在某一方面成为专才或英才。其次,建立与奖学金挂钩的学生个人奖励制度。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应建立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生增强能力的原则下,围绕“基础、能力、实践、素质、个性”5个方面,设立相关奖励项目,并作为评定奖学金的基本依据,使其真正发挥培养创新人才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此外,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设立鼓励拔尖人才成长的奖励制度,使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制定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并与其工资挂钩,拉开档次,改变按学时计酬为按教师实际能力、水平和付出进行分配的办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稳定教师队伍的新机制,为教师的再学习、再提高提供机会;轮流进行社会实践、进修学习,丰富实践经验,补充知识营养,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对大学教师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挑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必将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框架也将在不断的探索中日趋完善。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4年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陆杰华.用科学发展观审视首都人才战略.九三学社报,2004-6-6.

同类推荐
  •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行为研究工作的学者,威克尔教授总结出了优秀教师所持的14个重要的信念,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对大量日常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以生动、耿直的语言对比了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时,与不成功教师的差别。尽管在教师权威和领导艺术方面从来都没有万全法则,但是本书还是不失为一本拨云见日的良言之作。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应用文写作主体论

    应用文写作主体论

    应用文是文化的集大成者,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见证着人类的进步,反映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应用文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解读到政治组织的运营、经济活动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变化等,感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无论截取哪段历史,都可以从应用文中看到各种“影像”。应用文是一种语言工具,具有准确而丰富的表现力,是人们处理公私事务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以及与人们关系的直接性和密切性,是任何文体无法相比的。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热门推荐
  • 木樨花开月上重楼

    木樨花开月上重楼

    前世的怨侣,今生能否携手?生生世世的错过,他们共同牵手?这一世的欢喜冤家,又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
  • 赞法界颂

    赞法界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第一首席夫人

    霸道:第一首席夫人

    “不过是暖床工具罢了!”她被人当成礼物送入豪门,新婚夜新郎却在别的女人怀中,甚至让她这个新婚妻子近身伺候!她卑微的放下身段,从高傲的富家千金变成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低贱女佣,得到的却是赶出家门,被人绑架,清白被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立空间

    独立空间

    赵国盛一个从西藏工程部队退伍回来的老兵,在回乡修路时发现一个独立的空间,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故事。在抗战中发展工业,作国家的眼睛洞悉国际形势,为民族拓展生存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弥补遗憾,用自己的忠诚与无数的优秀儿女一起保卫祖国的陆地、天空、海洋。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天堂国度,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每一支华夏血脉都有一个愿意用自己生命去守护的传承,他的名字就是中华民族!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她一直在我们的血脉中传承不熄,生生不灭!
  •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小时候见过的两个人,因为诺言,再一次的见面、相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 火影之黑客帝国

    火影之黑客帝国

    神魔大陆中,一代皇者凌破天突遭神秘黑衣人击杀,最后关头他破碎虚空,将其子凌云送入奇特的火影世界,在这里,凌云遇到另外一名穿越而来的男子,二人是否能够参透这个世界的终极,真实的梦境,虚幻的现实,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这个惊天游戏怎样结束,默默在背后支持凌云的日向家大小姐,外表暴力内心似火的宇智波千金,凌云该如何抉择,一切的一切尽在火影世界中!
  • 悟空荒古传

    悟空荒古传

    且看西游那只猴子血战荒古.....你的喜欢是一个作者的动力,一书一世界
  • 网贷情缘

    网贷情缘

    缘分就是一坨狗屎,踩扁了也能开出一朵花来……
  • 我的汤有毒

    我的汤有毒

    我们所获得过最好的一样东西,拥有时肆意挥霍,失去后刻骨铭心。
  • 激励你一生的经典散文

    激励你一生的经典散文

    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叶的飘逸,还有生命的沧桑和美丽。书海茫茫、孤舟独荡、任意东西,实为快哉。开启扉页,缕缕的墨香如醇醇杨柳风,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随着一页页地翻过,书的妙味连同它的芳香会浸入肌肤;你的情绪也在意境中飘遥、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