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0000000021

第21章 太阳系之谜(11)

空间研究

地面观测受到诸多限制,耀斑的紫外线和X射线等重要辐射都被地球大气屏蔽了。空间探测为耀斑研究开辟了新的窗口。1973年5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它是一个载人的空间观测站。在9个月的观测中,它的望远镜、宇航员以及在休斯敦地面总部的太阳物理学家所进行的研究,是迄今对任何天体所做过的研究中组织得最好、配合得最默契的。1973年6月15日耀斑,从它出现前到闪光和暴发阶段,直至冷却结束,“天空实验室”都做了系统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耀斑的暴发源是位于日冕中的微小核心,由它发射的高能粒子流沿环形轨道向下运动,一直冲击到太阳表面,耀斑的可见光辐射就是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副产品。另外拍摄的耀斑光谱表明,不同谱线增强、达到极大和减弱的时间参差呈现,很有顺序。这些观测事实为美国天文学家斯塔拉克的磁力线再连接产生耀斑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1980年2月14日,美国发射了一颗主要用于研究太阳耀斑的“太阳峰年使命”卫星。作为太阳峰年国际联测的一部分,地面射电望远镜配合它,提供了比较连续的太阳计时观测记录。在地面科学家的指导下,“太阳峰年使命”卫星对1980年4月30日的日面边缘耀斑拍摄了完整的紫外线和X射线光谱,以及硬X射线单色像。1980年6月7日耀斑记录到一条能量非常高的谱线。

日本于1981年2月21日发射了一颗“火鸟”卫星,它载有上乘的观测仪器,并能不断地旋转,可以拍出X光太阳像以及不同波长的光谱。在入轨后的1年5个月中,共观测到675个耀斑,其中31个有很强的X射线,最强的一个耀斑出现在1982年6月6日,强度为12级,是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强的一次。此外,“火鸟”还观测到许多射线的耀斑。

为了深入研究耀斑,太阳峰年期间,一些国家还准备发射一些卫星。日本、美国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峰年探测卫星“Solar-A”在1991年下半年发射,俄罗斯准备的Coronas-I和Coronas-F两颗卫星,也分别在1991年和1992年发射。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耀斑的观测和理论日臻完善,但远不能说对耀斑有了完美的认识。世界著名天文学家帕克形象地说过:目前人们所看到的耀斑只是“巨人的一双脚”。为了窥其全貌,天文学家正在不懈地努力着。用历史眼光来看,最终揭开耀斑谜底也许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

太阳自转之谜

太阳像其他天体一样,也在不停地绕轴自转,这在400年前是无人知道的。最早发现太阳自转的人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在观测和记录黑子时,发现黑子的位置有变化,终于得出太阳在自转的结论。他给出的太阳自转周期为一个月不到。那是17世纪初的事。

太阳是个大气体球,它不可能像我们地球那样整个球一块儿自转,这是不难理解的。早在1853年,英国天文爱好者、年仅27岁的卡林顿开始对太阳黑子做系统的观测。他想知道黑子在太阳面上是怎样移动的,以及长期来都说太阳有自转,但这自转周期究竟有多长。几年的观测使他发现,由于黑子在日面上的纬度不同,得出来的太阳自转周期也不尽相同。换句话说,太阳并不像固体那样自转,自转周期并不到处都一样,而是随着日面纬度的不同,自转周期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较差自转”。

太阳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太阳赤道部分的自转速度最快,自转周期最短,约25日,纬度40度处约27日,纬度75度处约33日。日面纬度17度处的太阳自转周期是25.38日,称作太阳自转的恒星周期,一般就以它作为太阳自转的平均周期。以上提到的周期长短,都是就太阳自身来说的。可是我们是在自转着和公转着的地球上观测黑子,相对于地球来说,所看到的太阳自转周期就不是25.38日,而是27.275日。这就是太阳自转的会合周期。

如果我们连续许多天观测同一群太阳黑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它每天都在太阳面上移动一点,位置一天比一天更偏西,转到了西面边缘之后就隐没不见了。如果这群黑子的寿命相当长,那么,经过10多天之后,它就会“按期”从日面东边缘出现。

除了由黑子位置变化来确定太阳自转周期之外,用光谱方法也可以。太阳自转时,它的东边缘老是朝着我们来,距离在不断减小,光波波长稍有减小,反映在它光谱里的是光谱谱线都向紫色的方向移动,即所谓的“紫移”;西边缘在离我们而去,这部分太阳光谱线“红移”。

黑子很少出现在太阳赤道附近和日面纬度40度以上的地方,更不要说更高的纬度了,光谱法就成为科学家测定太阳自转的良好助手。光谱法得出的太阳自转周期是:赤道部分约26日,极区约37日。这比从黑子位置移动得出来的太阳自转周期要长一些,长约5%。

为什么呢?

一种解释是:黑子有磁场,并通过磁力线与内部联结在一起,内部自转得比表面快些,黑子周期就短些,而光谱得到的结果只代表太阳表面的情况。这类问题的研究可以说现在只是才开头,其中的奥妙和真相还都说不清楚。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发现太阳自转速度是有变化的,而且常有变化。1901~1902年观测到的太阳自转周期,与1903年得出的不完全一样。不久,有人更进一步发现,即使是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太阳自转速度的变化可以达到0.15千米/秒,这几乎是太阳自转平均速度的四千分之一,那是相当惊人的。

1970年,两位科学家在大量观测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几乎有点使人不知所措的结论。通过精确的观测,他们发现太阳自转速度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既不是越转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也不是越转越慢,周期越来越长,而似乎是在一个可能达到的极大速度与另一个可能达到的极小速度之间来回变动着。

太阳自转速度为什么随时间而变化?有什么规律?这意味着什么?现在都还说不清楚,只能说是些有待研究和解决的谜。

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有可能着手观测和研究太阳外层大气的自转情况,主要是色球和日冕的自转情况。在日冕低纬度地区,色球和日冕的自转速度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表面层——光球基本一致。在高纬度地区,色球和日冕的自转速度明显加快,大于在它们下面的光球的自转速度。换句话说,太阳自转速度从赤道部分的快,变到两极区域的慢,这种情况在光球和大气低层比较明显,而在中层和上层变化不大,不那么明显。

这种捉摸不透的现象,自然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树有根,水有源。认为产生太阳自转的各种现象的根源在其内部,即在光球以下、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太阳深处,这是有道理的。

日震可以为我们提供太阳内部的部分情况,这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进行推测,当然,这种推测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有足够的可信程度。譬如:根据太阳所含的锂、铍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来进行分析和推测;从赫罗图上太阳应占的位置来看,太阳是颗主序星,根据所有主序星的平均自转速度进行统计,来考虑和推测。

其结果怎么样呢?

不仅难以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甚至还针锋相对:有的学者认为太阳内部的自转速度要比表面快,快得多;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表面自转速度比内部快。

一些人认为:太阳自转速度随深度而变化,我们在太阳表面上测得的速度,很可能还继续向内部延伸一段距离,譬如说大致相当于太阳半径的1/3,即约21万千米。只是到了比这更深的地方,太阳自转速度才显著加快。

包括地球在内,许多天体并非正圆球体,而是扁椭球体,其赤道直径比两极方向的直径长些。用来表示天体扁平程度的“扁率”,与该天体的自转有关。地球的赤道直径约12756.3千米,极直径约12713.5千米,两者相差42.8千米,扁率为0.0034,即约1/300。八大行星中自转得最快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和土星,它们的扁率分别是0.0637和0.102,用望远镜进行观测时,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显得那么扁。

太阳是个自转着的气体球,它应该有一定的扁率。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迪克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提出了问题。根据迪克的理论,如果太阳内部自转速度相当快,其扁率有可能达到4.5/100000。太阳直径约1392000千米,如此扁率意味着太阳的赤道直径应该比极直径大60多千米,对于太阳来说,这实在是微乎其微。可是,要想测出直径上的这种差异,却异乎寻常地困难,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也未必能达到所需要的精度。

为此,迪克等人做了超乎寻常的努力,进行了无与伦比的超精密测量。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得出的太阳扁率为(4.51±0.34)/100000,即在4.85/100000到4.17/100000之间,刚好是他所期望的数值。1967年,迪克等人宣布自己的测量结果时,所引起的轰动是可想而知的。一些人赞叹迪克等人理论的正确和观测的精密,似乎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他们有根有据地对迪克等人的观测精度提出相反意见,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重新做了论证太阳扁率的实验,配备了口径更大、更精密的仪器,采用了更严密的方法,选择了更有利的观测环境,所得到的结果是太阳扁率小于1/100000,只及迪克所要求的1/5左右。结论是:太阳内部并不像迪克等人所想象的那样快速自转。退一步说,即使太阳赤道部分略为隆起而存在一定扁率的话,扁率的大小也是现在的仪器设备所无法探测到的。

企图在近期内从发现太阳的扁率,来论证太阳内核的快速自转,可能性不是很大。它将作为一个课题,长时间地反映在科学家们的工作中。不管最后结论太阳是否真是扁球状的,或者太阳确实无扁率可言,都将为科学家们建立太阳模型,特别是内部结构模型,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至于为什么太阳自转得那么慢?为什么太阳各层的自转速度各不相同?一些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又怎么样?诸如此类,目前都还是未知数。

太阳震荡之谜

“地震”这个名词,我们都是很熟悉的。“月震”,也并不太生疏,它是月壳的一种不稳定现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宇航员在月面上装置了第一台月震仪之后,记录到每天平均约有一次月震,而且都是很微弱的。

太阳有“日震”吗?有。日震极为复杂,规模宏伟壮观,景象惊心动魄,地震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日震最初是在1960年被美国天文学家莱顿发现的。他在研究太阳表面气体运动时,发现它们竟是像心脏那样来回跳动,气体从太阳面上快速垂直上升,随后再降落下来,一胀一缩地在震荡着。一些地方的气体急剧震荡几次之后,好像跑得很急之后的喘气那样缓和一段时间,接着又开始新的一轮震荡。这种震荡平均每5分钟(精确地说,应该是296±3秒)周期性地上下起伏重复一次,被称做“5分钟震荡”。

进一步的观测研究表明,在一次震荡中,气体上下起伏的范围可以达到好几十千米,这对于直径约1392000千米的太阳来说,自然算不了什么。使人惊讶的是,发生震荡的不是太阳面上的一小片区域,而是在成千上万,甚至好几十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气体物质连成一片,好像在同一声口令下同起同落。并且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面上都有2/3左右的地方在做这种有规律的震荡。如此大面积的震荡真可以说是蔚为壮观,请你想一想,比地球大好几倍的一片火海,其上火舌瞬息万变,火“波”汹涌澎湃,一会儿上升,一会儿又很快下降,最生动的笔恐怕也难确切地描述其全貌。

“5分钟震荡”的发现是天文学、特别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家对地震波进行研究之后,才得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们现在掌握的这方面知识,几乎都是这样得来的。太阳内部我们更是无法直接看到,而所谓的太阳震荡即日震,它的发现无异于为科学家们送来了一副可“窃听”太阳内部的听诊器,各国科学家立即对之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譬如说:太阳大气层最靠里面的那一层叫光球,它也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层。在光球下面的是对流层,这是很重要的一层,它起着承内启外的作用。可是,我们无法看到它。而根据对5分钟震荡的观测和有关理论,我们相信,对流层的厚度大体上是20万千米。当然,也有人认为对流层只是很薄的一层。

太阳的5分钟震荡一般被看作是太阳大气中的现象,那么,是否可能它也是周期更长的太阳整体震荡的组成部分呢?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科学家设法寻找频率更低、周期更长的太阳整体震荡。1976年,前苏联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球层时,发现太阳表面存在着一种重要的震荡,周期是160分钟,每次震荡太阳都增大约10千米,随后又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同类推荐
  • 古墓探索之谜

    古墓探索之谜

    “人点灯,鬼吹灯”,古墓一直是被人探查的地方,不仅因为其埋藏的珍宝,更因为其有太多的让人感到新奇的事物接连出现于人前。千年干尸为何死而不腐;金字塔中承载着怎样的秘密;海底如何能建起成群的墓地……走进本书,为你打开通往古墓谜底揭开之路的大门。
  • 安徒生童话全集6

    安徒生童话全集6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有着独特而又无穷的魅力,其中著名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想穿新衣服而又因此上当受骗的皇帝等,栩栩如生、形象生动。阅读这些故事,小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巨大魅力,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
  •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这一时期除带有深刻宗教色彩的诗歌外,还有大量骑士文学及反映民族及人生的理性文化,包括富有哲理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或童话,如《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及《辛巴达历险记》等。本书中主人物辛巴达一夜间沦为乞丐。他不甘清贫,决定出海远航创造财富。他七次出海,大船都半途沉没。他逃生到赛马岛被人追求;他落滩到蛇雕岛遭受猿人王和巨人攻击;他登上吃人岛又被恶人咬伤;他落难生死岛被海盗打伤;他每七次出海,大船卷进神秘漩涡,他被卷到海底王宫,被九头蛟捉住……
  • 寻访历史宝藏

    寻访历史宝藏

    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帝国:这里的人民相貌普遍十分俊美,他们不需要劳作就可以过上惬意富足的生活,甚至那个时期还出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人鱼”“机器人”……然而,就在公元前一万六千年的某一天,这个近乎完美的帝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 环球八十天

    环球八十天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讲述的是一位绅士福格因为在改良俱乐部同牌友们打赌,而从伦敦出发,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作者匠心独具,布局巧妙,以生动传神的笔法,时而将读者带到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时而将读者带入惊险刺激的场面。因此小说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喜爱,被公认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转身五千年

    转身五千年

    他叫吴迪,来自于地球的末世,为了寻求新的家园过程中回到了历史的长流之中。他和康熙做过兄弟,和高祖打过天下,平过乱,装过逼,做过英雄。他叫吴迪,也叫作无敌!再次提醒,此书绝非正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系统地介绍了草原的概念、分布、形成等。对草原中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的介绍,让我们和草原又接近了不少,在书的最后,又主要阐述了人类和草原的密切关系,为你更深入地解密草原的生灵密码!
  • 师恩之情动天

    师恩之情动天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我们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 生化修真者

    生化修真者

    为何每次平静的生活,总要付出血与火的代价?没有人知道,也许一切都是天意罢了……无止无休杀戮伴随着的终究是漫天的鲜红……
  • 布娃娃

    布娃娃

    诡异的乌山,溪水逆流,宁静的夜晚,空灵的歌声从山中传出。小女孩抱着布娃娃,提着黄纸灯,游荡在山中……
  • 硫磺王座与硫磺社
  • 冰雪公主的腹黑未婚夫

    冰雪公主的腹黑未婚夫

    沐紫嫣,堂堂沐家大小姐,才貌双全,家室显赫,居然被被逼婚?说出来都没人信!而且,结婚对象居然是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陌生人?好吧,在这个未婚夫面前,沐紫嫣承认自己输的很惨:打又打不过,还动不动玩儿扑倒,骂也骂不过,还动不动玩儿各种咚,床咚,壁咚,地咚,样样在行,天呐,还有没有天理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陌神

    陌神

    少年雨夜奇遇,从此踏上了修道之途。此路凶险,便要心狠毒辣!否则何以长生!若这天地不许我辈长生飞仙,那我便打破桎梏自封为神!我若不长生,轻拂焦尾,笑问陌上可有花开?笑问世间可有他仙?是谓陌神。
  • 娇妻大闹娱乐圈:吻男神999次

    娇妻大闹娱乐圈:吻男神999次

    一个小小助手误打误撞成了明星。不说早上累死,晚上又被某男神折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