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25600000022

第22章 Y

揠苗助长

战国时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两亩地。一年春天,田里一片葱绿。

他天天去看,看着看着就觉得秧苗长得太慢,很着急。这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决定把秧苗一棵棵都拔高。忙完后,他对家人说:“今天,我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第二天,那些秧苗全部枯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

如果破坏这种规律,它们就会遭到灭亡。

【注解】揠:拔。

【释义】把秧苗拔起以帮助它长高。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办糟。

【例句】教育学生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言过其实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手下有个叫马谡的将领,谈起带兵之术滔滔不绝,可实际上没有什么本领。刘备死前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但是,诸葛亮还是派他去防守重镇街亭,结果,街亭失守,蜀国一下子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幸亏诸葛亮冷静地想出了办法,才使蜀国暂时躲过危险。最后,诸葛亮只好挥泪斩了马谡。

【注解】实:实际。

【释义】言语浮夸,超过实际能力。现指说话夸张,同实际不符。

【例句】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不惜表扬,但也不能言过其实。

偃旗息鼓

三国时期,魏、蜀争夺汉中地区。有一次,蜀国将军赵云中了埋伏,经过奋力拼杀才退回营地。部将想死守营门,赵云却命令大开营门,说:“当年我单枪匹马,现在我有兵有将,还怕他什么!”说完,偃旗息鼓,骑马提枪,站在营门口。曹军发现赵云一人立于营门,又发现他身后悄无声息,疑有伏兵,立即后撤。赵云趁势追赶,打了胜仗。

【注解】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息:停止。

【释义】原指放倒军旗,停止敲打战鼓,不出声息,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停止行动。

【例句】我军小分队很快偃旗息鼓,静悄悄地朝既定目标行进。

掩耳盗铃

春秋时,有个贪婪而愚蠢的人,想把自己见到的一切东西都弄到自己手里。有一天,他看到人家门口挂着一口大钟,就想把钟敲碎拿走。于是,他举起锤子砸,可是,大钟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一定不会听见。结果,钟声引来了许多人,他被抓住了。

【注解】掩:捂。盗:偷。

【释义】捂住耳朵偷盗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例句】像他那种自作聪明的人,干出掩耳盗铃的事是不足为怪的。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一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他的家里到处都是龙,连家具上都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这件事,就来到叶公家,要看个明白。他刚把头伸进窗户,叶公吓得大叫一声,赶紧跑了。原来他爱好的不是真龙,而是纸龙。“叶公好龙”常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面喜欢、实际却害怕甚至反对某个东西的人。

【注解】好:喜欢,爱好。

【释义】比喻表面上喜欢某种东西,实际上反对甚至害怕这件东西。

【例句】你说你喜欢游泳,可现在你却不愿下水,这不成了叶公好龙了吗?

夜郎自大

汉朝有一个官员叫唐蒙,他到了一个叫夜郎国的地方。这个国家人口少,面积小,物产也不丰富。更可笑的是,这个国家的人见识非常浅陋,根本不知道自己国家以外的世界。他拜见夜郎国王,国王态度很傲慢。说:“你的国家称‘大汉’,难道比我们夜郎国更大吗?”面对这个见识浅陋的君王,人们创造了一个成语:夜郎自大。

【注解】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

【释义】比喻不顾事实,狂妄自大。

【例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千万不能夜郎自大,要更谦虚地学习。

一笔勾销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为人正直。他不仅很有才华,写出许多著名诗词文章,而且做官也非常有原则,从来不讲究私情,让不称职的人占据要职。他为官时,把引起民愤的、不称职的官员的名字一笔勾掉,不让他们担任官职。有人对他说:“被你这样一笔勾销的官吏,他们的家人会很悲伤的。”范仲淹说:“他一家悲伤,总比许多百姓悲伤好一些吧。”他最终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释义】用笔在与问题有关的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问题已完结或取消。比喻一下子全部抹去。

【例句】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一点小错误,就将他所有的成绩一笔勾销。

一鼓作气

春秋时,鲁国的曹刿作为谋士随鲁军与齐国作战。齐军第一次擂鼓时,曹刿按兵不动。齐军第二次击鼓时,曹刿还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曹刿才下令进攻,齐军一下乱了阵脚,败了。鲁庄公对曹刿非常佩服,就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说:“打仗要鼓舞士气,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齐军勇气最盛;第二次时,齐军勇气已有所衰退;第三次时,齐军勇气就消失了。这时我们才击第一次鼓,勇气正盛,当然能够取胜!”

【注解】鼓:敲、打。作:振作。

【释义】形容作战或工作顺利,毫无阻碍。又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

【例句】同学们一鼓作气,帮老大爷把车推过了陡坡。

一箭双雕

南北朝有个射箭能手叫长孙晟。有一次,他和突厥国王一起打猎,发现天上有两只雕在争抢食物。国王要长孙晟把两只雕都射下来。只见长孙晟二话不说,拉弓就射,一箭射落两只雕。国王连声夸赞他,重重赏赐了他。

【注解】雕:一种大鸟。

【释义】一支箭同时射中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能同时达到两个目的或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例句】他这次既得了名,又赚了钱,真是一箭双雕。

一毛不拔

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相互辩论,一副互不相让的架势,历史上称这种现象叫“百家争鸣”。卫国有一位哲学家叫杨朱,他主张“为我”,就是一切都要为自己。因为他是利己主义者,连他的老师都说:“杨朱这个人,哪怕叫他拔一根毫毛,让别人得到好处,他都绝对不会去做的。”由于这句话很准确地表现了杨朱的性格和思想,所以“一毛不拔”作为成语传播开来。

【注解】拔:扯,拉。

【释义】形容极其自私和吝啬。

【例句】他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人们都不愿与他交朋友。

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国王叫楚成王,整日贪玩。一位叫申天畏的大臣对他说:“我听说有只大鸟,三年中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楚成王知道他在讽喻自己,就说:“这可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不飞则已,一飞就冲天;

不叫则已,一叫就会惊人。”后来他励精图治,成了诸侯霸主。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故事中的国王是齐威王,大臣叫淳于髡。

【注解】鸣:叫。

【释义】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例句】王强平时少言寡语,这次开会他却一鸣惊人,一下讲了十分钟。

一诺千金

秦末人季布,一向很讲义气,又很讲诚信。有个人叫曹丘生,想结交季布。可是季布看不起他。曹丘生却死缠着他,说:“你名声这么大,都是我为你到处宣扬的。楚地有一句俗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赠送了曹丘生一份厚礼。此后,曹丘生到处宣扬季布礼贤下士,重义轻财,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注解】诺:许诺、诺言。

【释义】一个许诺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有信用。

【例句】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一诺千金的人,所以对他很放心。

一日千里

唐明皇的宠妃杨贵妃喜欢吃南方的荔枝,但这种水果从树上摘下来后,必须在三天内吃掉,否则就会变色变味。当时交通不发达,唐明皇就问大臣,有什么办法能在三天内将新鲜水果送到都城。有一个大臣说:“世上有一种马,一日能跑千里,找到这种马就可以了。”唐明皇下令到处搜寻,果然找到了一日跑千里的马,用来运送荔枝。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现比喻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例句】开放的中国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一身是胆

三国时,刘备和曹操在汉水开战,蜀国大将黄忠陷入曹军的包围,刘备派赵云去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了黄忠,回到了自己的阵营。赵云料到曹军会追赶,就叫弓箭手埋伏好,自己单枪匹马立在营门口。曹军来了,赵云一挥枪,弓箭手一起放箭,曹军阵脚立刻乱了。事后,刘备赞扬赵云一身都是胆!

【注解】胆:胆量。

【释义】比喻极其勇敢,无所畏惧。

【例句】杨子荣独闯土匪老巢,简直一身是胆。

一丝不苟

封建时期,官场非常腐败。许多人经常给上级官吏送礼,希望能得到他们的照顾,获得一些好处。这些上级官吏收了下级的礼物以后,有时不敢公开使用,总要找到借口才敢使用。明朝有个人想升官,送给县官汤奉很多牛肉。县官不敢吃。因为明朝规定:不准杀牛。他的下属说:“只要把送牛肉的人抓起来,贴出告示,大家就知道你清正廉洁,上司也会夸你办事严谨(一丝不苟),还会升你的官呢。”

【注解】苟:马虎。

【释义】形容做事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随便。

【例句】他做什么事都特别认真,真是一丝不苟。

一叶障目

古时候,楚国有个书生,总想不劳而获。一次,他看到书上讲有一种树叶,拿着它就可以变成隐身人。于是他找了一大堆各种叶子,拿着叶子一片一片地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能看见我吗?”妻子不耐烦,就赌气说:“看不见!”书生狂喜,拿着叶子,遮着眼睛,跑到街上去拿店里的东西,结果被店主当场抓住。

【注解】障:遮蔽。

【释义】比喻眼光被细小的事物所遮住,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例句】不要取得了一点成绩就一叶障目,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衣带水

隋朝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而且也有非常远大的志向。他建立隋朝以后,立志统一全国。当时,陈朝是他的重要目标。于是,他决定讨伐陈朝。他对大臣们说:“江南的老百姓很苦,盼望我们前去拯救他们。我不能因为一衣带水的长江阻隔而不去。”他宣布了陈朝的罪状,率大军前去讨伐,很快就攻下了陈朝国都。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形容一水之隔,来往方便。

【例句】中国和朝鲜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一字千金

战国时秦国有个大官叫吕不韦,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招纳了许多学者名士作为门客,总共三千多人。吕不韦叫这些学者人人写作,最后编成《吕氏春秋》一书。书编好后,吕不韦下令把一千金和《吕氏春秋》一同挂在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宣布:“凡能指出书的错误,删一字或增一字者,赏千金。”因为吕不韦权力很大,没有人有胆量指出《吕氏春秋》的不足。

【注解】一个字价值千金。

【释义】形容文辞精妙,价值极高。

【例句】杨叔叔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一字千金。

一字之师

古时候,许多人爱好写诗,而且对诗中的语言非常讲究,总是下很大功夫去钻研。唐朝著名诗人郑谷,语言造诣非常高。一次,他到了郊外的一座庙里。有个叫齐己的和尚久闻郑谷大名,带着自己的诗请郑谷指点。郑谷把他的一首诗中的“数枝”改成“一枝”,说这样更能体现“早梅”之早。齐己听了,钦佩不已。人们把郑谷称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释义】修改一个字的老师。给别人的文章修改了一个字,那文章立刻更加完美,现也指启蒙老师。

【例句】我的这句话被林叔叔改了一个字,立刻传神了许多,他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以逸待劳

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朝与北朝的北魏之间发生了战争。当时,梁朝有人主张乘敌人还没有防备,进攻魏军。梁将韦放不同意,主张以逸待劳,等待最佳时机。最后,梁军大获全胜。“以逸待劳”的策略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战争中的一方养足了精力,而另一方却已经非常疲惫。疲惫的一方去进攻养足精力的一方,当然很难取得胜利。

【注解】逸:安闲。待:等待。

【释义】安闲休整,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时,趁机出击,取得胜利。

【例句】敌众我寡,我们只能以逸待劳,以巧取胜。

义不容辞

三国时,东吴的元帅周瑜死后,曹操就想消灭东吴。东吴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君臣上下十分焦急,纷纷讨论抗击强敌的办法。吴国大臣张昭说:“老将鲁肃曾经帮过刘备,刘备的夫人还是东吴的人,请他帮助我们,按理他是义不容辞的。”后来,鲁肃去找刘备,刘备用了一计,使曹操暂时打消了消灭东吴的想法。

【注解】容:允许。辞:推托。

【释义】从道理上来说不允许推辞。

【例句】打击犯罪分子,这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地制宜

春秋时,楚国大将伍子胥投奔吴国,受到吴王的重用。有一天,吴王向伍子胥请教使国家更强大的计策,伍子胥回答:“首先要搞好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坚实;其次是加强战备,多造武器;然后要发展农业,使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吴王不住地点头,说:“你提的这些建议都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就照你说的做。”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因地制宜”这个成语。

【注解】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释义】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例句】植树造林应该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应该选用不同的树种。

因势利导

战国时,魏韩两国交战,齐国派田忌和孙膑带兵支援韩国。齐军并没有直接去韩国,而是直逼魏国都城。魏将庞涓只好从韩国撤军,来保卫国都。孙膑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轻视我们,我们正好因势利导,引诱并消灭他们。我们进入魏国后,第一天,装做有十万人吃饭的样子,第二天减少一半,第三天减少到三万。这样魏军会以为我们一天比一天弱,就会轻敌。”庞涓果然中计,被齐军堵在山沟里,他率领的军队死伤无数。庞涓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杀了。

【注解】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

【释义】按照事物发展的趋势很好地加以引导。

【例句】张老师因势利导,终于使小林走上了刻苦学习之路。

应接不暇

宋朝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到全国各地旅游,许多优美景点他都游玩过。有一天,他来到会稽,沿着小路观光,边走边欣赏着美丽的风光。当地树木茂密,溪流清澈,风景优美无比,简直使人看不过来。他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用“应接不暇”来形容自己愉快的经历。

【注解】不暇:没有空闲。

【释义】原意为景物繁多,来不及欣赏。现用来形容事情很多,来不及应付。

【例句】黄山美丽壮观的景色,让人应接不暇。

游刃有余

战国时有个厨师,擅长宰牛。他的手法非常熟练,杀起牛来又快又好,宰了许多牛后,刀刃还锋利无比。人们问他宰牛的决窍。厨师说:“我初学宰牛,刀刃经常碰到骨头。掌握了规律以后,杀了几千头牛,刀刃还像刚磨时那样锋利。牛的骨节间有空隙,比刀刃宽,用很薄的刀刃伸进有空隙的牛骨节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余地的,哪里会伤到刀刃呢?”

【注解】游刃:用刃操作。有余:大有余地。

【释义】对于运转的刀刃,空间还是宽绰和有余地的。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例句】你有多年的经验,担任此项工作肯定是游刃有余。

有志者事竟成

东汉时,刘秀手下的大将耿弇,功劳很大,而且深得刘秀信任。耿弇平定山东后,刘秀当着众大臣把耿弇夸赞了一番,说他刚起兵时,势力很小,那时耿弇就提出要夺取天下。当时,大家都认为不可能,但是统一全国的大业终于完成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这个故事说明,耿弇不仅能领兵打仗,而且还很有远见。

【注解】志:志向、意志。竟:总,都。

【释义】只要有明确的目的,有坚强的意志,靠不懈的努力,总可以把事情办好。

【例句】这么困难的任务你都完成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余勇可贾

春秋时,齐、晋两国开战。齐国有一员大将叫高固,非常勇猛。一次战斗中,高固驾着一辆战车,冲向敌阵,用大石头砸中了一名晋军将官,并且押着将官返回军营,立了战功。高固得意洋洋,大声喊叫:“谁需要勇气,快来买呀!我还剩下不少勇气,可以卖给你们(余勇可贾)!”由于他骄傲轻敌,结果落得个大败而归的结局。高固的勇气虽然值得称赞,但是他骄傲的性格却不值得学习。

【注解】余勇:剩下的勇气。贾:卖。

【释义】还有剩下来的勇气可以卖给别人。原形容勇士的豪迈气概,后也指力气未使尽。

【例句】几场比赛过后,他还是余勇可贾,准备参加后面的比赛。

鱼目混珠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满愿,他有一颗大珍珠,很漂亮,从不让别人看。他的邻居寿量,也想得到一颗珍珠。有一次买菜,他发现了一颗鱼眼睛,就拾起来,向别人吹嘘。一个财主需要珍珠研粉配药,就想高价收购满愿和寿量的珍珠。他们拿出自己的珍珠交给财主。财主一看,就看出真伪了,满愿的那颗熠熠生辉,耀眼夺目;而寿量的那颗却黯淡无光。邻居们讥讽寿量:“你这是鱼目混珠啊!”

【注解】混:掺杂、冒充。

【释义】用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

【例句】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到处都是,鱼目混珠,让人难辨真假。

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位老人叫愚公,九

十多岁了。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山,挡住了去路,来往不方便,他决定把这两座山挖走。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太傻,说这是不可能的。愚公说:“我老了,会死的,可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孙没有穷尽。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挖一点就少一点,一代一代挖下去,终究会移掉这两座大山的。”

【释义】现在多比喻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

【例句】我们在学习上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肯定会取得好成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有一个叫苏代的人听说此事,决定去阻止。他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晴天,一只河蚌在沙滩上晒太阳,一只鹬鸟发现了它,乘蚌毫无防范,一下子啄住了蚌肉,而蚌赶紧把壳合拢,夹住鹬鸟的嘴,谁也不肯放开对方。鹬说:“如果天不下雨,你就得活活干死!”河蚌也不示弱地说:“我让你几天不吃东西,活活饿死。”鹬和蚌就这么僵持着。一位过路的老渔翁抓住了它们。赵王听后,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释义】鹬和蚌互相争斗,结果让渔翁一起捉住,渔翁占了便宜。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从中得利。

【例句】两家商场在价格战中斗得两败俱伤,结果第三家得了便宜,这真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运筹帷幄

汉朝的开国功臣张良,是一个非常聪明、能想出很多好办法的人。汉高祖刘邦非常器重他,他也为刘邦立了不少功劳。正式当上了皇帝的刘邦,对自己得天下的经验做了总结。他说:“我主要是会用人,运筹惟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我用了这样的人才,结果拥有了天下。”

【注解】筹:策划。帷幄:古时军中帐幕。

【释义】在帐幕中出谋划策。指打仗时拟订作战策略。

【例句】别看那位老太太现在行动不便,她曾经还是个身经百战、运筹帷幄的大将军呢。

同类推荐
  •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声律就是诗词韵律,《国学启蒙书系列:声律启蒙》是一部关于诗韵的启蒙著作,是儿童学诗的入门读物,由清朝车万育编撰而成。
  • 走进科学·空中奇景

    走进科学·空中奇景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本书是孩子成长必读的《红楼梦》故事,书中讲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故事。
  • 东湾村的小伙伴们

    东湾村的小伙伴们

    这一年,山子又长高了一截,他上了五年级。在他的东湾村,有慈爱的父母,善良的乡亲,淳朴的风情,充满童趣的校园生活……这段时间里,山子经历了很多事:和老歪的遭遇战、闯了一次大祸、拜师学武、养了一只“饿死鬼投胎”的狗羊……东湾村的孩子虽然在物质生活上艰辛不易,但山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人不缺少快乐。
  • 地球有话说

    地球有话说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热门推荐
  • 只需改变一点点

    只需改变一点点

    突破困境离我们并不远,只需改变一点点,改变!改变思维、改变态度、改变方法、改变习惯、改变心态、改变性格……这种改变未必需要改头换面、大刀阔斧,实际上,哪怕只需改变一点点也会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给生活增添新的阳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从平凡到卓越看似天壤之别,但每个人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地改变中去完善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要求太多,只需改变一点点,对自己如此,对他人更是如此……你会发现成功离你那么近!
  • 半落仙魂

    半落仙魂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相生,以情为根;所以众生皆言,只有无情,方可得大道之行,修成为仙,与天地同在,不死不灭然而她却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她是天地的宠儿,天生便是上仙神者,她不懂何为情,更不知何为爱“溟兮,你快乐吗?”她绝美的笑靥,却是浓浓的悲伤“梵音,我就是你啊,你不快乐,我又何来快乐之说”“梵音,无论是仙还是魔,我都已不在乎,可以伴你相老,是我此生最幸福的事情”他白色衣袍翻飞,如玉的面孔,满是对她深深地爱恋宿命的轮盘转动,谁都逃不过这场花开花落的梦幻,重回现实,也许,她不再执着;也许,他会为她,偶然间目光流转;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发现,虽然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真正人生追求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欧·亨利作品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欧·亨利作品选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房产战争1:像狼一样思考

    房产战争1:像狼一样思考

    一场大雨淹没了山城西区,大山房地产公司老板贺广仁冒雨营救着灾民,并向灾民承诺,他一定会开发这里,让平民区的百姓安居乐业。然而,让贺广仁想不到的是,水城房地产商梅玲也要涉足平民区的开发,而且动用了狼雕和美女来打通道路,应战的贺广仁鼓动市民进行着反击……
  • 天下第一狂魔

    天下第一狂魔

    艹,一穿越,竟然是个废材,没事,废材老子也要把你打造成天下第一,丹药神马的不会,劳资让你变成药神。美女,让哥挑逗一下
  • 娥妃

    娥妃

    谁说自古帝王最无情?她在偷走了他的心之后,毫不怜惜的放在脚下践踏,所以他必须无情!可是在伤害她的同时自己也伤痕累累。在爱过痛过之后,她最终选择了离开。江湖里有苦有乐,只是伤害已远走。因为那颗受伤的心已留在了皇宫。
  • 盛宠99次:大叔不可以

    盛宠99次:大叔不可以

    传闻,盛世集团继承人杀伐果断,手段无情!传闻,盛世集团继承人腹黑高冷,不近女色!一次纠缠后,某女颤颤巍巍的爬下床,无声呐喊,“你大爷的,到底这些传言都是特么谁传的,她要被这些传言害死了!”“大叔,你都一大把年纪了,天天这么欺负我,真的好吗?”“……”“大叔,你是变态吗?我还只是个孩子啊!”某男邪魅一笑,将某女扑倒,“是不是孩子,大叔我验了才知道。”自从嫁给韩沐,她才知道,什么叫夜夜缠绵誓不休,她好想请个假啊,有木有!
  • 破迷正道歌

    破迷正道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秦时明月之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