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4000000021

第21章 唐代诗歌(4)

盛唐诗人动辄爱自比王侯,却少有成功者,高适却是例外。他是唯一以才能做到高官而最后封侯的诗人,可谓大器晚成的幸运者。但他仕途畅达的最后10年却是官位日高,好诗日少。他的多数作品,特别是优秀作品,都是安史之乱以前写的。早年的高适与晚年不同,颇多怀才不遇的悲慨和亲临边塞的体验。他将边塞的所见所闻、观察思考与自己的功名志向糅为一体,于苍凉中带着理性的思考,于悲慨中抒发着振奋的精神。

高适诗歌今存200多首,可分为3个方面:一是反映个人早年的坎坷遭遇,二是反映人民和边塞将士生活的疾苦,三是反映征夫和思妇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揭露了边防政策的弊病,发表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表达了对士兵的无限同情和对将帅无能的讽刺,具有一种政治家的眼光。这是他的诗歌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也是他之所以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首屈一指的主要原因。

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是《燕歌行》,其他如《别董大》、《塞下曲》、《塞上闻笛》、《蓟中作》、《武威作》、《自淇涉黄河途中作》(第九首)等也都是优秀的诗作。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做过州刺史。但其父去世时,他尚年幼,此后家道中衰。他全靠自己的努力,终于在近30岁时得中进士。为追求功业,他弃官从武,两次赴边,在新疆地区生活前后达6年之久,写下了丰富多彩、奇丽壮伟的边塞诗歌。安史之乱后,曾官至嘉州刺史,后被罢官,客死成都旅社。

两次远赴西北边陲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也是他诗歌成功的背景所在。边塞诗人中,岑参留存至今的作品最多,有400多首,其中不完全是边塞诗作。他的边塞诗风格不同于高适,他不注重分析边防军事和将领决策的得失因果,而是以诗人独特的感觉生动描绘边关战斗的生活和边塞壮丽的风光。因此,他的诗不及高适诗的内容深刻,却比高适诗更雄奇壮丽。

在他的笔下,飞沙走石的大漠生活被描写得新奇浪漫,令人向往,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他的诗歌还为人们展现出壮丽奇绝的异域风情,如《热海行送崔侍御》中“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等。诗歌中表现出诗人不畏惧恶劣的环境而意图奋发向上、成就大业的英雄气概。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没有亲身实践的体验和对事物细心的观察,绝对写不出如此好诗。只有盛唐诗人才有如此开阔的胸襟、如此高超的艺术感受和如此乐观豁达的态度。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突破了以往边塞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虽为写实作品,却充满浪漫色彩。他的诗歌借鉴了高适等人的七言歌行体而加以创新,长短随意,舒卷自如,形式接近乐府,却不用乐府旧题而自立新题。用韵更是灵活机巧,或一韵到底,或两句、三句换韵,全视内容而定,不拘一格。声韵轻快急促,洪亮鲜明。

后人评其诗有“意奇、语奇和调奇之美”,其艺术成就在某些方面超过高适,无愧于高参并称的美誉。

除高、参二人外,王之涣、王昌龄、崔颢等人也都是着名的边塞诗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今山西绛县)人。曾遭人诬陷而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交结名士。曾与高适、王昌龄交往唱和,三人齐名。后做过县尉小官,卒于官舍。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很广,深受喜爱,所谓“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惜留传至今的只有6首。但其中两首不胫而走、妇孺皆知,成为唐诗中最优秀的名篇,也奠定了王之涣唐诗大家的身份和地位。此二诗即着名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二首其一)。

《登鹳雀楼》一诗为五绝,只有20个字,却字字珠玑,句句对仗,景观壮阔,寓意深远。短短一首小诗,写出了诗人博大的情怀,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从中使人领悟到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勇往直前,实在是一首难得的好诗。而《凉州词》(二首其一)则雄浑苍凉,以西北边疆荒寒开阔的景色为衬托,借用羌笛哀怨的《折杨柳》曲调,表达了对戍边将士深切的同情。他的诗歌当时就被人配曲歌唱而流传四方,以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陕西西安人。他考取进士后多年为官,但官阶不高,且多次遭人毁谤而贬谪他乡,安史之乱返乡途中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的诗作生前就负盛名。他擅长绝句,被称为“七绝圣手”。他的绝句成就甚至可与李白相提并论,内容以边塞生活、从军征战为最多,情调激昂,文字精练,悲凉慷慨,含蓄深沉。王昌龄与高适一样,饱读兵书,关怀现实,有经邦济世的大志和深谋远虑的卓识。他的诗中交织着理想与愤懑、歌颂与批评。他的诗今存177首,不少名句千古流传,令人回味无穷。最着名的诗有《出塞》(二首其一),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奠定全诗宏大的气魄,虽只有短短的4句,但字里行间寓意深远,悲而不怒、伤而不恨、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另有赠别类诗,其中《芙蓉楼送辛渐》最为出名,“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表达了作者清澈无瑕、纯洁高尚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以及坚持真理、不畏强暴、不趋炎附势的坚强意志,可谓柔中有刚、掷地有声,令人顿生敬佩。此外还写有闺怨和宫怨内容的诗,把女子的思春、哀怨写得含蓄委婉,极富特色。

王昌龄的绝句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触,写出动态的一瞬间人之心灵的感受,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中的“忽见”一句就是诗中最关键的“诗眼”,也是本诗的转折点。这一转折是少妇心中突然的一抖,是一瞬间的感觉,却又是长期深藏内心、莫名难言的感觉。此句把诗的前两句中十分美好但止于表面的意境又深入了一个层次,使人在美好之中又多了一份思考。王昌龄诗的高超之处正是在于对诗句的处理上。一般情况下,绝句都是在第三四句翻出新意。为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二句要稍微平缓些,否则就难以更进一步。但王昌龄的诗每每第一句就起点甚高,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烽火城西百尺楼”、“寒雨连江夜入吴”等。在第一二句起点很高的基础上,三四句再上一层楼,需要高度的语言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一般人做不到而王昌龄做到了,实属不易。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都是在极富诗意的前两句后更深一层的奇语妙笔,最终给人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或余音袅袅的回味,令人感悟良深,语尽而意远。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附近)人。他年少时举止轻薄,诗歌亦如其人,成就不大,后来入河东军幕,有过一段边塞的生活,从此诗风大振。诗中风骨凛然,充满刚阳之气,其中《赠王威古》、《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等都是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使他也跻身于优秀边塞诗人的行列。不过,他最着名的作品并不是边塞诗,而是他进士及第前南游至武昌时创作的《黄鹤楼》一诗。此诗将怀古与思乡、过去与现在、想像与现实、写景与抒情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起,被人称为“唐诗七律第一”。连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见此诗后都不敢再提笔赋诗,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格地讲,《黄鹤楼》不是标准的七律,前四句像古诗,后四句才合律,因而此诗可以说是七律形成早期还不成熟的形式。

与山水和边塞诗几乎同时或前后出现于盛唐诗坛的还有许多其他风格和内容的诗歌,如送别、闺怨、宫怨诗,还有描写音乐、名胜的诗歌等,使诗坛繁花似锦、异彩纷呈。总起来看,盛唐诗人多数是具有刚阳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热衷于功名富贵,狂傲自负,抱着横绝一世、舍我其谁的态度,但往往入仕后或求仕过程中的实际境遇与心中理想反差甚大,因而颇多失意之感。这种感慨化做无数诗篇,意在一吐心中块垒,但其诗风仍清新刚健,具有盛唐的时代气息。上述诗人诗作已属气势不凡,然而,盛唐诗人成就最高者还非李白、杜甫莫属。

边塞派诗人作品补充阅读

高适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扌从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jīng旌pèi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féi腓(另本作‘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归(另本作‘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另本作‘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下曲》: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pán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zhù伫献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武威送刘判官赴qì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发临洮赴北庭留别》: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选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一、二、四、五):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另本为‘送’)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táo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类推荐
  • 鹅毛信文库第一辑·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鹅毛信文库第一辑·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缩短中学生与文学大师之间的精神距离,让前者写作与后者创作牵手且共舞,这是《鹅毛信文库:大师是怎样写作的》的一个创意。此创意由“材”、“主题”、“构思”、“句式”、“隐喻”、“预言”、诸环节串成智慧链。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天地颂(第二部)

    天地颂(第二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玄奘西行记

    玄奘西行记

    前一段时间,看了专题片《大国的崛起》,深受启发。那几个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大国,无一不是从走出自己的国土开始的,他们到了外面,呼吸了新鲜的空气,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借鉴和包容了别人的文化,从而使自己壮大起来。于是,我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想起了玄奘。
  • 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此刻的你正在做什么?在情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还是被亲朋好友催婚,焦头烂额?或者被工作折磨得痛不欲生,恨不得对着老板说fuck?信用卡过期却忘记还款,电视机终于在被敲了N次之后彻底罢工,好不容易从超市买回来的榴莲回家发现烂了一半,连平时3分钟一趟的地铁也等了半个小时才来……的确,生活很多时候并不总是如人所愿。可难道因为这些就要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吗?真正懂得生活的女人,脸上始终会带着柔和的微笑。将世俗中种种不堪与险阻,在微笑中稀释、溶解。她知道如何在独自一人时享受一杯红酒,也知道如何为爱人下厨做一碗羹汤,越是懂得生活的女人,越接近朴素的生活真理。
热门推荐
  • 妃本倾城:霸气杀手穿异世

    妃本倾城:霸气杀手穿异世

    她,是现代的舞蹈天才尹无雪,杀手之王“血舞”,擅使三尺龙泉剑,其剑法远看似倾城之舞,近看杀机重重。为了古剑承影,“狗血”穿越,只身闯荡异世。他,是异世皇子凌隐逸,江湖中人“音公子”,琴艺非凡,剑法独绝,擅使赤霄剑,但是据说,整个江湖上,见过音公子抚琴舞剑的不过三人……当她遇上他,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敬请期待。
  • 谜语

    谜语

    女主末临身为黑暗势力的一员为救自己的青梅竹马赫,成为卧底进入“宇宙护卫队”。终于,她救出了赫,但在做卧底的时候,一向冷酷的末临竟对“护卫队”里名叫轮世的男生产生了感情。而在双方战斗的时候,末临为了救轮世而被赫刺中,落进了时空缝隙,真正的时空之旅拉开了序幕。。。
  • 连心奇遇记

    连心奇遇记

    高智商、高学历、高身材、一副真人流川枫的长相,迷死了所有雌性的她——连心,明明是个女人,却比男人还要有魅力,现代的她因为长得太过帅气而导致没有一个男人看上她,看上的却都是女人,然命运之神早有安排,将她的灵魂带到幻夜星那个星球,那个以女为尊的世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娇妻恋上暗帝

    娇妻恋上暗帝

    我是新晋作者,这个作品我投入了很多心血,希望你们喜欢。。。
  • 大界尊

    大界尊

    华夏符道天才段天涯被人暗算,死于非命,却意外霸占了异界同名同姓的少年身上,悲剧的是前任主人是一个废材中的废材,并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纨绔。段天涯带着前世的《符皇经》,又在水底偶得神秘法决,修炼高歌猛进,原本想要低调做人的他,却不料一场场意外扑面而来,让他无法淡定从容,既然不能低调做人,那便高调做事。从此,段天涯逆天崛起,成为万界之尊。
  • 天纵之恋之宠绝人寰

    天纵之恋之宠绝人寰

    她原是杀手王者一朝穿越给她一个重生的机会。重生异世一切回到最初的起点她还能创造奇迹?习医术擅琴画修灵气控万兽她一步一步踏上强者之路可是当上辈子冷情冷心的她遇上另一个他天雷勾地火他的一颦一笑勾起她的注意世人只知他冷血无情妖孽般的容颜遇上她如何使他彻底沦陷当一切迷团拆解之时她和他发现最好的就在自己身旁共享天下举世无双。一对一宠到惨绝人寰女强男更强一生一世一双人结局美满简介无能直接点进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_^本小说的QQ群:272847253欢迎加入讨论本书欢迎任何意见交流以作出改善:)
  • 这个是幻想乡吗

    这个是幻想乡吗

    探险家雷纹在经历一次奇妙的遭遇后意外的进入了幻想乡,在这里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呢?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 西晋贾南风

    西晋贾南风

    西晋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之后中国进入了堪称最为混乱纷杂的时代: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荒废,虽然陆续有关于西晋的断代史,但是比较完整的只有《晋书》。因为关于西晋的历史记载和流传的故事很模糊也很扭曲,就给了我发挥和想象空间。我非常喜欢研究西晋历史,脑子浮出自己脑海中一副西晋的人文政治图谱。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西晋皇后贾南风,她是影响整个西晋进程的关键人物。我觉得贾南风的描述很像当代一个红人卢玉凤,名字大家懂得。我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结合科幻和穿越,让故事顺乎逻辑。里面穿插了莫比斯环,太监的由来,以及古代人为什么相信命运和天象等,我也阅书无数,觉得自己的提法还是很新颖的。
  • 王妃很贵

    王妃很贵

    这日,丫鬟们正在听墙角,里面传出声音来:“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一阵轻快笑语,“夫人是想金屋藏娇吗?”“不是,我是怕你出去残害别人。”萧然顿觉自己拯救了这神州上所有的少女。自她在大会之上一鸣惊人,轰动整个武林之后;便有不少人来挑战她,希望打败她以扬名天下;这日晴空万里,玄字境来人挑衅,持剑欲吼,倏地看到门口的一副对联;左边:见面千金;右边:比试万金;横批:王妃很贵;比试不是你想比,想比就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