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4100000023

第23章 寻本溯源(11)

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每可说法竟,曰:“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法要。随说随行,不爽遗委。(“故使”之“使”字疑是衍文。因为慧满死在642年,不会与慧可同时。也许“使”但作“使得”解,而不作“使令”解。《景德传灯录》卷三引此文,无“使那满等师”五字。)这一大段的恢复,很重要,因为这是“楞伽宗”所以得名的缘起。道宣早年还不知道达摩一派有“楞伽宗”之名,所以他在达摩传中和“习禅”总论里都不曾提起这一派是持奉《楞枷经》为法典的。达摩传授四卷《楞伽》之说,仅仅插在慧可传末附见部分,可见道宣知道此事已在晚年添补《续僧传》的时期,其时他认得了楞伽宗的健将法冲,又知道了这一派的大师道信的历史(详见下节)。他才明白达摩、慧可一派并非“末绪卒无荣嗣”,所以他才添注这一段达摩传授《楞伽》的历史。但道信等人的历史只好另立专传了。法冲的长传似乎写定最晚,已在道宣将死之前,所以不及改编,竟被编入“感通”门里去了!

五、法冲所记楞伽师承

道宣后来所撰的楞伽宗大师法冲、道信,以及道信的弟子法显、玄爽、善伏、弘忍诸人的传,都是高丽藏本《续僧传》所无。我想这不是因为高丽藏本有残缺。只是因为传入高丽的《续僧传》乃是道宣晚年较早的本子,其时还没有最后写定的全本。

我们先述法冲(《续僧传》卷三十五)。法冲姓李,父祖历仕魏、齐,故他生于兖州。他少年时,与房玄龄相交二十四岁做鹰扬郎将,遇母丧,读《涅槃经》,忽发出家之心,听讲《涅槃》三十余遍。

又至安州悬法师下,听《大品》《三论》《楞伽经》,即入武都山修业。

安州在今湖北孝感县,暠法师即慧暠,《续僧传》卷十五有他的传:

慧暠,安陆人。……初跨染玄纲,希崇《大品》(《大品般若经》)。……承苞山明法师,兴皇(寺名)遗属,世称郢匠……因往从之……遂得广流部帙,恢裕兴焉。年方登立(三十岁),即升法座。……然以法流楚服,成济已闻,岷洛三巴,尚昬时罔,便以……隋大业年(605-616年),泝流江峡;虽遭风浪,厉志无前。既达成都,大宏法务。或达绵梓,随方开训……无惮游涉,故使来晚去思。

这个慧暠是一位大传教师,他在成都、绵、梓一带传教,很得人心,引起了别人的猜忌。

时或不可其怀者,计奏及之,云,“结徒日盛,道俗屯拥,非是异术,何能动世?”武德(616-626年)初年,下敕穷讨。事本不实,诬者罪之。暠……乃旋途南指,道出荆门,随学之宾又倍前集。既达故乡,荐仍前业。……避地西山之阴,屏退成闲,陶练中观。经逾五载,四众思之,又造山迎接……还返安州方等寺,讲说相续。以贞观七年(633年)卒于所住,春秋八十有七。

这正是法冲传中所称“安州暠法师”。暠传中不曾说他是楞伽宗,但说他的老师苞山明法师是“兴皇遗属”。“兴皇”指兴皇寺的法朗,是摄山一派三论宗的大师,(死在581年,传在《续僧传》卷九。)讲的应该是《大品般若》与《三论》。法冲传里也说他在暠法师处听《大品》《三论》《楞伽》。但暠传中又说:

自暠一位僧伍,精励在先,日止一餐,七十余载,随得随噉,无待营求。不限朝中,趣得便止。……旦讲若下,食唯一碗,自余饼菜,还送入僧。

可见他也是一位修头陀苦行的。以上叙法冲的早年师承。他年三十行至冀州;贞观初年下敕:有私剃度者,处以极刑,而法冲不顾,便即剃落为僧。传中说:

冲以《楞伽》奥典沉沦日久,所在追访,无惮险夷。会可师(慧可)后裔盛习此经,冲即依师学,屡击大节;其师便舍徒众,任冲转教,即相续讲三十余遍。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之,又得百遍。

冲公自从经术,专以《楞伽》命家,前后敷弘,将二百遍。……师学者若请出义,乃告曰:“义者,道理也。言说已粗,况舒在纸,粗中之粗矣。”事不获已,作疏五卷,题为私记,今盛行之。

这一段说他从开皇寺三论宗转到“专以《楞伽》命家”。我们从这一段里又可以知道当年达摩一派曾自称“南天竺一乘宗”。这个宗名起于《楞伽经》。楞伽是印度南边的一个海岛,有人指为锡兰岛,今虽不能确知其地,但此经的布景是在南天竺的一岛,开卷便说“一时佛在南海滨楞伽山顶”,故此经名《大乘入楞伽经》。经中(卷四)有云:

如医疗众病,无有若干论,以病差别故,为设种种治。我为彼众生,破坏诸烦恼,知其根优劣,为彼说度门。非烦恼根异,而有种种法。唯说一乘法,是则为大乘。(此依宋译。魏译末句云:“我唯一乘法,八圣遭清净。”)这是“南天竺一乘宗”的意义。法冲是北方中兴《楞伽》的大师,他的魄力气度都很可观。传中说他到长安时:

弘福润法师初未相识,曰:“何处老大德?”答:“兖州老小僧耳。”又问何为远至,答曰:“闻此少‘一乘’,欲宣‘一乘’教纲,漉信地鱼龙,故至。”润曰:“斯实大心开士也!”

这是何等气魄?传中又说:

三藏玄奘不许讲旧所翻经。冲曰:“君依旧经出家,若不许弘旧经者,君可还俗,更依新翻经出家,方许君此意。”奘闻遂止。

玄奘是当代最尊崇的伟人,也还压不倒这个“兖州老小僧”,所以道宣称他为“强御之士,不可及也”。他是偷剃度的和尚,不肯改属官籍。到近五十岁时,兖州官吏强迫他“入度”,属兖州法集寺。但他始终不受拘束,“一生游道为务,曾无栖泊”。仆射于志宁赞叹他道:“此法师乃法界头陀僧也,不可名实拘之。”

法冲与道宣同时,道宣作传时,法冲还生存“,至今麟德(664-665年),年七十九矣”。他生年约在隋开皇六年(586年)。

法冲传中详说《楞伽经》的历史和楞伽宗的师承,是我们研究此宗的重要史料:

其经(《楞伽》)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专唯念慧,不在话言。于后达摩禅师传之南北,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今以人代转远,纰缪后学。可公别传略已详之。今叙师承,以为承嗣,所学历然有据:

达摩禅师后,有慧可、慧育(达摩传作道育)二人。育师受道心行,口未曾说。

可禅师后:粲禅师、惠禅师、盛禅师、那老师、端禅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已上并口说玄理,不出文记。)可师后:善老师(出抄四卷),丰禅师(出疏五卷),明禅师(出疏五卷),胡明师(出疏五卷)。

远承可师后:大聪师(出疏五卷),道荫师(抄四卷),冲法师(疏五卷),岸法师(疏五卷),宠法师(疏八卷),大明师(疏十卷)。

不承可师,自依《摄论》(《摄大乘论》):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律师(出《入楞伽疏》十卷)。

那老师后:实禅师、惠禅师、旷法师、弘智师。(名住京师西明,身亡法绝。)明禅师后:伽法师、宝瑜师、宝迎师、道莹师。(并次第传灯,于今扬化。)这一份《楞伽》师承表里,达摩以下凡28人,其不承慧可之后而依《摄大乘论》治《楞伽》者二人,共30人。其所著疏抄(抄是疏之疏)共70卷之多。此30人中,达摩、慧可、那老师、法冲,均已详见上文。那老师之后凡举四人,而慧满不在内,甚可怪。那师后四人中有旷法师,似是慧满传中提及的昙旷法师。可师后的明禅师也许就是慧暠传中的苞山明法师,也许他先从慧可,后来到南方又成了“兴皇遗属”了。

那位“不承可师,自依《摄论》”的迁禅师,即是《续僧传》卷二十二有长传的“隋西京禅定道场释昙迁”;他本是太原人,研究《华严》《十地》《维摩》《楞伽》等经;因北周灭法,他到南方,兼学“唯识”义,后得《摄大乘论》,“以为全如意珠”;他后来北归,就在北方创开《摄论》,兼讲《楞伽》等经,《起信》等论,成为一代大师。隋文帝的大兴佛教,遍地起舍利塔,昙迁是一个主谋的人。他死在大业三年(607年),有《摄论疏》十卷,又有《楞伽起信》等疏。

余人之中,最可注意的是可禅师后的粲禅师。后来楞伽宗推崇僧粲为慧可传法弟子,尊为第三祖。但《续僧传》不为立传,所可依据的只有法冲传的七个字!此外只有卷十三辩义传中有这样一条:

仁寿四年(604年)春,辩义奉敕于庐州独山梁静寺起塔。初与官人案行置地,行至此山……处既高敞,而恨水少,僧众汲难。本有一泉,乃是僧粲禅师烧香求水,因即奔注。至粲亡后,泉涸积年。及将拟置塔,一夜之间,枯泉还涌。

这里的僧粲,好像就是楞伽宗慧可的弟子粲禅师。关于僧粲,史料最少,只有上文引的两条。净觉的《楞伽师资记》的粲禅师一传也是毫无材料的胡诌;其中有根据的话也只有引《续僧传》《法冲传》的“可后粲禅师”一句!《师资记》中的粲传,因为是8世纪前期的作品,值得抄在这里:

第四隋朝舒州思空山粲禅师,承可禅师后。其粲禅师,罔知姓位,不测所生。按《续高僧传》曰:“可后粲禅师。”隐思空山,萧然净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僧道信奉事粲十二年,写器传灯,一一成就。粲印道信了了见性处,语信曰:

“《法华经》云:‘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故知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施设也。”

大师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言讫,遂以手攀树枝,奄然气尽,终于皖公山,寺中见有庙影。(此下引“《详玄传》曰”一长段,乃是妄增篇幅。《详玄传》即《详玄赋》,作者为北周禅僧慧命,他的著作甚多,“文或隐逸,未喻于时。有注解者,世宗为贵。”《续僧传》卷二十一有长传。《详玄赋》久佚,今在净觉书中保存原文及注的一部分,虽是妄加之文,也可宝贵。)思空山(又作司空山)在安徽太湖县西北,皖公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两山紧相连。独山在庐江县西北,即是在皖公山之东。皖公山现有三祖寺。这一带是僧粲故事的中心,似无可疑。辩义传中所记的独山的僧粲,即是那皖公山和司空山的僧粲,也似无可疑。《师资记》也苦于没有材料,只好造出一段禅门常谈,又造出“立化”的神话,还嫌太少,又抄上了一大段《详玄赋》和注解这样枯窘的杂凑,至少可以证明关于僧粲的材料的实在贫乏了。

六、道信与弘忍

后来的传说都说:慧可传僧粲,僧粲传道信。道信传弘忍,是为蕲州黄梅双峰山的“东山法门”;道信又传法融,是为牛头山支派。但在《续僧传》里,僧粲承慧可之后是见于法冲传的;僧粲与道信的关系却没有明说。道信传弘忍是明说的;道信与法融的关系也没有提起。

(牛头山的传法世系是法融→智严→惠方→法持→智威→玄素,见于李华所作《玄素碑铭》。此世系甚不可靠。《续僧传》卷二十五有智严传,他是一个隋末武将;武德四年(621年),他四十多岁,弃官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出家。宝月或与僧粲有关系;《宝林传》卷八记慧可弟子八人,一为宝月,“有一弟子名曰智严,后为牛头第二祖师也”。智严修头陀苦行,晚年住石头城疠人坊,为癞人说法,吮脓洗濯。永徽五年(654年),终于疠所,年七十八。法融死在其后三年,年仅六十四。后人称法融为第一祖,智严为第二祖,不但师承不同,年岁也倒置了。《传灯录》改智严死年为仪凤二年(677年),竟是移后二十三年,但这又死在道宣死后十年,不应该入《续僧传》了!)《续僧传》卷二十六有道信传,说:

释道信,姓司马,未详何人。初七岁时,经事一师,戒行不纯;信每陈谏,以不见从,密怀斋检;经于五载,而师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皖公山静修禅业;(信)闻而往赴,便蒙授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国访贤良,许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

此传但说两个来历不明的和尚“入舒州皖公山静修禅业”,而不明说其中一个就是僧粲。皖公山虽然和僧粲传说有关系,但我们不能证实那山里修禅业的和尚就是僧粲。此传中又有“师往罗浮”之说,后人因此就说往罗浮的也是僧粲。如敦煌本《历代法宝记》说:

璨禅师……隐皖公山十余年。……璨大师遂共诸禅师往罗浮山隐三年。

我们对于僧粲和道信的关系,现在只能说:据7世纪道宣的记载,道信曾在皖公山跟着两个不知名的和尚学禅业;但后来的传说指定他的老师即是僧粲。其说出于道信门下,也许有所根据;道信与他的弟子弘忍都住蕲州黄梅的双峰山,其地离皖公山、司空山不远,他们的传说也许是可靠的。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男神不要太难缠

    男神不要太难缠

    肩负着家族的使命的校花柳荇,毅然决然的奔向美国完成监视仇家之子的任务,但是...这个像流氓一样,天天为了她耍心机的帅小伙是传说中不近人情的陆敬之?她第一个不想承认,为了家族荣誉,她一定要好好监视陆敬之,他...脱衣服干什么。不是要脱光监视啊变态!!!
  • 这个杀手有点儿冷

    这个杀手有点儿冷

    在现代,我是个刁蛮任性的富家千金,却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额,在历史课本上完全找不到的时代。虽然说一切都要从小做起,可是从小孩子做起的我是不是有点儿太小了,不过,本大小姐很快就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成为了人人闻风丧胆的妖孽,诶,可惜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一大堆所谓的名门正派追着走了,可是我现在还小,这要追求是不是嫌太早了啊。
  • 末日天启战

    末日天启战

    来自异世界的病毒,竟让人类变成了可怕的丧尸。全球著名医疗公司安冥大厦主干员工逃亡应急安全城市——天城,却未将十分信任的一位主管与一位高级研究员安排逃亡天城,这是为什么?莫名出现的卫星又是怎么回事?西方狼人为什么与圣殿吸血鬼联手?人类又如何不遭受他们的袭击?
  • 天光云影

    天光云影

    他是被人追杀的三皇子牧云天翊,他是会鹤雪术可翱翔九天的羽人风翔云,天翊命悬一线之际,风翔云从天而降救了他,一场生死难弃的宿命纠葛由此开始。时值大端王朝大肆剿灭杀手组织天罗之际,九重天罗逆天复仇,皇帝牧云显被潜伏的天罗突然刺杀。一时,诸子争位,整个朝野风起云涌。危急时刻,天翊的未婚妻明光挺身而出,天翊终于顺利登基。登基后的天翊一腔仇恨,决心替父皇报仇。而风翔云为了他,甘愿抹去与他相识的记忆,一心潜入天罗,与天翊内外夹攻。“风”已临境,正待燎原,故事就从这里,拉开了残忍的序幕……
  • 我爱函为非(棋乐无穷系列)

    我爱函为非(棋乐无穷系列)

    她无所不为——括号:坏事。她性格鲜明——括号:坏人。逃课混日子,做裸体模特,抢别人男朋友,装SM,玩失踪,收了人家的钱却不离开人家的儿子……诸多代表性事件不胜枚举。她真的是歹事做尽,恶人做全啊!谁让她是皇后呢!还不是一般的皇后——如果生活在唐朝,她就是武则天;如果生活在蚂蚁世界,她就是唯我独尊的蚁后;如果驰骋在国际象棋格子间里,她就是上天入地、威力最大的那颗子!
  • 青雷敕

    青雷敕

    一个悲惨的身世;一次艰难的复仇之路;一段可歌可泣的天道逆袭故事;一朝华丽转身,天下已大半入我手!且看董笙如何奉天敕命,执掌青雷天榜,于险象环生中搅弄风云!
  • 一品闺秀

    一品闺秀

    监斩台下,她瞳孔紧缩,直到现在她也无法相信,那个曾经温柔如水,愿护她一生的人,竟是她的监斩官,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姐姐!她虽是庶女,但同样也有尊严。铡刀挥下瞬间,她笑靥如花,若有来生,她定要他血债血偿!
  • 错落的缘

    错落的缘

    千年前,只因他的相救,存活于世。千年后,为他修炼成妖,与他相遇。经过一世又一世轮回的他,早已忘记千年前曾经救过一只小白狐。可是,那只小白狐却永生永世都不曾忘记他。爱他是无悔的选择,可他心中的位置已经被人占据了,挥之不去。面对他千年来的陪伴,心中只把他当作兄长。面对他固执不变的爱,心中只有无奈和苦恼。面对他无穷尽的付出,心中只有忧愁和伤悲。他与他,这样复杂的爱情,这轮回错落的缘,纠缠至死也不能理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爱犹在,若是能重生,定会义无返顾的去爱,只因为这世上还有他的存在。生生世世的爱,也只愿为他停留。谢谢这千年来的陪伴,谢谢那不求回报的付出。可心只有一颗,狭小的天地里只能装得下他一人。
  • 职场金刚经

    职场金刚经

    这本书将带给我们: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受他人的欢迎;更优秀的业绩;更快速地升迁;更美好的前途。书中的“招术”已经被很多人证明实用有效,也帮助很多人度过职场瓶颈。这些“招术”不仅仅会给你带来短暂的职场得意,而且,能真正让你一生受益。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唐骏,在作者《职场菜鸟升职记》一书的推荐语中写道:这本书能够“教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处世方式和职场规则,值得借鉴”。菜鸟升职遵循的规则和“招术”,就在这本书中。静下心读,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能给你带来难得的财富。
  • 倭变事略

    倭变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