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并对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伊斯兰教不仅对保安族人民的精神领域,而且对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特别是对保安族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以信奉“安拉独一”为基本特征的宗教。它有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完备的宗教仪式。“按伊斯兰教义学家的看法,它的基本教义由三部分组成,即宗教信仰、宗教义务和道德规范。这三部分实际上可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信仰属思想理论部分,宗教义务和道德规范属实践部分。这就是说,作为一个穆斯林,就是要承认它的基本信条,在行动上要履行宗教义务,日常生活中要行善止恶。”伊斯兰教还认为,凡事皆由安拉“前定”或称“主的定然”,是人的意志不能违抗的,因此,伊斯兰教学者认为,“前定”应包含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即“伊玛尼”)之中,组成六大信仰。
保安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信安拉(即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死亡后的复活和末日审判);信前定。必修的功课有“五功”,即念(念诵清真言)、礼(每日五次礼拜、主麻聚礼、每年两次会礼)、斋(每年伊斯兰历9月封斋)、课(按财产比例交纳宗教课税)、朝(有条件的一生至少去麦加朝觐一次)。
一、信安拉
“信仰安拉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的核心和基础,是对穆斯林的基本要求,并且要做到‘心里诚信,口舌召认’,不能有丝毫怀疑和争辩。”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独一无二的,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主宰者和受拜者,也是清算日的掌权者和裁判者。安拉“无似象,无如何,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是超时空,绝对而又永恒的、自我存在的、抽象的精神实体。其他任何神灵皆不能与安拉相匹对。伊斯兰教严禁崇拜偶像或向任何具体形象顶礼膜拜。
二、信天使
“天使”又称“天仙”,指供安拉差遣的天神。伊斯兰教认为,天使是用光创造出来的,是不分性别,不分老幼,不具肉体,不吃不喝,也不睡觉的妙体。他们唯安拉之命是听,长有翅膀,神通广大,数目繁多,遍布天上人间,执行着各种不同的任务,人的一言一行,一切功过、善恶都由天仙观察。“最着名的四大天使有哲布勒伊来、米卡伊来、伊斯拉非来和阿兹拉伊来。哲布勒伊来地位最高,是启示的传达者;米卡伊来次之,专司观察宇宙万物之职;第三为伊斯拉非来,准备世界末日来临时专司吹号角,使所有死者复活接受安拉的审判;第四是阿兹拉伊来,掌理死亡。据称,天使先于人类由安拉创造,但当人祖阿丹被安拉用土造化出来后,安拉要天使向阿丹下拜,赐阿丹以知识超越天使。伊斯兰教的信条要求虽表白天使的存在,但禁止信徒崇拜天使,更不允许在安拉的神性上将天使和安拉联想在一起。因为天使忠诚地执行安拉的命令,观察人们的行为,将每一个人一生中的好坏行为,丝毫不漏地记录下来。”
三、信经典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曾给每位使者‘降示’过一部经典,据说前后共降一百余部‘天经’,但要求人们信仰的并不多。在《古兰经》中提及的有四部:《古兰经》《讨拉特》(即犹太教《摩西五经》)《引支勒》(指基督教的《福音书》)和《则逋尔》(指《诗篇》)。穆罕默德称信奉这些经典的人都是信奉天经者,但‘他们中确有一部分人,篡改天经……明知故犯地假借真主的名义造谣’(3:78),将安拉降示的天经‘发表一部分,隐藏大部分’(6:91)。《古兰经》是唯一用阿拉伯语降示给穆罕默德的一部经典,以便他以明白的语言警告众人;如果降示给一个非阿拉伯人,让他给阿拉伯人宣读,他们绝不会信仰它。伊斯兰教还认为,《古兰经》是安拉‘降示’的最后一部‘真经’,只有《古兰经》才是唯一神圣的,最完美无缺的经典,穆斯林应确信和遵守。这种说法是为了树立伊斯兰教的正统性,归根结底,是要人们信仰伊斯兰教。”
四、信使者
“伊斯兰教认为,使者是接受安拉的启示向世人传播宗教的,是安拉‘为怜悯全世界的人’而选派的‘警告者’,是开导世人、恩典世人、拯救世人、普慈众生的‘先知’。他们能力超凡,还能显示种种奇迹。《古兰经》说:‘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16:36)《古兰经》中提到名字的先知或使者有28位,最有名的有6位,即伊斯兰教信仰的六大使者,这就是阿丹(《圣经》中称亚当)、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撒(耶稣)和穆罕默德。伊斯兰教认为,‘先知’是直接领受安拉启示,能作出预言的人;而使者不仅如此,还负有安拉委派给他们的专门使命,故地位高于先知和一般人。伊斯兰教要人们‘确信真主和众使者,而不歧视任何使者’(4:152),但同时又肯定了穆罕默德高于其他使者,说他‘是真主的使者,和众先知的封印’(33:40),所以受到穆斯林特别的尊敬。”
五、信后世
伊斯兰教相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认为今世短暂,后世永存,是人们真正的归宿,死亡只是连接今世和后世的桥梁。到了世界末日,一切事物都将毁灭。在那一天,从创世以来死亡的人,都将被安拉复活,来到真主面前,接受审判。这一天被称为“复生日”或“清算日”“赏善罚恶日”,安拉根据天使记载每个人在今世全部行为的功过,逐个进行审判。“归信安拉为一神的行善者,永居天国,不信者或作恶者坠入火狱。按《古兰经》中的说法,天堂里没有严寒和酷热,到处都是清清的流水和蜜泉,人人都是幸福的,没有烦恼和痛苦。”
六、信前定
伊斯兰教一方面宣传“后世”,另一方面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安拉的安排,称为“前定”,穆斯林对此深信不疑。“按《古兰经》上说,人间的富贵和贫穷都是真主事先安排好了的,不能改变。还说,不得到安拉的允许,任何人不会死亡,安拉已注定了每个人的寿限。总之,天地间的大小事情包括自然和社会秩序都由安拉安排定了的,凡是命中有的,不求自来,凡是命中没有的,强求不得。”在伊斯兰教史上,曾发生“前定”与“意志自由”的争议,力图统一与完美地解释安拉的全能、仁慈的德行与人的善恶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人主张要笃信前定,“万物由主定,半点不由人”,个人绝无选择余地;有人认为在安拉前定下,人可以自由选择;还有人说人之能有自由选择,本身也是安拉的前定。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坚持前定说,只不过在前定下有否“意志自由”,以及有多大程度上的“意志自由”等具体问题上,提法有所不同而已。
第二节门宦制度
保安族大部分属于逊尼派,教法学为哈乃斐学派,但又有“新教”与“老教”之分。老教包括格底目(又称“铁老教”)、崖头门宦和高赵家门宦。“‘格底目’系阿拉伯语,意为‘古老’,又称‘遵古派’。”是中国伊斯兰教最早的一个教派。其教徒主要分布在大河家、四堡子、小关、刘集、吹麻滩等乡镇。保安族穆斯林群众俗称“老教”,以区别于其后产生分化的其他教派和门宦。保安三庄均有穆斯林群众属于该教派。
“门宦”是明末清初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在我国内地传布中形成的一种组织。18世纪,苏非派各支派从中亚经新疆或从阿拉伯各地,先后传到甘、青、宁后,与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制度相融合而形成了门宦。从此,“门宦”一词,又成为甘、青、宁苏非派的通称。
“门宦”现已成为我国甘、青、宁苏非派的专称,但是,门宦与门宦制度是有别的,前者是就学派而言,后者则是指由于受到历史上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较完整的宗教特权制度。
“崖头门宦”是以传教人的原籍积石山自治县刘集乡崖头村而得名,它的教徒除了保安族还有撒拉族、回族等。
崖头门宦据说于1860年从阿拉伯传入中国,第一个接领人是马文泉。马文泉(1840~1882年)道号穆罕默德·依不拉黑买,群众尊称哈吉太爷。他曾三次去麦加朝觐,从“戛德忍耶”道堂掌教人阿布都里·克勒目处领了传教的“口唤”,回国后先后传教于西南数省和兰州等地。光绪初年,因他从麦加带回的经典中有一张指示图,反对他的人以“崇拜图像”是“邪教”为由,上告清官府,被清官府拘捕处死,终年42岁。他的教徒为他在兰州耿家庄修建了拱北,取名文泉堂,因而群众又称他为“兰州老人家”。
马文泉生前将教权传给了他的弟子,青海循化的穆萨,道号阿布都里·嘎吉勒。他是循化街子工人,曾两次去新疆莎车(牙勒光)道堂求学,领受了“乃格什板顶耶”的教义,传教于河湟地区。后来和当时在大河家开学的马文泉往来,交情日渐深厚。有一天,马文泉对穆萨说:“我想水成一渠,把传教的凭据传给你,意下如何?”穆萨回答说:“我已有教传授,何须再领?”马文泉说:“我弟子中无人受此大任,只有你合适。”穆萨回答:“我有两个疑难问题,你能解答了,愿从遵命。”结果,马文泉只能解其一,其二深奥不能解答,当即对穆萨说:“为了我们的教门,愿再去麦加求教。”于是马文泉再去麦加,拜访了他的老师阿布都里·克勒目,求得了解答问题及教义的锦囊,回国后圆满地回答了穆萨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并在大河家克西民寺交接了教权。这样,穆萨把“戛德忍耶”和“乃格什板顶耶”熔于一炉,铸于一体,对二者都遵行,实际都是苏非派教义。崖头门宦综合了戛德忍耶和乃格什板顶耶的教旨,其中还记载了把戛德忍耶发展到系统化的阿拉伯苏非赛义德·阿布都里·孕的若、国内戛德忍耶派奴荣地尼以及马文泉、穆萨的道号。穆萨临终前将教权交给了凡塔海。凡塔海,又称胡阿訇,循化人。凡塔海在崖头继承教权时,以虎夫耶教义为主,吸取了各门宦的遵行,充实了崖头门宦,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1938年农历正月初七,凡塔海在崖头亡故,终年73岁。临终之前,将教权交给跟随他20多年的穆罕默德·萨尔冬的尼(保安族,称大终阿爷),并留下遗嘱,指出自己的儿子韩振绪正在求学之际,等他学业完成并完成朝觐的“天命”功课之后主持教务,在此期间,由萨尔冬的尼临时代理教务。1946年,韩振绪完成学业和朝觐功课回国后,正式继承了崖头门宦的教权。
1960年农历四月初四,韩振绪亡故,终年60岁。临终前将教权交给瑟木宋地尼的“官藏阿爷”,瑟木宋地尼于1968年亡故,终年96岁,临终交教权给韩哲民。韩哲民为韩振绪的第三子,自幼随父念经,1957年进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学习,1961年毕业。如今,76岁高龄的韩哲民仍然主持崖头门宦教务。
崖头门宦主要信奉“虎夫耶”和“戛德忍耶”的教义、教律,同时也吸收了别的门宦的内容。其中有以“虎夫耶”为主要传教依据的循化阿布都里·嘎吉勒的教义,又继承了遵奉“戛德忍耶”的奴荣地尼的教权。崖头门宦既有“虎夫耶”的干功(舍勒尔提和托勒盖提并重),也有沙孜林耶的遵守(念“迪克尔”时的摇摆等)。崖头门宦所念的“大赞”“完总”里首赞穆圣,其次是艾布·伯克尔,也有赞阿里的内容,还赞“乃格什板顶耶”派创始人穆罕默德·华者·白哈伦丁·乃格什板顶耶的道号,接着往下赞的就是兰州老人家马文泉、奴荣地尼、循化穆萨阿爷的道号。崖头门宦遵守严谨,对“天命”“圣行”不得有丝毫违背。对入教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严格遵守“舍勒阿提”(即严格履行念、礼、斋、课、朝五项天命和坚信安拉、天仙、经典、使者、后世、前定的信仰),在这个前提下,才要求干“托勒盖提”,再后是“哈格盖提”。
高赵家门宦,以其创始人马以黑牙是积石山县高赵家村人而得名。1920年创立高赵家门宦。保安族信徒以高赵家村人数最多,其余在甘河滩、大墩、癿藏、柳沟乡等。
马以黑牙亡故后,教权由他的得力助手王阿布都接任,这是高赵家门宦第二任的传教人。此后,由王阿布都的姑母马桃花继任了高赵家门宦传教人。马桃花为人忠厚善良,深得教徒的拥护和尊敬,使高赵家门宦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1949年3月马桃花归真,临终前将传教权交给了马以黑牙之子马海子日和其妻子马尕以西。马尕以西是保安族,生于1904年,基于健康原因,对外活动和教内一般仪式由马尕以西代为执行,教内重大事宜由马海子日定夺。1984年,马海子日、马尕以西相继归真,由马耀武(道号尔撒、如罕龙拉海)主持教务。他善于学习阿拉伯文、汉文,亲自主持各种诵经祈祷仪式,品德高尚,深得教民拥戴。马耀武支持文教公益事业,1995年捐资2.1万元支持教育,时任甘肃省委领导孙英题一幅“马耀武先生捐资助学造福桑梓”中堂,作为嘉奖。马耀武曾任临夏州政协常委,县政协常委,甘肃省、临夏州伊斯兰教协会常委,县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2002年马耀武归真,由马帮河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