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9300000007

第7章 分裂与融汇的交响曲——三国魏晋南北朝(1)

青铜峡历史文化地理——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第一节黄河文明绿洲的开发

一、赫连夏兴起

赫连夏政权是由赫连勃勃建立的,故史书称这个地方割据政权为赫连夏国。赫连勃勃(?~425年),字屈孑,是南匈奴左贤王去卑的后代,前后秦地方实力派“西单于”刘卫辰之子。

赫连勃勃称王后,指挥他的骑兵,先后屠杀秃发的南凉国,屡屡大败后秦,成为关中以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赫连勃勃命令大匠叱干阿利带领民工10万选址建城,命名为“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并定都于此。“统万城”的名称是赫连勃勃“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对于这座都城的修筑,赫连勃勃非常重视,亲自督工检查,要求筑墙的土都要为“蒸土”,若“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赫连勃勃还给都城的四座城门各起一个威慑四方、气吞天下的名字。东门曰“招魏”,南门曰“朝宋”,西门曰“服凉”,北门曰“平朔”。

赫连夏国建立后,在宁夏南部设高平城,北部设薄骨律城(今吴忠利通区古城湾一带)和饮汗城(今银川市东郊)。黄河两岸是赫连夏国的重要军事地区,所以赫连勃勃不仅将黄河沿岸的原灵州县建为军事要塞,还把他游览的“果园城”作为繁育军马的场所。并将心爱的白嘴唇骏马放养在果园城中,夏军称皇帝的这匹战马为“白口骝”,所以当地人就以“白口骝”来代指马所在的果园城,再后来又讹传、转音为“薄骨律城”。在黄河西岸,由于贺兰山东麓开阔平坦,到处呈现出一派湖光山色的景象,赫连勃勃就把饮汗城改名为“丽子园”,并修建行宫。今银川市还有一处着名的古建筑物与赫连夏国有着联系,它就是海宝塔,俗称北塔,是一处重要的佛教场所。

刘宋元嘉二年(425年),赫连勃勃病逝,赫连昌继承帝位,改元承光。第二年,拓跋魏伐夏。北魏始光五年(428年),魏军追至上邦,赫连昌被俘,其弟赫连定率残部退守平凉继承帝位。魏军又将赫连定从平凉追赶至上邦,最终赫连定于途中被吐谷浑部擒获,并送交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境内)。赫连昌、赫连定都被拓跋魏处死。赫连夏国灭亡。

南北朝时期,当北魏打败赫连夏国时,把夏国境内的胡户迁徙到今宁夏北部的薄骨律镇境内,并在黄河以西单设“胡地城”,让胡户居住,以便进行管理。

二、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汇——南北朝时期的移民屯田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动荡惨烈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原的汉人纷纷外迁,已进入黄河流域的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种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为少数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舞台,不少民族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种兼容性的民族政权,不仅显示了这期间三百多年的战乱和民族大迁徙的过程,而且展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融合。一向作为战略要地的灵州在这一时期不仅是各民族逐鹿的战场,还是民族交融发展的舞台。随着地域统治属权的变化和主体民族的变动,人口的迁徙司空见惯。民族融合的发展使内迁民族普遍接受中原的农业文化,由畜牧经济进入半农半牧的经济形态。在曹魏和西晋的短暂时期内,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之初,出于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着手恢复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强制性移民和自发性移民活动又逐渐兴起。北魏拓跋部善于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在内迁后接受并适应了农业生产。统治集团也逐渐树立起重视发展农业的统治思想,实行“招抚流亡,鼓励农桑”的政策。至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农业经济已经成为其社会经济的主体成分,孝文帝的大规模汉化改革,必然以农业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为依托,而这又以大量农业移民的迁入为前提。

曹魏末年,负责屯田的地方官员称“农司马”,在“农司马”之上又设典农都尉,典农都尉之上则设典农校尉或典农中郎将,二者皆简称“典农”。各郡的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皆统属于中央大司农。可见,银川平原的典农城,即为曹魏屯田时设置的管理屯田的典农校尉或典农中郎将的城堡。《水经·河水注》称“河水流经典农城”,城以“典农”命名,即修筑之后直接以典农城相称,之后约定俗成,便有了“典农城”的名字传世,它是魏晋时期银川平原屯田的历史折射。典农中郎将所管辖的屯田区,不仅有赋役任务还有协助屯田区出兵战斗的任务,屯田与移民相伴而生。

北魏时期,移民不光是迁入,也有过迁出。薄骨律镇是北魏的军事重镇,迁出、迁入人口较多,薄骨律镇黄河灌区的移民屯垦开发发挥过很大的历史作用。

西魏大统元年,西魏赵贵、李弼进攻灵州城,引水灌城后,“迁其民于咸阳”,而灵州刺史也“拔其建户五千……从灵州东北入云州界”。另有因躲避战乱而自发迁徙的地区人口损失较大。北周时继续向宁夏北部组织移民,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北周攻破南朝陈国的徐州,迁徙被俘的将士3万余人和其他江北及淮南的居民到灵州。因“其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化,竟使原本“杂羌戎之俗”的灵州风尚为之大变,使银川平原获得“塞北江南”的美誉。

第二节刁雍重新开发银川平原引黄灌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始光三年(426年)大败赫连夏国,宁夏被北魏占领。北魏政权废州、郡、县,改设军镇,实行军事化管理。于太延二年(436年),在银川平原引黄灌区设立薄骨律镇(今吴忠利通区古城湾一带)。薄骨律镇是北魏在北方和西北环绕平城所设九大军镇之一。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任命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刺史、将军刁雍担任薄骨律镇将。刁雍任薄骨律镇将时针对银川平原的引黄水利灌溉系统因战乱破坏,致使“官渠乏水,农田不得广殖,稼穑艰难”之况,大兴水利建设。

刁雍(390~484年)是太平真君五年农历四月末到任的,下车伊始,就进行实地察看。他看到黄河两岸广大地方,在长期战乱中受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引黄灌溉的大小水渠,大多崩颓淤废,农田荒芜抛弃,人们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刁雍是一位明敏多智的儒将,又是一位笃信佛道、泛旋爱士的行政长官。当他看到这里社会的破败和人民生活的艰难情景时,“夙夜惟扰,不遑宁处”,决心要恢复这片塞上沃土。

刁雍经过调查研究后,立即从整治水利入手,将大办农业的计划上奏朝廷以解决兵民生活。朝廷准奏后,他在艾山北(青铜峡峡口山)新开了一条渠,这条渠被称为“艾山渠”。刁雍通过访问当地农民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农民千百年来的种田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得出一套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和水利条件下的农业“十六字”新灌溉制度,指导引黄灌区的农业生产。这“十六字”就是:“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魏书》卷三十八)刁雍在银川平原引黄灌区大兴水利,大办农业的成绩显着,仅两年时间,所生产的粮食不仅自给有余,而且还有大量积蓄。

刁雍任职的第三年(446年),朝廷命他征集薄骨律和周围四镇5000辆牛车,把河西积谷50万斛(3000万公斤)运送到沃野镇(今内蒙古临河市境内),“以供军粮”。刁雍接到这个“牛车运粮”的命令之后,经过研究和计算,给皇帝上了一道奏表,分析情况,提出新建议。他说:“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又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越渡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余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之业。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三年。臣前被诏,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魏书》卷三十八)刁雍请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漕运,皇上立即准奏,继续发展了河套地区黄河水运。

刁雍实干了四五年,黄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河西地区,已从孤悬塞外、首当敌冲、人不安居的战场,变为田连阡陌、五谷丰登的米粮川。河西年年积压的余粮运不出去,堆放在露天场地上。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他又向朝廷上了一道请求建城储粮的表章。表曰:“臣闻安不忘乱,先圣之政也。况绥服之外,带接边城,防守不备,无以御敌者也。臣镇所绾河西,爰在边表,常惧不虞。平地积谷,实难守护;兵人散居,无所依恃;脱有妖奸,必致狼狈,虽欲自固,无以得全。今求造城储谷,置兵备守,镇自建立,更不烦官。又于三时之隙,不令废农。一岁、二岁不讫,三岁必成。立城之所,必在水陆之次,大小高下,量力取办。”(《魏书》卷三十八)皇帝准了他“建仓城”的请求。到次年三月,仓城就建造成功。皇帝再次表扬刁雍,“卿深思远虑,忧勤尽思”,并把新建成的仓城赐名为“刁公城”,“以旌尔功也”。

刁雍在宁夏任职11年,于太安元年(455年)被调回京都,加升特进衔。这11年里,宁夏地区从乱到治,由穷困变富裕,这份功绩永载史册。宁夏各族人民至今都在纪念刁雍,(《魏书》卷三十八)为他立下传并赞道:“刁雍才识恢远,着声立事,礼遇优隆,世有人爵堂构之义也。”刁雍于太和八年(484年)病逝,享年95岁。赠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曰“简”。

第三节塞北江南旧有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在宁夏地区,今利通区与青铜峡市、永宁县等地带,古代人民就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凭借得天独厚的黄河所赐予的优越自然条件,引河修渠,灌溉农田和园林。

银川平原黄河两岸,渠道纵横,田地肥沃,麦稻丰盛,果林繁茂,成为我国古代黄河上游农业发达地区之一。所谓“天下黄河富宁夏”,最初也就是富在灵州灌区,后来才扩展到今银川地区。因此,古代的灵州地区很早就被人们誉为“塞北江南”。而最早咏赞“塞北江南”的人是唐朝的韦蟾和他的《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

韦蟾是9世纪中叶唐宣宗(847~859年)时期考取进士的大臣,也是唐代较有名气的诗人。在《全唐诗》第566卷收入韦蟾的十首诗中,有一首题为《送卢潘尚书之灵武》的诗,全文如下: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韦蟾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蕃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从韦蟾这首诗的题目《送卢潘尚书之灵武》来看,是说韦蟾要送别的主人公是卢潘尚书。白述礼先生说:卢潘尚书正是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前后的灵武节度使,而且历数镇,薨于灵武。今汉延渠(小坝一段)从《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的内容来看,前四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描写卢潘将要去的灵武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在诗人的笔下,贺兰山下的灵武,有黄河灌溉之利,经济发达,是一处犹如江南的富饶之地,早有名气。同时,又是一处有成千上万士兵防守的西北边塞军事重镇。后四句“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却使六蕃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集中描绘卢潘这位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韦蟾所要送别的将要去灵武的卢潘尚书,既是唐朝政府重用的有才学的大臣,又是一位正直潇洒、有胆有谋、善于统率大军作战,使“六蕃子弟”敬佩的将军。诗中“塞北江南旧有名”的句子是描绘灵武这个地方的,韦蟾提出了古灵武在作者所生活的唐朝以前,早就已是闻名天下的“塞北江南”了。古人以北为上,“塞北江南”就是“塞上江南”。因此,韦蟾以这首距今1100多年的着名诗句,成为历史上最早咏赞古代灵武为“塞北江南”的人。

“塞北江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秦汉以来,对银川平原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东汉以后至北魏以前,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之后,银川平原的农业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大多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经济所取代,但秦汉开发的遗迹尚存,一旦条件具备便会被充分利用。从北魏时期的薄骨律镇,到北周时期,银川平原已经是阡陌纵横、水网遍布的江南景象。青铜峡就是这水网遍布的“塞北江南”的发源地。这种景观,是将灵州冠以“塞北江南”的地理基础与多元文化融合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印象西部——青海

    印象西部——青海

    本书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令人神往的青海。第一部分“全景青海”,主要介绍了青海的历史、文化、民族、行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去青海旅游的精品路线。第二部分“风景青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青海湖、长江源、黄河源、祁连风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聚观。每个景点除有景点介绍和图片外,还附有位置、交通、门票等情况。作为一本旅游工具书,总结了资深旅行家的经验,具有详实准确的目的地资讯,帮助读者在青海吃得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 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很多人都有旅行的梦想,梦想去看黄山上的日出,梦想去看海边的日落……然而,当我们长大后。面对没钱没房的残酷现实。面对没日没夜的工作,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还有多少人记得梦想的颜色?很多人都有带着孩子去旅行的愿望,愿带着孩子看遍世间繁华,愿带着孩子听遍人间万物……然而,当我们有了孩子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名校名额,面对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还有多少人记得孩子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她并肩看遍世间风景。携孩子走遍世界角落,我们的家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 九篇雪

    九篇雪

    《九篇雪》是李娟的第一部作品,写的是在李娟在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和做生意的全部故事。通过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打工等一组组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画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这些古老而又富有尊严的真实生活,充满灵性,宁静而又厚重,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四年前,我未曾踏出过国门;四年前,我的英语四级最高38分。如今,我用自行车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如今,我可以同各国的朋友们随意“摆龙门阵”。当路走得足够远,当风景看得足够多,我蓦然发现,是旅途中所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住过80couchsurfing和warmshowers家庭,地球居民不分国界,那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和热切的笑脸,特别是伊朗的卡尚爸爸在离别时的潸然泪下,爱尔兰妈妈为我缝补衣至凌晨四点,一路上获得的帮助铭记终身。那些在路上的日子,每一公里都是上天赠予的美丽新世界。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这些美好时光同在,即使我们是陌生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温暖着。
  • 离开北京去大理

    离开北京去大理

    作者和爱人从北京移居大理这样一个安静却有故事的城市,拥有不大不小的房子,可以种菜、栽花的后院,养一条金毛,远离喧嚣,告别PM,有一个相爱的人,平静生活。本书是其在大理生活的点滴和感悟,包括每一季的蔬菜水果、景色、美食、节日、生活等。
热门推荐
  • 摄政公主世无双

    摄政公主世无双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她是孤儿,被培养成一代冷血杀手,却在一次任务中离奇失踪,成为兰幽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公主--兰月颖。在武林一袭白衣不知倾了多少女子芳心,在四国一袭红衫不知成了多少男子的梦中情人,而她却不懂情爱为何物。国师:”你欠我两世情缘,来世记得还我。”北冥太子:”就算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也会守护你。”紫夜国太子:”我可以为你放弃一切,只要你能接受我。”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此文写的主要是女主强大,不喜请勿入坑。
  • 再世:毒医修罗

    再世:毒医修罗

    她以生命为代价,使用禁术真言令,报仇之后魂归西天。她的前世有着极佳的天赋,却因为某些特殊原因,生命夭折。小小的婴儿,再睁开眼,有了一份别样的生气。一次回头,她望见他。一时心软,她救了他,与他结下不解之缘。一份情谊,她以兄弟的身份伴他身边。她恋上他,却碍于身份,“兄弟不可以在一起的。”他恋上她,浅笑淡定,“无妨,你是女子对不对?”然后……结果不得而知。
  • 刀狱剑坻

    刀狱剑坻

    那是一场由和平而引起的战争,毫无张扬,却又充满了杀机。由于21世纪的和平,众神已开始无聊于现世,为了趣味,他们召集着来自各地的剑士,聚集于千沙市区,展开着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叫法很多,但大多数的知情人,都称其为:"圣剑血炼战"。8名被选中重的的剑士,都会在战斗打响之际获得一把未知的圣剑,但是圣剑的选择,完全符合于每一个剑士的要求。在战争中,每一名剑士都要斩杀另外7名剑士,并破坏他人的圣剑以获取胜利,最后的残存者,才有机会获得下一轮的战争资格或者离开战争,不然就只有死亡这样一个选择。另外,还没有人知道战争的意义,当然,那也使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现在,就让我们看待着,这第26场血炼战的开始。
  • 废柴逆袭:妖孽冷王的冰山王妃

    废柴逆袭:妖孽冷王的冰山王妃

    她,一个从21世纪穿越到君家四少爷的杀手。他,一个东风国尊贵的五皇子;她,讨厌任何男人。他,从不接近女色;她,待他冰冷。他,待她温柔。“小浅儿,我永远不会利用你,永远不会负了你。”她,渐渐信任他。他,却骗了他。她,爱上了他。他,却利用她。他被挟持,她为他找五大神器,走上了变强之路。再见他时,他已站在与自己对立的位置。他,终究是负了她。战场上,她边哭边笑,如一个疯子。“南宫幽冥,你做了和韩溪一样的蠢事,你就不怕我也做一样的事?”说罢,便纵身跳下悬崖……
  • 纵宠佣兵狂后

    纵宠佣兵狂后

    她凤云宵,堂堂一届佣兵女皇,居然穿越到了爹不疼,娘无用的凤府七小姐身上?!姐姐欺凌,各路姨娘算计,还被王爷退亲?对,没看错,就是这样悲催。不过没关系。欺她者,她必然百倍还之,辱她者,她送其下地狱,失去的,抢回来,看中了的,夺过来!她凤云霄,既然已经来了这里,便要夺尽天下,自在逍遥。他慕容狂,人人称他为傻帝,个个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还有王爷想要取而代之?!可谁想到,他暗地里隐藏的势力,可以颠覆整个天下。他的惊才绝艳足以迷倒天下少女,然而,他却只愿意为她倾尽天下,许给一世繁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男主女主都滚蛋

    快穿之男主女主都滚蛋

    作为一个没有记忆的孤魂,她,理所当然的黑化了!穿越到个个位面,究竟是为了什么?百年的承诺?还是只为了那短暂的温暖?还是……寻找她命中注定的他?一切的一切,都藏在她的记忆里……为了找回记忆;为了明白百年前发生了什么;她,踏上了寻找之旅……【简介无能,进坑看文】
  • 天星陨世

    天星陨世

    魔君重生,世道巨变。世界上各大修仙门派逐步浮现在世人眼前。天星降世,带来的是灾难,又或是拯救?乱世中,家破人亡的兄弟二人,将如何求生?
  • 快穿女配之女配PK男主

    快穿女配之女配PK男主

    系统:“宿主,你准备好传送至下一个世界了吗?”玥笙:“好。”系统:“准备传送1...2...3...传送成功。‘’系统:“宿主,你在作甚!”玥笙:“徒手拆CP。”
  • 残缺书生系列:般若神僧

    残缺书生系列:般若神僧

    本文由花雨授权夕阳西坠,残霞片片——古道苍茫,绮丽多姿的晚霞,将大地抹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此时,广阔无际的荒野,响起一缕极端凄厉的马嘶声,凝震四野。落日余晖,映照在荒野大地上,只见遥遥的西方像似惊虹闪电般,驰来一匹乌金神驹。奇怪的是,神驹奔驰如电,不时仰颈厉啸,其坐鞍上却不见骑士……
  • 重生洪荒之六耳妖圣

    重生洪荒之六耳妖圣

    袁明,一个考古系的大学生,意外身亡后重生洪荒天地!只是在他得知自己,成为了六耳猕猴以后,却忍不住的泪流满面!情不自禁的仰天长叹:“老天啊!重生什么不好?六耳猕猴可是很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