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100000002

第2章 千奇百怪的地形地貌(1)

青藏高原在“大碰撞”前就存在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科学界以往把它的形成归结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大碰撞”的结果,而中科院专家最新研究认为,在那次大碰撞之前就有了青藏高原的雏型,它是由原先的历次大陆小碰撞后逐渐形成的高大山系。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丁林说,现阶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5023米,主要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巨大山系构成。科学家根据在这些山系间发现的洋壳残余痕迹、海洋生物化石等,判定它们之间深部有大小不等的海洋分隔,并把它们划分为昆仑、松潘——甘孜、羌塘、拉萨、冈底斯及印度板块;地质上又把这些残存痕迹分别叫做金沙江缝合线、班公湖——怒江缝合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等。

“缝合线”都是陆地板块多次碰撞的证明。而冈底斯板块的厚地壳和高地形大约形成于1.3亿年~1.4亿年前,比6500万年~5000万年以来的印度大陆快速向和欧亚大陆俯冲“大碰撞”早1倍多的时间。所以,青藏高原是在原先高大山系上长出的“巨人”,不像通常理论认为的是在“大碰撞”后才平地拔起的。丁林说,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大碰撞前,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大约就有3000多米。

青藏高原的移动之谜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在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帮助下,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尽管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仅仅属于毫米级,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是很可观的。那么,人们是如何观测到这种移动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移动,它会给地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亚欧大陆的中南部,南起喜马拉雅山,北抵西昆仑-阿尔金-祁连山,东自横断山脉,西连帕米尔,面积达250多万平方公里。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享有世界屋脊和地球之巅的美誉,常被科学家们与南极、北极相提并论,称作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地球科学的重要性上都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由于它位于地质历史上古地中海大洋岩石圈消亡地带,是研究洋-陆转换、陆-陆碰撞、造山过程、全球变化和全球大陆动力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建立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模式的关键地区,故而也被喻为“打开地球动力学大门的金钥匙”。

对青藏高原的监测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科学家。

监测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谭凯博士说,青藏高原在中国其地壳活动幅度相对比较大,而且这个高原地区的隆升、漂移活动是比较激烈的。地震活动也比较多。这种现象在中国其他地区或者其他高原是少见的。

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各国地球科学工作者争先来青藏高原作考察研究,法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各国学者纷纷与我国科学家合作,对青藏高原进行考察研究,使这一地区成为地球科学新理论国际竞争的交点地区。

尽管各个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研究,但中国在卫星监测青藏高原的地壳活动方面却走在世界的前面。事实上从1991年起,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GPS研究室开始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监测。从1991年至今,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GPS研究室组织了50多次青藏高原GPS观测,在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设置了340个观测点,全国共设置了1056个GPS观测点。研究者是如何观察到青藏高原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的?

谭凯说,根据他们最新研究,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以每年约30毫米的速率向北东38度推移;中部的昆仑地块以每年平均速率21毫米的速度向北东61度推移;再向北到祁连山地块,以每年7-14毫米的速率向北东约80度推移。也就是说青藏高原整体正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谈到监测方法,谭凯说,他们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中获得了在国际地球科学领域内最为丰富的青藏高原GPS数据;并使用独自研制的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获得了中国大陆现今最为精细的地壳运动图像。

具体方法是,首先利用诸多卫星进行定点的测量,再通过仪器进行接收;之后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再把结果与以往结果进行比较。

监测有自己独立进行的,也有和别人联合的,大大小小共有四五十次。他们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美国普度大学保持了常年的联系,是友好合作单位,双方在监测活动中的仪器、经费方面,进行了交流和合作。

监测点位哪都有,并不局限于中国大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像天山、蒙古、印度等地都有。而青藏高原上的观测点则是关注的重点。

移动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青藏高原向北向东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谭凯认为,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地球动力学各方面的因素。不过据推测,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除此以外还有像地幔动力学、地热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一种原因。

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席、中国工程院赵文津院士在今年的早些时候,曾发表一篇文章对移动的原因进行解释。文章的名称为《破解青藏高原的东移之谜》。

赵文津院士从球面数学的角度出发,他认为,处于高纬度的两个相邻地块分别沿其重心所在经度线向低纬度做南北方向的离极运动时,由于经度线间的距离不断增大而逐渐相互分离。反之,处于低纬度的不相邻两地块分别沿其重心所在经度线向高纬度做南北方向的向极运动,由于经度线间的距离不断减小而逐渐相互靠近,最终导致青藏高原向东移动。

那么,青藏高原向东和向北移动并且速度也不一样,这会不会造成高原自身的解体呢?谭凯说,青藏高原本身就是由许多地块构成的,例如昆仑地块、拉萨地块等,每个地块的方向和活动性都不一样,它的动力传输也不一样,这也就造成了速度不一致的情况。另外,高原本身就是断裂的,所谓高原解体也是无从谈起的。

这种运动的影响,可以造成地块触动和断裂以及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而与老百姓生活更为直接的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

至于这项研究成果对于地震和地质学的意义,谭凯认为,这项研究可以使人们研究地球动力学、地球深部结构和浅部变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地震预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如果青藏高原一直运动下去会怎么样呢?是否会产生新的地形地貌?它会给这个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大陆的生态和气候环境带来什么变化?谭凯说,这与地热活动增强,应力积累现象不同,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不能轻易地下断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研究员张纪淮也表示,从板块移动的角度来说,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洋板块和东亚板块底部相互挤压形成的。如果板块向东向北移动,肯定会对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产生影响。至于这种缓慢的移动对于气候的影响,应当把它放在一个很长的气候年代里去表述,短期内是观察不到什么变化的。

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恐龙灭绝有关

从立体地图不难看出盆地的地貌不仅外形似盆,而且较圆,很有规则,同周围山脉的高度比较接近一致,呈西高东低的态势。假如从来就没有四川盆地,那么该处的地形就应该是与其四周的地形相接近的整体山形地貌,即:盆地之西是青藏高原的东臂,盆地之北是秦岭山脉的南枕,盆地之南是云贵高原的北部后背,盆地之东是大巴山西依的靠山。如此说来,整个西部高原原来本是一个完整的群体,以至于正好合乎逻辑规律——能量均衡则形状均衡、能量突变则形状突变。

然而,四川盆地的实际情况却是很久以来就形成的。能量巨大的梯级变化的表现为盆地规律性的高低突变,这个突然出现的巨大能量所导致的地貌梯度的显着变化的原因,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小行星的撞击。而且,在小行星撞击之前,此地原本是中国西部大片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带。所以撞击才会形成四川盆地以及周边的外貌特征。

众所周知,月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大小不一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是由太空中的天体碎片(陨石)撞击而成,这早已是一种公论。月球环形山周围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山脉与之相连,显然是由月球表面原本就比较平坦的地貌所决定的。所以,撞击的冲击力量所掀起的尘土就在撞击点周围的表面形成四周分布较规则的环形山。

然而,撞击四川盆地的那颗小行星,其对地球的撞击点(着陆点)不是在平原,也不是在海洋,而恰巧是在一个巨大的整体高原的东部边缘的斜坡地带——四川盆地。所以,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不可能像月球环形山的模样,而只能是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貌这个模样。

自贡位于四川盆地的中部,是恐龙化石出土的地方。

关于恐龙的灭绝,考古学家们提出了四种推论。其中,“小行星撞击论”比较占优势。

有人因此得出结论,四川盆地的成因是小行星撞击所致,而恐龙灭绝的成因也是小行星的撞击所致。有趣的是就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同一地方正巧又是恐龙灭绝后其化石出土的地方,而且出土时化石距地表很浅,以至其中一块化石露出地表,而被路经此地的考古学家董枝明先生(中科院古脊人类研究所教授)发现。进而人们挖掘出大量完整的恐龙化石,并在挖掘地原地建起一座世人瞩目的“自贡恐龙博物馆”。

把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形成盆地与恐龙因小行星撞击而灭绝这两个事件统一分析,就不难看出:撞击在前并形成盆地,同时撞击又灭绝了恐龙。恐龙灭绝在后且又埋没于盆地中心位置的地表浅层。显然,这是一对矛盾,一对极大的矛盾。然而,正是这一对从表面看起来的大矛盾,才会预示着一个必然,一个超乎寻常的必然。多个看起来似乎是独立的事件的原因均来自于一个事件,即:

一颗小行星的撞击是形成四川盆地和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因为在撞击的当时,埋没于自贡的这群恐龙原本就不在这里,而是在整个撞击地边缘的西部高原的山坡上生活着。然而撞击掀起的巨大泥石层洪流(或许是高温的)从空中倾泻而下,片刻间就把大片的坡地覆盖,尔后顺着西部高原西高东低的自然山势,以及撞击之后形成的巨大低洼地势,包裹着地表上原来的一切物体汹涌澎湃地流向低处、流向东部、流向撞击点的中心部位,以致自贡恐龙发掘地所埋没的恐龙化石群形成漩涡状的埋没态势。

位于四川盆地地貌边缘的西南部的巩县境内,有一个叫漏斗山的旅游地。那里确有一个四面环山的漏斗形山地,斗径约1000米,斗深约100米,圆形斗顶四周有约30米高垂直的峭壁,显然不是火山形成的。或许,它是由与撞击四川盆地的那颗小行星同伴而行的另一颗行星碎片所致。

全球发现恐龙的地域越来越广,其中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南极半岛、日本的石川县等均发现恐龙化石。可见,恐龙化石在全球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远远超出人们以前的估计。然而,地球上的恐龙又几乎是同时灭绝的。如果恐龙灭绝的原因真是小行星撞击所致的话,那么在小行星撞击四川盆地而灭绝自贡恐龙之际,就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小行星或许是小行星群同时撞击地球上的其他不同地域,从而导致地球上的恐龙群同时灭绝。

综上所述,小行星的撞击是形成四川盆地和导致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这也是自贡恐龙化石漩涡般聚合状埋没一地的根本原因。

行星撞地球,撞出个猿王洞

九寨沟旅游环线的北川县境内,有一座险山,近山顶处有一个天然溶洞,这就是声名鹊起的龙门山猿王洞。2000年“五一”节这天,慕名而来者就达数千人。不少人到此旅游以后,除了赞叹山势险要、溶洞奇特、设计神巧外,免不了有些有心人就要追根问源:猿王洞是怎么形成的?

有种说法是: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四川盆地,巨大的冲击力把原本在地下的石灰岩溶洞提升到山腰,海水退去,海底龙宫变成了现在的洞穴。

人们不仅要追根刨底地问:四川盆地真是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吗?猿王洞真是从地下提升到山腰的吗?

同类推荐
  • 动物奥秘追踪

    动物奥秘追踪

    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引人关注的话题。本书作者对动物的习性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青少年科普读本。
  • 目标

    目标

    身为物理学家与企业管理大师的高德拉特博士,将物理学法则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独创出可解决企业诸多问题的“制约法”,并以此写下了一系列企管小说,现已风靡全球。本书以一家工厂为背景,以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为引线,伴随着书中受过专业技术及管理训练的厂长,一起经历坠入困境、从谷底爬起、化解压力、挑战和推翻被奉为圭臬却十分有害的管理概念的心路历程,找出行动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一种适用各种企业的、简单到接近常识的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方法。
  •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案例与实训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案例与实训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19世纪细胞学说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期初步获得成功的生物技术。此后,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推动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组织培养技术不仅是生物科学研究的一种极为有用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已逐步走向产业化应用的道路,加速和推动了农业生产和生物制药等各个领域的技术革命。
  • 灵山秀水之间

    灵山秀水之间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色彩;绿色校园,饱含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寻,凝聚着教育新理念的火花与期冀——为明天的腾飞插上绿色的翅膀,为未来的美好传输和谐发展的理念!
热门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庆典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庆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青瞳仙纪

    青瞳仙纪

    《青瞳仙纪》陆凌昭之处女作,书号267264※※※※※※横八卦,灭九阳,演周乂,开混芒。燕野凝歌,文脉舒畅,风和雨惠,凤翥龙翔。夺神鬼,穷昊苍,通九垓,镇八荒。邢赵奢华,武骨恢煌,鸿恩滂荡,万寿无疆。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俯幽壑以守静,得逸仙之天章。
  • 孟家有女上卷:天机

    孟家有女上卷:天机

    之前,唐安然一直认为她是喜欢俊彦的,可经历到最后,她才明白爱与喜欢是截然不同的。宫俊彦,一个心理藏着无数黑暗的,一个有着无数身份的男人。自从遇到了这个又胆小又爱哭的女人,他居然把所有谋划好的、唾手可得的一切,都放下了,包括他自己的命。哪怕最后,她的选择并不是他。原本一心只想着完成父辈交代任务的宫族大少爷——宫浦泽,却遇上了唐安然。此后,父辈任务之大计抛于脑后,一生一世守护她才是己任。魔门城内,人头孱动。有阴险的,狡诈的,有高冷腹黑的、单纯善良的,各种各样的人聚集在了这里。当他(她)们三人在这样一个地方,相遇交织在一起时,真相总是那么的残忍。信任与背叛,只是一念之间的距离。
  • 棋定今生

    棋定今生

    黑色和白色的棋子躺在棋钵里的时候只不过是一颗颗的石子和晶体,而当一双手将它们放置在棋盘上的时候,它们将从沉睡中苏醒,焕发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将和把它们唤醒的这双手的主人心灵相通,休戚与共。你永远不能用一颗烦躁的心去指挥它们,它们是如此的敏感如此的灵异,它们宁愿再次的沉睡,变成一颗颗没有生气的石子,也不愿与一颗烦躁的心共同的沉沦。这里有平凡人不平凡的爱情,这里有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这里更多洋溢的是人们对围棋的热爱,对围棋的执着。无论是生活在传奇里的宗师,还是驰骋在职业棋坛里的巨匠;无论是一个抛家舍业的普通棋迷,还是一个为生存而打拼的业余棋手;他们在这里都幻化成一个个字符,一篇篇文章。然而这样的字里行间迸发出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对棋道的追求!古人云,弈者,兵之戏也。
  • 王俊凯:对不起,我爱你

    王俊凯:对不起,我爱你

    因为一件事,不得不离开,因为自己的闺蜜要夺走。。。三年后回来报仇
  • 逍遥小岛主

    逍遥小岛主

    一座私人岛屿,独一无二的人间天堂。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雪白的沙滩、碧绿的浅滩,浩瀚的大海,我的地盘风景秀丽。美味的大龙虾、横行的大螃蟹、憨态可掬的海龟,还有深海鱼、浅海鱼和具有观赏性的热带鱼,吃货的世界怎么能少了海鲜?没事儿种种菜、逗逗家养的各种萌宠、再泡泡温泉、带着亲朋好友开游艇出去转上几圈,休闲的生活谁不喜欢?因为一颗祖传的吊坠,龙萌获得了一座与众不同的岛屿。岛上除了一座座青山、满是萱草的平原、幽深的密林,还有一扇奇异的石门……有兴趣的可以来忘忧岛生活:518135129
  • 劫影之虚空

    劫影之虚空

    劫,慎,阿卡丽,凯南,瑞文,亚索一行人来到恕瑞玛沙漠虚空境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力量,他们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吗?亚索的难言之隐又是什么?
  • 无良夫君:拐了宝宝要改嫁

    无良夫君:拐了宝宝要改嫁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解的毒是什么吗?无敌春药,好吧,风如歌遇到了,怎么办?昏昏沉沉,双眼朦胧,失身和失命哪个更重要?当然是失命啦。月黑风高,女鬼下凡。“啊……”一声惊叫,某风流男子失身。不想这一夜,肚子里竟然有了颗小苗子,什么叫无良老爹?老婆孩子强给的不要,继续花丛过。好吧,某老娘带着小苗子找她的男宠花园去也,各路帅哥等我来,买一送一,稳赚不赔。无良老爹跪求:“亲亲娘子,让我看看咱家的小馒头吧。”风如歌双眼妩媚的一笑,“宝儿,喊声。”“大萝卜”无良老爹跪见丈母娘:“娘啊,我一定孝顺你,和亲娘一样,让歌儿嫁给我吧。”丈母娘双眼微眯,嘿嘿的一笑。“嘭”房门给关上了。“那是我宝贝姑娘和孙子,谁也别想抢。”五角一心,异世大陆。天边,云起。不管上天入地,她皆要闯一闯。
  • 洛雨离情

    洛雨离情

    【我是太阳却温暖不了你的心】离奇身世,堕落了天使,失了心,落花雨,离时泪,恋上谁……只为找寻最初的自己,听不懂的末日繁华,看不清的细雨落花,爱上你,独宠你上瘾,却不知你是谁的谁……且看一世情缘,尝一场爱的苦涩!
  • 精彩脱口秀

    精彩脱口秀

    想轻松而快乐的“脱口秀”之旅可以开始了。还记得一位台湾人说过,朋友可分为几类:第一种人高级而有趣,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芳香愈醇。第二种人高级而无趣,固然人格高尚,品学兼优,却缺乏幽默感和风趣,活泼不起来,与他交往令人感到很累,只能成为诤友或畏友。第三种人低级而有趣,活泼乐天,能侃善闹,有所有的常识独无学问,这种人是朋友圈里的“兴奋剂”,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笑声。第四种人低级而无趣,即无品位,又无趣味,人皆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