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4000000003

第3章 诗歌概说(3)

所谓“自由体”诗,句式或长或短,段落章法也无大的限制。长句字数可达数十字之多,几与散文句式相攀比;短句也不避白话、俗语,十分贴近生活语言,所以人们自然地称其为“散文诗”。“自由体散文诗”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对诗体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诗歌内容的改变,这一改变对人的个性的解放,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和对革命思想的传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散文与诗歌毕竟有区别,诗歌的散文化,使诗歌形式发生根本变化,也使传统诗歌的独特感觉荡然无存。那些深受传统诗歌理念影响的诗歌爱好者对此难以接受,难怪有人惊呼:“把散文赶出诗坛!”此是耶?非耶?目前还在讨论之中。不过散文诗的出现的确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合乎诗歌句式不断加长的规律。根据哲学原理,事物发展是总沿着螺旋曲线上升的,走着一条之字形的“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格律诗是古诗的进步和否定,使诗歌更规范、优美和凝练,而“自由体散文诗”的出现又是对格律诗的革命和否定。但诗歌过分散文化,使人有一种诗意失落的感觉。诗歌未来的形式究竟是什么样,人们不敢揣测,但诗歌的发展永无止境却是毫无疑问的。了解诗歌发展的规律,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沿着守正创新的方向,创造出为文学工作者所认可、又为诗歌爱好者所接受、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诗歌新形式的时刻已经到来。

第四节诗歌的鉴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使用的是艺术的语言。艺术语言是语言的再造和变形,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欣赏艺术语言不能停留在对日常生活中普通语言理解的层面上。艺术语言常常打破日常语言的规范,用省略、倒装、双关、谐音、对比、对仗、暗示、代指、互文、夸张等种种手法,以增加语言的容量和含义的深度,取得写意传神、奇巧新警的效果。好诗在寥寥字句中蕴涵着博大的精神内容。诗歌之美妙令人陶醉,然而穿透字句的表面,真正领略诗歌真谛,真正走进诗人心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有那些传唱弥久、相隔百代的诗歌,由于写诗人与读诗人之间巨大的时空间隔,造成欣赏的困难。但是,尽管深入鉴赏诗歌十分不易却仍有无数人乐此不疲。正是因为鉴赏诗歌不仅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感情的抒发,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文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无论何时何地,诗歌爱好者总是大有人在。

怎样鉴赏诗歌呢?宋代邵雍写过一首《善赏花吟》的小诗:“人不善鉴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鉴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此诗写赏花,亦可用于赏诗。中国古诗鉴赏历来首先重在总体精神和风格的把握,而后才是对字句的细密分析。苏轼用“郊寒岛瘦”来描述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而“寒”、“瘦”究竟何意,很难精确解释,但此一评价却被人无数次引用,说明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古朴醇厚”、“慷慨悲凉”、“飘逸不群”、“沉郁顿挫”分别概括了“诗经”、“建安诗歌”、李白和杜甫的诗风。一旦人们对某个时代或某位作者的诗风有了总体的认识,这种认识就会反过来指导人们的阅读,帮助人们尽快理解和感受诗中的意境。所以了解诗歌发展的历史,了解特定时期和特殊人物诗歌的总体风貌,对鉴赏诗歌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又都有各自的具体背景,并和诗人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所以鉴赏诗歌还要认真研究每首诗歌写作时的特殊原因与诗人当时的处境。

此外,中国古诗经常在“言志”还是“言情”问题上争论不休。何为“志”?古代“志”字是“藏于心”的意思,也就是说诗歌要记录下心中的思想和感情。而“志”字还包含着“记忆”、“记录”的意思,如后世之“地方志”。能入“志”的内容应该有重要的意义,如修身、德行、政事、历史等。综合起来看,“诗言志”的命题充分肯定了诗歌的重要社会意义和功用,说明诗歌书写的是人们心中最强烈的感情和最真诚的愿望。正是由于中国诗歌从其源头开始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几千年来备受尊敬。“言志”说最初并非不包括人的思想感情,《诗经》中就有大量大胆而真挚地表达感情的好诗。但是随着后世统治者逐步把诗歌当做政治道德教科书来使用,对“志”的理解就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强调其理性的内涵而忽视其感情的因素。然而诗歌原本就是感情的产物,为挣脱“志”的束缚,“言情”说应运而生。“情”比“志”更接近诗歌的本质,因此一提出立刻得到普遍的赞同。那些饱含感情的诗词代代相传,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其实“情”与“志”有时很难分开,有爱国之情者必有报国之志。但“情”与“志”有时又的确给人不同的感觉,“情”多内心自然的主观体验,而“志”多主观对客观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情”更细腻、含蓄、丰富、真实、广阔;而“志”则相对粗犷、外露、生硬,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与目的性。但“情”与“志”都源自内心,因此都是诗歌咏唱的合理内容。在读诗时抓住特点,体味诗歌写作的根本目的与核心思想,是鉴赏诗歌的要领所在。

了解了诗歌的总体精神和基本背景后,应该认认真真读懂诗歌的每个字句。诗歌毕竟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认真读懂每一个字十分必要。中国古诗用字十分讲究,好诗有一字不易之功、一字千金之价。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之“敲”字,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之“绿”字,都是用字的典范。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也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古诗用字的巧妙手法很多,声韵也极考究,因此首先要正确读出然后再细细品味和学习。只有正确读出,才能正确理解,这也是学习诗歌的基本功。

但诗歌的意义远不在字句表面。杜甫曾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理解字句内里深层的意义需要一个品味的过程。品味的过程是用心体验的过程,就如美味食品须经反复咀嚼,如画的风景必得注目凝神一样,诗歌更由于言简意赅的特性,其意境总是深藏在字句之中,并不浮在表面,不到火候,不经过体验,是难以深入其中而得其要领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字面上并无难解之处;但若只停留在字面上,这诗也就了无趣味,不可能传诵千古了。透过菊花、南山的自然意象,体会诗人清高、恬淡的心态,了解诗人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诗人共同欣赏自然风光的美好,共同享受精神解放的快乐,再来读此诗,就会透过看似平淡的诗句领略到一种无言却强有力的反抗,激起人们对尊严、人格和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在言外”。

对于诗歌的言外之意,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不仅正常,而且是诗歌引人入胜的特点之一。诗歌看似小巧却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甚或神秘莫测,这正是诗歌的言外之意引起的。而言外之意多数须得读者自己去体会联想方能感知,因此联想也是读诗必不可少的手段。试看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本意是写草,但写得不俗,写出了野草的顽强不屈,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这已是好诗了。但作者的用意远不止于此,而是借草的蓬勃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朋友间永世不渝的真情。这就使诗的意义得到升华,也使诗人的感情得以真切地表达。正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使它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但诗人自己永远也想不到的是,1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赋予此诗全新的意义,以野草比喻革命力量,把野火视为反动势力,遂使这首诗歌成为激励革命群众斗志的昂扬号角。这一由联想而产生的意义绝非诗人本意,但却合情合理、贴切自然,顿使诗歌光华万丈。

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从文学的角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概念,难以确切定义,姑且理解为“意念中的形象”吧。它是诗歌直接描摹的对象。杜甫的《望岳》,其意象是泰山;陆游的《咏梅》,其意象是梅花。一首诗中可能集中描写一个意象,如上举两例。但也可能会有很多意象,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开头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仅14字就出现了夜月、乌鸦、秋霜、江水、枫叶、渔火等多个意象。读诗时意象首先进入读者的视野,造成强烈的冲击,但意象是否是作者歌咏的本意却要三思。《望岳》中写泰山,本意是表现诗人壮志凌云的理想;《咏梅》中的梅花是作者高洁情操的化身。诗的本意都不在意象本身,而杜甫“三吏三别”中的人物,则既是意象,又是作者所要言述的直接对象。

意象不同于物象,同一物象可以构成完全不同的意象。例如“菊花”是物象,在陶渊明诗中,菊花是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隐士的化身;而在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中却是冲天拔地、所向披靡的勇士的化身。诗歌中的许多意象也是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如龙、凤、大鹏等。但意象在多次使用达到某种共识时,就会自然地带有了“不言而喻”的内在品质。

例如“莲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性格,“菊花”在多数情况下是高洁孤傲品格的象征,松树则代表坚强不屈的精神等等。诗中用到这些意象时,如果不是转义,就不必再加解释,直接使用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意象还常常带有地区、时代与作者的个性特征。例如屈原诗歌中多香草、美人;李白则喜欢大鹏、黄河、明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南朝多用郎、女儿、鱼、蚕、鸿雁、梅花、莲藕、梧桐等,而北朝多用健儿、女子、行客、马、牛、羊、虎、杨柳、弓箭等。从不同的意象群,即可判断诗歌的风格和时代。

但意象毕竟还只是诗歌的表面,理解诗歌一定要透过意象深入到意境的深层次上。

对于意境,古代诗论家颇多论述,但大力标举并使“意境”之说深入人心的却是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反复论述“意境”的意义后,更形象地借用古词名句,为后人设立了意境的3个层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所说的3种意境乃拼搏者之意境,并非诗歌欣赏之意境,但可以使人体会到意境的感觉。就如书法绘画之中的写意传神一样,意境常常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是只能用心感知的一种境界,但却是诗人着力想要表达描摹的境界。意境必定带有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同时又曲折地反映着诗歌所产生时的时代特征。但同一首诗歌与不同读者的心灵发生撞击时,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所以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但却是难以言述和说明、难以确解,又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境界。引人入胜的诗歌常常是因为其创造出了前人笔下未曾有过的境界,使人得到一种难以言述的新奇感,而此种感觉又似乎是读者心中久藏未发的,却突然之间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强烈的共鸣。由此可见,意境是由诗歌的联想而升腾起的一种境界。就一首诗而言,作者与读者之间,不同读者之间,其心里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因而由诗歌引发的心中意境也不同。例如,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李煜心中是字字浸血的亡国之痛,而在后世读者心中只是自己的些许情愁。读者深爱此诗,并非心中也有亡国之痛,只是对其“优美形象地写愁”表示高度的欣赏。所以,意境是读者的联想,是读者自己的心境与诗歌词句融合后的产物。它完全可以超越诗歌本身,甚至超越作者的初衷,自由地驰骋在读者心灵感觉的天地中。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将意象比做“水珠”,而将意境比做“云彩”(《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水珠是散乱分离的,而由水珠凝聚成的云彩则蔚为壮观。云彩千姿百态、色彩斑斓,而又飘忽不定、变幻莫测,正如诗歌的意境一样深邃。读诗体会到意境,正如游览山水渐入佳境一样,使人感到由衷的快乐,那份惬意,那份感受,别人难以共享,是每个人至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诚然,对意象和意境的说法,甚至对诗歌鉴赏的方法,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一。好在艺术理论的园地如今百花盛开,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不断完善和丰富它。无论如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诗歌传统,让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之花千秋万代永开不败,让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在诗歌的清流中洗去污浊,得到升华!

同类推荐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 银水换神泉

    银水换神泉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是学者丁东近年忆及其身边文化人物的结集,周有光、杨天石、钱理群、朱正等都在其笔下,是一本人文情怀相当高的写人小品集。
  • 心花集

    心花集

    姜琍敏是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实力作家,著述甚丰,小说散文皆有突出成就。其文学底蕴深厚,思想沉郁不羁,文字则见性见情、生动活泼而可读性强。尤其其读禅笔记,看似说禅,实际上完全有别于一般就禅论禅的文章,而是别出心裁,纵情发挥,畅谈人生哲理及生活感悟,每每有其独到而发人深省的见解,故现实意味浓而特色尤为鲜明。
  • 生命是一场旅行(下)

    生命是一场旅行(下)

    当你没有达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说:“是的,但看看我们途中所发现的东西!看看这些因为我尽力去做而走进我生活的美妙东西!”生命正是挖掘的过程中才具有活力。而且我相信到最后真正要紧的还是过程中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画如梦

    画如梦

    一个在极为内向的女孩,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她从未见过的男孩向她表白,对突来的爱情感到非常棘手,不只如何去面对。只是在逃避现实,正在此时一个学长不经意间踏入了她的世界,使她对他产生了好感,让她相信了他才是她的王子,谁知这只是一场被所谓的赌局罢了······
  • 血雨新世界

    血雨新世界

    伴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灾难,人类的末日降临了。幸存的人类挣扎着苟延残喘,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阴谋……当血雨洒满全世界,人类是否还有明天……
  • 妖精的尾巴:夏灰真爱记

    妖精的尾巴:夏灰真爱记

    在玛古诺利亚的公会中,有一个续写传奇的公会,名为FairyTail。在这个公会中,大家存在着朋友之间的羁绊,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大家也渐渐生出了情愫。而其中,纳兹和露西、格雷和朱比亚就是在经过共患难后坠入了爱河。可他们的爱情并不美满。究竟谁才是自己心中真正的那个他(她)?在经历了那么多后,他们还能回到过去的甜蜜吗?唯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 四月是你的留言

    四月是你的留言

    改一下簡介,感覺原本得太隨便了,不過要我如何介紹這本書嘛....我也不知道(笑作者我本人的更新時間很不固定,目前最快1周內,最慢1個月,究竟我還能不能突破紀錄呢?拭目以待吧!最後再說個,雖然作者我本人如此的欠揍,但是這本我是有用心在寫的!
  • 万界仙皇

    万界仙皇

    纪元破灭,万界轮回。一个无意穿越,却心怀不甘的热血少年踏入了这浩瀚世界,用他的双手打破枷锁,热血问天,踏碎星辰,冲出天穹。任它群魔乱舞,夭邪祸世,也要手持仙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仙若拘,我斩。天若欺,我弑。妖魔怒,我渡。万界阻,我覆。一场浩大的仙侠饕餮盛宴,一部不屈的奋斗史。有红颜如玉,剑气如虹,有结兄弟义,生死相托。
  •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从哈佛大学进行的心理课程出发,通过精彩的心理测试、有趣的故事以及科学好玩的实验等,让人们轻松地体验从其他大学或心理学机构学不到的趣味心理课,从而让人们在简单的学习中得以升华,重新审视自身的心理、行为模式及人生走向。
  • 藏归记

    藏归记

    人间动乱,鬼怪潜行,一场人间、酆都、妖界、天庭的恩怨纷争从此拉开序幕。一个少年书生从平凡到无敌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九小姐逆袭,王爷请接招

    九小姐逆袭,王爷请接招

    她,本是24世纪的杀手兼小医圣,却因为渣男的算计,使她重生。废物?可惜她的字典里从没有这两个字。美貌她的容颜甩古代四大美女一条街。神兽什么的,她有,空间,她也有。世上倒也没有她所没有的了。他是人人都害怕的王爷,却偏偏她不怕,正是这精神,使得他爱上了她。“王爷,你说好的让我能下床呢!”“这我不是没注意好分寸嘛。”“你...”某女心里无奈,当初怎么就嫁了一头狼呢!
  • 无赖王爷彪悍妃

    无赖王爷彪悍妃

    她是K市有名的警中之花,聪明机智,拳脚了得,意外穿越成禹国丞相的侄女,爹娘早逝,寄人篱下,文文弱弱。一朝灵魂回转,弱女强生,王爷夫君?你位高权重又如何,照整不误。府内翻天覆地,府外生意蒸蒸,且看她如何翻手云覆手雨,名动天下。谁敢奈她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大小姐,邪君请让道!

    废材大小姐,邪君请让道!

    对于无邪来说,穿越便不可怕,可是穿到一个刚受过罚的人身上,这算是怎么回事?而且好死不死的还是个戒灵废柴。不过没事,姐当自强,自身能力强悍了,戒灵拿来当宠物就是。只是这一屋子的极品就不能消停一会吗?各个闲着没事,想着法子暗杀她,真以为她是面做的不成,想怎么捏都成。极品好对付,可是这个厚颜无耻的男人想干嘛?打他吧,她打不过,骂他吧,他又不怕,简直让无邪恨得牙痒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