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力的作用之一是改变个体的心理素质。前面《驯悍记》中关于彼特卢乔改变凯萨琳的心理素质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现在我们进一步来考察一下。作为富贵人家的大小姐凯萨琳是十分骄傲的,何况又是一位绝代佳人。从小开始她就养尊处优,瞧不起别人,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更是如此。而彼特卢乔却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他非常了解凯萨琳的性格,于是他就开始实现他自己的冒险计划。这个冒险计划就是设法用语言力来降伏她。在求婚阶段先利用花言巧语得到凯萨琳的爱,然后在结婚之后再利用语言力来改变凯萨琳的心理素质。所以当他第一次见到凯萨琳的时候,他就用“凯德”这个爱称的小名称呼她。凯萨琳一听之后便说道:“算你生着耳朵会听,可是我这名字是会刺痛你的耳朵的。人家提起我的时候,都叫我凯萨琳。”
彼特卢乔立刻就按照他的计划行事。他答道:“你骗我,你的名字就叫凯德,你是可爱的凯德,人家有时也叫你泼妇凯德;可是,(凯德,)你是世上最美最美的凯德,(是凯德大厦的凯德,是我最娇美的凯德,因为凡是最娇美的东西都该叫凯德。)所以,凯德,我心上的凯德,请你听我诉说:我因为到处听见人家称赞你的温柔贤德,传扬你的美貌娇姿,虽然他们嘴里说的话,还抵不过你实际好处的一半,可是我的心却被他们打动了,所以我特地前来向你求婚,请你答应嫁给我做妻子。”彼特卢乔不管凯萨琳说什么,他都不会感到不快,而且都是用好话逢迎。尽管他这种做法不一定被所有的人认可,但这是他的计划。又比如凯萨琳对彼特卢乔并不满意,不想再和他浪费时间,就准备走。而彼特卢乔不让她走。凯萨琳对他说如果让她留在这儿,她会叫他讨一场大大没趣的,还是放她走吧。彼特卢乔没有按照她的话做,相反他答道: “不,一点也不,我觉得你是无比的温柔。人家说你很暴躁,很骄傲,性情十分乖僻,现在我才知道别人的话完全是假的,因为你是潇洒娇憨,和蔼谦恭,说起话来腼腼腆腆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可爱。你不会颦眉蹙额,也不会斜着眼睛看人,更不会像那些性情嚣张的女人们一样咬着嘴唇;你不喜欢在谈话中间和别人顶撞,你款待求婚的男子,都是那么温和柔婉。为什么人家要说凯德走起路来有些跷呢?这些爱造谣言的家伙!凯德是像榛树的枝儿一样娉婷纤直的。啊,让我瞧瞧你走路的姿态吧,你那轻盈的步伐是多么醉人!”
用我们中国人喜欢的话来说,彼特卢乔对凯萨琳简直是瞎胡闹,然而他并不是瞎胡闹,这是他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语言的力度来掌握凯萨琳。在他看来,像凯萨琳这样的女人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得到手。因为女人一般喜欢别人夸奖她和赞美她。彼特卢乔正是用这种方法而得到凯萨琳的喜欢。彼特卢乔心中完全理解,如果这样的女人娶过来,在性格特点方面不加以改变,那肯定是难以相处的。所以他的第二步计划就是设法改变她的心理素质。当然,改变凯萨琳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这里讲的,彼特卢乔并没有这样说。所以我们需要探讨一下他究竟是如何做的。没有经历艰苦生活的人是不会节俭持家的。彼特卢乔就是在百般照顾她的幌子下用使她受苦的方法逐步地调教她。看来他这样做的确是很有效果的。他有意让仆人把肉类食品烧焦而不让凯萨琳吃,但是在语言上他却说得非常动听,使凯萨琳很感谢他;另外,做的衣服总是出毛病,使凯萨琳无法穿,只有穿比较朴素的衣服。我们可以这样说,他的方法是在生活上折磨她而在语言上使用她喜欢的甜言蜜语,下面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彼特卢乔要和凯萨琳到岳父大人家吃饭。彼特卢乔事先要为凯萨琳做一件好看的衣服,裁缝把衣服送来时,彼特卢乔有意挑剔,说这个不好,那个也不是,总而言之,他就是不喜欢,弄得裁缝很难为情。凯萨琳坐在一旁听着就觉得丈夫非常关心她,一切都是为了她好。最后她也没有办法,只有按照丈夫的话穿一件普通的衣服到老爸爸家中去吃饭。彼特卢乔是这样讲的:
“好吧,来,我的凯德,我们就老老实实穿着这身家常便服,到你爸爸家中去吧。只要我们袋里有钱,身上穿得寒酸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只有心灵才能使人的身体阔气。)正像太阳会从乌云里探出头来一样,布衣粗服,可以格外显出一个人的正直。鲣鸟并不因为羽毛的美丽,而比云雀更为珍贵;蝮蛇并不因为皮肉的光泽,而比鳗鲡更有用处。所以,好凯德,你穿着这一身敝旧的衣服,也并不会因此而降低了你的身份。你要是怕人家笑话,那么让人家就笑话我吧。你还是要高高兴兴的,我们马上就到你爸爸家里去喝酒作乐。去,叫他们把马备好。我们就要出发了。让我看,现在大概是七点钟,我们可以在吃早饭以前赶到那里。”
无疑,彼特卢乔的这番话就是从表面上看也是不错的,如果我们批评他前面所说的话是瞎胡闹的话,那么现在他所说的话应该是很有分寸的了。这当然不是彼特卢乔怕花钱,他同样是一个富家子弟,问题在于他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来使凯萨琳改变原来那种不可一世的特点。他这番话的确是很有力的。果然他利用语言力的作用影响一个目中无人、性格泼辣、虚荣心强的女人,使她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这个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运用语言力可以改变个体的心理素质。凯萨琳的心理素质改变了,家庭生活也一定变得十分美满。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凯萨琳的心理素质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驯悍记》的例子和《李尔王》的例子正好相反,一个用语言力改变了个体的心理素质,另一个却因为语言力而制造出了纠纷。当然,这也和莎士比亚的另一个剧本《奥赛罗》不同。在《奥赛罗》中,伊阿古利用语言力挑拨离间,使一个正直的将军亲手杀死自己的爱妻。下面我们还要继续讨论,该如何运用语言力来影响对方。
我们业已知道,个体间的质量不同。我们要撕一张纸是轻而易举的,但是我们撕一张牛皮,两只手的力量就不够,我们用其他的工具才能把一张牛皮撕开。为什么呢?因为普通的纸和牛皮的质量不同。同样,我们对两个人说“昨天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其中一人可能会愤怒,而另一个人却不会愤怒。为什么呢?原理一样,因为两个人的质量(心理素质)不同。当然,个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因为个体的质量是指心理素质。所以要根据个体的不同心理素质而施加语言力才起作用。如果你要实施一项语言力计划,而你准备实施这个个体的心理素质不符合要求,那么你就要先设法改变某一个个体的心理素质,然后再实施计划。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发现刘备的儿子刘禅总是把自己沉浸在玩乐之中,不务正业,连紧急的军情也不处理。实际上这时候奸臣们正在改变他的心理素质,使他成为一个典型的昏君,从而他们可以摆布他,受他们利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多不胜举。
我们这里讨论语言力的作用,目的在于改造整个世界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为了制造人际关系中的纠纷。根据以上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说,同一个语言力对不同心理素质的个体所起效果不同。
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在中学读书时,数学老师鼓励大家学好数学,且特别谈到歌德巴哈猜想的问题,其他的同学没有像陈景润那样受到巨大的影响,唯独陈景润在心中深深地记下老师的话,一辈子从事歌德巴哈猜想研究,并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是因为陈景润的心理素质能够接受这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导。这里不是说别人都没有陈景润聪明,而是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
也许,另外一位老师讲的另外一句话又被其他一位学生接受并且做出伟大的贡献。各人的心理素质千差万别,是很难预测的。目前我们只能大致研究这个问题,不能做非常具体的和准确的回答。
现在我们可以认为:“心理素质越佳的个体对语言力的分辨力越强,心理素质越弱的个体对语言力的分辨力也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