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4100000069

第69章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4)

7)系统技术特点

(1)系统突破传统技术概念和建设路线,采用集成适用先进技术,创新性地在我国第一次实现了基于互联网和虚拟专网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国家级应用专网,实现了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目标,通过Web 方式实现动态疫情的监测和管理。

其设计、开发和网络平台的搭建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采用目前先进(保证系统的可发展性)和可靠(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的技术来实现:以多层负载均衡、多层数据缓冲与预处理等多种机制满足多类用户的不同需要;以多层基础安全网络、VPN、多维用户权限模型和数据管理与审计机制保证数据安全;以针对性的OLTP 应用和OLAP 应用满足各级各层不同的业务需要。

(2)改变了传统疫情信息逐级汇总上报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监测垂直、管理分级、面向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用户的网络直报系统。

(3)结合先进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和业界先进的实时商业智能思想及Web‐GIS 的运用,在公共卫生监测中创造性地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和传染病爆发早期信息的预警方式。

系统的建设紧密跟随疾病监测相关管理规范和法律的完善过程,消除了全国各地独立进行系统建设所导致的数据孤岛、数据无法统一利用的现象,所有数据的集中造就了我们拥有全球数据量最大、格式统一的法定传染病监测,这些有效的数据为统计分析和预警提供了数据基础。

全国每年产生600多万个案数据和近3000万(全国共有2895个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要求拥有出色的数据管理系统和备份系统,本系统融合了海量存储设施、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可靠的备份系统,为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疾病监测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对数据处理时效的高要求,只有及时、高效的数据处理才能满足快速、严格的业务需要。本系统以实时统计分析和多种定时分析(日、周、月、季、年等)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

系统的数据量大、业务类型多、数据处理复杂。监测活动包括以病例为基础、以样本为基础和以媒介生物为基础的公共卫生监测,内容涵盖法定传染病报告、特定疾病专报和哨点监测等。利用分离OLTP和OLAP 业务、利用多层多级数据处理机制、融合异步与同步处理机制,这些措施有力地解决了实时统计分析和定时分析的难度。

监测是为疾病的预警和预防控制服务的,因此,合理适时的疾病预警机制对于各级疾控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本系统提供了以历史日报数据和当前实时数据为基础的重点疾病爆发监测预警平台。

预警平台基于移动百分位数法计算参比数据,实现以日为单位滚动,用控制图法实现疾病爆发的预警,提供良好的可定制性,各管理机构可以自行设置预警参数,后台应用自动处理海量数据,当发现数据超过预警线时会自动预警。本系统不仅是一个自动预警系统,同时也为全国各地针对所关注的疾病进行预警验证提供了一个实验系统平台。

另外,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地理空间的采集、查询显示、管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服务。通过动态Web‐GIS 的应用,使疾病监测部门直观地发现聚集的病例报告情况,提供早期预警的功能。

(4)实现了疫情报告与单病种监测信息的结合,为实现WHO 提出的综合监测信息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是一个融实际应用和科研于一体的领域,也是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的领域,因此不同疾病的监测和数据处理工作相应处于变化和完善之中,而且当发现新传染病或者重点关注某些疾病时,需要快速增加这些病例的数据采集工作,保证满足快速监测的需要。

专病/单病监测信息采集的定制平台,抽取了对传染病监测业务信息模型,既包含紧密结合的系统模块和数据模型,例如专病监测管理定制平台融合了对共同曝露者,密切接触者,疑似、确诊(临床确诊、实验室确诊)病例相互关系的传染病传播模型,可跟踪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跟踪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等状态监测信息;又包含了松散耦合的信息模型,针对病人可以自由定制多种相关因素的监测,例如环境、动物、旅程等相关信息的监测。

以疫情报告为主线,结合专病监测管理与突发事件的监测信息管理定制平台的建设,不仅是疾病监测领域应用系统上的一次成功,也为该领域系统建模与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管理和实施经验,为实现WHO 提出的综合监测信息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8)相关技术指标

中国通过该项目建立的“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采取网络直报的信息管理模式,使用B/S 方式,构建在Internet 之上,覆盖全国范围。该网络直报系统以实时统计分析和多种定时分析来满足业务需求,定期统计的最小单位是天;该系统针对数据采取集中部署的方式,消除了全国各地独立进行系统建设所导致的数据孤岛、数据无法统一利用的现象,无需数据定期抽取,国家即可直接获得数据,提供近乎实时的重点疾病爆发监测机制,适时地提供预警。

15.3.3系统应用与评价

1)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中国传染病监测与控制模式发生转变。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使传染病疫情报告业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网络直报的思维模式已向公共卫生其他领域渗透。

对传染病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显着地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改善了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对传染病爆发早期发现的能力;提高了对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发现和控制能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个标志性的工程,是公共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技术手段的实现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健康屏障,有了监测和监控,就能够早期发现问题;只有早期发现问题才能及早解决这些问题。

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利用更加深入,监测信息反馈及发布及时透明。

2)提高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意识

提高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疾病防控意识。过去根本没有每天监测,一个月统计一次疫情,这不叫监测。通过系统的应用,每天都要去审核信息,因为医院报告的信息没有经过审核将不被认可。卫生部工作规范中规定的报告信息审核时限,甲类传染病不超过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不超过4小时,这就需要每天都要监控,因为不知道医院会什么时候报告,所以建立了一整套的工作约束机制导致了监控、监测工作的强化。

3)实现医防结合,关口前移

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使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彼此的业务联结在一起,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成为了在传染病监测工作流程上的不同工作环节。从技术上实现了医防结合,监测的关口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前移到了医疗机构。

4)国际影响

我国的网络直报系统堪称世界领先水平。系统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我国整个传染病监测模式,对我国整个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带来了影响,而且已经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太平洋健康论坛2007”和WHO 都把中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作为解决疾病监测系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的样板,向其他经济体和地区予以推荐。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5.3.4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展望

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公共卫生公益性决定了其发展是国家责任,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走过的道路也说明坚持国家主导的重要性。因此保持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坚持以国家为主渠道的持续不断地投入,在经费的筹集上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彻底改变我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着的“财神跟着瘟神走”的现象。在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市场经济机制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继续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是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系统。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监测是指建立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和对与健康有关因素的全方位的监测系统。包括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对各种疾病(含意外伤害等)的监测、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环境、病原体、媒介等)以及实验室网络与网络实验室系统的建设等。

(2)区域卫生信息化。目前建立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实现了信息在纵向(从基层到中央)的连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但在区域一级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之间则尚未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进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对目前贮藏于区域内各个部门的卫生相关信息进行共享与交换,这是下一阶段公共卫生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更高层次上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区域内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卫生行政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医疗机构、学校、科研部门、社会保险机构、社区居民等。从疾病预防控制的角度,还应该包括环境、农林、畜牧等部门。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更是区域内卫生信息的用户,对区域内的信息具有不可争议的知情权,有权获得区域内的相关信息。区域卫生信息化是一件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首先是因为各个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巨大差异,其次是各不同来源数据的异构性。在管理上,最大的困难则在于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原则是保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赢。在技术上,要在进行区域资源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要解决资源汇交和共享中的互操作性,要建立相关的数据标准等。具体参见第14章。

(3)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及建设。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信息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今后的主要任务如下:组织已经完成的信息标准的宣传、培训、贯彻;公共卫生信息标准的基础研究;将目前基本数据集标准研究扩展到整个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领域。

(4)提高数据开发、利用、共享与交流的能力与水平。海量数据的共享与利用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一是要利用各种数据开发工具进行数据的挖掘;二是要强化数据的共享利用,国家科技部已经启动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为各方提供有用的资源。

同类推荐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 让世界看到你

    让世界看到你

    本套丛书集合了国内最受中学生欢迎的5位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优美而浪漫的文字中绽放明媚的生命活力,给青少年以励志、启迪的力量。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居里夫人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居里夫人传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性格气质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性格气质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
热门推荐
  • 西岳华山志

    西岳华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的替身新娘

    总裁的替身新娘

    一张不属于自己的脸,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生,可是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就再也没有退路。那个人是颗毒药。
  • 走地菩萨记事

    走地菩萨记事

    似是而非、若隐若现,这不正是一切神秘力量给人的第一印象吗?不相信的一笑置之,相信的为之入迷.
  • 堕落黎明:黑暗觉醒

    堕落黎明:黑暗觉醒

    穿越后的杨夜尘一夜化身成为最具有天赋的魔法师,却在两年后因为杀人而被废,天才魔法师顿时变成了残废,却因意外,被传送到了另一个地方,开始了一段不同的征途。性格的转变,让杨夜尘很快适应那个残酷的世界。“别人靠武力,我靠科技。你累死累活打我半天,我只要抬手一枪,你就倒地”
  • 六艺纲目

    六艺纲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杉杉来了

    tfboys之杉杉来了

    当可爱漂亮的单纯小绵羊——薛杉杉遇上高冷霸道的帅气大boss——王俊凯时发生了小绵羊pk大boss的故事……
  • 神威:英雄诞生

    神威:英雄诞生

    黑暗异能者的诞生。孤独的英雄世界。。。。
  • 倾世异眸之绝宠三世帝妃

    倾世异眸之绝宠三世帝妃

    因一双紫眸从小被视为灾星和废材的她脸上还有一块惨不忍睹的胎记,十岁时被家人陷害跳下悬崖却被一人所救,九死一生的她完美蜕变。当回归复仇之时,她却遇见了他,眼底的倾城究竟惊艳了谁?“十里红妆为聘,我愿以天地为誓,许你一世繁华,待你嫣然一笑,三生三世,只与你共同沉沦”当她与他共同站在世界之巅时,即使是那背影,互相依偎着,也谱出了惊世绝华
  • 沫上花开:云归矣

    沫上花开:云归矣

    从云沫的认知里,人生的四大悲剧就是——看病遇到前男友主治,考试遇到亲哥哥主考,吃饭遇到仇人主厨,就连女扮男装玩儿个游戏都能娶到人妖。当喜欢多年的偶像和暗恋自己多年的校草齐聚时,何去何从如何选择。初恋当年的抛弃又会换来什么???小时候的一见钟情,长大后的两情相悦,天下的有情人本来就应该都在一起。那年夏天,阳光很好。她说多多关照,他说三生有幸。可是那有一帆风顺的一生!苍天啊!大地啊!让这个世界杀了她吧!
  • 雪羽倾城

    雪羽倾城

    一舞倾城,却成了被人追杀的人。一朝没落,成为冷血的杀手。直到遇到,他,能够找到真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