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2300000012

第12章 破釜沉舟一战成功(4)

第三,楚军的核心是项氏叔侄从江东带过来的八千子弟兵,他们是项家的私人力量,是楚军中一股任何人也无法左右的力量,他们随时随地给项羽以支持。

第四,楚怀王是项羽和他的叔父拥立的,项羽说他的行动是奉怀王秘令,这也是完全可信的。

第五,多数将军们以前都是项梁的部下,与项羽私人关系都不错,他们也愿意接受项羽的领导。何况从另一个角度说,项羽也是一个让人惹不起的人物。

因此部队中无人对项羽的领导表示异议。诸将军一齐拥立项羽作了代理上将军。

项羽先是派人追上宋义那个去齐国的子,并且将他杀了。然后。他派桓楚作为使者到首都去朝见楚怀王,向他报告这里发生的一切。

桓楚本是一个亡命之徒。自从项氏叔侄起事以来,他就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着项家。项梁在世的时候,他凡事惟项梁马首是瞻;项梁去世以后,他对项羽也是惟命是从。派他到首都去不仅是为了显示事情的机密,而且项羽知道,在都城中的人们知道他擅杀宋义以后,一定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人会主张除掉他,当然,这种不识时务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会认为,不如作个顺水人情,任命项羽取代宋义,认可项羽已经取得的地位。以桓楚这样的虎将作为使者,会给都城中的人们一个暗示,如果不同意项羽的要求,他可能采取极端的办法。这是在众人确定意见之前,先给他们一个心理上的压力。

果然不出项羽之所料,楚怀王和他的大臣们选择了后一种意见。见到桓楚,就等于是看到了项羽本人的态度。楚怀王与他身边的大臣们没有一个人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激怒项羽,以免他带着他的部队进攻楚国。

楚怀王正式任命项羽接替宋义的官职,作上将军。统率救赵的所有楚国部队,军队中的将军们都归项羽指挥。同时,楚怀王还命令项羽立即率军救赵,与秦军作战。

楚怀王与他的臣下们感到,虽然因为宋义的被杀,使他们对这一支楚国的精锐部队完全失去了控制,但是项羽也不见得就可以打败章邯的部队。只要项羽对章邯的部队发起进攻,他们原来所设计的借刀杀人之计就仍旧可以成功。即使是项羽战胜了章邯,他的部队也会因此而实力大减,他也就失去了可以威胁楚怀王与他身边的大臣们的统治权的力量了。

楚怀王与他的大臣们的具体想法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又一次把他喜爱的人物推到前台。

项羽以前不过是在项梁的影子中生活,项梁的光辉掩住了他,使他不能成为历史舞台上的明星。现在,项羽开始了他自己作为独立的最高领导的生涯。正是从这里开始,项羽一步步地走向他事业的顶峰。

权力有时候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可是有的时候它又成为一个人堕落的起点,只有能真正地把握权力。使之为自己所用的人才是英雄。

项羽是英雄!

项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项羽对宋义的那些理论根本上就是不同意,现在他自己是这一支部队的领导了,他要按他自己的方案来进兵,而他渴望的就是冲杀。前方就是杀死他叔父的章邯,项羽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他要为他的叔父报仇。项羽是项梁一手带大的,虽然那是他的叔父,但是在项羽的心目中,项梁几乎就是他的一切。为了给项梁报仇,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项羽也不相信章邯是不可战胜的。现在,有十几万的楚军听从项羽的指挥,项羽不相信自己凭着如此雄厚的实力还不能战胜章邯。

英雄最难得的品质就是自信。

在当时的情况下,项羽也许是惟一没有被章邯的勇猛所吓倒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才选择了项羽来北方战场上对付章邯。

一切自有它的劫数。

项羽是沿着他自己的轨道前进着,章邯也是如此,历史命令他们的轨道相撞,他们谁也没有办法使自己停下来。

一个是楚国的将军,一个是秦国的将军;一个在尽全力灭亡秦国,一个在尽全力扑灭各地的起义军;一个自民间崛起,一个来自于贵族阶层;一个曾流亡在江南各地,一个却一直生活在中国的西部;一个有着辉煌的战绩,一个却是刚刚独立地指挥大军;一个渴望着战胜后的荣华富贵,一个想的只是为自己刚战死的叔父报仇。项羽与章邯,他们的人生经历是如此的不同,但是他们却有几点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出色的军事家,都向往着胜利,他们都指挥着几十万人,决定着他们的命运。历史在推动他们相互冲撞的同时,也就是把几十万人推向了战场。

历史在前进!

大战在即!

6破釜沉舟

当六国的统治者都提心吊胆地看着连连胜利的章邯的时候,章邯的感觉却也并不轻松。

他虽然一来到河北作战,就轻松地打败了赵国君臣,但是他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赵国的军事力量,在接下来进行的围城战中,章邯部队的进展就变得十分缓慢起来。以章邯的威名,以秦军的众多,竟被阻在赵国的都城下两个月之久,不能将赵国君臣怎么样,这也使章邯感到丢人。可以说,这是他自出关中以来所进行的各场战役中打得最不顺于的一次。

章邯渴望着胜利。

如果他能攻下赵国的都城,不单是赵国的军事力量从此烟消云散,还可以从根本上打击其他诸侯的力量。

现在,赵国战场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地方。前来救赵的部队也不仅仅是楚国一路,像齐将田都、燕将臧茶、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张耳的儿子张敖等等,都带兵驻扎在附近。他们的心理章邯是十分清楚的,他们既不能不来救赵,让天下的反秦武装说自己胆小怕事,见死不救;他们也不敢向秦军发起主动进攻,以免自己的部队实力受损。一方面他们任何一支人马都不具备与秦军一战的力量,同时,他们又不积极地寻求一个可行的联合进攻秦军的方案。另一方面,他们对秦军的畏惧心理都是很强的,既有昔日秦灭六国,战无不胜的观念在先,又有章邯大败楚军,杀项梁的印象在后,他们都感到自己决不是章邯的对手。他们等在这里,为的是一个救赵的空名,也是为了观看战局的进展。其中多数人的想法与宋义是一样的。有的人想得也许更为长远,他们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以便在章邯战败,秦国失去了所有可依赖的部队之后,与其他诸侯作战,以争夺对天下的领导权。

章邯明白他们的心理,所以并不害怕他们。他是在想,如果能攻下赵国的都城,解决了心腹之患,他不等诸侯的军队进攻,就会主动向驻扎在附近的救赵部队发起进攻。单是从心理上讲,他们就不是秦军的对手,章邯相信他可以打败救赵部队。这样一来,各诸侯国的军事力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失。章邯在灭亡赵国以后,再进攻其他诸侯国,达到他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就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了。到那个时候,章邯就可以给自己军事生涯画上个完美的句号。

所以章邯在进攻赵国的都城时,有意识地使自己的部队不可以伤亡太大,以便他有能力在灭赵以后马上发起对救赵各国部队的进攻。而这样一来,就使攻城的进展缓慢下来。

章邯总是盘算着攻下赵国都城以后的事情。可现在他就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兵家的大忌——屯兵于坚城之下。

章邯最可以依赖的就是士气,可是长久地屯兵于坚城2下,他的部队的士气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巨鹿是赵国君臣最后的一点希望了,所以他们的防守是全力以赴的。陈余率数万士兵驻扎在巨鹿城北,与巨鹿城中的守军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章邯的部队一时间也没有一个万全的攻城之策。

秦兵在心理上倒是没有出什么问题,但是士气上却已经大不如前了。

项羽率领他的部队对章邯的部队发起进攻之前,他就在审视着这一切。

他看出了诸侯救赵部队的各怀心腹事,看出了诸侯部队的不可依赖,也看出了秦军士气的下降。他知道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是依靠楚国自己的部队战胜章邯。在这次战役中,他不可能得到协同作战的部队。但是项羽还是相信,他自己有能力战胜章邯。

项羽派出英布与蒲将军作先锋,率两万人马渡河与秦军交战,秦军失利。

项羽这只是作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他是想摸清秦军的实力再发动全面进攻。他也希望可以先以小的胜利鼓起自己部队的士气,同时,使秦军本已低落的士气更加振作不起来。另外,派小股部队先过河,在渡河时受到敌军进攻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一旦这一支小部队渡过河去并站稳了脚跟,大部队再过河也就不成问题了。

章邯并没有对这一场战斗的失利重视起来。他应该马上派重兵守住渡口,不让项羽的大部队过河,然后以优势兵力围歼英布与蒲将军的两万人马。先声夺人,可以给楚军一个下马威,又使楚军渡河发生困难,也可以让诸侯部队的心理压力更大,使他们无人敢与项羽一起对秦军发动进攻。

但是章邯并没有这么做。

章邯正在想尽一切方法引诱诸侯的部队与他作战,他怎么会不放项羽的人马过河来呢?

自从章邯围困巨鹿以来,诸侯的救赵部队虽然很多,但是包括驻扎在巨鹿城北的陈余的部队,没有一支人马敢于向章邯的部队发起进攻的。章邯早就有心进攻诸侯的部队,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那就是他一旦对诸侯的部队发起进攻,他们立即会溃逃。

章邯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后果。这些部队虽然名义上是救赵,但是对他对赵国的进攻也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不让他们呆在这里呢?他们如果不在这里干呆着,而是去别的地方进攻秦国的什么要地,岂不是更麻烦的事。能吸引这么多人马在这里发挥不出一点作用,这可是章邯求之不得的事情。

章邯看着那么多的诸侯王的部队,他更大的希望却是消灭其中的一部分。但他们不主动进攻,章邯也就不能主动进攻他们。这种心理是微妙的,只有章邯知道其中的秘密,其他人都是陪着章邯消遣的人。现在项羽的部队发动进攻,章邯感到很高兴,他终于可以吃掉一部分了,他不愿意打草惊蛇,以至项羽带他的主力部队不肯与章邯的部队作战,也像其他诸侯的部队一样,在附近驻扎下来。

项羽与他的大部队顺利地渡过河来。

项羽在河岸边发出一道命令:每个士兵准备好3天的干粮。砸毁军中所有的做饭用具——釜,把帐篷烧掉。把渡河用的船一律凿沉。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破釜沉舟”。

项羽心中比谁都清楚,项梁的死,在楚军将士的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对秦军也有一定的惧怕心理,只不过不像其他诸侯的士兵那样严重而已。这种心理如果不消除,指望着他们对付比自己实力强大的秦军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这种心理又不是短时间内能用教育工作克服的。于是项羽作出了一种不胜必死的姿态来。他是要用死亡威胁每一个士兵,以便他们可以拿出所有的勇气来战胜他们所面临的死亡。

当人经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他可以进发出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的伟力。

人身上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它全部激发出来。

望着焚烧帐篷发出的袅袅青烟,看着河里慢慢沉下去的船只,楚军将士们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心情。

他们是去战斗吗?

他们还是去送死?

为什么一定会死?

秦兵有什么可怕之处,难道我尽全力与他们死拚也打不过他们吗?

项羽放心了,因为楚军的所有退路都没有了。

7巨鹿之战

项羽命令部队进攻。

楚军出发了,不是走向战场,而是走向死亡。

每一个楚军士兵都感觉到一种压力,——死亡的压力。

“置之死地而后生”!

楚军现在是真正地处于死地之中,每一名战士都充满着求生的渴望。

项羽指挥着他的部队向正在围攻巨鹿的王离的部队进攻。王离战败,陷于楚军的反包围之中。

楚军士气大振,他们又想起了就是他们自己也曾在项梁的领导下,打破过秦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这个意义上讲,秦兵前不久,也曾经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当王离的人马在楚军的进攻下惊慌逃窜时,楚军将士们发现,在他们的心目中无法战胜的秦军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章邯的军事部署一下子全被打乱了。他再也想不到会有项羽这种人,先自绝了全军的退路再来与敌人交战。章邯得到消息说,楚军每个士兵都只有3天的粮食,章邯又一次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他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希望等到楚军绝粮。到那时候,他再对楚军发动总攻,他相信,他可以一举打败楚军,让他们一败不可收拾。章邯不相信楚军会有多强的实力,因为前不久,楚军才被他打败,而且主将项梁死在他的手下。但是章邯没有考虑到,当人走到绝路,或者说是发现他自己在绝境中的时候,他可以发挥出多大的潜力。楚军10万将士,现在就是在这种绝境中,他们能发挥出的潜力是无法准确估计的。只有3天的粮食固然是部队的一个极大的弱点,是可以被敌人加以利用的弱点。当楚军将士们都知道自己只有3天粮食的时候,他们所激发出的战斗力完全可以将这一弱点弥补上。在这个时候,楚军的冲击力就是天下无敌的。

同时章邯也没有想到,这样对自己的部队的士气会有什么影响。

项羽从一过河就注意到了,秦军的弱点在于它的甬路。攻下甬路就是绝了它的粮道,而为了守住甬路,就必须花相当大的兵力才行。

项羽放弃了与王离的部队作无益的争夺,他也不急于进入巨鹿城,在项羽的进兵方案中,他甚至是把各救赵部队置之事外,根本不予考虑,他相信自己可以打败章邯,为叔父报仇,他也用不着任何力量的帮助,有他的子弟兵就足够了。

项羽直接向章邯的甬路发起了进攻。

攻敌之不得不救。

同类推荐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 戴笠大传

    戴笠大传

    在乱世中,他如一把小巧隐蔽却暗藏剧毒的匕首出鞘,寒光一闪,遇害者尚不知道是谁伤了自己,却已魂归九天。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听到他的名字不闻之色变,听之动魄。人们在背后送了他许多的绰号:“老板”、“东方的希姆莱”、“暗杀王”、“间谍王”、“蒋介石的佩剑”……而这林林总总的绰号,不足以刻画出他真实面貌的十分之一。他到底是谁?他到底有怎样跌宕起伏,传奇神秘的一生?他有着刀光剑影的一生。他不是行刑的刽子手,但是死在他手下的人数却数不胜数。
  • 胡雪岩: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从最开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伙计,到最后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不过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有的人可能经过几世的人脉和财富累积,也不能获得像胡雪岩那样的成绩。但是,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在给胡雪岩提供了崛起和发展的无限的可能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胡雪岩身处其中,避免不了地要受到周围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胡雪岩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曾名扬一时羡煞无数世人的商业奇才,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衰败下去,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疑惑和叹息。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
热门推荐
  • 天舞魅影

    天舞魅影

    “我会回来找你的,枫儿!”这是她对他的承诺。可是二十年过去了,她还没有回来,让他还在苦苦寻觅着他的幻姐姐。再次相遇,她该如何面对他,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从没有想过,再次的相遇竟让她对他产生了不该有的情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近水楼台

    重生之近水楼台

    某位大师说过,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而我陆晓晓白活了近三十年,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上绝无仅好的竹马被人勾走了,还傻乎乎地祝福,事后才明白这份感情,如果上天能让我重新来过,我一定近水楼台先得月,仅仅地抓住他······看来老天还是垂怜我的,于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我重生了······
  • 圣约禁书

    圣约禁书

    魔法,主宰了世界,并出现了由魔法评定大会来角逐世界高手等级的制度。胜者,将拥有一切!包括权利和金钱!但,最重要的不是它们,而是权限!看透万物的权限!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卿慕

    卿慕

    心里想的不需要勇气,而做出来的事才需要勇气。——直白版文案于哲,是一个男桃花女桃花泛滥的英俊的男生,她李何婷追了几年,不想这厮竟跟一男子私奔到国外了。这么多年,她一直在追寻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挫折受尽。放弃,坚决不!
  • 原力文明

    原力文明

    地球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类几乎毁灭在核弹中。我侥幸被冰封起来,来到一千年之后的世界,原来第五次情感文明已经消失,第六次文明——原力探索的文明开始拉开了它的大篇章。
  • 尸泛

    尸泛

    病毒爆发,到处都是丧尸,用主角的话说就是尸泛(丧尸泛滥)。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部冲破“”性禁区“”的小说,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我”从劳改农场放出来后,在一个曾被称为“鬼门关”的农场里,遇到了八年前,还在劳改农场时有过两面之缘的女人黄香久。虽然此前,只曾见了两面,而第二面只是匆匆路过时遇到,但是这个叫黄香久的女人,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第一次见到黄香久,是在劳改农场水稻田间的排水沟里:黄香久正在洗澡!黄香久仿佛忘记了一切,全神贯注地享受着洗澡的快乐,她忘记了自己,“我”也忘记了自己。
  • 通灵记

    通灵记

    灵者,灵魂也。人,生而有天地人三魂。以肉体凡胎修炼灵魂,即为通灵。修天魂,可得窥天道;修地魂,能堪破生死;而人魂为天地所赐,乃万物之显。且看穿越而来的林易安在这异世之中要如何挣扎求存吧!
  • 恨嫁恶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恨嫁恶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身为南城城主最喜爱的二女儿嫁不出去是有那么点点丢人了,人家只不过是声音大了一点点,脾气臭了一点点,喜欢动手动脚了一点点,小气了一点点,爱财了一点点,可仍然是个美人胚子啊,为何就是嫁不出捏?南恒嘉关于这个问题想了足足五年也没得出结论。第一次相亲竟然被自己看上的极品男人当众拒绝,哼,你是皇子了不起啊,后悔拒绝她,想娶她,门都没有。她可是好马不吃回头草,更何况她还是匹千里良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