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1600000017

第17章 别吝啬你的感情投入(3)

那么在听人说话时怎样进行情感深入呢?举黛玉听曲的例子来说明。《红楼梦》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爱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出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外。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通过分析这段描写,我们发现“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听话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朱光潜先生说:“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在凝神的境界中,我们不但忘却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而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聚精会神,才能产生美感。难怪黛玉“悔不该胡想”了。听话与阅读不同,阅读可以对读物反复揣摩,听话时语音稍纵即逝,所以要求我们在转瞬间将听到的语音迅速还原为语义内容,保存在记忆里,或复述出来,或书写下来。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养成专注地听人讲话的习惯。同学们听老师讲课就更是如此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因而离开了注意这一心理活动,就难以产生认识心理过程,就谈不上深入说话者的情感结构了。

第二,要听懂意思,听清来龙去脉,训练理解语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听话者根据说话者所表述的内容来理解掌握其思想过程的能力。在听的过程中要仔细地辨别每个语词,进行必要的筛选,把握主要内容。听课还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充分调动耳、脑、手多种器官,帮助理解与记忆。在理解片断内容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还要弄清结构层次,把握语脉,训练理解与分析能力。黛玉因为听懂了《牡丹亭》曲子的意思,才产生了强烈的美感共鸣。

第三,听话时还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说话者的感情中,把握深邃的美的内涵。古人云:“言为心声。”心声就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意识支配下的言论,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听话者为了听出言外之意,听出真正的意图,当然应深入说话者的情感结构。《牡丹亭》中唱词,是少女杜丽娘离开深闺,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明媚春光,用歌声来抒发心中的寂寞与苦闷,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身世,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诱发她与丽娘的“同病相怜”,产生了震撼身心的美感共鸣。她先是觉得“感慨缠绵”,继而“点头自叹”,以至“心动神摇”、“如醉如痴”,最后通过联想,唤起以往的情感体验,终于“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曹雪芹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随着听的深入,听话者与说话者的情感由认同而共振,以至融为一体的过程。

这一点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教师作为作者的代言人,一定会爱其所爱,憎其所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同学们“披文入情”。这时我们就要接过教师抛来的情感纽带,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教师共振,与作者共鸣。有位教师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时,是这样来点燃同学情感之火的:“绿,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它是生命的希望,青春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无不钟情于绿,讴歌于绿。人们誉清水为‘碧波’,称绿山为‘青山’,赞莲叶‘接天莲叶无穷碧’,夸小草‘满阶芳草绿’,咏花枝‘枝间新绿一重重’……然而,这些都是只言片语,而朱自清先生的《绿》这篇课文,却全面、细腻、生动地讴歌了梅雨潭的绿。现在,让我们张开双臂,一起扑入这迷人的‘绿’中去吧!”听着这充满激情的话语,你能不热血沸腾,与教师共同沉醉于那边的绿中吗?

那么良好的口头表达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清楚。要吐词准确,口齿清楚,更重要的是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就不仅仅是口头表达的问题了。古人强调“慧于心,秀于口”,“精于思,而美于言”。陆机在《文赋》中说:“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他告诉我们,思先于言,思是源,言是泉,只有思想深刻,思路清晰,语言才会像流水一样滔滔不绝,才能涌动着情感,飞溅着哲思,闪烁着美的光芒。海灯法师雄辩的语言,就是他深邃的思想结晶。

第二,得体。是指言辞要符合双方的身份,适应口头交际时的有关环境。

第三,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浅显化,使听众易于接受并得到启示。比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的演讲中有这么一句:“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听众联想到乌鸦讨厌的叫声时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第四,充满激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意思是说,情意是由思考而来的,而言语又出于情意。与情意结合得很紧密,说话就会天衣无缝;如果结合得太粗疏,那么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在这里刘勰为我们揭示的是情感与语文的关系,二者如果结合得好,语言就能准确地传达感情;结合得不好,就会“言不达意”。

被誉为“中国第一嘴”的宋世雄,就是用充满激情的语文,深深了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弦。在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的金杯时,他铿锵激越的声音驭着电波在神州上空激荡:“各位观众、各位听众,经过几代女排队员的努力,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贺老总的遗愿,拿下了‘三大球’之一的女排冠军……我们的诗人们,请写一首诗吧!我们的作家们,请写一篇文章吧!为中国姑娘们唱出你们的颂歌吧!”他哪里仅仅是在作体育评论!他分明是以勃发的激情呼唤着中国人民潜藏已久的民族自信心!

朋友,当你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当你倾听激情洋溢的演讲的时候,你是否在滔滔语流之下看到魅力的光华?无论是自己说,还是听人说,语言却“别有深情一万重”。我们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训练,学会语语传情,听音悟情,架起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五、写要用情

宋代着名作家秦观的词,俊逸精妙,情韵兼胜,自树一帜,深为世人喜爱。他擅长写淑女少妇的闺情,相识相会的盛情,分手别后的凄情。然而就是这位“为情”的高手,少年时却没能掌握创作的诀窍。他曾从会稽入都见苏东坡。苏东坡问他作了哪些词,他举了《水龙吟》里的句子:“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评价说:“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苏东坡对秦观少年之作的批评,是因为词里只有客观景物的描写,缺乏作者浓烈的感情。这也许成了秦观创作转变的契机。他以后的词情感丰富细腻,词境最为婉约。宋人蔡伯世说:“情辞相称者,惟少游而已。”近人冯煦甚至说:“后主之后一人而已。”这个评价固然过高,但足见秦观的词感人之深。

刘勰说:“情动而辞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也指出:“传达感情是艺术的根本职能,”艺术就是“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这就说明无情不成文,情为文之始。

那么在写作中怎样发挥情感的作用呢?还是让我们通过分析秦观的词《千秋岁》来具体说明吧: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宛鸟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一)在写作中,内在情感必须借生动的意象来表现

秦观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这样的意境:城郭内外寒意全消,正是一片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大好春景。这浓郁的春色,牵动作者的无限愁思。昔日师友欢叙西池,而今又有谁在?独处天边,烦愁令人清梦断,镜里的形象衰老了。春天即将离去,心里涌出的愁苦,有如万点落花飘零,汇成一片愁海。

在秦观的词中,作者心中深深的愁怨是借“飞红”和“海”这两个意象表达出来的。古人往往借落花来寄托自己的愁怀。花朵鲜艳,往往是美好事物或作者理想、甚至生命的象征,然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美在冷酷的环境中当然只能凋落、飘零,这不能不使人愁。而海浩瀚辽阔,深不可测,“愁如海”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广、境之凄厉,使人悟到了作者心中沉重的负担。

能否不借意象表达情感呢?人的感情看不见摸不着,极为细腻微妙,瞬息万变。如此复杂的情感如何在艺术中表现出来呢?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人体的某些外部神情动作来判断产生了何种感情。如看到别人大笑,就知道他高兴;看到别人哭泣,就知道他痛苦。然则同一种情感的自然表现有多种多样,不一定能从这些表现中准确地推断它们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如看到别人皱眉,你究竟能判断他是痛苦、忧郁还是愤怒呢?正如达尔文所说:“发怒、愤慨与狂怒,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小的差别,同样,它们的一般外在表现也无多大差别,正如很难把轻蔑、鄙视(以及蔑视)几种内在感情的外在表现区别开来一样。有时候,甚至连‘嘲笑’、‘挑衅’和‘厌恶’的外部表现也难于区分。”正因为如此,真正的艺术表现都不愿意以人体为媒介,而是用明喻、暗喻等方法唤起一种意象(即托尔斯泰所说的“某种外在标志”),这种意象同内在情感有着相同的动态结构,因而能生动地传出内在感情。难怪齐白石老人在一幅题为《老年》的画中,画的是一条目光锐利、精明敏捷的老鲇鱼,表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情怀。

同时作者对朦胧地深藏于心中的情感并没有深刻的感知,只有在这种情感外化为意象后,作者才能清楚地认识它。

在我们的作文中,有不少同学喜欢用“气愤”、“高兴”一类概念性的词,说了半天,别人也未必知道你究竟如何气愤,高兴到什么程度。而这时如果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唤出,恰恰能够表达这一感情的意象,如“气得七窍生烟”、“高兴得心花怒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品中表达的是一种对人类情感的认识

人的自然情感是否都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呢?你高兴也罢,痛苦也罢,关我们什么事呢?一个孩子号啕痛哭时的情感,往往超过艺术家不知多少倍,可人们宁愿去看艺术家的表演,而不愿看小孩痛哭,这是为什么呢?着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它并不是直接表达艺术家人的情感,而是表现他领导的某些人类情感的本质,或者说,是经由符号“抽象”了的人类情感,因此他表达的是一种对情感的认识。我们通俗一点说就是,这一情感并不是日常生活那种只对个人有意义的即时性和偶然性情感(如大笑、大哭)等,而是经过深刻体验、细腻了解、不断深思后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它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情感。

秦观在《千秋岁》这首词里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宋神宗熙宁年间,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实行变法,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则因反对而遭黜。继之,幼帝哲宗即位,太皇太后听政,改元元佑起用旧党,苏轼及苏门中人俱得重用。八年后,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复进新党,于是斥苏轼辈为“元佑党人”一概放逐。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其后期的悲剧生涯即源于此。因而词中虽写春日谪居愁思,但内容已不局限于个人的身世之恸,而是曲折地反映出北宋中后期朝廷内部的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表现的是迁客骚人郁郁不得志的愁思。

又如舒婷的《至橡树》,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这是因为诗歌不仅仅表达对爱情的思考,更是对人格理想的高扬。“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棵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一连串生动的意象告诉人们,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互相信任,互相了解,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对于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舒婷赋予了它全新的人类感情,谱写了一曲闪耀的人格美的爱情赞歌。

作品中的情感既然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类情感的认识,那么同学们就要在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时,有意识地耐心研究、深刻思考,在无意识中积累丰富强烈的情感。只有使自己燃烧情感之火,才能去点燃读者心中的情感火焰。

(三)在写作中应努力培养严密的思路情感结构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清楚地知道作品中除了理性思路外,还应有内在情感的流程。秦观的《千秋岁》上阕对景抒情,下阕忆昔叹今,一条强烈的情感线索贯穿其中,作者先是由“飘零”而凄婉,由“谁在”而渐趋悲愤。日边梦断,朱颜难再,怨愤之情喷薄而出,情何以堪!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面对一朵初绽的芽苞,我们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艰难的欣喜……更何况复杂的社会生活呢?我们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表现炽热似火的感情,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朋友,如果说生活的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土壤,内心的郁结是作文成功的种子,那么强烈的感情则是种子萌发的动力。土地肥沃,情感炽烈,种子才会发芽,艺术之树才会硕果累累,枝叶长青!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悲惨世界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悲惨世界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老师的承诺

    老师的承诺

    本书收入作者顾文显近年来发表在故事报刊的中、短篇故事,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了许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或曲折离奇的故事,或平凡普通的事例,宣扬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爱,邻里之间、朋友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爱,甚至陌生人之间产生的关怀、帮助与理解。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中外神话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中外神话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雾都孤儿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雾都孤儿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进城务工先准备

    进城务工先准备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进城务工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外出务工需要做好的物质准备、农民工应该避免的不良生活习惯、常见的培训途径等。
热门推荐
  • 帝王的对抗

    帝王的对抗

    你是否觉得历史枯燥无味,是否觉得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是否就是打打杀杀,那是因为打开的方式太严肃,太教科式,现在用一种轻松,简单的茶余饭后的方式为你讲述历史中的有趣发现。
  • 星穹烈火

    星穹烈火

    来自异界极寒的麒麟在渡雷劫的时候失败了,它充满着不甘,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冲破云霄。原本以为自己死了,结果穿越了。来到了一个武魂的世界,这里没有斗气,没有武技,只有原力。在这里他有可能突破人类最高境界:能成神吗?
  • TFBOYS之冰雪物语

    TFBOYS之冰雪物语

    女扮男装?异界公主?日久生情?我的脑洞大怪我咯?
  • 你是我的一你只能是我的

    你是我的一你只能是我的

    .....果汁里被下了药,顿时,乔汐觉得口渴难忍,浑身发热。乔汐推开包房的门,走出去透透气。走出包房,乔汐感到视线模糊...........乔汐被扔到了洁白柔软的大床上,突然乔汐感到十分难受。嘴里呢喃着,娇俏的身躯贴上了........
  • 狂帝

    狂帝

    人迹罕至的小岛,第一批客人,也是最后一批!没有人知道这个小岛,没有人知道这里死过人!更没有人知道它的秘密?然而命运的主宰是谁?谁将主持这座岛屿?疯狂的探索,历经磨难的发现,狂帝现世,能否破解这千古之谜!
  • 那些年,那些花

    那些年,那些花

    一个描述我自己生活经历的轻小说,或是说自传?故事从我高考之后,开始上大学说起,一直到现在,喜欢的就留言吧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赖定你

    赖定你

    真是冤家路窄,又碰到她的前男友。而且,她接到的生意也和他有关!唉……这下想不纠缠不清都不可能了。双手抱胸瞪视着眼前挡路的男人,辛琪雅挑眉。“你以为你是谁?我要走,你管得着吗?”“我知道是我对不起你,可是你别走了,好吗?”他连自尊都放下了,苦苦哀求,只为她能留下来。留下来?那早干嘛去了?他难道不知道有些事不是他想怎么样就该怎么样的吗?
  • 踏破虚途

    踏破虚途

    “生存,亦是活着。可活着不当当只是生存而已”“在这个世界上,倘若你没有实力,你追求的所谓自尊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踩了,那便踩了,你又能如何?”“想要获取世人仰望的实力么?想要得到众人敬畏的尊重么?只要你能活的更久,你将能够得到一切...“一个莫名的网页,一段虚途的旅程,当张铭按下确认键的那一刻起,一个崭新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 EXO似水年华

    EXO似水年华

    你的眼睛那么漂亮,为什么就看不到我爱你呢,我不愿离你而去,我担心你,担心你的一切。。。你是我的梦啊!愿这个梦永远也不要醒,就让我好好守护你,好不好。刻骨铭心的爱,何去何从。当泪水在眼中闪动,当真情被冷漠冰冻,这感觉要如何去形容,谁说我已无动于衷,但愿这春天,永远温暖在我心中,让它化解这曾经的伤痛,就像你和我,永远的保留一个梦,让真爱在春天去传颂。。。默默的忍受这寒冬,盼望春天的暖冬,我和你会在阳光下,重逢。。。。我们的约定,在春天传颂。。。。似水年华,莫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