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0000000019

第19章 太阳系之谜(9)

戴维斯的实验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他失败了,但并没有灰心。他准备建立一个灵敏度更高的“陷阱”,以便用来捕捉更多的中微子。日本神冈的中微子监测器已运转了好几年;前苏联北高加索地区匹克桑河床下面的地下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它能探测到的中微子范围比前面介绍的美国和日本的要广得多;意大利罗马附近大萨索山地下实验室和加拿大布置在深2000多米镍矿井中的中微子实验室,也都在分头积极进行各具特色的实验。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太阳中微子之谜会被揭穿,“失踪”案最后会水落石出。

扑朔迷离的“复仇星”

在天文学上,一般把围绕一个公共重心互相做环绕运动的两颗恒星称为物理双星;把看起来靠得很近,而实际上相距很远、互为独立(不做互相绕转运动)的两颗恒星称为光学双星。光学双星没有什么研究意义,而物理双星是唯一能直接求得质量的恒星,是恒星世界中很普遍的现象。

一般认为,双星和聚星(三至十几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占恒星总数的一半多。太阳作为一颗比较典型的恒星,它是否也有自己的伴侣——伴星呢?或者说,它是否也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物理双星呢?近几年来,这是科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地球上物种绝灭问题提起来的。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进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的技术应用于考古学,人们发现,在过去的6亿年中,地球上至少发生过5次大的和几次小的生物绝灭。譬如,其中主要的有5亿年前的寒武纪绝灭,导致三叶虫类从地球上消失;2.48亿年前二叠纪发生的一场最大的生物绝灭,约有90%以上的海洋生物绝种;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恐龙以及70%的动植物种绝灭了。

引起这种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些科学家指出,这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漂移,形成大地震和造山运动,新的大陆和海洋出现,引起生态环境的变迁,物种因此而发生大规模灭绝。这个理论的问题在于,大陆板块漂移是较慢的,而且是不间断的,为什么物种大规模灭绝带有突发性,好像是“一下子”就被毁灭了呢?1977年,美国地理学家阿瓦兹与他的父亲——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提出了恐龙灭绝与白垩纪末期的陨石雨有关的假说,其中提到可能有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1984年,美国的两位古生物学者,对地球上物种灭绝情况做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中,生物灭绝似乎有一定的规律:约每隔2600万年出现一次灭绝高峰期。如此准确的周期性意味着什么呢?人们根据古生物学者推算出的生物灾难期,对地面大陨石坑形成年代进行了考察,发现在生物灾难期间形成的陨石坑,比其他年份多得多。有的天文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彗星周期性地轰击地球而引起的。因为,在银河系平面中,宇宙尘埃比较密集,当太阳带领太阳系全体成员经过此平面时,宇宙尘埃就会扰动彗星云,引起彗星轰击地球,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因此,对于大多数天文学家而言,有过太阳具有伴星这样的想法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当人们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理论计算值不符合时,曾设想在外层空间可能另有一个天体的引力在干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动。这个天体可能是一颗未知的大行星,也可能是太阳系的另一颗恒星——太阳伴星。

为了解释美国那两位古生物学家的发现,1984年,美国物理学家穆勒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阳存在着一颗伴星的假说。与此同时,另外的两位天体物理学者维特密利和杰克逊也独立地提出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假说。

穆勒在和他的同事们讨论生物周期性灭绝的问题时说:“银河系中一半以上的恒星都属于双星系统。如果太阳也属于双星,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们可以说,由于太阳伴星的轨道周期性地和小行星带相交,引起流星雨袭击地球。”他的同事哈特灵机一动,说:“为什么太阳不能是双星呢?同时,假设太阳的伴星轨道与彗星云相交岂不是更合理一些?”于是,他们在当天就写出了论文的草稿。他们用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的名字,把这颗推想出来的太阳伴星称为“复仇星”(Nemesis)。

前面所提到的彗星云一般称为“奥尔特云”,它是以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的名字命名的绕日运行的一团太阳系碎片,奥尔特曾认为它距离太阳15万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可能是一个“彗星储库”,其中至少有1000亿颗彗星。由于太阳伴星在彗星云附近经过,使彗星运动轨道发生变化,因此引起彗星撞向地球,结果引起了生存条件的变化。穆勒说,这种彗星雨可能持续100万年。这一观点与某些古生物学家设想物种灭绝并不是那么突如其来的意见是一致的。

人们考虑到,如果太阳有伴星的话,在几千年中似乎却没有人发现过,想必它是既遥远又暗淡的天体,而且体积不大。这是很有可能的情况,因为在1982~1983年,天文学家利用红外干涉测量法,测知离太阳最近的几颗恒星都有小伴星,这种小伴星的质量仅相当于太阳质量的1/15~1/10。此外,在某些双星中,确实还有比这更小的伴星存在着。

自从太阳伴星——“复仇星”的假说公诸报端,科学家们开展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人们根据开普勒定律推算,若其轨道周期为2600万年,那么轨道的半长轴应该是地球轨道半长轴的88000倍,约1.4光年,即太阳伴星距太阳比任何已知恒星要近得多。

1985年,美国学者德尔斯莫在假设“复仇星”确实存在的前提下,用一种新方法算出了这颗星的轨道。他首先对最近2000万年左右脱离奥尔特云的那些彗星进行统计、调查,对126颗这样的彗星及其运动做了统计研究,断言他的统计可靠性达95%。他确定,大多数这类彗星都做反方向运动,即几乎与太阳系所有行星运动的方向相反。根据这些彗星的冲力方向算出,在不到2000万年以前,奥尔特云从某一其他天体接受到一种引力冲量。他认为,这是由一个以0.2千米/秒~0.3千米/秒速度缓慢运行的天体引起的,“复仇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解释”。

德尔斯莫根据动力学算出,“复仇星”的轨道应该与黄道几乎垂直,它目前应该接近其远日点(距太阳最远的点),而它的方向应该是离开黄极5度左右。

美国学者托贝特等计算了“复仇星”可能的轨道因星系“潮汐”——即太阳系以外的物质引力影响而产生的轨道变化。考虑到这颗星可以运行到离太阳很远的地方,很容易受到别的天体引力的影响。托贝特说,即使它原先的轨道很稳定,也不可能在从太阳系存在以来的46亿年中,轨道一直保持不变。许多研究者同意这样的看法:这颗轨道周期为2600万年的伴星的预期寿命至多为10亿年。这就意味着,它可能是在太阳形成之后很久才被太阳“俘获”的,或者就像有的科学家指出的那样:在“复仇星”刚形成时,它和太阳之间的联系要比现在紧密,其周期为100万年~500万年,后来由于其他天体的引力“牵引”而外移到现在的轨道,这种外移最终会导致它脱离太阳的引力影响。

为了寻找“复仇星”,穆勒等人用大型天文望远镜拍摄了大约5000张北半球暗星的照片。他计划,每隔一段时期拍摄一次,再比较一下哪些暗星存在较大的“自行”,它们就是“复仇星”的候选者了。如果他们在北半球找不出这样的星体,他们还将探查南半球天空。一般认为,太阳伴星应属于一种较小的恒星——红矮星。可是,目前人们还没有南半球天空的红矮星表,观测上的困难是很多的。穆勒说:“如果我们找到了一颗近似的星体,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一旦从大海里捞出了几枚针,要证明这确实是那枚针就不难了。

针对太阳系的现状,有一些天文学者认为,太阳伴星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形成,而形成了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等。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韦米尔和梅梯斯的研究认为,尚未发现的太阳第九颗大行星(经常写为X行星)可能是引起周期性彗星雨——生物大规模灭绝的原因。

韦米尔他们是在把前人两个设想合并到一起后,创立这种新颖的解释的。这两个设想是: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存在着X行星;以及认为在海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平面中可能有一个彗星盘或彗星带。在他们设计的一个模型中,X行星周期性地从上述彗星带近旁穿过,破坏彗星轨道,使大量彗星冲向太阳系内部。韦米尔说,这个理论的优点之一是X行星的轨道距离太阳要比“复仇星”近得多,因而将十分稳定。X行星轨道平面与太阳系平面呈45度倾角,设想它每1000年沿轨道运行一周。但是它也会受到其他行星引力的牵引而引起轨道变迁,每隔2600万年,当其运行到接近上述彗星带时,就会触发一场彗星雨。

美国科学家海尔斯综合了不规则地通过“复仇星”轨道的恒星的各种作用,估计出“复仇星”在过去的2.5亿年中,其轨道周期的变化应为15%。鉴于此,人们认为,不管是哪种情况,在“复仇星”可能的轨道上,所有的扰动都意味着天文钟的调谐并不那么精确。而如果这颗太阳伴星确实存在的话,人们不应该期望它触发彗星雨和引起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周期十分精确。遗憾的是,至今缺乏更好的地质资料,尤其是陨石坑方面的资料。地球上的证据的不确定因素太大,以至于无法准确地说出“复仇星”天文钟的周期性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总而言之,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推测,太阳很可能存在或有过伴星,但是要找到它并证实它,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人们期望着科学家们早日解开这个宇宙之谜。

太阳冕洞之谜

太阳大气最外面的一层叫做日冕。冕的本意是礼帽,日冕确实像顶硕大无比的帽子,从四面八方把太阳盖得严严实实。

除非用一种专门的仪器,否则,平常我们是无法对日冕进行观测的。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看到它数十秒或者数百秒钟。日冕一般分为内冕和外冕两部分,从空间拍摄的日冕照片上,可以看到外冕最远一直延伸出去好几十个太阳半径那么大的距离。

日冕呈现出白里透蓝的颜色,柔和、淡雅,逗人喜爱。日冕虽然不亮,但从肉眼观测或者拍下的照片来看,各处亮度还比较均匀,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可是,从空间拍下的日冕X光照片上看起来,它却是另外一个模样。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日冕中有着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它们并不很稳定,形状时有变化,有人把它们比喻为是日冕中出现的“洞”,冕洞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说实在的,“冕洞”这个名字并不恰当,因为它基本上都是长条形的,有时从太阳的南极或者北极,一直伸展到赤道附近,长好几十万千米。从X射线的角度来看,说它是“洞”还勉强可以,冕洞里确实是“空洞洞”的,穿过冕洞可以直接看到光球,光球是完全不发射X射线的,所以在X光照片上,冕洞表现为暗黑色的一片,看起来像是好端端的一个圆面上,被涂黑了一大片。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风从东面吹来的时候,树叶、炊烟以及我们的衣服和长发,都向相反的西面飘起来。天文学家们从彗星尾巴老是背着太阳这一点得到启发,猜测太阳是不是也刮“风”?当然,这风指的是从太阳向外抛射出来的带电的物质粒子等。正式提出“太阳风”的名称并得到确认,那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

太阳风是从太阳面上什么地方往外吹出来的呢?这个问题一开始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某些磁暴——地球磁场的强烈骚动是周期性的,每隔一定的周期就重复出现,周期是27日。显然,产生这种磁暴的原因也应该具有27日的周期。科学家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太阳,它赤道部分的会合周期也是27日,可见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周期性发生的磁暴与太阳赤道部分的哪些区域有关呢?这是些什么样的区域呢?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些神秘的区域被叫做“M区”,但谁也没有在观测中发现过M区。

在对冕洞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天文学家们找到了根据而恍然大悟:40多年来踏破铁鞋无觅处的M区,原来就是太阳赤道部分的冕洞,从它那里使劲地往外“吹”的带电物质粒子,就是好几百年“视而不见”的太阳风。

冕洞、M区、太阳风,三者合一,不仅解释了一直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也推动了科学家们去进一步探讨由日冕和冕洞反映出来的新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系列的空间探测器为我们取得了大量的有关日冕和冕洞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天空实验室”的发射成功,在其从1973年5月~1979年6月运行期间,特别是三次载人飞行期间,主要的观测对象就是太阳,总共拍摄了18万多张珍贵的太阳照片,为我们深入认识太阳和日冕做出了贡献。

同类推荐
  • 走进科学·科技新潮

    走进科学·科技新潮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本书主要介绍了百年图画书发展历史,百部经典传世图画书,百科全书式精准解读。生动易读的30多万文字、风格多样的近200种图画书实例和清晰精美的800多幅插图,引领读者走进图画书的世界,了解图画书的表现形式,发现图画书的奥妙趣味。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5)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选取的尊师敬业的故事,人物很多,范围很广:有帝王中的人物,像魏文侯、燕昭王、秦始皇、汉明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圣祖康熙等;有贤臣名将中的人物,像张良、石勒、岳飞、文天祥、宋濂、史可法、林则徐等;有学者、文人和各类专家中的人物,像孔子、华佗、郑玄、范缜、孙思邈、颜真卿、李时珍等。这些尊师敬业的故事很生动、很感人,它们记叙了莘莘学子不辞劳苦、虔诚拜师的道路历程,表现了求知求学、研习钻研、孜孜砣砣、不馁不止的精神,也展示了师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传业授道的崇高思想境界。
  • 彼得·潘

    彼得·潘

    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是一个美好的梦。童年是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永恒的母爱将伴随着童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这些都将铭刻于我们的心灵深处。然而人总是要长大的,这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人们内心仍然充满希望,“只要孩子们永远天真活泼、快乐无忧。”
热门推荐
  • 异形之邦

    异形之邦

    从蓝星人入侵以来,最后一批“蓝盾”军校毕业的学生罗杰,在一次袭击中罗杰得到了一种特殊能量体Vnzx但也没能逃脱被抓的命运,罗杰被迫关在休眠舱中休眠。罗杰苏醒后,出现了新的敌人,新的政权,在Vnzx的引导下罗杰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最后罗杰发现这真正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 国民女神爱上我

    国民女神爱上我

    文艺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装X版:美女快放手,请你自重,我,我不是那种人!普通版:呃,其实这就是主人公苏浩,和一帮美女没羞没臊乱折腾的故事。
  • 十三咒

    十三咒

    流烟……等着我。一千年……一千年以后,我一定会去找你,想办法帮你解开十三咒,让你不再痛苦。没人可以分开我们我会永远保护你,再也不会让任何人抢走你。一千年后……天上,一轮血红的圆月……
  • 全职家丁

    全职家丁

    我们做家丁的一定要精通任何技能,不管是文的武的,高雅的低俗的,甚至见不得人的,并且每天还要继续学习,成为顶尖人才!还有,最好从小开始培养自己的小老板,让她成为绝世强者!最后,我们只是小小的家丁,要找麻烦的,要打架的什么的,请找我们家小姐!
  • 隐婚之患:欢喜冤家

    隐婚之患:欢喜冤家

    他们,本是一对相爱的冤家,却因一些事,让公司损失惨重。他们,越吵越恩爱,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公司却因此损失更严重,悬疑的事件不断发生,让别的公司有了可趁之机,当知道时,为时已晚。当两人回头时,公司已易主。此时,两人才停止了针锋相对,同仇共敌。可是,一无所有的两人,要拿回公司是谈何容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妃,本王要定你了

    王妃,本王要定你了

    本是豪门千金,却因为母亲早逝,沦落为继母的小奴仆。宴会受辱,意外穿越到古代,遇见绝色王爷。竟莫名其妙成为他苦苦追寻的王妃?这是神马情况?承载千年的恋情,遭遇国家阴谋,他信誓旦旦地说:“这一世,本王要定你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画江湖之逍遥三绝

    画江湖之逍遥三绝

    南宋末年,江湖动荡不安。明教突然死灰复燃,而明教教主萧陌偶得逍遥派三大神功。此后,称霸江湖无人能及,江湖因此腥风血雨,萧陌为自己一己之私,不顾众人劝阻,在北冥神功的威力下,让已经死灰复燃的明教再次覆灭,而这个原因便是萧陌干了所有人的内力。可惜内力驳杂不堪,体内数十股内力不停的碰撞,最后身死道消。而机缘巧合下,萧陌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我萧陌发誓,要让幻音坊成为控制朝堂的江湖势力,我要让所有人都在我的脚下颤抖,既然前世没有完成,如今我还是有着机会的。”
  • 蜜宠娇妻:狼性老公求放过

    蜜宠娇妻:狼性老公求放过

    夜晚,他对她的热情遍布卧室、客厅、阳台,她哭泣求饶:“沐轩,不要了好不好?”他笑得邪肆而暧昧:“薇薇,我给的你不能不要。”清晨,他对她的热情不减,她看着满身暧昧的红痕委屈控诉:“沐轩,你无耻。”食髓知味的他一脸邪魅的欺身上前:“薇薇,我们再无耻几遍好不好?”
  • 南城天谕

    南城天谕

    在一座大青山上,一位书生捡到了神器榜的第三名——天绝,之后展开了他的修仙之路。
  • 末世法尊

    末世法尊

    陨石,从天而降,系统与病毒于石中出现,且看一名小小杀手,如何在末日中,修炼成最强法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