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客户的弱点
当电话销售人员遇到一个态度十分强硬的客户时,应该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死缠烂打?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思索事情的突破口,寻找客户的心理防守弱点。那么,什么是客户的弱点呢?
抓住客户“不想错过”的心理弱点
当电话销售人员形象地展现出自己产品的优势时,会让客户暴露出“不想错过”的心理弱点,引起购买的欲望。
小陈是某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他推销的产品是汽油,通过收集资料,他发现了一位潜在客户,该客户在市郊一个小镇上拥有一家小型加油站。有一天,小陈去拜访了这位客户,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小陈:“先生,您好,我不得不告诉您,如果您不想听我的意见的话,您的厄运即将来临,而如果您采纳我的意见的话,您可能获大利。”
客户:“您有什么事吗?我不明白您说什么?”
小陈:“是这样的,先生,我为您准备了两货车汽油。”
客户:“对不起,我现在不需要任何汽油,我也没有地方储存这么多汽油。”
小陈:“先生,我建议您不要错过这样一次好机会。您大概还不知道,市场的油价马上就要上涨,这个消息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您早点储存汽油,获利更多啊。另外,您现在买的话,我们还有优惠呢,我想没有人会错过这样一次机会吧?”
客户:“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你自己怎么不赚呢?”
小陈:“我是做这一行的,当然对行情的走势比较清楚。我之所以告诉您,是因为我们公司想做更大的生意,大公司薄利多销,但是您的加油站就不同了……也许您这一次获利就可以顶您半年的利润啊,您怎么能错过这样一次机会呢?”
客户:“让我再想想吧,我确实不知道把汽油存放在哪里。”
小陈:“您可以租地方啊,这样的机会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溜走啊!”
客户:“你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过了一天,客户就给小陈打电话了,告诉他已经租好了一个地方存放汽油,就这样,小陈顺利地把汽油推销出去了。
每个商人都有求财的心理,想扩大自己的产业,但是又害怕风险,事例中的小陈就是分析了客户这种患得患失的弱点之后,主动进攻,最后获得了胜利。
利用客户内心的担忧
任何人心中都有担忧,有些人习惯掩饰自己的担忧,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电话销售人员,就应该深入了解客户的担忧,这样才能利用客户的担忧,成功推销产品。如下例所示: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我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我想向您介绍一下人身保险和教育保险。”
客户:“笑话,我们做警察的还要买人身保险?要是大家都有你们保险公司保障了人身安全,还要我们警察做什么?”
电话销售人员:“我知道警察是保护人民安全的人,我也很佩服你们,不过人身保险是关于人的身体本身、人的健康、人的生命的保险。”
客户:“哦,这样啊。”
电话销售人员:“您有没有想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有那么一天呢?您的孩子要读书,靠您的妻子一个人怎么办呢?”
客户:“也不是我没想过,只是我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再说,保险费要交不少,要是没病没灾的,不就等于白交了吗?”
电话销售人员:“可是,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没病没灾啊。我们的保险费都是分月交的,一个月就一两百元,这样您的压力就小了。前几年你们单位的一位老同志因病去世,幸亏他十年前就开始买保险,后来获得了30万元的保险金,这样孩子读书也不用愁了,一家人生活也不太艰难。”
客户:“那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的产品呢?”
电话销售人员:“我这里有保险计划书,我等会儿给您送过去,好吧?”
客户:“那好,麻烦你了。”
上例中,在电话销售人员的步步逼近中,客户的担忧最终使自己软了下来,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电话销售人员也因此真正帮助客户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引发客户的情感共鸣
有些电话销售人员为了说服客户促成交易,与客户交谈时好像闹钟上紧了发条一样,根本不顾客户的感受,夸夸其谈,甚至打断客户的话,没完没了地发表自己的“高见”,而这只能让客户感到很无趣。销售人员说服客户一定是在沟通中完成的,只有展开互动,把话说到客户心坎上,引发客户的情感共鸣,才会让客户不由自主地将推销员视为“自己人”,才会使客户“爱屋及乌”,对你所推销的商品充满好感。
与客户产生共鸣的好处
与客户产生共鸣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态度,它能使电话销售人员在高贵的人面前不显得低俗,在低俗的人面前不显得高高在上,它既能消除客户的戒备之心,又能从内心拉近客户与电话销售人员的距离,产生对电话销售人员的信任。
小云是某电动针织机厂的电话销售人员,这是她拜访一位客户时的对话:
小云:“您好,我是××电动针织机厂的小云,上次我给您打过电话,今天来是想问问您是否需要看看我们的机器?”
客户:“哦,是你啊。你大概还不知道我们家的境况,我们是这个小区里的困难户。”
小云:“我知道您不容易,您和您的先生下岗之后不要厂里一分钱,自谋职业养活自己,还要供孩子读书,实在是不容易啊,我真心佩服你们。也许您觉得我只是一个只想赚钱的销售员,不在乎我的看法。”
客户:“我没这个意思。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
小云:“其实,我们这个机器就是为您这样有困难的下岗女工量身定做的。您如果用这样的针织机制作毛衣,操作很简单,效率可提高不少。这样,孩子的学费就有了着落,先生在外面就不要那么辛苦了,不是吗?”
客户:“你说得没错,我也希望为丈夫分担压力啊。可是现在确实没有这么多钱买这个机器。”
小云:“您放心,在价格方面我们一定会给您优惠的,到时成本也会很快赚回来。您说呢?”
客户:“那你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明天我给你回复。”
小云:“行,没问题。希望以后能再见面。”
第二天,客户给小云打电话,准备先凑钱,再购买针织机。
客户的购物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买产品的过程,而是寻求认同的过程,没有一个客户会喜欢自己被销售员否定、反驳、批评。不管自己的观点是怎样的,他们希望自己被接受、被肯定,然后才会心平气和地去考虑接受销售员,最后才是这个销售员所推荐的产品。
在上面的事例中,小云成功的原因在于她能把客户当成自己的亲密朋友,真诚地给予客户最起码的肯定,并想客户之所想,虑客户之所虑,引起了客户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了成交。
所以,要引发客户的情感共鸣,就要给予客户最起码的肯定,让客户知道你是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你和他有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想法、情感。哪怕是客户的观点与你的相去甚远,不利于成交,你也可以笑着说:“是啊,以前有位客户也这样认为。”如果你想扭转客户的观点,就可以紧跟着接上一句:“他还专门尝试过,结果发现用另一种方式更有效。”
与客户产生共鸣的关键
与客户产生共鸣的关键是以客户的想法为出发点,客观地对客户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表示理解。如下例所示: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我是××涂料厂的销售员,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
客户:“不好意思,我们暂时不需要采购原料,现在也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管这个事情。”
电话销售人员:“请原谅打扰您了。我能够理解经理您的处境,像您这样带领几百人,实在是难啊,人与人的协调,各个部门的协调,都要顾及。”
客户:“是啊,每天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心累。”
电话销售人员:“其实,我一直想见到您,讨教一下您成功的经验,可您总是太忙。”
客户:“哪有什么经验啊,无非是多经历过一些人生的艰难罢了。白天在工地上劳动,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背上火辣辣地生疼,晚上一个人挤在很多人中间,睡不着想家的时候也不能哭,不能吵醒别人……这就是我的经验,没有比建筑工人更辛苦的了。所以只要工人有什么要求,我是会尽量满足他们的。”
电话销售人员:“经理您真是个性情中人。难怪您公司上下能够那么团结一心,您的功劳很大啊。”
(客户沉默了十几秒)
客户:“你有没有上好的仿瓷涂料?我们下个月有个项目就要开工了。”
电话销售人员:“有啊,要不我等会儿把产品介绍书给您送去。”
客户:“行。”
过了半个月,经理的助理打电话过来说,已经接受了他们的产品。
上面电话销售人员的每一句话都激发了客户,让他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电话销售人员的语言也富有人情味,自然就引起了客户的共鸣,让客户相信了他的真诚。
卸载客户的压力
电话销售过程中,电话销售人员的压力毋庸置疑,但是,应该明白,客户也是存在压力的,甚至是比电话销售人员更大的压力。
客户压力的来源
客户的压力在哪里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电话骚扰”带来的烦恼、犹豫的压力;
接听电话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满足销售人员的期望,会产生愧疚的心理压力;
销售人员“间谍、审判官”似的搜刮信息,会形成透露公司秘密的压力;
……
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经办人或相关人员的心理素质,质问他们的良心。为什么有些人与其沟通非常愉快、顺畅,有些人与其沟通却停步不前,不欢而散?这说明电话销售人员没有适当减轻客户的心理压力。
化解客户压力的关键
化解客户压力的关键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处境,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设法卸载客户的心理压力。如下是电话销售人员卸载客户压力的成功范例:
小李是某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下面是他与一位湖北客户沟通时的一段对话:
小李:“您好!张总。”
客户:“您好。您是哪位?”
小李:“我是李明。您出差回来了啊?”(在与张总进行电话沟通前,小李已经了解到张总出差了,大概是在此时回武汉)
客户:“是的。”(客户对小李如此准确地掌握了他的行程感到有点诧异)
小李:“您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啊?”
客户:“哎!近期在忙着带个班,是关于客户经理的。”
小李:“我们做培训的都很累,忙着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只要一个地方不顺畅,工作就很难做。”
客户:“你说的是,确实很累。你是在哪里做培训啊?”
小李:“我的老板是××咨询管理公司的杨清。”
客户:“哦。”
小李:“你们讲师讲得好吗?谁讲的?”
客户:“讲得非常好,我们是请××人寿的销售冠军讲的,原来她是××保险的销售冠军,很出名的,你应该知道吧!”
小李:“我听说过此人,但还没有与她打过交道,很想认识下她。”
客户:“你是应该认识她。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小李:“我给您打电话的目的是想和您建立起伙伴关系,即使现在没有合作也没有事,最主要的是我能为您在工作上带来方便,能够在相关业务方面提供支持。我们都是做培训的,应该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客户:“啊!你这句话说得我太舒服了。有很多咨询公司打电话过来,问这问那的,没有需求也要逼着我弄个需求来,弄得我压力非常大。”
小李:“是吗?谢谢您这么说。希望有机会能跟您合作。那您明天有时间吗?我们见面谈谈啊?”
客户:“有时间,那到时见啊。”
事例中的小李通过为客户减压赢得了客户的心。其实,为客户减压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了后路,一味地去盘问和索取,结果只能让客户厌烦。所以,要与客户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客户才会乐意与你合作。
向客户提问的技巧
电话销售人员要想了解客户的需求,获得更多的信息,只有通过提问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在电话销售中,怎样提问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就是电话销售人员如果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想了解某一问题时,直接向客户提出疑问,打他个措手不及,然后“乘虚而入”,对其进行说服。该法是电话销售人员经常采用的一种提问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可以明确了解到对方的情况。但是,使用开门见山法也要注意场合,对于一些敏感或避讳的话题,不适宜采用这种提问方法。
下面是一个开门见山法的成功范例:
电话销售人员:“请问您家里有高级的果汁搅拌机吗?”
客户:“我们家有一个果汁搅拌机,但不知道是不是高级的。”
电话销售人员:“我们这有一款高级的,您可以了解一下。”
客户:“什么是高级的啊?”
试想一下,如果电话销售人员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一开口就说:“我是××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想问一下您是否愿意购买一台新型的果汁搅拌机?”这样说话的推销效果会是怎样的呢?
连续肯定法
所谓连续肯定法,是指电话销售人员以预先设定的问题引导客户做出肯定的回答,使其连续回答“是”,等到最后签单时,便会造成有利的情况,好让客户再做一次肯定的回复。
连续肯定法是把客户的注意力约束在你的问题中,通过提问,得到客户的认同。其句型是:陈述一件事情之后,加上一个反问句。如下例所示:
电话销售人员:“提高贵公司的营业额对您一定很重要,是不是?”(很少有人会说“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