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1000000051

第51章 茶史与茶文化(7)

7.5.1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何为茶道的精神内涵,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马虎。“寂”是指整个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那样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盐、糖、奶或葱、橘皮、薄荷、桂圆、红枣等;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只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时又能细细品味,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基本精神是和、静、怡、真。

(1)“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茶道所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意指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得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用250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太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是度、是宜、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朴实古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2)“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涤荡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孔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老子和孔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与实践。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散碗,坐听荒城长短更。”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时,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天乐”境界。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心中常乐。“禅茶一味”,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有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山人采茶回》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宋代杜小山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写的是夜之静。清代郑板桥诗云:“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羽士、高僧还是名宦、大儒,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涵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3)“怡”是中国茶道修习中茶人的身心感受。“怡”指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驱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何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与心灵上的怡悦。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正是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使其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4)“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执着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第一,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第二,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第三,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在不同朝代的应变、发展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特点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主基调,也是与佛教禅宗的重要区别。儒家茶道寓教于饮,寓教于乐,在民间茶礼、茶俗中,儒家的欢快精神表现得特别明显。

7.5.2中日茶道的比较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茶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鸿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清静无为的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影响了茶文化精髓作用的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而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着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7.6饮茶习俗

茶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各呈风采。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由古代沿袭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在有的农村或茶艺馆还依然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7.6.1以茶敬客

我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待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热茶,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平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敬茶不但要讲究茶叶的质量,还要讲究泡茶的艺术。有些时候,有人还有看人“下茶”的习惯,这当然是不足取的。实际上,敬茶要分对象,但不是以身份地位,而是应视对方的不同习俗。

饭前饮茶寒暄,饭后又继续饮茶叙谈,借茶表意,其乐无穷,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饮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好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宋时,临安(今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我国南方及北方的农村,新春佳节客人来访时,主人总要先泡一壶茶,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以示祝愿新年甜美。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待客十分诚挚,礼仪十分讲究。到蒙古包去做客,主人会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香美的奶茶、糖果、点心。

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会用清茶、花生、烤红薯等款待。另外,在饮茶习俗上,除用于招待来访之客外,也用于正式宴会。

进入现代,敬茶习俗比古代简便了,特别是在茶具上比过去更加简化。茶具多用有盖的瓷杯或无盖的玻璃杯,来客人数较多时,茶泡在瓷壶里,然后一一倾入茶杯,一人一杯,各自品尝。在个别地方,也有采用特制小壶的,一人一壶,独自品饮。

在国外,客来敬茶也早已成为普遍的习俗。中国饮茶习俗对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日本人一如中国人,对茶都很喜爱,日本民间以茶待客十分讲究礼仪,并形成“茶道”。一般是用粉状的碾茶放于“急须”(即茶壶)中,经热水冲泡后倾入一种特制的空茶碗饮用,并佐以糕饼等食品,以对客人表示敬意。在荷兰、英国、法国等,以茶敬客也是非常普遍的礼节。

7.6.2饮茶礼仪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

我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至少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客来敬茶”是我国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我国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橘,表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

同类推荐
  • 膳食革命

    膳食革命

    最经典的民族传统膳食,最实用的营养美食大全。食药同源,膳药同功,看似简单的买菜做饭,其实蕴含着养生的奥秘,掌握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真正做到身土不二,寓医于食。阅读本书,赶紧让你的家庭来一场膳食革命吧。
  • 北方风味小吃

    北方风味小吃

    根据家庭的特点,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四季营养食谱、南北方风味小吃和烧腊卤熏食谱。该丛书具有经济实用、价格实惠、易学易做等特点。它帮助家庭解决了四季应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科学营养进食和搭配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南北风味小吃和烧腊卤熏食谱,令餐桌上的菜肴更加丰富。
  • 爱上咖啡师

    爱上咖啡师

    这是国内首创、业界推崇的“咖啡师主题”第一读物!铂澜咖啡学院创始人、著名咖啡专家、畅销书作家齐鸣多年实践、厚积薄发,将自己从业近10年的咖啡实践、咖啡师培训、咖啡馆经营等宝贵经验倾囊相授。本书以“咖啡师”为主题线索展开论述,将咖啡专业技术与咖啡、咖啡馆文艺气质相结合,不仅深入讲解了咖啡师吧台实操所需的各项核心技能,还从多个侧面全方位展现了咖啡馆中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同时,专门介绍了咖啡师职业发展、咖啡行业历程与前景等知识,并开辟有“咖啡师群英会”一章,全景式展现了全球一线优秀咖啡师的咖啡之道。这里有咖啡师想知道、所需要的一切!
  • 家常肉小炒

    家常肉小炒

    《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名厨不传的地道好吃肉秘诀,招招好学易做,道道色昧俱佳,让您轻轻松松在家做美味!从“家常”“基础”人手,从原料和原料加工说起,最家常的菜式、最基础的做法一一详解。
  •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定要吃的家常菜288例》就是在多年來積累的美食菜譜的基礎上,加以精心策劃而形成的,适合家庭使用的新版菜譜。
热门推荐
  • 创世游天际

    创世游天际

    当众神之神来到凡间会遇到什么呢,当众神之神遇到另一个世界的神会发生什么呢,上古千年的机缘已悄然开启。
  • 御王有术,狂妃驾到

    御王有术,狂妃驾到

    红书:昭国第一丑女,将军府庶出的“废柴”三小姐,饱受欺凌。当21世纪的绝顶女杀手惊艳重生,万千风华流传于世。一抹幽香,毒惨嚣张姐姐的容貌。一张艳照,毁掉阴毒二娘的名誉。一个巴掌,践踏负心渣男的尊严。宫宴上,她画出惊世墨宝,引得众多男子为之钦慕。可却有人说她锋芒太露,终将死于非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步步霸途

    步步霸途

    乱世沉浮,步步惊心。热血江湖,步步霸途。机缘巧合,意外得到了上古神仙的一缕残魂,在大格局下被卷入江湖纷争,为了家族荣耀、为了求生,一路走来,回头再看已站在巅峰。江湖不仅是武者的江湖,亿万星辰,漫天仙神,皆在江湖中沉浮。不想被淹没,只好称霸江湖,神也好仙也罢,都无法阻挡这步步霸途!----------------------------------------------“呃……先拿五百交房租!”推荐、收藏!推荐、收藏!
  • 域外神域

    域外神域

    无意死亡的项毅,开始了他新的生命。冷血的在这无尽星空里厮杀,只为了那短暂的温存。总有一天,我要让我眼之所及,为我主宰!死亡,却是打开了地狱的大门,来回于各个不同的世界,如何才能不迷失本心?本书慢热,多看几章……
  • 在无限中寻找

    在无限中寻找

    我叫刘会明,我的前半生平淡无奇,我在生命中找不到任何的热情,我希望在书籍中来寻找我生命的意义,我失败了,因为书中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一生的成就,成就?毫无意义的东西。我希望找到生命的意义,或者,我想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即使是抛弃人类的身份也要,可是,这个冷漠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回应了我,让我得以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或许,我会后悔,或许,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是“他”的诅咒。然后我发现,生命的意义什么的都是扯淡的好么,是啊,他“你才是扯淡,我不是”,好吧,我扯淡。
  • 电子帝国

    电子帝国

    怎么说呢,本书是老套的重生穿越流,一个技术专家在80年代与英特尔、IBM、微软、苹果等公司之间的那些破事!阅读提醒:本文是工业技术文!强调的是团队协作精神,无全能英雄!所以阅读须谨慎啊!新人新手,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拍砖!新人求鼓励,评价、推荐票同求呵呵!素质看书、素质写书!~~~~~~~~~~~~~~~~~~~~~~~~~~~~~~~~~~~~~~~~~~~~~~~~~~~~~~~~~很多人说这本书技术描述太多,所以又随便涂鸦了一本纯故事的自然传奇,有兴趣的可以翻翻!自娱自乐型码字,你看的舒服就支持一下,看的不爽一笑而过,勿喷、勿怒、勿恼!感谢大家的分享!
  • 王者的荣耀审判

    王者的荣耀审判

    这是第一部小说,这一步主要讲述了陈帆从LOL转成手游王者荣耀,从一个游戏废柴到达电竞巅峰的故事!
  • 非君莫近

    非君莫近

    她心机深沉手段毒辣,却不想惨遭自己最爱之人背叛,将她亲手推下天台。她是陆府懦弱的四小姐,被家中二哥欺凌至死。即便是离奇穿越成枉死的陆家四小姐,她的日子同样举步维艰。从此陷入了心机手段,阴谋陷害的后宅风波不得安宁。为了生存,她凭借一颗冷静聪明的头脑,毒辣的手段一步一步的踩踏尸骨变得冷血无情。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将笑看那些欺凌她的恶人一个一个面临死亡。一个血染衣襟与她共负仇恨,一个拔剑与兄反目成仇,一个身处皇位却因一句“一生一世一双人”被拒之千里最终将他惹恼,杀意四起。既不能爱那便亲手毁掉……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梦幻之魅

    梦幻之魅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梦境,那是一个充满诱惑又十分恐惧的梦,一个奇异的少年,带领我们走进他梦幻的时空,奇异而又美丽的远古时代,一群不屈的时空斗士,在演绎他们的传奇,那个奇异少年和他的三个小伙伴进入了他梦幻的时空,这是一个让人无法苏醒的梦境,他们只有永远的和梦境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