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5500000101

第101章 中医内科(7)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

(2)热重于湿

症状:初起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黄疸较重,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

(3)湿重于热

症状: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身困,嗜睡乏力,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口黏不渴,小便不利,便稀不爽,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

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湿。

方药:茵陈四苓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4)胆腑郁热

症状: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方药:大柴胡汤。

(5)疫毒发黄

症状: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壮热烦渴,呕吐频作,尿少便结,脘腹满胀,疼痛拒按,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衄血尿血,皮下发斑,或有腹水,继之嗜睡昏迷,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扪之干,脉弦数或洪大。本症又称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千金犀角散。

阴黄

(1)寒湿证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淡不渴,舌淡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

(2)脾虚证

症状:多见于黄疸久郁者。证见身目发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方药:小建中汤。

【其他治法】

(1)《证类本草》用瓜蒂、丁香、赤小豆各7枚,共为细末备用,每次取少许,吸入鼻中,须臾有少量黄液流出。隔日吸1次。

(2)茵陈15~30g,板蓝根30g,龙胆草15g,水煎服,连续15日左右。

【转归预后】

(1)本病的转归与黄疸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因素有关。

(2)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营,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臌胀。

(3)阳黄预后良好,急黄邪入心营,耗血动血,预后多不良。

(4)阴黄若阳气渐复、黄疸退,预后较好;若阴黄久治不愈,化热伤阴动血,黄疸加深,转为臌胀重症,则预后不良。

【预防调护】

(1)精神调摄。

(2)饮食有节。

(3)起居有常。

第十五节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证候的病证。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情志抑郁,疏泄失职,气机郁结,或疏泄太过,暴怒气逆,肝络不畅、失调则胁痛。

2.瘀血阻络肝主疏泄,条达气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湿热蕴结肝主疏泄,湿热内生,沉郁化火,便犯肝脾,肝脾失温养则胁痛。

4.肝阴不足久病或劳倦过度或各种原因所致阴血受损,肝脏失养,不荣则痛。

本病病机可概括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精血不足不荣则痛。

【诊断】

(1)一侧或两侧胁痛。

(2)疼痛性质可分为刺痛、胀痛、隐痛或窜痛。

(3)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鉴别诊断】

1.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病证。

2.胁痛与悬饮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咳痰,咳嗽呼吸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外邪;内伤——肝气郁结,瘀血内阻或肝阴不足。

(2)辨在气在血:气——胀痛;血——刺痛。

(3)辨虚实:实——肝气郁结,血瘀肝络,外感发热;虚——肝阴不足,络脉失养。

2.治疗原则实则理气活血,虚则滋阴养血。

3.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症状:两侧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激惹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伴有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症状: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3)肝胆实热(湿热蕴结)

症状: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龙胆泻肝汤。

(4)肝阴不足

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肝,养血通络。

方药:一贯煎。

【转归预后】

(1)各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

(2)治疗调养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可进一步发展为黄疸、臌胀等。

【预防调护】

精神畅快,情绪稳定。

第十六节瘿病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等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病因

(1)情志内伤。

(2)饮食及水土失宜。

(3)体质因素。

2.病机

(1)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脉郁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2)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诊断】

(1)以颈前喉结两旁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多发于女性,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3)实验室检查: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总甲状腺素升高,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升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TSH不升高,甲状腺摄碘率增高。可确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鉴别诊断】

1.瘰疬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2.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多同时出现,尿中常有甜味而颈部无瘿肿。

3.瘿瘤为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或两侧均大,瘿肿大小如桃核,质较硬。病情严重者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以颈前喉结两旁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多发于女性,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2.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3.分证论治

(1)气郁痰阻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肿大,质软不痛,胸闷,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胸闷,纳差,舌质暗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法:清肝泻火,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轻度肿大,面红目赤,烦热,容易汗出,性情急躁易怒,眼球凸出,手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4)心肝阴虚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肿大,或大或小,质软,起病缓慢,心悸不宁,心烦,易汗出,手指颤抖,乏力,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方药:一贯煎加味。

第十七节积聚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肝癌属于本病范畴,肝癌病早在《内经》就有类似记载,历史有肥气、痞气、积气之称。肝癌在临床上可分为1期(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者)、2期(超过1期而无3期症状者)和3期(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近转移之一者)。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机会多已错过。

【病因病机】

脏腑气血亏虚,脾虚湿聚;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可使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肝癌。

1.情志久郁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脏腑失各,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日积月累,可形成积聚。

2.饮食所伤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恣食肥厚生冷,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凝聚成痰,或食滞、虫积与痰气交阻,气机壅结,则成聚证。

3.感受寒邪寒邪侵袭,脾阳不运,湿痰内聚,阻滞气机,气血瘀滞,积聚乃成。

4.病后所致黄疸、胁痛病后,湿浊留恋,气血蕴结;或久虐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或感染虫毒,肝脾不和,气血凝滞;或久泻久痢之后,脾气虚弱,营血运行涩滞,均可导致积聚的形成。

总之,积聚的主要病因为情志抑郁、酒食内伤、邪毒内侵及他病转归;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结及正气亏虚。其病机复杂,统而言之为正虚于内,邪毒凝结,故病症危重,防治棘手。

【诊断】

(1)以右胁疼痛,上腹部包块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而拒按,形体消瘦,纳呆乏力为主症。

(2)具有较长时间食欲减退、乏力、胁痛病史或黄疸病史,且病情进展迅速。

(3)结合B超、CT、胃肠钡剂X线检查及纤维内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黄疸。

(2)胁痛。

(3)臌胀。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1)辨虚实。

(2)辨危候。

2.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一般宜攻补兼施。

3.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症状:腹中积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

(2)气滞血瘀

症状: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复元活血汤。

(3)湿热聚毒

症状:心烦易怒,身黄目黄,口干口苦,食少腹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

(4)肝阴亏虚

症状:腹中积块质软,隐痛。肌肉瘦削,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方药:一贯煎。

【转归预后】

本病病程短,病势凶险,预后极差,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

【预防调护】

(1)调护的目的在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2)重点在于注意患者全身状态的变化,如体重、皮肤改变、精神状态等。

(3)加强心理调护,在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公开性治疗,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猜疑,还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第十八节腰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腰痛在中医内科门诊较为常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

西医学的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等凡是以腰痛症状为主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但肾与膀胱疾病和骨伤科、外科、妇科有关疾病引起腰痛症状者均不属此范围。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湿热、寒湿、暑热等六淫邪毒乘虚侵入,造成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2.气滞血瘀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诊断】

(1)一侧或两侧腰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需排除腰部器质性病变。必要时摄腰部X线平片,做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以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给予温散或清利之品;外伤腰痛属实,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之病多属虚,治以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腰痛其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

2.分证论治

(1)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舌淡体大,苔白腻而润,脉象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方药:渗湿汤。

干姜9g,甘草6g,苍术12g,白术12g,橘红6g,茯苓15g。水煎服,每日1剂。

(2)湿热腰痛

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黄柏12g,苍术10g,防己12g,萆12g,当归6g,牛膝15g,龟甲15g。水煎服,每日1剂。

同类推荐
  •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本书按西医学系统分类,收集临床常见的168种外科疾病,分为12个章节。包括普通外科疾病46种、皮肤科疾病29种、肛肠科疾病9种、眼科疾病44种、耳鼻喉科疾病20种、骨科疾病20种。每种疾病均统一按概述、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基本处方、加减、备选处方)、警示5个部分加以阐述,内容丰富。在诊断要点中吸收西医学的各种检查诊断方法,在辨证论治中既充分反映前人的经验,又着重反映近几十年来的新经验、新方药,并设警示以告知临床中应注意的问题。
  •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是针灸背部腧穴治疗人体相关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包括背、腰、骶尾部腧穴的应用,必要时,还涉及枕区、颈部、颈后区穴位,临床尤以夹脊穴、背腧穴和督脉穴的应用最为广泛。背腧穴与督脉穴、背部奇穴又统称为背腧穴。
  •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秘方、妙方大多从民间土、单、偏、验方中汲取营养,并经过数代人的反复实践、验证、修改,而成为普济之方,这些民间秘方、妙方也是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近年来,我省各大医院的临床营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临床营养科(室)在组织建设、管理、医疗、教学、人才培养、医疗科研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能力降低,成为医院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受省卫生厅的委托,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组织省内部分专家编写了《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希望从体制上、工作内容及流程、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人员配备要求及管理、设备仪器、房屋建筑以及质量监督标准等全方位的进行统一规划。
  • 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全书共18章,分为上篇总论篇和下篇分论篇,上篇总论中系统阐述了肝脏疾病相关的解剖、组织学、生理生化、病理学、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西医基本理论,并对肝脏疾病中医学的认识与辨证论治做了初步介绍。下篇分论中详细讲解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肝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密切结合中医理论,充分反映了肝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
热门推荐
  • 未说不爱你

    未说不爱你

    乔臻说:“宋词,我没办法说出你到底哪里好,但是你身上就是拥有吸引我的东西,我没办法改变,对不起。”宋词说:“这世上总会有人哪里都好,也可能会有人哪里都不好,在这场感情中,你就是哪里都好的那个,我就是哪里都不好的那个。”叶嘉北说:”要是我的卑鄙无耻能换来你一个不经意的回头,我愿意做一辈子的小人,遇见你之前,我想做个伟人,遇见你之后,做一个伟人只是在遇见你之前。“程之璟说:“幸而有你。”是啊,幸而有你。
  • 大变人生

    大变人生

    一次意外的偷窥,使得王恩民重生到16岁那年,面对新的人生,他要如何选择呢?
  • 芯片之谜

    芯片之谜

    主人公云飞从一神秘研究所逃出后,由于飞行器失事而摔落在三芯谷。云飞被另一位主人公云洁救活,然而因脑部受伤而失去了记忆。之后,两人遇到一系列奇怪的案件。原来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由一块芯片所引起。这块强大的芯片含有五位科学家的知识和记忆,并且可以控制一个所向无敌的标本人军队。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极具神秘的人物在背后操纵和导演。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主人公云飞和云洁无不感到震惊-------
  •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拉风的男人

    一个拉风的男人

    他是一个孤儿,却从来不孤独。他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杀手,却低调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平凡的生活,却掩盖不了身上的光芒,因为,他是一个拉风的男人。“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生,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都深深的迷住了我。”Ps:这是一本纯都市的小说,绝对不会涉及到修仙、玄幻、系统、重生等等的类型,不喜勿喷!
  • 年终过眼云烟

    年终过眼云烟

    岁月碾过泥泞的土地,留下一圈又一圈印迹。要用怎样的言语来表达呢?要用怎样的表情来面对呢?我们都要经历青春,经历爱恨。我们都有很平常又不平凡的故事。我们在这样的故事中一点点成长,蜕变。只是希望被理解。
  •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西藏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西藏

    本书收录了业内人士精心遴选的39处西藏最美的风景及33个了解西藏最有效的关键词。
  • 那些以前的故事

    那些以前的故事

    来到这里,我怀揣着文学的梦。我喜欢创作的感觉,这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的交流方式,它比任何语言都温软,真诚。一路走来,没有多大的成就,却遇到不少坎坷,我伤感过,彷徨过,放弃过,可还是决定顽强地走下去。那些稚嫩的文字,那些曾经写下的文章,虽不成熟,不完美,不动人,却是来自我内心的声音。我把它们收录、整理在一起,仿佛是我的成长路。偶尔回头看一看,翻一翻,依旧能体会到当时的心跳。我们都曾一样,害怕毕业,害怕离别,渴望友谊,渴望关爱。也许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当初的心情,和我一样。青涩中的淡淡甜美,缭绕于心,挥之不去,最终编织成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
  • 战神队

    战神队

    太古时代,盘古破混沌,诞生了两派宇宙守护者——战神和仙。46亿年前,黑魔星军队入侵地球,战神以强大的力量,击退了黑魔军,如今黑魔军将卷土重来,战神阿瑞斯将拯救地球。
  • 总有配角要逆袭

    总有配角要逆袭

    曾经你高高在上,却抵不过他真爱的来临,他的一句不爱,将你打入深渊,你不懂,也不知,为何会到今天这种地步。情这一字伤人太深,你在角落里静静的舔舐着被人伤的心,却不知为何伤口越来越深,伤了你的心,却有恃无恐,她,在别人眼中就是天使,却残忍的夺走你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都不再属于你。家破人亡,可笑,青春都贡献给那个无耻的男人,自己放下身份去接近他,自己的犯贱,成为整个家族的笑话,自己的放手,竟然成了他们践踏在自己头上的理由。是不是自己对他们太仁慈了。忘了自己是谁了,那就让你们这些贱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