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6400000015

第15章

随行的翻译是阿里地委党史办的一位30多岁的藏族同志。他可以称得上是先遣连的一部活的字典。几年来他几乎走遍先遣连涉足过的每寸土地。他说:“阿里的中共党史就是从先遣连进藏开始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30年后,党的力量才到达了这片土地。当时。整个阿里,别说谁见过共产党是什么样了,就是见过汉人的也只有二三个。嘎本两位官员和改则的一位从青海来的喇嘛。因此,我给阿里的中共党史划了断代:1950年10月先遣连进藏标志着中共在阿里有了第一个党的组织。”

他还告诉我们:“1950年冬,先遣连为保存力量,开展了大规模的自救运动。过冬备战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打柴。营建结束后,全部人力投入准备过冬燃料。当时这里野牦牛很多,成群结队,牛粪是最好的燃料。可惜大雪封山,地上积雪一米多厚,牛粪都盖住了,只能拾到很少一点。打柴就更难了,除了扎麻。噢,这是一种荒漠植物,像一团长满刺的毛,或者是长满毛的刺。反正,秆子很细,刺很多,有点像你们新疆的刺芽子,不过比那小得多,但却不少。”旺拉又说,先遣连就组织人力挖扎麻。一百三十多人吃饭、取暖,全靠扎麻。每天都有几十人外出打柴,近的地方没有了就到远的地方去。据当时记载,那一冬他们打了二十多万公斤扎麻。

在乌鲁木齐时,彭清云告诉我,那年打柴,许多人付出了生命。当时李狄三已患有严重的高山疾病,还天天带队外出打柴,并给我们编了一首歌,叫《打柴小调》。每天天不亮,大家就唱着歌出工,傍晚又唱着歌回来。

我问他你还记得《打柴小调》歌词吗?

他说:“忘不了,那是李股长用生命写的。”

七十多岁的彭清云,为我唱起了那首有点河北民歌味的小调:

背起那个毛绳去打柴,

众位那个战友跟我来,

心中好愉快,

心中好愉快。

咱们打柴比赛看谁快,

不怕冷来那个不怕刺,

打柴为战备,

备战多打柴。

红旗一杆插藏北,

帝国主义势力一扫光,

待到明年四五月,

欢迎大军进山来。

共同向前进!

共同向前进!

在新疆,骂人最恶毒的一句话是“毛驴子”,其意是“不是人”。但是先遣连打柴运动中,通信员王万明这位体弱多病的战斗英雄,却以其吃苦耐劳、忍饥负重的品德,赢得了一个“毛驴子”的美称。

彭清云说:“当时那可不是骂人,那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他真的就像驴一样,拼了命地干。每天他背回来的柴火最多。毛刺把棉衣都扎透了,背上扎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眼,衣服沾在肉上脱不下来,每天都得趴着睡觉,可第二天,刚刚起血痂的背上,又扎出一片新的洞洞。连续一个多月,天天如此,人的血都快流干了。”

我找不出合适的话来形容这头“革命的驴子”了,只能说他是党的“驴子”,人民的“驴子”。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江山,不就是像王万明这样千百万头“驴子”驮来的吗?

朋友,做一头党和人民的“驴子”吧。

1989年,原进藏英雄先遣连所在部队,今天的某高原摩步师一部,奉命开赴当年先遣连驻扎的营地,执行一次高寒缺氧区作战试验性演习。临行前的誓师大会上,前来送行的王克将军(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长、军委委员等职,上将军衔)对先遣分队的一位连长说:“你们行李中有七皮二毛。”将军掰着手指头说:“皮帽子、皮大衣、皮背心、皮裤子、皮手套、皮大头鞋、皮褥子、毛毡筒、毛毡子。一大群羊剥光了也装备不了一个班,负荷很重啊。还得背高压锅,背氧气袋,服预防药,吃压缩饼干和罐头。今天,我们国家有这个条件养兵了,可是当年先遣连的战士,一条野羊腿,不烤、不煮、不炖、不烧,充饥解渴全靠它。三五天见不到一粒粮食,枪一响照样打仗。我不是说咱们国家供应不起,养不了我们,我只是希望同志们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也要记住先遣连的精神。”

将军的话,让那位连长想了一路,也激动了一路。高原连续8个昼夜的演习中,他的连队创造了奇迹,没有一人动用一口氧气,没有一人服过一粒预防药品,也没有出现一例高山昏迷。不过高压锅和罐头还是要用、要吃的。

然而,当年先遣连不是8个昼夜,而是断绝给养半年有余,硬是靠猎取野生动物补充了粮食的不足。在高原某师的历史上记载着当年巴利祥子带领打猎小组,猎取野生动物的赫然功绩,野羊210只、野驴123头、野牛122头、野马74匹,兽肉共计6500多公斤。

先遣连就是靠着这6500多公斤兽肉充饥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难关,也解决了穿的难题。部队进藏时被装短缺,加之长期艰苦行军、打柴、狩猎,衣服早已烂得七零八落了,已经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病中不能外出的同志,让出了自己的衣服,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1951年春季,全连只能挑选出21件打着布补丁的衣服,作为礼服,专供外出谈判和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使用。

李狄三看着衣不遮体的战友,带领病重留守的同志,用野牦牛毛捻出了毛线,用牛羊角制成了骨针,用装粮的麻袋补好一件件军衣。麻袋用完了,就用兽皮。没有熟革,就用生皮子补。剥下鲜皮子,毛里板外披在身上量体裁下,在边上扎上眼,用毛绳穿起来,连成筒子。

左齐将军说:“当时许多人衣服都是用麻袋和兽皮补的。有的补了好几层。1951年夏季,一位干事下山汇报工作,他穿的棉袄上大大小小补了十几块补丁,麻袋、兽皮、帐篷布。什么都有,补丁上的毛线筷子那么粗,一件棉衣足足有十几斤重。他告诉我,这是连里最好的衣服,是留着外出做群众工作时穿的礼服。连里想他下山汇报工作,应该穿整齐一些,就精心选了半天,才挑了这件最好的棉衣。”

今天,就连小城镇的社区里,都有时装模特队,身着华贵的裘皮大衣和世界上最高档面料的时装,招摇过市时,谁还会相信50年前西藏高原上有支穿兽皮的队伍。

这不是天方夜谭。20世纪70年代初,南疆军区在征集党史资料过程中,曾派人找到了当年先遣连幸存的20多位老战士,他们对此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面是1979年9月4日,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在陕西凤翔的一段谈话的笔录:

剥下的鲜羊皮,毛朝里披在身上,用毛线缝成皮筒子,能挡风,很暖和。驻扎麻芒堡的大部分人都穿着这个。可那东西一千就像打了石膏一样。紧紧绷在身上,把人整得弯不下腰,打不过弯来,身上长满了虱子。没办法就从背上用刀子割开,扒下来。后来就有经验了,等快干的时候赶紧脱下来,用刀子割成一圈一圈的,再用毛线缝住,就像现在的海军衫,一道道的就能弯腰了。可皮窝子就不行了,非得用整块鲜皮子包在脚下,才像鞋子。干了也没法脱,只有磨烂了才捅开,再包上一张……

在一个亲如手足的集体中,最先倒下的往往是最强壮的汉子。杨天仁从炼狱里回来之后,巴利祥子却永远地走了……

藏北高原上的日出,也许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了。它不是海平线上那冉冉升起的浴血的朝阳,而是一轮辉煌的午日。然而,在它还没有爬上雪山的时候,高原巨大的阴影,总是想遮挡住它的光辉,飓风暴雪也想埋葬它的辉煌。

阿廷芳孤零零的一个人,拉着一匹随时都可能倒下的战马,在齐腰深的雪地里,漫无边际地向前艰难地移动着。每前进一步,仿佛都要向死神靠近一些。他是一位来自塔尔巴哈台山区的蒙古族汉子,先遣连的牧马战士。他在茫茫的草原上,寻找昨夜被暴风雪吹散的马群。他在心底呼唤着自己的无言战友,细心地搜寻着远处的丘地,每一个黑点,都让他感到战马就在那里。

突然,他摔倒了,又挣扎着爬起来,擦去脸上的冰雪。阿廷芳惊呆了,片刻,又急切地趴了下去,发疯似的吼着,双手猛烈地扒着积雪。顷刻,一匹枣红色军马倒毙的尸体露出了雪地。他跪在那里许久才抽出一把短刀,割下一把马鬃,又举手向倒下的战马,那无言的战友行礼告别。阿廷芳在这片无际的雪地里,已经奔波两天两夜了。

他先后找到了7匹倒毙的战马。按骑兵的习惯,每找到一匹,都要割下一把马鬃。然后,又顺着马头所指的方向,继续向前寻找着马群。据说,训练有素的战马,不论是被敌人可恶的子弹射杀,还是老死征程,倒下时头都朝着前进的方向,死也要为自己驮过的战友留下一个路标。

阿廷芳两天来,就是这样顺着一匹匹倒下去的无言战友,用生命所指示的方向,在雪野里跋涉着,他坚信那失踪的马群就在前方。

跟在阿廷芳身后的那匹雪青马,脊背瘦的像刀背一样,随时都可失去支撑,凝固成一块冰。

从前天下午,阿廷芳遇到第一匹倒毙的战马后。就没再骑过它。阿廷芳回头看了一眼雪青马,又把手伸进口袋,搜寻着可能藏于缝中的玉米粒。许久,他终于摸出了三颗,放在掌心里攥着,慢慢又展开手掌伸向马嘴。雪青马望了望主人手中炒熟的玉米粒抬起头。直愣愣地望着前方。阿廷芳心里一热,差点流出泪来。心想:多好的战友,吃吧,吃了也许能翻过前面这座山头。

阿廷芳拍了拍雪青马的脖子,再次把那三粒玉米送到了它的嘴边,雪青马又抬起头望了望主人,张开嘴唇,慢慢卷进了那三粒玉米。

玉米粒是阿廷芳的干粮。外出找马的头一天晚上。彭清云从全连仅存的半麻袋玉米粒(本来那是马料,断粮后成了病号的口粮,李狄三每天用石头将玉米粒砸碎,用喝水缸子给重病号烧稀饭)中挖出满满一茶缸,用圆锹放在牛粪火上一把一把地炒。

玉米粒在铁锹上打着滚,噼噼啪啪地炸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彭清云半个多月没吃过一粒粮了,天天靠吃半生不熟的兽肉充饥。这沁人心脾的香气,撩得彭清云不时地吞咽着口水,几次把从铁锹上蹦下来的玉米粒拾起送到嘴边时,又放了回去。第二天早上,他把装着一缸子炒玉米粒的干粮袋,挂在战友阿廷芳的身上时,阿廷芳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握了握彭清云的手,又将干粮袋取下留给了彭清云:“副连长,这玉米我不能带,留给生病的同志吧,我带了不少牛肉。曹连长怕冻了吃不成,都给切成小块炒成牛肉干了。”

“带上吧,这是同志们的一点心意。你这次外出,任务很重,不知几天才能回来,那三十多匹马就拜托你了。全连就那几匹好马了,要想方设法找到,早点回来,大家等着你。”彭清云又将干粮袋塞给阿廷芳,挥手在他的马屁股上拍了一掌说:“廷芳,早点回来。”

已是第三天了。阿廷芳一粒玉米也没舍得吃。雪地里没草,他就一把又一把,将那一缸子玉米粒全部喂给了自己的坐骑。自己饿得实在不行了,就把那难以下咽的干肉块塞进嘴里,然后再抓一把雪填上,慢慢地咀嚼着吞下去,支撑着身体。又一步步机械地向前走着,终于在第三天中午,在一条山沟里找到了失踪的马群,顿觉全身一阵热血沸腾,旋即便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到手上热乎乎的,慢慢睁开眼一看,在他身边的雪青马正艰难地用双唇舔着他的手,用生命的最后一丝余热,暖醒了主人。雪青马见阿廷芳醒来,便睁着眼睛望着蓝天离去了。

阿廷芳用雪掩埋了战马的尸体后,收拢了马群。突然,他发现马群中混进了三头牦牛。其中一头牦牛的脖子上还系着一只铜铃,难道附近有藏民,还是被风卷来的呢?他想,藏民丢了牦牛肯定很着急,一户穷苦的藏民,只有几头牦牛,搬家,放收全靠它们,必须尽快送还它们的主人。他赶着马群,骑着那头系铃的牦牛。在山沟里找了一整天,也没见一户人家。在避风的沟底里又僵卧了一夜,就着雪吃下最后一块肉干,又赶着马群跟着牦牛出发了,直到第五天的黄昏,阿廷芳终于在一个山沟里找到了丢失了牦牛的藏民。

牦牛的主人叫多吉,此刻正跪在转经台前祈求菩萨保佑。没想到“菩萨兵”把牛送上了门。当老人一家得知阿廷芳为了送牛一天多没吃上饭时,老人跪在阿廷芳面前,双手伸开,深深地弯着腰,吐着舌头向阿廷芳行了藏家大礼。

老人为阿廷芳敬献了哈达,倒了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端上了糌粑。饥饿中的阿廷芳却婉言谢绝了,他心里牢记着“决不允许增加群众负担,哪怕是一针一线”的纪律。多吉全家堵住门不让他走,阿廷芳只好草草吃了一些,赶着马群离去了。

从此,藏民中传出了一个“多吉巧遇雪山红星,菩萨兵雪中送牦牛”的故事。

今天,在改则,许多人还在讲述50年前的这段故事。1951年春天,阿廷芳牺牲后,多吉带领全家,专程200多里抱着一只羊羔,赶到扎嘛芒堡为阿廷芳诵经。老人说:“他是好人,本来我是来感谢他的,没想到他走了。这样的好人不需要求菩萨保佑了,他会进入天堂的。”

十里达坂的鞍部,风,鬼叫魔哭般地吼叫着,雪山颤抖着。恶风把山野里的雪像剥皮般地一层层剥下,又一把把扬向天空。

“50多年了,我始终忘不了那风那雪。人们比喻雪大风猛常用风雪弥漫。那天十里达坂的风雪才叫弥漫,骆驼都刮倒了。什么也看不见,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睁不开眼。我让大家趴下,用绳子把自己捆在骆驼上。风停了,五峰骆驼都埋在了雪里,我们就一个个扒出来,好在人都还活着,可就是杨天仁不见了。”彭清云回忆时说,“我这一辈子就见过一次这么铺天盖地的风雪。”

同类推荐
  •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这是一本女性文学读物,主要介绍了老上海二三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阮玲玉为代表的一批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文艺界、演艺界等比较知名的女性。该书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书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从老上海的知名女性的经历中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通过诗人曼德施塔姆的个人遭遇来折射俄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的悲惨命运,来反衬当时社会的反人道、反文化本质,曼德施塔姆夫人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于是成了一个大恐怖时代的文学见证人。《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体现了二十世纪俄国“遗孀文学”的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是作者的遗孀身份,这类作品大多写于作者的丈夫去世之后,是孤独中的寡妻们回忆往事、记忆亡夫的途径和结果;其次,此类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都是关于逝去丈夫的,它们作为一种回忆录体裁所体现出的形式特征,即它们大多并非自传,而是“他传”;最后,则是此类作品中所渗透着的作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女性作者们写作此类作品的目的大多仍在于为亡夫树碑立传,或正名申冤。
  • 和心灵一起等待:文摘精品全集(激情卷)

    和心灵一起等待:文摘精品全集(激情卷)

    本书摘取了许多有关于成功励志的精品故事,以此来激励人们走向成功。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浪漫,好美妙的一个词语。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想当然地将浪漫理解为男女间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纯洁情感。而只有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才明白浪漫不止于男女之情,其实它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人生情怀。
  •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是一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塞大地,也是文学的沃壤。这里的土地和人民、风物和人情成为了宁夏作家书写、赞美与思索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他们力求从西部荒凉的表象下寻找和挖掘人们顽强的生存状态和坚韧的民族性格。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从张贤亮到以“三棵树” “新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青年作家群,以独特的生活经验、历史记忆和诗意的言说,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用文学的方式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出生命的强音,营植出一道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宁夏乃至西部的精神入口。
热门推荐
  • 嘉定县乙酉纪事

    嘉定县乙酉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探灵笔录

    探灵笔录

    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处陌生的地方,或者发现自己的身体离自己十几米远,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人离奇死亡,而自己也距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你会怎么办?我感觉,我好冷,冷的浑身发抖……
  • 清清黎梦,夜微凉

    清清黎梦,夜微凉

    夏黎沫因为不小心把北澈高中的男神给惹了,北澈的男神是谁,那可是女生见了疯狂,校长见了都点头哈腰的人,而且还是叱咤风云的会长大人,家财万贯的苏家少爷。夏黎沫:什么禁欲系男神,明明是个流氓,说好的要做个高冷男神呢?
  • 武逆星河

    武逆星河

    大千疆域,万族林立。少年自万域一角走出,前往那神秘令人向往的广大疆域.......
  • 大艺术家

    大艺术家

    他是全球最受瞩目的大明星,他是娱乐圈不务正业第一人,他是好莱坞当红群宠!你可能刚刚看了他今年出演的商业电影,即使是最普通的角色也让人跌破眼镜得出彩;你也可能听了他刚刚发行的专辑,动人程度完全可以和他帅气脸蛋儿相媲美;你有没有看到他主持的“周六夜现场”,观众几乎笑做了一团;对了,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他掌镜的新电影作为开幕影片,全场爆满,热烈的掌声把他衬托得像是上帝……埃文-贝尔,全世界的电影网站、杂志封面、画报宣传栏都能看到他潇洒俊朗的脸庞,他就是好莱坞当红群宠,也是当今不务正业第一人。功利和虚名对他来说,都是浮云,生如夏花之绚烂,他只是在享受人生而已。企鹅VIP群:152430762企鹅普通群:2150987681620739本书纯属自娱自乐,且看且乐。如有雷同,绝对巧合,请勿较真。
  • 帝子独尊

    帝子独尊

    盖亚封帝后,由于触发天劫。被困在了某个地方。万般无奈之下,将五个子女交给五个徒弟去培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救出自己。但将五个子女送下凡界时引发另外一个天劫,使五个徒弟肉身毁灭,不知被分别送到了什么地方。
  • 霁后贻马十二巽

    霁后贻马十二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蒋红妙

    蒋红妙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我说我愿意

    我说我愿意

    “如果我让你做我女朋友,你愿意么?“你问道,”什么?你没逗我吧?“我有点震惊,感觉这是一场梦,一场醒不来的梦,天台上的你和我互相看着对方,好像可以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出什么...........
  • 总裁先生,我们不约!

    总裁先生,我们不约!

    一个纯情霸道的完美总裁,一个家庭复杂的单纯女孩。那个总裁,有钱有貌有权,能文能武,可以称为最完美的男人。那个女孩,单纯活泼开放乐观,不仅是功夫界的人才,还是个天才学霸!琴棋书画她样样不缺,拥有绝世的容貌,只可惜,这个本应该拥有完美人生的女孩,却因为有一个一点也不完美的家庭而连累了她。一次意外,将两人的命运连接在了一起。总裁动了情?他发誓,一定要追到那个让他心跳加速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