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25000000009

第9章 高庚你在撒谎

与大师约会去

下面说说智慧的培养,第一个是欣赏能力。这一块最重要了,所以我把它排在第一。欣赏能力应该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关键。要是欣赏能力培养不起来,思维、想象、创造等就会停滞在一个很低的档次。

再说呢,孩子的小脑瓜里不满足感比成人要强烈得多,尤其是精神方面,要是永远让他停在低层次,时间一长,他就会因为不能得到持续的提升,不能得到持续的满足,就要开始烦躁了。就会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厌烦情绪,老师、家长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而要让观察、想象、创造、心灵感受的捕捉等上升层次,关键就在于欣赏能力的提高。所以,从孩子四岁开始,我就已经着手欣赏能力的培养了。

欣赏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因为孩子最爱听故事了。你讲大师的故事,大师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说起他就像说起自己的朋友一样。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崇敬某个大师,就会处处留心他的踪迹,就会产生强烈的与大师“约会”的愿望。

于是,我们就给孩子展示这位画家的画。他们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从有趣的故事进入,再进入画,进入欣赏。尽管他们还不知道有“欣赏”这个词,但他们确实已经在欣赏了。

凡·高当牧师

比如凡·高,这个人最有意思,他的故事也最感人。我给孩子讲,凡·高这个人,以前不是画画的,是当牧师的。他觉得应该救穷人,就忍饥挨饿,到许许多多穷人家里去布道。这样过了好长时间,他发现,用这样的方式根本不能将那些人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他想:与其说这样的废话,还不如把自己的食物呀衣服呀送给他们,他就真的把这些东西送给人家了。

没有了食物和衣服,他又饿又冷。冻得呀,裹了块床单,睡在一个草堆上面。

再后来,他觉得光送东西还不行,要拿出行动,去帮穷人干活。于是有一天,他披着那条破床单,哆哆嗦嗦地敲开了一个老太太家的门。

站在门口说:我、帮、你、洗、衣、服、吧。老太太以为他有神经病,瞪了他一眼,突然一声大吼:滚出去!

凡·高当画家

凡·高特别伤心特别不可思议。他想:我放弃了布道,送他们东西;放弃了送东西,帮他们干活。但是,我的作用在哪里呢?这些人依然还是那样贫穷那样苦难。帮助别人人家让他滚出去,把衣服送给别人只能解救几个人。当他对着刚从矿井里爬出来的、满脸黑灰、只有眼睛忽闪乱转的煤矿工人布道的时候,人家累得听都不要听。

凡·高痛苦万分,本来,他是到这里解救别人的,但是现在他的痛苦也没有办法解脱了。为了减轻他心中的痛苦,他拿起笔和纸,开始画那些累弯了腰的矿工。画着画着,他就对画画上瘾了,见什么画什么。

凡·高的大皮鞋

有一天,他发现在自己床底下还有一双又破又旧、变了形的大皮鞋,那是因为太破没有送出去的唯一一件财产。这双鞋子上面带有明显的凡·高气息--受苦受难,不能解决问题。他像是从这双皮鞋上面看见了自己,禁不住感慨万千。他被这双大皮鞋迷住了,使出全身的劲儿画了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的痛苦……我拿出凡·高的画,说: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凡·高的大皮鞋!当我把画展示给孩子们看的时候,他们激动得不得了:噢--老师,这样破的皮鞋他还穿不穿呀?我说:他画完之后可能还要穿的,因为凡·高太贫穷了。

凡·高的房子

后来,我又拿起一幅画:你们看,这就是凡·高住的房子!他们说:噢--老师,这房子也太破了,椅子都歪歪扭扭的。老师,凡·高怎么住的是我们幼儿园的小床呀?我说:你们不要只看他的房子有多么破,你们要从他的画里面体会出另外一种东西。孩子问:什么东西呀老师?我说你们不要说话,慢慢看,细细体会,这幅画上面有没有一种安静美好的感觉呀?沉默了一会儿,孩子们说,他们已经从这幅画上找到了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年龄的孩子,只能提升到这样的层次,不能讲得太多。而且,对于那些画家的生平故事,老师在充分把握“有趣”、“大事不变”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孩子年龄的不同讲述有所不同,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编。这样,通过长久的、日积月累的熏染,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的欣赏能力就会有本质的提高。

凡·高的大树

再后来,我们欣赏到凡·高的树、风景,还有他的向日葵。我问孩子:大家天天都能看见树,那些树也在扭动,但是有没有像凡·高的树扭动得这样厉害?他们说没有这样厉害。我又问:为什么他画的树要这样扭动呢?他们说不知道。我说:那是因为凡·高在看这些树的时候,他的情感被激荡起来了。因为被激荡起来了,他心里也就有了歪歪扭扭的感觉。于是,他把树也画成了这个样子,像火焰一样。

后来呀,另外一个大画家去看凡·高。他说:凡·高,看了你的画,我的肠子都要扭到一起了。

孩子听了哈哈大笑。我说:今天,我们就按照凡·高画的样子,也来画一幅大树扭动的风景怎么样?

结果,孩子全都把树画得歪歪扭扭的,再也不是简笔画上的蘑菇了。过了一个星期,孩子又来上课,纷纷向我报告:老师,我发现大树真像凡·高画的那样是扭动着的……

就这样,孩子们从模仿凡·高慢慢进入到改造凡·高。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鉴赏能力一步步提高,而且,他们学到的知识便被充分地肉体化了。可以说,凡·高已经进入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血液里面去了。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一个大师一个大师欣赏,那些大师也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凡·高有一幅画,名叫“走进阿尔的村夫”,我们要求孩子将画上的那个人替换掉,变成自己或者妈妈。在这样的替换过程中,他就会用心去感受走在乡间小路上悠闲自在的美好感觉,同时也学到了技术。画的远处,有一座被画得歪歪扭扭的教堂,给人的感觉非常奇特。在孩子们把画中人换成他自己或者他妈妈的时候,必须把这幅画画出来,在画出来的过程中,他就会细心地感知,通过这样的感知,就会认识到它的美。

如果不是画,只用眼睛看,很难看出凡·高画中的美来。你费了好长的时间,孩子们还会停留在表象上面,无法用艺术的眼光审视那些画。不管你怎样使劲,他们仍然认为安格尔的“贵夫人”就是比凡·高的脸上疙疙瘩瘩的“少女像”画得要好。

这样,孩子就进入了。一旦进入了,就得利用比较的方式使他们认知画家与画家之间不同的风格,以及这种风格与他们心灵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比方说,从凡·高进入,认识了凡·高,通过比较,也就能认识其他的画家。

阿尔的太阳

我继续讲凡·高的故事。后来,有一天,凡·高来到一个名叫阿尔的地方,发现那里的太阳特别的毒、特别的漂亮灿烂。凡·高故意不戴帽子,就让太阳晒,晒得他眼花缭乱。他看见树干是蓝色的,看见树叶是红色的。他想画人,但是没有钱,雇不起模特,只好对着镜子画他自己。他看见镜子里的他脸是红色的,就照着看见的样子画了下来,结果被别人叫做“红狗”。

我问孩子们:现在,你们能明白凡·高为什么要把风景画成这种样子了吧?

孩子们说:老师,我们明白了!

有一天,凡·高来到一个名叫阿尔的地方,发现那里的太阳特别的毒、特别的漂亮灿烂。

风景欢宴

凡·高完全被阿尔的风光迷住了。凡·高是一个很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他没有钱与朋友们分享,但他拥有这样一大片美丽的风景。他不愿一个人独享这片风景,就写了许多封信,邀请朋友们来这里画画,要他们都来参加这个风景的欢宴。

我让孩子们猜猜来了哪位画家,他们猜了半天也猜不出来。我说:来的画家名字里面也有“高”,叫、高、庚。孩子们又哈哈大笑。

凡·高听说高庚要来,高兴坏了。因为在所有的画家里面,凡·高最佩服的就是高庚了。为了欢迎高庚的到来,凡·高想把自己的破屋收拾一新。我问孩子们:假如你是凡·高,又没有钱,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将屋子收拾一新呢?他们说挂上满屋子画。我说没错,凡·高就是这样想的。于是,他就没日没夜地画画,因为他对自己以前的那些画不满意,他要画出让高庚大吃一惊的画来。画的什么?向日葵!凡·高最喜欢向日葵了,他想着高庚也会喜欢向日葵的。为了这次风景的欢宴,凡·高画了整整10幅向日葵。孩子们一听:哇……高庚,你在撒谎高庚来了。他神气活现,像个国王似的走进凡·高的小屋。他的眼睛朝凡·高的小屋里扫了扫,马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色。他举起手,伸出食指,指着一幅向日葵说:你,这里,颜色没有画对!这里,应该是冷色,那里,应该是暖色……凡·高愣在那儿了。为了迎接高庚的到来,他没日没夜地画画,画那些向日葵。他画向日葵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高庚高兴。可是高庚好像并不高兴。他的眼里似乎没有向日葵,只有向日葵的颜色。

我问孩子们:要是你们遇上这样的事,怎么办?孩子们说:我们会很生气。我问你们生气以后会怎么办?他们说会把高庚赶走。

我说凡·高也是这样的!凡·高噢的喊了一声,然后指着高庚的鼻子大吵,吵成了一团。然后一个揪着另一个的衣服领子差点打了起来。然后凡·高想到,是自己把高庚请来的,他是我的客人,算了算了,不打了不打了。

然后,有一天,他俩一起对着风景画画。一片美丽的草地,非常幽静,远处还有一片小树林。他俩完全被这样的景色迷住了,埋下头,拼命地画画。画着画着,凡·高突然想起要看看高庚是怎么画画的,因为他最佩服高庚了。

凡·高回头一看,又噢的一声大喊。孩子们脸色都变了,问:凡·高怎么了呀老师?凡·高发现,高庚,他在撒谎!孩子吃惊地瞪大眼睛,高庚不是在画画嘛,怎么又撒起谎了呢?我说:不是用嘴撒谎,是用画笔撒谎。

孩子们说:老师,画笔怎么能撒谎呢?凡·高说:噢,高庚,你在撒谎!草地上哪有女人?草地上真的没有女人,但是,高庚在他的画上想象了一个女人,而且特漂亮。那个女人是个小姐,穿着白色连衣裙,打着一把小阳伞,非常美。高庚说:凡·高,草地上是没有女人,但是我可以创造一个女人出来!

凡·高说:你没有这个权利!高庚说我有!凡·高说你没有!你一句我一句,又吵成一团。吵得实在画不下去了,只好扛上画架回家。回到家里还是气不过,一个把另一个按在地上捶了一顿……孩子问:老师,谁捶谁呀?我说:凡·高,捶了高庚……凡·高,你也撒谎我问孩子们:高庚是在撒谎吗?孩子们说是。

我又问:在绘画中,可不可以撒这样的谎呢?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我让说不可以的孩子陈述为什么不可以。他说:画画就是要画自己看见的东西,不能凭空编造。我让说可以的孩子陈述为什么可以。他说:画画应该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我问:艺术是什么?是不是一种创造呢?他们说是。

我说:既然是创造,那你就是上帝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你们,作为艺术的上帝,是不是也应这样去做?

那些说不可以的孩子不吭气了。他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继续说:这就是说,高庚,他作为艺术的上帝,在他的画面上创造了一个本来没有的女人,一个漂亮的小姐,他有权这样做,他没有错,他可以撒这样的谎是不是?

孩子说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凡·高的画其实也与实际的不一样,你看他把树画的,他也在创造呢!我高兴坏了……凡·高实际上也在改变自然,他画上的那些树那些草都带有强烈的“凡·高意味”,并不是自然中原有的样子。凡·高与高庚都没有错,他们不应该吵架。什么是创造的真谛?什么是艺术的真谛?这个认识非常关键。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也就成不了艺术家,成不了创造者。

到最后,有个孩子说:老师,其实高庚也应该这样说:凡·高,你也撒谎!

不是糊涂,是伤心

晚上,到了半夜,高庚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哼哧哼哧的声音惊醒。高庚赶紧睁开眼睛,一看,啊!凡·高穿着睡衣、戴着睡帽、佝偻着腰、嘴里还流着哈喇子呵哧呵哧喘着气站在高庚的床前……高庚就像触了电,刷地坐起来,说:凡·高,你、你、你想干什么?孩子们急了,大喊着:老师,凡·高是不是要杀高庚呀?我说不是。凡·高一夜没睡着觉,他觉得白天的行为太对不起高庚了。

于是,他来到高庚的床前,来向高庚道歉。凡·高流着口水说:对不起,我为我白天的行为向你道歉……高庚这才反应过来,他大喊一声:你给我出去!然后,第二天,高庚发现,凡·高把调色板上的颜色刮下来,刮到汤锅里,喝了……孩子们喊:老师,凡·高是不是糊涂了?不是糊涂,是伤心……美丽的陷阱这个时候,课堂上出现了奇迹,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能不能让我们看看高庚的画?

我知道,讲凡·高,能把孩子带进凡·高的画里,讲高庚也会这样。只要高庚这个“人”打动了孩子,他们就会想到看他的画。

我其实设置了一个美丽的陷阱,而孩子深陷其中又浑然不觉。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画,举起来,说:你们看,这就是高庚的画!孩子们哇的一声,直勾勾地盯着那幅画,他们的眼睛好像被磁铁吸住了!我知道,他们的灵魂也被吸进画里去了。这就是如饥似渴啊!

课上到这个份儿上,就等于,将一台马达装进孩子的身体里面,老师不用再费心,因为他们自己开动起来了……新大陆接下来,我就从凡·高与高庚扩展开来,给孩子欣赏安格尔的画。讲述了有关安格尔的故事之后,我拿出《贵妇人》。孩子们一声惊叫:哇,安格尔画得比凡·高好!

我知道他们被那些闪光的绸缎、精致的首饰、妇人美丽的脸庞以及华贵的气度震慑住了。就是说,他们完完全全沉迷在真实的表象之中……我问他们:你们说,安格尔的画与凡·高的画有哪些不同?他们说:安格尔画人很像人,凡·高画的不像人;安格尔画得很逼真,凡·高画得不逼真;安格尔不但画出了小珠珠,而且把小珠珠上面的光都画出来了,凡·高的画上没有这些……他们说了一堆凡·高的不是,说了一堆安格尔的是。我一直用微笑鼓励他们尽情地述说。说完了,我开始说,我说凡·高与安格尔,他俩的画上哪个感情更强烈?

他们好像一下被点醒了--噢!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他们仿佛突然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孩子的胸怀是敞开的。他们就像大海、就像虚空一样,随时准备吸纳成人给予他的一切。

你看,孩子们在这个“陷阱”中不断地探险、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孩子的胸怀是敞开的。

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欣赏了安格尔的《贵妇人》,我又拿出毕加索的《贵妇人》。那个妇人龇牙咧嘴,用牙咬着一方手绢,流着两行眼泪。眼睛周围就像长了壳的毛栗子一样,有一圈毛毛,中间还画着一个十字。她的痛苦已经变成了恐怖。她的痛苦不需要解释,不需借助“外表真实”这样的东西,就像符号一样,赤裸裸的让人能够强烈地感觉得到。

孩子说:老师,这个妇人怎么啦?她怎么这个样子呀?我说:这个妇人恋爱了。她在跟画家恋爱。后来她又失恋了,所以就用牙撕扯着手绢痛哭。她之所以用牙撕扯手绢,是为了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你们看,她的眼睛里汪满了泪水。她哭得很爽、很舒服、很痛快淋漓。但是有些人的哭是干哭挤不出眼泪--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他们说有过,很想哭但又哭不出眼泪,这个时候特别难受。我说:毕加索用符号直接把妇人的哭泣画了下来,让我们直接看到她的哭泣,而不用借助任何外在的形式。安格尔的妇人就不一样了,她戴的项链很漂亮,她的手腕上挂着那样多的珍珠,她的缎子衣服很值钱,她的手套搭在扶手上面,她的椅子是真皮的……我们只能感觉到这些,在这些背后还能感觉到什么呢?感觉不到了。妇人的灵魂、画家的个性、艺术的形式等,都很难让我们感觉得到。安格尔的贵妇人尽管华美至极,富贵至极,浑身珠光宝气、绫罗绸缎,但那些绸缎里包不住艺术。是不是艺术不在于外表多么华美,不在于画得多么逼真,而在于是不是有着内在的灵魂。你看毕加索,他的妇人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完整的、赤裸裸的痛苦!看到画家心中的烦闷!看到那种只有毕加索才能拥有的独特形式!我们再来看看毕加索另外一幅妇人像,这个妇人名叫奥尔加,与画家刚刚恋爱,浑身充满了幸福,一副优雅、闲散的样子,与安格尔的妇人很像。但是安格尔的妇人在摆姿势“照相”,毕加索的妇人就不是这样。安格尔画上的效果用照相机就能做到,毕加索的效果却做不到。

孩子说:老师,既然毕加索的方法好,为什么安格尔还要那样画?我说:毕加索生得晚,安格尔生得早。安格尔在世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照相机,只能那样画;而毕加索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了照相机了,咔嚓一下就解决了,所以艺术家得另谋出路。

光着身子的耶稣

就这样,一个画家一个画家地欣赏,从后印象欣赏到现代派,从现代派欣赏到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再转回来,欣赏到浪漫派,再到巴比松、再到巴洛克……每个时期都有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的画家、有意思的画。

比如说,我拿出拉菲尔《在岩洞里的圣母》那幅画,我说你们在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孩子说:一个妈妈领着一个孩子,孩子没有衣服穿,妈妈却穿得那么漂亮。因为圣母穿着缎子,耶稣光着身子。

我问: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岩洞里。他们为什么在岩洞里?

因为要地震了,为了避震,只好搬到岩洞里住。你看,这样的语言,全是孩子自己从内心感受到的。然后我说:你们感受得都很不错,但是有一点,他们不是为了躲避地震才到岩洞里来的……我就讲了耶稣的故事,他们听后才明白:噢,这就是圣母,这就是耶稣。

有一天,他们在我的画册上面乱翻,翻到了一幅画。他们喊:噢,老师,这个人是不是也是圣母呀?我说是的。他怎么把圣母画得这样丑呀?我说那个时期画家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成熟。中世纪,那是绘画的黑暗时期,因为过分地为宗教服务的缘故,都不太注重绘画的形式了。画的人直僵僵的,都是侧面的脸正面的身子。

你看,随手一翻,又把中世纪的艺术欣赏了一次。

人体扫黄

在我们中心,过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人体扫黄”……老学生扫了,又来了新学生,所以要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活动。比如,我在休息的时候看人体画册,老学生凑过来:老师,真美啊,能不能借给我看看?新学生听见了,过来一看,立刻捂上眼睛:丑死了丑死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赶紧进行人体欣赏。欣赏的时候,所有的老学生全部站在老师一边,他们“现身说法”,教育新学生。直到把他们教育过来为止。

到后来,全班的步调慢慢开始统一了。再过一个阶段,那些新来的学生就会从心里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由“恶心死了”变成“漂亮死了”……再过一个阶段,那些新来的学生就会从心里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由“恶心死了”变成“漂亮死了”……贝壳里站出来少女欣赏完高庚的画之后,我们又来欣赏波提切利的画。他的名作是《维纳斯的诞生》。事先我没把画儿拿出来。我说:假如你站在大海边,发现远远的海面上有个黑点向你漂近,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个硕大的贝壳。贝壳突然张开了,里面站着一位少女,少女的名字叫维纳斯,只有十五六岁,美得一塌糊涂,你们看--说到这儿,我拿出那幅画……男孩子捂上眼睛,女孩子低下了头。孩子们“啊”的一声,露出异样的神色,然后,很快地,所有的男孩子捂上眼睛,女孩子低下了头。我问怎么了,你们笑什么呢?为什么要捂上眼睛?为什么要低下头?他们说老师,她的身子是光着的,没穿衣裳,这是“黄色”。

我说:一个婴儿刚生下来,他的身子也是光着的,你们会不会捂上眼睛?他们说不会。

我说为什么不捂?他们说那是婴儿。

我说:为什么是婴儿就不用捂眼睛呢?他们说小娃娃嘛,婴儿嘛……这种情形就像驴推磨,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旦遇上这样的情形,头转晕也不一定能转出来。孩子在理解力上,一岁与一岁都不一样,差半岁也会不同。

我想这样问下去是不行的,得换个角度。我说:身子光着的婴儿自己害不害臊?他们说不。我说:你们要是看见这样一个身子光着的婴儿害不害臊?他们说不。我说为什么?他们说小娃娃嘛,婴儿嘛……这种课每个年龄段的都要上,我说的这节课是一帮小孩子。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个孩子向我举手,这一下把场救了……他说:老师,婴儿嘛,年龄太小,啥事情都不懂嘛,所以就不害臊。我赶紧接过话茬,我说:这位少女,维纳斯,是位美神。虽然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像个大人了,但实际上她也是刚刚诞生,还是个婴儿。孩子问:老师,是谁生下她的?她的妈妈是谁?我说贝壳呀。刚才不是说了吗?贝壳张开,里面站着一位少女……我说:这个婴儿,维纳斯,因为刚刚出生,也是不懂事的,她不知道人类是要穿衣裳的,所以就光着身子不知道害臊。其他的女神见了她,都来为她打扮:手执披风的天后赫拉正给她穿衣裳,春神给她洒香水,花神把嘴张开,吐出各种各样的花瓣。我说:现在,你们是不是还认为这位少女光光的身子是“黄色”的?他们说:是“黄色”的。

你看,还是没有办法。这其中,有的可能还是那样认为,有的不是,专门跟你较劲。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孩子越小,这样的事情越普遍。我一看没有办法,于是就讲了个故事……谁抱着女人我说:从前啊,有两个和尚,是师兄弟。和尚是不碰女人不吃肉的,他们从来都不干坏事。有一天,这两个和尚下山去化缘,在过一条小河的时候,看见有个女人站在河边直哭。师兄上去问:你为什么要哭呢?女人说:师父你看,平时这条河浅浅的能蹚过去,今天下雨了,河水涨了,我过不去了。古代的女人穿的裙子很大,脚又很小,河水一涨的确过不去。师兄一听,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女人抱上,抱到河对岸。师弟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人家是师兄,就憋着不说。直到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这个师弟憋呀憋呀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到师兄前面,说:师兄你站住,我有个问题要问问你。师兄站住了,说:你有什么问题?师弟说:我们和尚从来都是不抱女人的,师兄你为什么要抱女人?师兄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说师弟啊,这个女人我早就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呢!

我问孩子们:是谁抱着女人?他们说:师兄抱着……我说:师兄说了句“你怎么还抱着”,这个“还抱着”是什么意思?师弟根本就没抱女人,为什么师兄说他抱着女人、还抱着不放、抱了那么远的路?师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有的说:那是因为师兄在说谎话。我说和尚是不允许说谎话的。

有的说:因为师兄抱了女人,师弟骂了他,他很生气,就把这个罪名赖到师弟头上……让这样小的孩子理解这样深奥的问题,实在太为难他们了。但是,又必须让他们理解,必须过了这一关。而且这个理解要让他们自己去悟,不能事先说破。可是不说破他们又理解不了,我不能让这堂课卡在这儿。我一看不行,只好又讲了个故事……风动,还是心动我说:有一个名叫慧能的人要到庙里去修行,他虽然没有念过一天书,但是他特别聪明,很快就学到了真本事。别人要学几十年的东西他几年就学到了。他的师父很高兴,就把所有的法和穿的袈裟全都传给了他,还让他做了继承人。

可是其他人就不服气了。他们想:就你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和尚,还要领导我们?就要暗害他。他就跑呀,一直跑到深山里,跟一帮猎人生活。生活了二十年之后,等危险过去了,他才从山里出来,来到南方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座寺庙,他进了寺庙,看见一帮和尚正在听一位法师讲法。那个法师正讲得起劲,突然,一阵风吹来,吹得旗杆上面的旗子呼呼乱动。法师说:咦?这是怎么回事?是旗子动呢,还是风在动呢?在场的和尚全都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说:是风在动;有的说:是旗子在动。双方各执一词,争得一塌糊涂,谁也不想让步。

这时候,这个名叫慧能的人就站了起来,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既不是旗子动,也不是风在动,是你们的心在动呢!

一句话,好像扔了颗手榴弹,全场人都震坏了。讲法的师父也震坏了。他们都认为只有慧能说得对,这才是真高人哪,说的是高话。那个师父走下了讲台,给慧能作揖,请他讲法……我问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不吭声。我再问:风来了,吹动了旗子,旗子的确在动,是不是?他们说是。

我说:要是他们不注意风,也不注意旗子,在他们的脑海里,还会有风动或者旗子动这样的印象吗?

他们说不会。我说:这就是慧能师父说的心动。假如有一位少女,一位名叫维纳斯的美神,她的身子是光溜溜的,没有穿衣裳,要是看见她的时候只是觉得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个根本就不知道人类文明的美神,只觉得她很美,把她的美看成一道风景,一片彩云,用“美”这样的意识欣赏她,欣赏得不得了,你的那颗产生“黄色”想法的“心”是不是就不会动了?

他们说是。我又说:如果你看见裸体,心里不安静了,害臊了,是你有问题呢,还是裸体有问题呢?他们说是自己有问题。

我又说:现在我们想想前面那个故事,那位师兄在抱那个女人的时候,是不是想:哎呦,这个女人的身体多软,皮肤多好,她是个女人,我要跟她怎么怎么,那位师兄是不是这样想的?

他们说不是。我说:既然这样,在那位师兄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抱”过这个女人。

他把女人看得跟其他的东西一样,就像花呀草呀物品呀等。那位师兄既然没抱,是不是就用不着放下了?

他们说是。

我说:他说自己放下,是指自己只是用胳膊做了抱女人这样一个动作,而他的心里有没有这样的“动作”?他们说没有。

我说:那位师弟呢,虽然没用胳膊抱,但是用“心”抱了。他把女人当作女人了。他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不正确的想法。现在我问你们:在这两位和尚当中,到底谁是“黄色”的呢?

孩子们终于叹了口气,说:老师,我们觉得,师弟才是“黄色”的。

人体是一片彩云

我说:如果在我们的心中,觉得裸体像一棵树,一朵花,一片彩云,一道风景,那就不会觉得她是黄色的了,也不会生起害臊呀、羞愧呀这样的心思,更不会做出低头呀、捂眼睛呀这样的动作是不是?

他们说是。我说:如果起了这个心思,说明我们没有用这样的方式去看这个裸体。

就说明我们心中有问题了。如果在课堂上,大家都在画一个裸体,突然有个人觉得那是个女人,脸红、气喘、心跳、头上冒汗、画不下去了,你们说这个人到底怎么了?

他们说:那个人肯定在心里抱着那个女人。我说:是裸体有问题呢,还是那个画不下去的人有问题呢?他们说那个人有问题了。我说:所以呀,我们在看人体的时候,要用欣赏的眼光,把人体看作自然之物,一朵花,一棵树,一片彩云,一道风景。你把她看作一个女人,她就是女人;你把她看作一片彩云,她就是彩云。在你看一片彩云的时候,彩云是不是很在乎你的想法呢?

他们说不。我说是这样,彩云是不会在乎看它的人的想法的。看它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与彩云没有关系,问题出在那个看它的人身上。你们说是不是这样?他们说是这样。我说:那么,现在我们再看这幅画上的维纳斯,这位少女,光着身子的少女,如果我们把她看成一片美丽的彩云,这个少女,连同我们看她的人是不是就不是“黄色”的了?他们说是。

你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品格也被灵魂化了。

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欣赏完了,我说:尽管这位少女没穿衣裳很好看,但是,如果老是不穿衣裳,就会出现问题。

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她会感冒!我说是,她会感冒。还有呢?老师,她会着凉!我说着凉就是感冒,感冒就是着凉。还有呢?

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说了一堆。我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没有说出来。他们说:什么问题呀老师?

我说:我们是文明社会,人人都在穿衣裳,要是突然有个人,有位少女,没穿衣裳从街上过,你们猜会发生什么?

他们说:所有的人都会围上去看。我说:要是所有的人围上去看,会出什么事?他们说:肯定很拥挤;有的人会被挤死;街上过不去车;会出车祸……我说:既然这样,为了不让这位少女感冒,不让街上的人挤死、出车祸,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给这位名叫维纳斯的女孩穿上衣裳?全班齐声,声音大得有点吓人,喊了一声:好--到了下个周末,当我们再欣赏人体时,是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上帝飞来了,夏娃坐在那儿……全班的孩子都很平静。只有一个“噢”的一声,把头低下,结果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他看。他是新来的,第一天学画。

有个孩子站起来,指着低头的那个新生:老师,他是那个和尚!

接吻是“黄色”的吗

这以后,我们的孩子,只要是经过人体扫黄的,没有谁会对裸体大惊小怪。这一关他们过了。

这对他们很重要。现在的早恋呀,青春期过分骚动呀……都与小时候没过这关有关系。社会在飞速变化,这方面的信息就像洪水一样,躲是躲不过去的,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具有这方面的免疫功能。可是一些家长老是藏着掖着,以为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于性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及早进行,不能等。而且,只能疏通不能堵截,就像大禹治水那样。

比如,接吻这样的事……有一次课是看一部科幻片,看完了要画连环画。放着放着,两个科学家相爱了,然后接吻了。孩子又都捂上眼睛说是“黄色”的。我马上停下机子,来讨论:接吻是不是“黄色”的?

我说:为什么人类会有接吻这样的动作?那是因为他们相爱了。我问他们:人们相爱是恶心的,还是不恶心的?是“黄色”的,还是不是“黄色”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吻是“黄色”的呢?比如说,一个女孩不愿意,人家正在走路,你是个小伙子,冲上去就把人家搂过来,跟人家接吻,这个小伙子才是“黄色”的,是不是?如果这个女孩也爱这个小伙子,小伙子也爱这个女孩,见了面他们爱得不得了,握握手呀,说说话呀都不能解决问题,就必须互相搂着,接吻,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表达他们的爱,才能抒发他们的感情,这算不算“黄色”的呢?

孩子说:不是“黄色”的。我说既然小伙子与那个女孩因为爱情不是“黄色”的,为什么刚才镜头中两个人相爱、接吻就是“黄色”的呢?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有了爱才结的婚?他们结了婚会不会接吻呢?

孩子们说:肯定会。我说:对了,凡是人,只要相爱了,都可以接吻!接吻这件事,就像饿了要吃饭、冷了要加衣裳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需要,但是这种事只能等到成年以后才可以做。现在,老师宣布:刚才镜头中的接吻不是“黄色”,我们可以看了!

再往后,要是看见接吻的镜头,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大惊小怪了……谁来评说我们的课程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导入,第二个阶段是表现,第三个阶段是评价。其实,在导入阶段,也有一部分是在评画,评大师的画。谁来评说?孩子自己。老师只起组织作用。欣赏能力的培养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评大师的画,一是评孩子的画。前面讲的只是第一部分,评大师的画,第二部分还没有讲。对于欣赏能力的培养来说,评自己的画才是重头戏。

将当天的作品贴到墙上,选择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参照,将画得好的与画得不好的贴到一起进行对比。

老师有没有眼光、有没有水平全在贴画。有眼光就能贴好,没有眼光就会贴得乱七八糟。

如果画贴得很恰当,孩子的情绪就会立刻调动起来。如果这节课是纯视觉的,就专门针对视觉,把视觉表现好的与视觉表现不好的贴在一起;如果这节课是表现思维的,我们就把思维表达完整的与不完整的贴在一起;如果这节课许多孩子把人画得太小、空白的地方太大,我们就将那些大气的、充满画面的画与那些小里小气的画贴在一起……贴好了,让孩子上来评说。

对于欣赏能力的培养来说,评自己的画才是重头戏。

孩子眼里下大雪

评说的办法有很多,比如,用点击的方式,人人上来打分,就是将自己认为好的画用教鞭指一下,谁的画被指的次数多谁就赢了,否则,便是输了。

这有点像观雪景,下雪了,孩子们非常兴奋,这种兴奋的心情有点像我们评画。雪花满天飞扬,洒得到处都是。孩子的眼睛,有的盯着天空,有的盯着地上,有的看的是满山遍野的景象,有的集中在洋洋洒洒的雪花上,甚至只盯着某一朵小小的雪花……你看,虽然“大雪”只有一个,在孩子的眼睛里,却有“无数”。每个孩子眼中的“大雪”都不一样。

这就涉及现代艺术理论,一幅作品,在每个人心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每一次欣赏,结果都不一样。这样才算正常。不像以前,要求必须一致。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个负面结果,孩子的品味往往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有时候,一幅画本来很好,但是认识不到……比如,张容画的那幅《被火山冲起的驴粪蛋》,是很大气很高级的一幅画,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他的画最不行了。万一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要用大师的画来说服他们。

野兽不是野兽

我拿出蒙克的画,说:大家看,张容画得很像蒙克。为什么蒙克被称作大师?他的画大家都很欣赏?而张容,画得与蒙克非常接近,你们反倒不喜欢了。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你们还不会欣赏,认识不到张容画里的美。这幅画美在哪里?美在大胆、大气、不顾一切的劲儿,美在它想象得不一般,美在它所有的颜色都是那样奇特而又那样的和谐……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才会一步步地走进画面、走进艺术、走进心灵直到提高欣赏水准。

你看,我们欣赏了大师的画,每天又在欣赏孩子自己的画。两相对照,大师的画也就变成了孩子的画,孩子的画反过来成了大师的画。大师与同学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验证,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熏陶,大师就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融为一体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起来的欣赏能力是具有灵魂性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知识与心灵不致油水分离。这样获得的能力是从孩子心里生长出来的,具有生命力的,活泼的,而不是那种只能夸夸其谈,但没有一句能够说到点子上的知识书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是个聪明的办法。不要忌讳“模仿”这个词,模仿就是学习。无论任何学科,一开始都是从模仿、从学习起步的。但是现在很奇怪,许多的美术教师不愿从这里入手。

课堂上讲了“野兽派”的故事,放了“野兽派”的VCD片子,讨论了“野兽派”的内容,然后模仿“野兽派”。孩子们最终明白了:野兽不是野兽,而是激情。

同类推荐
  • 下奶书

    下奶书

    《下奶书》由作者亲手执笔,写下了关于母乳喂养的各个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对母乳及母乳喂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及介绍,并针对如何下奶,从饮食、日常生活、锻炼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是一本围绕下奶非常详尽且简单的指导书。
  • 犹太人教子心经

    犹太人教子心经

    本书总结了犹太父母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包括孜孜以求的求知精神、塑造完美的自我、重视今天的每一步奋斗、与人为善、广交朋友、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和金钱是世俗的上帝六个部分。
  • 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的80个性常识

    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的80个性常识

    父母眼里的小妞妞长大了,经常提出一些让人面红耳赤的问题,这些和“性”有关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答,在本书中你可以得到最科学、最生动的解答。女孩的性教育是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它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可掉以轻心。《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的80个性常识》一书,结合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给出家长实用有效的指导方法。让家长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引领我们科学地解读孩子的性成长,给出孩子合理的解释。告诉女孩生命的真相,让孩子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感恩父母。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给父母101条忠告

    给父母101条忠告

    本书站在东西方家庭教育的前沿,汇集了大量可资年轻父母借鉴的有益启示,吸纳了众多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是教育专家给年轻父母的真诚、有价值的忠告。
热门推荐
  • 公案小说.1

    公案小说.1

    公案小说的创作素材,许多袭自前代的法律文书、案例汇编,而这些小说很多成为封建官吏案头阅读之物,许多还明确表明是为官员审案理刑而编写的,供他们参考,并且有许多官员能够从中受到启示,为疑狱的决断获益非浅。
  • 傲娇帝少,请轻亲

    傲娇帝少,请轻亲

    守了8年的小东西被抢走了还成了未婚夫妻关系,他没计较,居然那个不长眼的家伙和小东西的姐姐偷腥甩了小东西,他忍无可忍。他君亦宸的女人,只能她甩别人,不许别人甩她。他是只手遮天的帝少,外界传言他高贵,冷傲,不近人情,对她却无赖,霸道,小孩子气,宠爱她一身……。“宝贝儿,做我女人,我帮你虐渣渣或者我和你一起虐渣渣”君亦宸邪魅一笑,当天就去了民政局。婚后,“老婆,你喜欢我哪一点?”君亦宸用手撑着脸看着墨小初“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墨小初捂着酸痛的腰对君亦宸咆哮道。【男女主身心干净,作者有小洁癖】
  • 爱的双重魔力:霸道少爷玩定你

    爱的双重魔力:霸道少爷玩定你

    “洛,明天你真的会离开么,我好像喜欢上你了”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性格有仇必报根本不就不会遇见什么垫脚石帮他报复自己暗恋了四年的男孩吧第二天洛的消失她,还有其他人都忘了洛曾经出现过,它像从前一样出入酒吧跳贴身热舞他却扔下身旁的妞出现在她的面前“你不是说你喜欢我么”他不准喜欢自己的女孩跟任何人这么亲近,即使他不喜欢她。他从来都没想过在医院昏迷定下什么狗屁契约成为一个女孩的垫脚石,没办法他迎着刺激想做她七天的守护神好好保护她却没想到竟然爱上了她
  • 我的世界之星宿续接

    我的世界之星宿续接

    独自闯荡天下,行走炼狱末世。游龙境,觅凤地。天雪浩天,千里寻你踪迹。“你在何方!宿怨重要了解了,我无法继续等待,大乱已至。”——龙浩天
  • 神寻记

    神寻记

    本书更名《风从春秋来》。请移步东吴新书,在推荐里有直达车,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提出您的宝贵意见,谢谢支持。
  • 成功人才素质论

    成功人才素质论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深受欢迎的专题讲座的总结。作者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深入探讨了人才素质的概念,系统分析了成功人才应该具备的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等六大素质,并按照各方面素质的内在结构展开为若干具体方面,分别分析各个具体方面素质的要求、现状、存在问题和倾向、提高的基本途径;最后综述人才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趋势,为各级党政干部、各类青年人才提供了全面素质发展的蓝图。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依事说理,角度新颖,逻辑严密,是各类人才健康发展的必备参考。
  • 校园逆袭者联盟

    校园逆袭者联盟

    校园反异能推理轻小说。何秀升上高一,却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能够接受他人异能的体质,所接受者为五鬼的转世,在顺利找到三个个拥有隐身,读心,治疗的同学,还有一只拥有与人说话能力的叫做狐狸的猫之后,他们成立的逆袭者联盟,但第五个能够操控何秀能力的人出现了,他们通过推理从校园中找到这个最后的异能者,并邀请他加入逆袭者联盟。之后他们在校园之中,寻找栖身之地,打探到校园深处的秘密,并在校园中掀起一股巨浪。
  • 流云蝶舞

    流云蝶舞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民不聊生,社会处于动荡之时,能人志士从四面八方向长安城涌来。顾流云原本只是一位闲赋在家的世家公子,离家外出见见世面,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奇人异士,结交到不少好友,更得舞清扬一心爱慕。历经朱温灭唐,家族毁灭等一系列变故,最终成长为一个能担大任之人。
  • 夜色苍茫

    夜色苍茫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场生与死的殊死较量,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爱情的世界里,谁对谁错,谁输谁赢?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幸福;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灾难?爱和不爱,对或不对,谁能评断?
  • 我回来了!养我的那方水土!

    我回来了!养我的那方水土!

    苏晴,12岁,出生在冰岛,小时候生活在北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小姐,独生女,青春成长风,与好友欧阳凌和的《世族》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