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3000000024

第24章 说惑(5)

死亡之神太早太早地降临在了可爱的妞妞的床前。从天上射下来的太阳舒服极了,让人暖,可妞妞却再也感觉不到,那曾经也热乎乎的小小躯体,正在被冰冷的“阿基诺河”淹没。面对死亡的悲哀,今生今世,妞妞是永远的哭声,父母是永远的伤痛;面对死亡的挑战,今生今世,妞妞是永远的祭奠,医生是永远的无奈?当幼小的身躯,被病魔高高地举上死亡的祭坛,医生啊,你是与天使共同拼力封死地狱之门?是与痛者痛、与哭者哭?还是无奈着、冷漠着、空谈着?

生与死的病榻前,热情是天使的化身,冷漠是病魔的同谋,麻木不仁是死亡的杀手——医生,你该知道选择哪一种。

在红十字的世界里,我见惯了无影灯下,医生们忍饥挨饿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连续拼搏;听多了病房里废寝忘食、有家不归的无私与忘我;我看过了医生们不顾痰液秽物的肮脏、疾病的传染,俯下身体,为救活一条命,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伟大瞬间;也知道许多次伸出胳膊、献出鲜血的高尚举动。

生命挽回时,这一切都伟大;

生命失去时,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一个妞妞,是应该面对着死亡的祭坛发誓:不再让那上面有新的牺牲。

为了更多的妞妞,是应该有一个天堂的啊。这天堂,应有一双双黑亮的眼睛看世界;这天堂,应由你——掌握着生命材料的医学之子去构造!

2000年10月7日《银川晚报》

飘落的梦

穿着蓝条纹病员服的沈晴,躺在白色的病床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空空地,望着一切白色。入院整整一个星期,她没对床旁的任何人说一个字。

她似乎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来到了自己身边、一张年轻的笑脸浮现在眼前……这好像是那个被同病室患者称为“温柔一号”的护士,那双眼睛多么美呵,那张脸真好看呵——有双手好像在她输着液体的手背上轻轻地抚摩着——如果换了我,比她笑得还好看!她心头猛地一颤,痛彻心肺的感觉突然袭遍全身,啊……我刚到临床工作才一年,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为什么?她恐怖地闭上了无泪的大眼睛。

……怎么,自己好像又穿上了洁白的工作服,来到正在接受化疗的小伙子床旁,耐心地反复劝他:你一定要像完成任务一样,把这碗饭吃下去啊,听见了吗?

现在,她自责地、一遍遍地问自己:那哪是在吃饭,简直像是在嚼蜡烛啊!可我怎么当时不知道他会是这种感觉呢?我那时多么幼稚可笑啊!饭,难以下咽,我无法把吃饭当作任务来完成;我曾经劝说他们心理上尽量放松,尽量忘记疾病,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明明在得病,幸福、事业、理想、抱负明明都让疾病给毁了,生命的长短尚不可知,还会对什么感兴趣呢?

……一阵难以抑制的恶心又一次像潮水般涌来。眼前是那碗饭吗?

不!赶快把它端走,我不吃!你们为什么三番五次非强迫我吃……

一个尖细的声音飘起来,又像从远处传来,无助无望。她感到自己的嗓子干疼干疼的。是谁在歇斯底里地喊叫……那位患“骨肉瘤”的小伙子,他一定也像我现在这样,一上化疗,痛苦难忍,可我当初却硬劝他要像完成任务一样,把饭吃下去……如果我还能重新当医生,我会用他能接受的任何办法,劝他吃饭。我一定会的!她几乎要喊了出来。一张年轻而浮肿的脸又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那是一个温暖的早晨,还不到上班时间,挂着听诊器的沈晴,早早来到3床床旁,查看他昨晚的病情,却听见小伙子又在用很难听的话,辱骂他那可怜的老父亲,老人正端着一碗鸡丝面,可怜巴巴地望着暴怒的儿子。

沈晴有些厌恶地看着3床,学着上级医师的口气训斥他道:“你现在正在做治疗,10天一个周期,这是为了给你治病,你应该好好配合医生。

吃饭就是你的任务,你必须像完成任务一样,把每天三顿饭吃下去!

才以良好的评语转正的年轻的内科医生沈晴,脸上充满了职业惯有的自信神态,不容置疑地说着,随即,看了那位老人一眼,却发现,老人的眼里饱含着热泪。

患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一连几个晚上,故意折腾值班的医生护士,不停地喊叫着“腿疼”,骂护士不来看他,再不就是用最肮脏的话反复辱骂自己面色疲惫的妻子,同室病友谁劝他都不听,还搅扰得大家无法休息。闹得太过分了。礼主任连着三个晚上从家里来,专为劝他。

看到他这样闹腾,沈晴简直烦透了,心想,病又不是别人让你得的,干吗怨天尤人?她在为他做检查时,下意识地,动作比对其他患者重了几分。他几次向她提出要点止痛药,或打上一剂止痛针,她都以司空见惯的口气说,得这种病肯定会疼的,打止痛针会成瘾,你最好坚持一下。尽量不要去想它,多想点愉快的事吧。

小伙子的脸颊抽动了一下,显出了痛苦、幽怨的神情。沈晴没在意,仰着头走出了病房。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彻入骨髓的持续疼痛,无情地侵袭着沈晴全身的每根神经、每一块肌肤,孤独无助、痛不欲生的沈晴,咬紧牙,闭着两眼,进入了幻梦中……那个梳着齐耳短发、一双柔和的大眼睛的年轻内科医生,又在慢声细语地,劝说着患者……

寒来暑往又一年。一个有雨的秋夜,还绿绿的一片树叶,被寒风从瑟瑟的树枝上无情地吹落,在空中飘啊飘,终于静静地、轻轻地飘落下来,躺在了大地的怀抱中……大地分明听到了一个耳语般的声音:患者是多么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啊。试着去了解他们吧,去更深地了解他们所患疾病的痛苦吧,去吧、去吧……

2005年3月30日

老师好

那天,从外科转进ICU科的,是一位外伤术后的年轻女患者。

曹相原主任一路紧跑从门诊往科里赶,惊讶地发现,科室门口,一大群孩子正哭泣着。这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对曹主任说:“阿姨,求求你救救李老师吧,她是为了救我才被楼上掉下来的重东西砸伤的。”其他的孩子都围拢过来,每个人的小脸上挂着泪痕,七嘴八舌地向曹主任央求着。

曹主任惦记病房里的情况,不敢多耽搁一分钟,安慰了孩子们一句,赶紧进了封闭化管理的病房。

抢救在紧张地进行着,护士轻轻地为患者清秀的脸上一点儿一点儿擦去结痂的血渍……当护士迈着疲惫的步子走出病房时,那些孩子依然站在科室的门口,护士走到他们面前说:“孩子们,别哭了好吗?李老师会好起来的,她可不愿听到你们的哭声啊。”孩子们一下子止住了哭声,但还是不停地哽咽着。

这位李老师在术后第八天,病情突然恶化,升压药、呼吸兴奋剂、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支持——所有该用的抢救措施全用上了,然而,回天无力,这位只有22岁年轻生命的李老师,终因伤在要害处而逝去了。

曹主任来到孩子们的面前,却无法面对那一双双充满了无限祈盼的眼睛,她轻轻地对他们说了一句:“跟你们的老师告个别吧。”孩子们一听,放声大哭起来,哭声像汹涌的潮水充斥了整个楼道、病房。孩子们排成整齐的队伍,一个一个向他们尊敬的老师深深地鞠躬,然后站在老师的床前,一齐说了一声他们天天早晨要向老师说的第一句话:“老师好!”

年轻的李老师一定在天堂里听到了孩子们的问好声。

2001年11月26日

把握如线生命

站在我面前的她,四十出头,杏眼弯眉,面色红润,精神爽朗,一副乐天派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与世无多的人。她拍拍腹部,自信地对我笑言:“我除了肚子有点胀,再哪儿都没毛病。”

可肿瘤外科的主任却悄悄告诉我,她顶多还能活三个月。根据病理检验报告,她的胃部癌肿已到晚期,其类型特殊而又复杂,癌细胞已经在体内扩散,没有手术机会了。为了延缓她的生命,只能作保守治疗。

闻听此言,我内心疑窦丛生——怎么看,她也不像是个快要与世诀别的人啊?人的生命时光能被计算到如此精确的地步吗?

有一天,我在数字减影室又见到了她。医生刚给她做完灌注治疗。

我过去问候她,她虚弱地躺在平车上,头略微抬起,冲我微微一笑,轻轻地说了声:“谢谢你。”

这期间,听说她对自己的病一直抱有治好的信心,且具有一般人少有的乐观情绪……然而,在晚秋一个寒风料峭的早晨,在她体内肆虐的癌细胞还是吞噬了她那年轻的生命。

又一个生命悄然逝去。算算日子,从我帮她找医生看病,到她离开人世的这天,恰恰一百天。

有谁能记住那个生命死亡的日子?

面对卜卦般算出的如线生命,我默然、黯然,尽管我与她并不熟……

这世上,天活着,地活着,那一张杏眼弯眉的笑脸已经逝去。

人这一生,有两件事最好远离,一是丧事,一是病事。丧事总不免让人伤心痛苦一阵,即便是交往不深的人,也需怀一腔同情之心,或洒一捧痛惜之泪;若是同事、好友,更会让人惋惜不尽,或伤心悲叹。人要生病,却总是难免的。老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得病的?

故此说,这两件事都叫人无法远离。一年中,我们总因老同事或熟人、同学的逝去,进过火葬场。每次从那个地方出来,看天空,辽阔高远、湛蓝如洗;看阳光,灿烂得照人眼;看眼前,路旁的花在竞放,绿林里的鸟在欢唱,宽阔通畅的八车道车流如龙……为逝者送行的人们,离火葬场越远,脸上的表情越明朗,显然是把对死者的哀思、对死的哀叹与无奈,全都彻底地留在了那个最不愿意想的地方。当人们在世间享受到生的欢愉、追求到美的真谛、体验到爱的浓情时,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对生就有了新的感慨与信心。

生命是什么?是上苍只给你一次,且十分吝啬地让你来这世上仅几十年的一种精华,如此珍贵,谁人不珍惜呢。谁能有第二次生命?

人啊,享有健康的时候,为着生存而辛勤劳作,为着应有的或可能的利益,作着更多的努力,世俗的追求就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功利的极度诱惑与生命的极其珍贵相比,孰轻孰重?

生命是一本打开了的书,每天都是新的一页,每页里写满了生与死的符号。社会人认识了死亡,也就认识了生命的弥足珍贵;医务人员认识了死亡,才能真正认识生命的权力、生命的尊严。

现实教会了我们辨证地看待死亡,理解死亡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死,仿佛是一架天平,可以称量人的生命的重量。

现实也教会我们,不渴望生命不朽,但求竭尽此生。

2005年11月11日

移植的困惑

这是一个与死囚有关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随着法律判决令的一声枪响,一个罪恶昭彰、年轻强壮的生命被结束了。

就在那声枪响的同时,在不远的救护车上,泌尿外科的医生们已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一场为救治另一个生命而需进行脏器移植的工程正式开始。

它的每一个最细微的环节,是以秒、甚至闰秒来计算的。在场的所有医生都感到自己的心脏在狂跳不已,每一双眼睛都不敢随意眨巴一下,每一双手都紧张得有些战栗,每个人都有共同的想法:快、快、快!

这是一个与器官移植有关的真实的故事。一些人的生命依赖于另一些人的死亡得以维系。

医生从现场获得的人体的肾脏组织,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在相距不到十公里的医院,一位肾脏功能已严重衰竭的患者,正躺在无影灯下的手术台上。他全身细胞的每一个潜意识,都在渴求着救命的肾脏活体组织能尽快到来。

这个故事的美好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原因很简单,在80年代初期的国内,同体和异体肾移植还属于攻关难题。在宁夏,更属于零的突破。使这位患者难以存活更长时间的最大障碍,是机体的排异反应。通俗地讲,受体组织“认为”供体器官“不般配”,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将它排斥。这种排斥,以生命的彻底受损为沉重代价。解决供体与受体“争端”的唯一办法,是免疫抑制药物。但,因患者难以承担进口药物的昂贵费用,以至无法度过排异反应难关,最终使肾脏移植手术前功尽弃。

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痛却畅快的。但每一个人出生后的成长历程,却时时会有病痛的威胁悄然潜行,无法祛除。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每百万人口中,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者在100人左右,且多为青壮年。

病症需要疗救,特殊的病症需要特殊的疗救方式和手段。比如肾脏移植,1954年,美国首次获得成功之后,世界各国肾脏移植术的总和,达40万例次。一年有功能的存活率已达95%。我国器官移植虽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未,但到1998年年底,仅肾移植已实施了2.5万例次。

宁夏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先后为4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了同体或异体肾移植。目前,仅有一位患者存活。我认识的一位女士,在外地接受肾移植术已有16年。16年来,她先是按天服用进口的免疫抑制药物。实行医保后,个人部分的高额费用再也难以负担,便改用国产药物。就这每月也需近600元的药费。

简单数字的背后,从整体讲是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重要标志,就个体而言,则意味着生命尊严的重建、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

转而言之,无论何种器官移植,有受体就需供体。医生渴望的,是有足够的、配型合适的肾脏组织,使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患者渴求的,则是能有合适的供源、成功的移植手术、最小的排异反应,使自己重新获得生命的活力。二者的目标是绝对一致的。

但供源却是个极大的难题。供体从哪里来呢?

同类推荐
  • 幽草寸心集

    幽草寸心集

    本书为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分三辑。第一辑为作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课题进行研究的心得;第二辑为茅盾研究专论;第三辑为现代作家论。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业余时间创作的38篇散文随笔,共16万字,分“性情走笔”、“乡情记忆”、“亲情素描”、“世情评弹”4个部分。这些作品文笔细腻真诚,意蕴丰富,很多篇章看似信手拈来,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可读性。杨华1967年出生于静宁县深沟乡,曾担任静宁县政府办公室督查信息科科长,静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华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现供职于静宁县政协。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在拇指上耕田

    在拇指上耕田

    本书收录了《不知不觉》、《狗性》、《剧作家》、《爱的迷失》、《感谢别离》、《家的召唤》、《进入灵魂》、《人生就是考试》等80余篇文章。
热门推荐
  • 历史群雄战三国

    历史群雄战三国

    热血特种兵李啸天为维护战友和救人牺牲,莫名来到异世界中国历史中的三国时期。却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所熟知的三国历史,水浒群雄成了黄巾主力,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打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将末世的大汉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还不够热闹,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第二好汉宇文成都相继奔出关来,诸侯联军如何抵挡?继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及诸侯联军伐董之战后,太平天国的崛起又在大汉的病躯上撒了一把盐,数百年的辉煌帝国终于走向灭亡,诸侯割据加上各朝历史名将豪杰汇聚三国,这历史将走向何方?
  • 绝品毒医专宠自强小娇妻

    绝品毒医专宠自强小娇妻

    一朝穿越,被迫签下一堆欠条。明明大家同是受害者,却又为何要将她杀人灭口?好心救人,一不留神卷入豪门恩怨。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月明,不但有了心爱的男人更是添了个宝贝儿子,却又被人陷害回到了现代。于咏静不得不仰天长啸,到底还能不能让人好好日子了?PS:秀球新文开坑,玄幻言情,《我本为妖:公主军团》由于女主身份特殊,将会有多名男主,不喜慎入!
  • 兽灵辛秘——梦回万年前

    兽灵辛秘——梦回万年前

    一滴精血,四百年培育,生生出现了那么一个阳光少年。五百载光阴只为成年,那些期盼的目光又生生等待了多久?我,逐风,定要带你们翱翔于这片天地!那片阳光,那个少年,生生成为了风迹部落的灵魂!
  • 一个嫁给摇滚青年的梦

    一个嫁给摇滚青年的梦

    品学兼优的女生有着不同寻常的叛逆青春,她用疼痛却成熟、悲伤却摇滚的方式深爱着她的恋人和自己心中不灭的摇滚。
  • 罗斯福尼克松

    罗斯福尼克松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混沌道仙

    混沌道仙

    神州大陆,光怪陆离有身穿破羊裘,住在旧道观的年迈老头,敢自称太清真人;有经脉逆转,无法修行的陆家大小姐,通读道藏求长生;有妖狐转世,天资卓越的魔族公主,拈花一笑看如来;…………苏墓蝉手握重光,淡然说道:“我就是天道!”
  • 逆战伐天

    逆战伐天

    天骄都有一痕道伤压身?天骄走古路都劫难重重?什么?一法不能同修体法?你们这世界太差劲了!战小天得意洋洋的挥着拳头狂揍天骄,告诉人们:我走的就是古路,我就是一法同修体法,我怎么没有道伤?
  • 自由行走的星

    自由行走的星

    我这一辈子走过很多的路,可是如今已记不起来,我成为了路边风景的过客了。也许,它还在等待我的归来,可是纵然归去,它们能给我一个真实的拥抱吗?纵然归去,纵然再遇,也唯有相对无言罢了,甚至是一如既往地擦肩而过。原谅我好吗?我们都是上帝的作品,如果你不曾是花是木,和我一样的明眸善睐,我们会相遇吗?会相知相爱吗?如果我是你,玉树临风,我会以地为媒,以风为介,慢慢的你会知道,我的爱是多么的深沉,我的心是多么的执着。一份立地生根的缘,一场地老天荒的情,就这样诞生了,你会相信吗?又会接受吗?没关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将以最美、最决绝的姿态。
  • 夺爱:婚外燃情

    夺爱:婚外燃情

    她在结婚前夜被人夺去了清白,要了她第一次的男人竟然还是她丈夫最好的朋友。因为不纯洁,她遭受丈夫嫌弃,又被好朋友横刀夺爱。最难受的时候,夺他纯真的男人又来呵护她,他到底是想干什么?
  • 冲神之路

    冲神之路

    文羽和荒灵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却巧合的遇到了一起,而因为身边有着天赋与背景皆是远超常人的荒灵的文羽,不断的将自己那深埋体内的潜力一步步挖掘出来,在整个天荒大陆闯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然而,到了这一步,当他们真正的站在巅峰的时候,真的就是所谓的巅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