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2600000005

第5章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解剖(pāo)联袂(mèi)剔透(tì)谆谆教诲(zhūn)

B.细菌(jūn)寒噤(jīn)祈祷(qí)得陇望蜀(lónɡ)

C.氛围(fēn)折本(shé)恣睢(zì)鲜为人知(xiǎn)

D.胚胎(péi)脊梁(jǐ)污秽(suì)扣人心弦(xián)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和煦

解说:两个“和”字意思相同,都是“温暖”的意思。

B.精通——精致

解说:两个“精”字意思不同,“精通”的“精”是“透彻通晓”的意思;“精致”的“精”是“仔细深入”的意思。

C.满载而归——载歌载舞

解说:两个“载”字意思相同,都是“装载”的意思。

D.莫名其妙——名正言顺

解说:两个“名”字意思不同,“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名正言顺”的“名”是“名义”的意思。

3.结合语境,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

A.但是只有才B.但是只要就

C.因此只有才D.因此只要就

4.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不能恰当地表达下面语段意思的一项是()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生长在官宦富贵之家。他曾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于诗书、绘画、金石、园林、中医、织补、饮食等均有研究。后来由于政治斗争的冲击,曹家日渐衰微,曹雪芹的命运也急转直下,生活陷入困顿,以致晚年“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世态炎凉使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心血凝成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代表。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偶)

B.如同蔷薇在荆棘中绽放鲜艳的花朵,曹雪芹在逆境中创造了我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比喻)

C.读了曹雪芹的生平介绍与《红楼梦》,你怎么会不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呢?(反问)

D.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还有李龟年的音乐天赋……因此,曹雪芹才能创作出千古杰作《红楼梦》。(排比)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托他买两本书——《呐喊》和《彷徨》,他满口答应了。

B.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

C.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

D.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周立伟先生认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为高瞻远瞩、构想沉思的准备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为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的探索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为不断追求、终有顿悟的豁朗期。周先生认为在这之后应该还有一种境界,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①这种变化是科学研究第四境的形象说明。

②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探索的过程,令人遐想。

③看吧,小溪流到了尽头,仿佛到了绝地,忽然云霭从水源处升起,云天一色,时隐时现,多么美妙的变化啊。

④“行到水穷处”讲的是实践检验,“坐看云起时”讲的是理论升华,为验证期。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渔家傲》中思念家乡又慨叹功业未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着阅读。(3分)

小说中典型环境的设置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吴用正是利用如火的炎热天气设下计谋,从而巧妙地①(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杨志等人因为暑热难耐,口干舌燥,②(细节)才中了吴用等人的计谋。又如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这一事件中,正是数九隆冬的连天大雪压倒了③(人物)居住的草厅,才使得他到山神庙安身,从而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进而杀敌复仇。

①②③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9.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国家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某校学生会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说说“高雅艺术”具备哪些特点,国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保证活动的实效性。(5分)

【材料一】

艺术的发展应该是金字塔型,最底层最广泛的是通俗艺术,而金字塔尖上的应该是京剧、歌剧、交响乐、芭蕾等高雅艺术。同时,尽管从事高雅艺术的艺术家们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在艺术中表现出爱和美的主题。

【材料二】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5年启动,当年资金投入为600万。发展到2008年时,其资金投入已达3200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材料三】

为了使学生能够走近高雅艺术,国家每年都组织数百场国家级艺术团、省市级艺术团和高校艺术团的专场演出。此外,还组织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到各地讲学,内容涉及音乐、美术、书法、审美等有关领域,受益的学生多达几十万人。

(2)请依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意义。(3分)

【材料一】

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广大学生通过欣赏名家名作,真正地走近了冼星海、马思聪、施特劳斯、莫扎特等艺术大师,更在对《赵氏孤儿》《杨门女将》《图兰朵》《天鹅湖》《卡门》等国内外经典剧目的欣赏中感受到了艺术动人的魅力。

【材料二】

参加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学生感慨:“高雅艺术让我感觉到曾经津津乐道的一些偶像剧以及选秀活动是多么庸俗,经典的剧目让我开始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3)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作为学生会成员,请你协助以下两个社团各拟定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方案要有活动名称和活动形式。(3分)

①书画社:

②戏剧社: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0~12题。(共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越明年越:

(2)百废具兴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

12.选段中能够表现洞庭湖浩渺广阔的语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薯忆》,完成第13~15题。(共15分)

薯忆

①离开关中故乡,西行入陇,我定居兰州。每当看到踏着秋色远道赶来的亲友解开布包儿,亮出还沾着几星泥土的紫红番薯时,我便禁不住直起目光,心头很有些“他乡遇故知”的热乎味儿。我是土生土长的关中子弟,在我的半生阅历中,红薯烙下过一些很难抹煞的印记。

②家乡的红薯,是一种生命力极旺盛的庄稼。

③春节刚过去,农家院落向阳的角儿上便铺起厚厚一方细碎的、半干的马粪、牛粪,粪窝里埋进年前精选出来的大个儿红薯作母体,起秧发苗。五月天急急忙忙收了麦子,闪亮的麦茬还遗留在野地里,镢头便从茬缝间掘出窝儿,墙角密匝匝簇拥起来的二尺多高的薯苗被剪成半尺长的茎节。一根根埋进窝儿里,注进一碗清凉的井水,苗儿就在田野上落住根了。

④当一行行麦茬在来去倏忽的风雨里干霉腐烂时,薯秧儿也便悄悄地扯长绿蔓,巴掌形的叶儿开始覆盖地表,整个田垄由黄转绿,在悠悠南风里转换得很快。仓颉造字,将“暑”略加变化,上方加盖个草头便形迹近“薯”,似乎巧妙地概括了暑天疯长这层自然物象上的意思。

⑤秋深了,红薯亢奋于泥土之中,胖大结实的块头硬是将沉重的黄土层拱起一个龟背,挤错开指头宽的长长的裂缝,土地大约被它挤疼了,疼得不自禁地咧开了嘴巴,薯儿那亮亮的红色,就从土缝里朝外窥视,透过地上半歪的绿髻儿窥视蓝天白云,窥视日月星辰,从湿润润的土层里睁开的是惊讶的、生疏的眸子。秋霜浇醉枫叶、染红枝头柿子的同时,也催熟了这探出头来的红薯。不经霜的红薯是不宜掘的,勉强掘出来,如咬木块而死硬,如嚼青果而微涩。一旦经霜,立即就若梨若枣,甜脆爽口。

⑥这时节秋霜满地,我晨起上学是脚冷手冻。散学赶回家吃饭,一进屋门,正拉风箱烧饭的奶奶便从灶膛里掏一个烤红薯,红薯在洁净院落里几个蹦达弹掉了灰烬火星儿,我飞快拾进手里,烫得不行,两只染墨水的红红的小手倒来倒去,唇对住热薯吹嘘不已,原有的冻馁之气顷刻间吹散了,没有了。

⑦在生计不很宽裕的农村,这时也正是家家户户麦子将尽而苞谷收获的换季时节,新出土的红薯总是显得那么适时那么得体。苞谷粥里掺和了剁成菱角形的红薯块儿,黄澄澄的粥儿裹定薯块,筷子夹起来抿开粥便亮出一层比纸还轻薄的红皮儿,咬破红皮便是细腻腻的黄瓤,粥儿粘糊烫嘴,薯块之香很像那刚刚炒熟出锅的山板栗。青瓷小碟儿里正有几撮绿闪闪的野菜相佐,大碗擎起,大口吸溜,食之不足却驱寒而耐饥,贪嘴过量也决不伤脾胃,在农家当然是既节俭又实惠的第一流饭食了。三十几户的小小村庄逢个刚刚揭锅的早炊时节,温馨的香味在黄叶簌簌飘坠的村巷里弥漫开来,这村庄便像秋江里一叶小舟似的悠悠然荡入了半痴半醉的境界里……这就是最后一抹秋色,最美的秋色!

⑧红薯生长期短,贮藏期却长远,而且是搁置越久越甜脆。若是存放得法,红薯直可与翌年结下的新薯接住茬口哩,仔细些的人家,长年四季都会有鲜艳硕大的红薯待宾客,赠亲朋。国家困难时期,粮食紧缺,妈妈曾把那半窖红薯当成宝贝,精打细算硬是让一大家子人熬过了那一大段艰难的日子。

⑨人生犹如流水,这都是渐渐遥远的往事了。我投笔从戎,远走他乡,辗转到千里外的兰州工作,一眨眼又是十年!

⑩在兰州,红薯是罕物。一斤红薯在关中三五分钱,在这里被烤烧得半焦半黄,香味四溢,要七角八角哩。价钱够贵了,可我只要看见,就非买不可。买一堆儿拎回去全家受用。西北偏僻地方从未见过红薯的人家,还有城市高级宾馆里动不动和珍馐佳肴打交道的人儿,遇见红薯,恐怕就不会有这样一种兴趣、感情。

有一天,家里来了位书法家,我们请他留下一帖横幅。他问:“写什么话好呢?”妻子说:“写什么都行,只要有‘红薯’这两个字……”土里土气的红薯太平庸了,文雅的诗词里哪会有这两个字呢?书法家为难了,我却恍然悟到十几年的城市生活,没有磨灭妻子对红薯的这份深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深深地感到土地在人的精神上打下的印记是有形无形的,同时也是隽永而强烈的。在我们的心中,红薯不就是那片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土地吗?

(有删改)

13.文章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红薯相关的几件事。阅读文章第⑥~段,补全下面的内容。(5分)

(1)

(2)

(3)困难时期,我们家依靠红薯渡过难关。

(4)

(5)

14.阅读文章第⑦段内容,揣摩作者说新出土的红薯“适时”“得体”的原因。(4分)

(1)“适时”的原因:

(2)“得体”的原因:

15.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对红薯的深厚感情的。(不超过150字)(6分)

(二)阅读《控制地下煤火》,完成第16~18题。(共8分)

控制地下煤火

①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对地下煤层燃烧束手无策。面对这种情况,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主张有效地控制与利用它。

②地下煤的燃烧就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一部分煤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烧成了二氧化碳;另一部分煤得不到充分的氧化,烧成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废物,一氧化碳却是还能燃烧的有用气体燃料。

③门捷列夫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控制它,不让它烧成废物——二氧化碳,而燃烧成有用的气体燃料——一氧化碳。为达到这个目的,门捷列夫设想,把火焰严密地封闭在煤层里,不让它自由地跟空气接触,空气只能经过一根管子通进煤层里去。这样,人就可以调节空气,使煤层里的煤只能全部燃烧成一氧化碳;再用另一根管子把一氧化碳引到地面上来,为人所用。

④多年以后,苏联的工程师们开始了把煤气制造厂建设在煤层里的试验。他们先在煤层里筑起几垛墙来,把煤层分成许多格。每格中间开一条巷子。巷子两头各通一根管子到地面上来:一根是打进空气的,另一根是让煤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通出来的。

⑤地面上还有其他设备。一台鼓风机,把空气打进煤层里去。一座煤气洗涤塔,洗掉从煤层里通出来的一氧化碳中的灰尘和氨。一座巨大的煤气贮藏塔,贮藏洗干净的一氧化碳。铺设的许多煤气管,把一氧化碳通到工厂和住户里去。

⑥为了控制煤层的燃烧,工程师们借助诸多仪表,监察导出煤气的数据变化,调节打进煤层空气的成分与速度。

⑦后来,工程师们发展了门捷列夫的设想。因为空气中有4/5是氮气,而氮气在制造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他们将打入煤层的空气换成为纯净的氧气和水蒸气。水蒸气降低燃烧的温度,并生成都能燃烧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根据叶至善《地底下的火焰》改写而成)

16.如何利用地下煤火,门捷列夫设想的做法是(不超过40个字);从门捷列夫的设想到苏联工程师们成功的实践,我们可以学习到的科学精神是。(3分)

17.阅读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说明“监察”与“调节”两个词语不能互换的两个理由。(3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文章相关内容,说说文中“控制地下煤火”与下面材料中“熄灭地下煤火”面对的共同关键问题是什么。(2分)

【链接材料】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并在煤矿中推广黄泥灌浆灭火技术。水和黄泥混合的泥浆是很好的灭火材料。水传递黄泥到达一定的位置,水分干了,黄泥就地堵塞与空气相通的管路,从而窒息火灾。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8分)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做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使其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法。从古至今,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法。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面临变革、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基于认识、把握社会变革的内在规律的需求,纷纷去读经济类的经典着作,从而形成一股经济书籍阅读热。可见,对世事的体察,对未来的高瞻,决定了一个人读书时会选择有效有益的方法。

④另外,眼界还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效果。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从书海中选择有智慧的书来读,启发自己的心灵,开辟自己的思想,从而获得最大的读书效益。

⑤怎样提升自身的眼界呢?应该努力扩展读书的宽度。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剧作和拜伦的诗篇,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⑥借助眼界,关注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读书的关键所在。吕思勉先生说:“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讲的也类似这个道理,更是读书人应该秉承的思想。

19.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的?(3分)

20.根据文意,从下面选择最适合的语句填在第④段画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高尔基说:“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②季羡林先生笃信“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样的眼界使他能畅游书海,撷取书籍的智慧,最终成为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

21.文章第⑥段中“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3分)

六、作文(50分)

22.“没有”也是一种人生的状态,我们要善于从“没有”中获得。那些“没有”的日子,可以是没有父母呵护的一段日子,可以是没有获得成功体验的一段日子,可以是没有闲暇欢娱的一段日子……但在这些“没有”的日子里,你却有所为,有所悟,让自己享受着挑战的过程,体会着成长的快乐。

请在“在没有的日子里”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下来。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同类推荐
  • 校园科普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科普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5册)

    科学读本(英文原版)(第5册)

    以一位名为威尔逊的教授与3位学生为主角,通过对各种事物与科学知识和原理的讨论,系统讲述了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的事物与现象原理。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这比死记知识,大量解题要实用得多。《科学读本(英文原版)(套装共6册)》对中国学生而言,这又是另一习得英语的良好途径,尤其对那些准备出国学习的孩子们,《科学读本》的阅读学习,对他们继续国外课程的学业定有很大帮助。比起文学与文史题材的英语读本,科学英语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与学习。一是其讲述内容均为我们身边熟悉的万事万物,容易联想记忆;二是科技英语的语法、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比文学语言更简洁清晰,易于理解。相信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 盛开·90后新概念·初梦

    盛开·90后新概念·初梦

    作为盛开的新特色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他们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

    中国名山甚多。古代帝王常常把五岳看成神的象征,虽然实际上它们仅仅是地质运动和自然风化的产物。但源远流长的五岳名山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特质的一部分。《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千家诗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千家诗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点绛唇之乱世华殇

    点绛唇之乱世华殇

    九年前,同胞哥哥死于一场无妄之灾,于是她一个娇滴滴的嫡小姐一人分饰二主,既是燕京里的少年天才,又是偏院里无人问津的孱弱小姐。一纸婚书下来,她终于觉察有异,谜底层层剥开……转身之间,又是一个乱世……她从自我迷失中走出来,奔向他……
  • 梦里花落知多少123

    梦里花落知多少123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从来都不缺少横空出世的绝世高手和独占一方的强大势力,各方势力并分天下,直到突然有一天,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帮人,野火燎原般结束了这个时代的动乱,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信仰,却阴差阳错的会合在一起,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守护甜心之血影蝶舞

    守护甜心之血影蝶舞

    以前的事依然刻骨铭心,复仇公主的到来,让她更加冷血……
  • 半卷东风

    半卷东风

    站在风口,拥抱。躺在梦里,寻找。我,梦长亭,下一个路口等你。
  • 魂路逍遥

    魂路逍遥

    逆天鬼才穿越异界,是堕落还是张扬,废材身份他如何摆脱?漫漫魂修路他该如何抉择?魂路逍遥,逍遥魂路。绝对的无敌,绝对的嚣张,绝对的新奇,绝对的放肆,绝对的无耻,尽在本书中,大家敬请期待,小疯一定带大家进入一个超级疯狂的异界。
  • 麻瓜小魔女:冰封魔咒

    麻瓜小魔女:冰封魔咒

    本书泪迹中显现的指引之诗,将苏浅浅一行带到了黄沙漫地的古老埃及。图腾阿蒙带着永恒魔咒,法老圣兽黑暗复活。失去了元亚的“麻瓜魔法师”们,能否让水晶天使实现伟大的重生?灯光渐暗,古老而神秘的占卜仪式,将揭晓惊世的预言……
  • 用一生还你

    用一生还你

    她有不堪回首的过去,他简单得像一张白纸。她冷漠的时候,他带给她阳光;她受伤的时候,他给她温暖的怀抱,可是他不能原谅被利用和欺骗……当他知道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他也同样愤怒得口不择言。信任是对爱情的考验,也是爱情的真相。一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每一次摩擦是爱的火花,还是矛盾的激化?爱情似乎永远有爱就有伤害……
  • 弑龙天帝

    弑龙天帝

    天帝再次重生为人,白衣少年因此觉醒记忆,开启灵窍,手持逆天神器,展开了与无数天才的争锋之旅。
  • 那年时光微凉

    那年时光微凉

    二十岁应该做什么呢?在这个美好的年纪,心境也跟着天真憧憬,寻常的生活,年轻的气质,世界更多赠予的是属于这个年纪的内敛和张扬,怯懦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