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49900000011

第11章 “大国资”已经破题(2)

四、国有银行业改革的突破口

如果说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滞后于其他领域改革的话,金融业中银行业的改革更显滞后。其财务报表上光鲜亮丽的利润业绩不仅不值得骄傲,而且难掩其巨额经营风险的重重隐忧。虽然集政府信用、国家信用甚至主权信用于一身,并附带限制其他行业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的屏障保护等,但终究无法掩盖其靠垄断维系其基本运转的态势;靠存贷款“息差”维系其生存的疲态;靠“贷款延期”或转嫁不良贷款于广大百姓的“数字游戏”,从而助长人民币贬值和增加通胀风险的严重性。因此,近期中国银行等几家国有银行的股票纷纷低位续跌和遭遇国外投行股东的减持就不足为奇了。他们认为跑得越早越好,埋单的自有中国百姓。

面对中国国有银行业存在巨大经营风险的尴尬现状,有关专家对国有银行提出了所谓的建设性意见:一是进入以投资银行等为主的跨业经营;二是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以改变目前国有银行靠挣存贷款“息差”为主的经营模式和现状,并认为这是国有银行主动适应“利率市场化”之需要。

这位专家的建议堪称经典之语,“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但用在“国有银行”身上合适吗?如果合适,其潜台词就是:国有银行只有去开展跨业经营和开拓中间业务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一旦将来“利率市场化”后,国有银行业就能够依靠中间业务和跨业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我认为,这只是所谓的金融专家们一种良好的愿望,而良好的愿望不见得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不能遵循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银行业良好的准入、发展、竞争和自由胜出的环境和条件,中国的金融市场就难以繁荣,真正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银行企业就难以发展壮大。如果不彻底放开银行业的准入,就不会有民间中、小银行的发展壮大,国有银行这些被“惯坏的孩子”虽可长大,但难以成人。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是三个主体:一是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行为主体的国有大银行。二是以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渤海银行、浙江银行和南京银行等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商业银行,它们主要是从原来各省、市的地方商业银行演变而来的。三是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建立的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为主的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而真正的市场化民营银行(民生银行是一特例)基本没有,只是一些地方以原来的农信社为主建立了一些小型民营银行,且附加了种种准入和经营限制。有的只是“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不能称为真正的银行。

这就是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基本上还是国有银行的一统天下。民营银行业虽然在政策上无进入障碍,但人为附加的种种限制和条件(如资本金等)实际上形成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玻璃天花板”,看着好,进不得。试问,在这种语境和环境下,怎么可能发展民间中小银行,形成银行业竞争的良性循环?又如何才能实现所谓的“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首先,目前中国银行业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经营格局,不存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条件,既不会产生“金融危机”,也不存在银行企业“倒闭”之虞。一切都是以国家利益和国家信用作保证,或把风险转嫁给“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由财政埋单。而投向大国企和政府平台形成的不良债务贷款则可以“延期”,并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手段靠增发票子,延缓流动性风险,最后结果还是由全国人民埋单。据国家审计局发布的数字:2009~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形成的债务已达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5万亿元,占到债务的近80%,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在目前中国银行业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时代谈所谓的“利率市场化”近乎天方夜谭。因为“利率市场化”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放松金融管制,人民币在国际上可自由兑换;二是要形成真正的银行业市场化竞争格局。这两个条件目前在中国都不具备,甚至连民营银行基本的准入都不允许,况且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民营银行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所以说,在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没有进行根本改革的前提下,希望国有银行业减少存贷款“息差”收入,靠开拓中间业务和跨业经营做大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实行之后,将倒逼国有银行进行调整改革甚至不排除一批国有银行“倒闭”。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中国的融资市场早已是“利率市场化”的天下了,只是管理当局不愿意承认而已。大量的中、小企业是不靠银行贷款、尤其是不靠“国有银行”贷款生产经营的。据浙江温州中小企业协会调查统计,当地80%的中、小企业是靠民间借贷维持生存发展的。很多企业的资金成本也已与“银行利率”相去甚远,它们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对于国有银行来讲,目前的利率非市场化和负利率只不过是国家给予的行政垄断保护罢了,只不过是国有银行利用国家信用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之间维持的一种“一荣俱荣”的游戏而已,与真正的金融业改革南辕北辙。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存款“负利率”,权当于国民对国家的贡献罢了。至于说实行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让国有银行开展跨业经营、开拓中间业务那么想当然的事,而是要立即从现在开始,放开金融业的管制,降低民营银行进入的门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尽快形成一批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民营银行。

唯其如此,才能打破国有银行业一统天下的经营格局,培育一批通过公平竞争形成的银行企业主体,并改善银行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才能改变目前“银行为刀俎,百姓为鱼肉”的现状。因此,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须找准突破口是关键所在,而不是在继续维持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封闭的小圈子里打转转。

专栏24:金融改革造就开放强盛的土耳其

金融危机,全球震动。但是,在这一轮全球性的危机中,却有一个国家,逆势崛起。这个国家就是土耳其。近十年来,土耳其的年均增长达到7%,金融危机之后更是达到10%以上。在欧洲众多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一直在欧洲边缘徘徊的土耳其却一飞冲天。就综合增长来说,土耳其成为中国之后全球增长第二快的国家,而就金融危机之后来说,土耳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

在“金砖四国”之后,土耳其和越南、印尼、南非、阿根廷一起被称为“展望五国(VISTA)”。在当下流行的“灵猫六国”和“金钻十一国”中,土耳其亦名列其中。2009年土耳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7位,有望在5年内进入世界十强。

最重要的是,在中东穆斯林世界,土耳其是自然资源最贫乏的国家,没有滚滚而来的石油,但是,土耳其却是穆斯林世界中最发达,最强盛,同时政治最稳定的国家。在中东的阿拉伯之春中,众多国家出现动荡,暴力冲突,政权更迭,经济衰退。唯有土耳其一枝独秀。

土耳其何以能够照亮中东?

同时,作为百年前传统的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土耳其摆脱了百年前“西亚病夫”的角色,实现了国家的崛起与新生。而同在亚洲,中国在百年前亦被人称作“东亚病夫”。由此,土耳其从传统到现代,从落后到重新崛起的国家发展轨迹,对中国最有借鉴意义。土耳其的改革经历,对于中国经济的困局,有诸多启示。

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土耳其的精神气质,由两大富有远见的人物造就。其一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凯末尔以强力手段,推动了土耳其的世俗化、现代化,同时完成了激进的文化革命,对传统进行了摧毁和反思。而厄扎尔则在凯末尔改革的基础上,完成了从国家主义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推动了经济改革,为土耳其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厄扎尔推动的改革,与中国推动的经济改革基本同时。但是,其开放性,要远远超过中国。而任何改革,都可以看做是对于困局的挑战与应战。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土耳其的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一直到1979年,危机达到顶点。物价暴涨,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1975年通货膨胀率为20.2%,1979年上升到63.9%,1980年更高,达到107.2%。同时,国民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至1979年几乎到了负增长的边缘。经济濒临崩溃,再加上土耳其是资源缺乏的国家,国际油价的上涨,使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土耳其,亦因此支付了巨大代价。种种因素叠加,引起了全社会动荡,政局亦不稳定,全国处于极度不安之中。

在此情况下,被称为土耳其“经济设计师”的厄扎尔临危受命,开始强力推行经济改革。厄扎尔于1980年制定“经济稳定计划”,改变进口替代战略,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同时,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加强市场调节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开管制。

而在这一系列改革中,土耳其改革力度最大的,就是开放银行业。土耳其在80年代开放金融行业,几乎走在所有亚洲国家的前面。

尽管已经过去了30余年,土耳其的银行改革,仍然值得今日中国借鉴。

土耳其的金融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取消利率管制,降低直接信贷项目。一是为银行业引入新的参与者,重在提高效率。

此前,土耳其从40至70年代,利率由政府管制,仅调整过6次。同时,银行进入有很高门槛,各个银行之间不存在竞争。指导性信贷项目占资金贷款的75%。

由于利率控制导致的非价格竞争,各个银行肆意扩张。同时由于垄断地位的存在,银行一直保持高额的利润水平。

而这种状况,跟今天的中国非常类似,造成的困局也很类似。不仅银行出现大量的呆账坏账,经营不善,腐败横行,而且民营企业根本得不到贷款,处于风雨飘摇之中。2009~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形成的债务已达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5万亿元,占到债务的近80%,与土耳其当年的困局非常类似。

从1980年开始,土耳其开始了金融改革。土耳其全面取消了银行进入限制,并同时向国内非金融资本和国外银行业开放银行市场,银行数量急剧增加。资本项目开放后,土耳其的银行效率有所提高。因为银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以更低的成本借入资金,然后贷款给国内的产业部门。

同时,土耳其推行利率市场化。1986年重新开放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1989年,利率已经由市场决定。至1993年,土耳其第一轮改革完成。在此期间,土耳其出现了高达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国力迅速提升。

如此彻底的银行改革,是否引起了巨大的波动?开放银行之后,国家的经济支柱是否会被国外巨头控制,引起经济安全的隐患?

或者这是目前中国的决策者迟迟没有推动银行改革的两大顾虑。事实上,这种顾虑也很正常,土耳其的银行改革过程,亦给出了答案。

土耳其进行金融改革时,国内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确实都不成熟,也引起了波动。在1994年和2000年,均引起了金融危机。

但是,改革不能因噎废食。医治改革的副作用,绝对不是用停止或者中断改革来实现,而恰恰是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后来,土耳其金融改革,又经过了两次修正和深化,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

1994年,土耳其中央银行开始锁定实际利率,汇率按照每年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贬值。由此鼓励了土耳其银行对外举债,拉动了经济发展,土耳其的经济年均增长达到了7%。而在2000年,由于一家大银行流动性问题引起危机之后,土耳其又在其后的2001年开始新一轮改革,重点推进国有银行重组,加强私营银行竞争力。甚至进行了破产和重组,至2001年,就有13家银行被政府的“储蓄保险基金(BDDK)”接管。而合并之后的Demir银行成为土耳其最大的民营银行,亦是仅次于国营Ziraat银行的第二大银行。此外,土耳其亦加强了立法,完善银行监管。

经过80年代的疾风暴雨式改革,以及90年代和本世纪的两次修正,土耳其的金融改革,基本奠定基础。至2004年之后,土耳其的通胀降到个位数,此后一直被控制。从本世纪起,土耳其经历了漫长的十年高速增长。

至于担心开放银行业,导致国外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亦无需太多担忧。

在土耳其金融改革过程中,尽管外资银行进入,但是多以开设分支机构为主。新进入的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集中在贸易融资和批发银行业务。土耳其的外资银行由1980年的4家,增加到23家,到1997年发展至17家。尽管对外开放,土耳其的外资银行资产份额只占5%,市场份额3%。土耳其的国有银行数量虽有减少,但是主导作用仍然存在,而且效率更高。

至本世纪,土耳其的银行系统基本成型。土耳其共有80家左右大小银行。在土耳其,中央银行一家独大,负有特殊的作用。其他银行分为两类,有61家商业银行,18家投资开放银行。在商业银行中,有4家国营银行,28家民营银行,18家外国银行,另外有11家政府接管的问题银行。在开发及投资银行中,有3家国营银行,12家民营银行,另外3家外国银行。

就资产份额看,47%为私人银行所有,国营银行占34%,5%为外国银行,其余为投资发展银行。国营银行占比低于50%,但是,仍然在国家经济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由厄扎尔草创,埃尔多安等众多后继者坚持的土耳其经济改革,使土耳其快速融入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经过多次改革,土耳其的银行现在非常稳定和强健。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没有任何一家银行需要政府援助。

同时,经过改革,土耳其的经济结构非常合理。目前,土耳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的消费品制造基地,在美国乃至中国,可以发现很多来自土耳其的产品。在服务业领域,土耳其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了60%,成为典型的内需驱动型国家。

事实上,土耳其从2002年至今经济平均增速达到了7%,2011年更是达到了8%,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高增长率的国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和增速下降,土耳其有可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持久的国家。从前土耳其一直谋求加入欧盟而不得,而在土耳其强势增长,欧洲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土耳其有可能成为未来带动欧洲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土耳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1455亿美元升至2011年772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2100美元升到2011年10444美元。就总量来看,土耳其虽然还赶不上西方七国集团以及中国、印度等金砖四国,但是,在穆斯林世界,土耳其已经超过印度尼西亚,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伊斯兰国家。而且在缺乏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的情况下,力压中东诸石油大国,成为中东最富强的国家。种种成就,皆归因于土耳其人的勇敢坚毅和国家包容开放的姿态。

土耳其持续几代人的改革,以及以新的改革来消解改革副作用的持久激情与毅力,值得中国借鉴。尤其是在金融改革领域,我们更需这种勇气。

五、“文化国企”的定位与监管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决议,吹响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的号角。而作为文化改革议题之一的文化国企概念和由此引发的改革,逐渐浮出水面。

对于“文化国企”的定位及其管理,是国企改革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过去,文化单位属于事业编制和事业管理,这次改革改制转向企业以后,一部分企业要民营化,一部分企业将实行“股份制”,还有部分企业通过产业化联合成为“上市企业”。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不可能民营化,而要成为国有或国有绝对控股的文化国企,其公益性特征十分明显,并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公共使命,如中央电视台和一部分出版社等。他们既要走向市场,又要承担一部分民营企业不能承担的社会义务。因此,对文化国企的定位与管理同样面临新的研究课题和内容。

中国的“文化国企”是从原来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演变而来的。随着中共十六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的逐步实施,“文化国企”浮出水面,其公益性和特殊性也非同一般。因此,明确“文化国企”的概念、定位和如何监管已是当务之急。

1.“文化国企”的概念

“文化国企”是指在文化产业领域由国家作为出资人组建的全资、独资、合资和国有控股的经营性企业。根据目前中国“文化国企”的实际情况,其业务范围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1)出版业:主要指以出版报刊、杂志、书籍等出版物为主营业务的出版社、出版公司、报社、杂志社等。

(2)演艺业:主要指以进行对外演出或公开播放影片为主营业务的剧院、剧团、演出公司(院线)等。

(3)影视业:主要指以拍摄和播放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及广播节目为主营业务的影业公司、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

(4)网络传媒业:主要指以互联网为载体提供信息服务、广告服务、传播服务及相关延伸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新型传媒企业,如新华网、人民网等。

(5)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其他文化国企。

2.“文化国企”的定位

在中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以前,涉及上述业务的单位基本为事业单位,参照行政体制予以管理。经费主要由财政支出负担,人员参照政府公务员管理。因为所有单位不属于企业,也就不存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后,文化领域的大多数业务开始放开,除一些业务要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和行政许可外,放开竞争是必然趋势。在竞争中必然出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文化国企”则应与其他民营企业有不同的定位。

首先,文化事业领域中的所有企业都要坚决贯彻“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改革方向,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报道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弘扬当代中国的社会正气,并在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方面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文化领域中的所有企业都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摒弃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思想。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才是文化企业改革的真正成功。作为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只有导向正确,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克服短期行为。

其次,“文化国企”与其他文化企业的不同定位在于不能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充分认识文化国企的公益性和特殊性。一方面担当着传播先进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肩负有支持发表不同意见和思想言论,发现和挖掘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真知灼见的社会责任。只要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或者是理性的异见传播,甚至是抨击时弊的言论都应以包容的姿态给予支持。

第三,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对公益性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认真区分“文化国企”与其他文化企业的不同定位和分类管理。明确“文化国企”的边界,应引导“文化国企”退出竞争性文化产业领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案,应由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文化产业政策予以明确。

第四,对于“文化国企”承担的公益性业务应给予财政补贴的扶植和税收减免的优惠。

3.“文化国企”的监管

鉴于“文化国企”的特殊定位,也应该实行符合中国实际的监管。以前由于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化管理,所以文化单位大多隶属于政府部门管理。如出版业由原新闻出版总署管理;广播电视台由原国家广电总局管理;文化演出公司由文化部管理等。文化事业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以后,中央和国务院已明确暂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牵头对“文化国企”进行改革。由于中央宣传部是党的宣传部门,指导性的方针可以确定,但具体工作难于操作。因此,“文化国企”的改革首先要明确国有资产的出资人。

我认为目前应参照其他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出资人。监管工作可继续维持原有部委的管理格局,今后随着改革的深化还应成立“中国文化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文化国企统一监管,实行出资单位和监管单位分开。

参照此项改革,现在中国金融业的国有银行业、证券业企业也应划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不应单独成立金融国资委,其业务监管已有银监会和证监会。这样就实现了中国所有国有企业的出资与监管分开,各个领域的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至于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到位问题,则应另行研究讨论。

专栏25:中国能否拥有文化航母

大国崛起,文明泽被四方。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一个中央级全会为一个产业背书,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与之匹配的文化软实力。经过了上百年的文化输入之后,中国急需重振文化自信,建立新的文明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国家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文化产业,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在10%~15%之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11年占同期GDP比重为3%左右。

1929年大萧条之后,美国好莱坞崛起;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电影业崛起。这些异象的出现,绝非偶然。从文化角度学而言,社会动荡,生活困苦的时候,人更需要安慰,文化产业的需求遂应运而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传统产业遭受了重创,而文化创意产业却保持了逆势增长,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驱动轮。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2011年美国的动漫游戏产业同比增长40%,是美国目前唯一呈现两位数增长的产业。

在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文化产业的振兴,亦成未来大势。从2000年至今,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5%;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而“十二五”规划的文化发展目标之一是“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的5%”。

在国内,除北京、杭州之外,目前尚少有城市的文化产业占比超过10%。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广东,广州和深圳的占比接近10%。而在另一经济大省浙江,除杭州外,宁波和温州文化产业均欠发达。山东和江苏两大经济强省,文化产业占比也没有超过5%。而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文化产业的占比也没有达到5%。就区域而言,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就具体产业而言,无论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电视、电台、杂志、剧院,以及新兴文化产业的动漫、设计等,中国均没有产生可以比肩世界传媒巨头的文化企业。2011年,收入最多的三家国内传媒集团分别是央视、上海文广集团和湖南卫视,均突破100亿人民币。但是,相对世界级的传媒集团,仍然差距巨大。2011年,全球三大传媒集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和贝塔斯曼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4亿美元、289亿美元和224亿美元。相当于一千多亿人民币。几乎是中国顶级媒体总收入的十倍。仅新闻集团一家的收入,即等于2011年中国广电行业的全国收入。

此外,传媒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分散。而且相对其他产业,行业内企业都比较小。很多期刊的资本,只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报纸的一般资产,也就几千万到几个亿。其他动漫、会展等企业,亦散而小。打造中国的文化航母,按照自然生长速度,显得十分漫长。

在此情况下,财政部在2009年发布公告,称将投入450亿创立CNN式电视台。该电视频道将由新华社主管,最终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竞争。

中国的三大国营媒体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以及《人民日报》报社将各自获得150亿元人民币,用于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其中,新华社有意将海外通讯社从大约100个增加至186个,到时候,新华通讯社的通讯处将几乎遍布全球每个角落。而《人民日报》的英文版亦已发行。中央电视台将追加设置,设立阿拉伯语以及俄罗斯语广播频道,并加快广播国家化的步伐。此前中央电视台以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4个语言,面向137个国家和地区的8380万人播出。

除三大中央级媒体之外,各个地方亦开始打造区域性文化巨头。2011年,北京剧院、博物馆、出版发行、影院、影视产业五大联盟宣告成立。作为中国传媒大省,广东亦需要扶持巨头,打造报业集团、影视集团、发行集团以及演艺集团四艘资产超百亿的传媒航母。未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广东新华发行集团都将成为重点。

特别是南方报业集团,虽然偏居岭南,但是其旗下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系列媒体,俱已成为中国媒体行业的旗舰。目前,南方报业集团的资产约在30亿左右,离百亿尚有一定距离。离世界巨头的千亿,更是距离遥远。

媒体的扩张,某种意义上是价值观的输出,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在目前中国的严厉管制之下,不仅是广东的媒体集团难以崛起,其他区域性官方的传媒集团亦是如此。况且在未来,要打造中国的传媒巨头,不仅需要国有企业的努力,也需开放竞争,让民营企业进入。尤其是在新兴的媒体领域更是如此。如动漫、设计等领域,民营企业希望巨大。

上海的分钟传媒一度风头强劲,后起的水晶石则在奥运期间崛起。2010年期间,水晶石共成功完成100余个世博相关项目,包括中国馆“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及“网上世博会”等明星项目,服务对象包括国际展览局、上海世博局、各省市政府、参展企业、规划设计机构以及广大公众。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清明上河图》项目分别在香港、澳门、台北进行巡展,取得圆满成功。此后,水晶石又成为伦敦奥运数字服务商。

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非常关键。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有时候,国家或者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成为资源自由交流的中枢,会聚全球性的资源。2010年,美国推出一部名为《功夫熊猫》的动画故事片,创造了全球票房奇迹,获得了广泛赞誉。而在熊猫的故乡中国,《功夫熊猫》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值得注意的是,熊猫的故乡没有拍出这么好的片子,但是,美国却可以,因为美国人吸收了中国的熊猫文化,功夫文化,加之以本土的牛仔文化,阿甘精神,将古老的功夫故事,改造成现代传奇,这就是汇聚天下资源,融合天下文化的威力。

而作为一个并没有多少历史积淀的国家,美国之所以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域执全球牛耳,背后秘诀就在于其自由开放、包容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特性。

以城市而言,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能够成为北美创意中心,与其兼备法国和英国文化,并广泛吸收全球精华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以自由开放,兼容并蓄,文化融合著称的香港,成为亚洲创意中心。特别是香港电影和唱片业,造就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在国内,北京和深圳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而北京作为首都,自然是包容万物,汇聚全国资源。如此,深圳文化产业的崛起,更有说服力。深圳的硬件建设,可谓在国内大城市中居于落后地位。深圳不如广州,更不如上海、北京有那么多的大学,人才贮备不足。同时,深圳文化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并无国家大力支持。

而深圳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领先全国,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第六大,中国第一大“设计之都”,原因即在于此。近几年,深圳文化项目共获得462项国际大奖、1364项国家大奖;深圳规划的“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等都已初见雏形。

深圳是中国的一个异数和奇迹,自开埠以来,深圳即聚合了全国各地的人口,成为融合中国地域文化的熔炉,也是第一座没有任何地域性的城市,甚至比当年民国以前的上海和香港的格局还要恢弘。

经过数十年发展,深圳形成了自由开放,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刚健简单,热情博大,包容性强的城市性格。而在内耗和受管制方面,深圳则远少于其他城市。一个开放、包容、热情、充满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的深圳,其释放出来的创造力,势不可挡。

如果中国文化产业要获得飞跃性发展,则需要从国家层面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允许不同声音,允许试错,包容异质思维和鼓励个性。

专栏26:人民网上市的标杆意义

2012年4月27日,被形容为“中国官网第一股”的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第一家在中国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第一家在A股整体上市的媒体企业。此前,与人民网同时,有近50家企业竞逐第一家上市的官媒。其中包括央视网、新华网等与人民网鼎力的巨头。如今尘埃落定,花落人民网。

人民网的品牌优势、政治影响力,以及近年来的强势上升势头,日见开放与锐气的风格,令政府对其寄予厚望。

事实上,早在2009年相关部门启动官网改制事宜后,人民网的上市之路亦随之提速。2010年6月,人民网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增资,发起人为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京华时报、汽车报社、中国出版、中影集团和东方传媒。七家股东中,《人民日报》及其子报《环球时报》两家分别持股约80%和15%;其他五家股东各占约1%的股份。

股改后的人民网仍是人民日报社“一股独大”。2010年12月底,人民网进一步引进中银投资、中国移动、英大传媒、北广传媒、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石化和金石投资八家投资者。

其中,中银投资获得人民网4%股权;中国移动、英大传媒、北广传媒均获得3%的股权;中国联通获得2%的股权;中国电信、中国石化、金石投资均获得1%的股权。人民日报社仍持有66.01%的股权,环球时报社持有11.89%的股权。他们被称为“史上最强股东”。

人民网能够顺利上市,与旗下各个业务领域的有效整合有关。在2012年1月人民网发布的招股书中,对其旗下的业务进行了详细介绍,人民网的资产包含九个领域,主要包括几个子公司和参股公司:

一是日本株式会社,注册资本约7350万日元,主要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及其他信息服务相关业务;广告设计的企划、制作及经营;翻译服务及学习指导;电影、电视节目等的企划制作相关业务;人民网持有日本株式会社100%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二是人民网(美国),注册资本360万美元,主要经营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广告设计制作、发布、代理;计算机软件及外部设备开发、销售等。

三是人民网(韩国),注册资本13.18亿韩元,主要经营增值通信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以及与上述目的有关或者附带产生的所有业务及活动。人民网持有100%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四是人民网(江苏),注册资本300万元,主要经营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计算机软件及外部设备开发、销售,技术开发,组织展览展示及文化交流活动、会议服务,公关策划及咨询,翻译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人民网持有100%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五是人民在线,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系统服务;公共软件服务;经济贸易咨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技术推广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人民网持有人民在线60%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深圳证券时报社有限公司持有人民在线40%的股权,为其参股股东。

六是环球在线,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不包括新闻、出版和教育)。人民网持有环球在线60%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环球时报持有环球在线40%的股权。

七是人民视讯,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经营影视文化项目的开发;广告业务;提供电影、电视剧制作和发行的咨询服务;组织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活动;计算机软件及外部设备的开发、销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咨询、服务;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翻译服务;文娱演出票务的销售代理。人民网持有人民视讯51%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中联京华持有人民视讯49%的股权。

八是人民视讯(上海),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影视文化项目的开发;广告设计、制作、利用自有媒体发布,提供电影、电视剧制作和发行的咨询服务等。人民网控股子公司人民视讯持有人民视讯(上海)100%的股权。

九是人民搜索,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经营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服务及培训;互联网站的设计、安装、调试服务;数据库服务。人民搜索为人民网投资最大的项目,而其欲抗衡百度和谷歌的战略目标,曾引起很大关注。人民网持有人民搜索19%的股权,为其参股股东;人民日报社持有人民搜索81%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注:人民搜索已更改域名为“即刻搜索”)

同时,在上市前,人民网在选择合作伙伴上非常谨慎。按照有关部门的部署,官网上市前,禁止非国有资本进入。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官网,实施一事一议,个案审批。此外,人民网目前共有12位董事,其中8位董事,4位独立董事。8位董事全部来自人民日报系,4位独立董事中则有熊晓鸽等互联网专业人士。

人民网的上市,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最近十年,中国媒体阵营出现了“割据”。在传统媒体领域,是官方媒体一统天下。但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领域,都是几大民营的门户网站独大。官网由于对于内容的审查更严格,禁忌更多,在内容影响力上一直远远落后于门户网站。本次人民网上市,可以说是官网的一大飞跃。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而官办媒体要在新媒体时代与时俱进,就需要对内容产生模式进行改革。人民网这几年的努力相对比较成功,其内容点击接近门户,而且部分评论影响巨大,基本成为舆论领袖。强国论坛更是国内关注时势的精英人士的最爱之一。

不过,与几大强势民营门户相比较,人民网现有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改进。人民网2010年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占总收入50.79%的互联网广告、占总收入35.88%的信息服务、占总收入10.29%的移动增值业务以及占总收入3.04%的技术服务。

从绝对数量上看,相比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人民网现有的收入与流量仍不算高。人民网在招股书中亦已放下官网的身段,亲口承认以腾讯、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的商业网站在综合排名上形成第一梯队,人民网、新华网等官网则居于第二梯队位置。据ChinaRank的统计:2011年8月22日,人民网独立访问者数量为19608人/百万人,环球网独立访问者数量为9703人/百万人,而新浪独立访问者数量为247343人/百万人。流量差距达到10倍以上。

从收入来看,新浪2011年上半年净营收2.19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1.64亿美元。而人民网则是2.11亿元人民币和1.3亿元人民币。以2010年的收入和汇率来算,人民网营业收入约为新浪的12.43%,其中广告业务收入约为新浪的8.8%,移动增值业务约为新浪的6%。

在未来,人民网需要进一步提高流量,扩大更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在业务模式上进行更新,找到更多的利润来源。在人民网的股东中,不乏中国电信等通信行业巨头,未来,人民网在无线增值方面的潜力被寄予厚望。

人民网的上市,引起了官网上市的热潮。事实上,在人民网谋求上市的过程中,近50家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都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但是,最近数年,传媒行业尤其是涉及新闻采编业务的相关公司的上市进程并不顺利。在不涉及新闻采编的广电资产上市过程中,整体上市也是禁区。湖南、上海等地方广电企业几番尝试无功而返。

早在2000年4月,新浪登陆纳斯达克,开启了商业网站上市热潮,紧随其后,网易、搜狐纷纷上市。同一时期的人民网、新华网等官网虽早已成立,但改制没有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政府对官网的定位是“可管可控”。

直到2007年,决策部门开始为官网改制上市“吹风”。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高层对网络舆论亦越来越重视。2007年12月,时任国新办副主任蔡明照表示,要“积极推进新闻网站体制改革试点”,进而“引进国有战略投资者,在确保主办单位控股的前提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公司”。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希望官网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并且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国有控股网络文化骨干企业。有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尚方宝剑”之后,官办媒体的上市加快了步伐。

一时间,包括人民网在内的数十家官办网络,都竞逐上市机会。2011年4月1日,外宣办又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和上市融资的意见》。除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和中新网8家中央网站外,另外还有32家地方网站也进入上市改制行列。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区和直辖市。

首家官网上市非同小可。为了将第一家上市官网打造为模板,其过程非常漫长。首先在选择由谁作为第一家时,就颇费思量。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从级别上都是中央级的大媒体,而最后确定为人民网,也是经过了多方考量。在确定人民网后,上市之前的清理和准备,亦非常谨慎。

人民网上市之后,股价飙升,使人民网的影响力更大。在新浪微博上,人民网的微博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一些重大社会新闻上,人民网发表的意见,被中国网友转发,获得的社会肯定亦越来越多,打破了民众对于官网的刻板印象。人民网上市的某种成功,使相关部门信心大增,亦激励了众多其他官网。目前,东方网和华声在线,都在争取成为第二家上市官网。各个“地方诸侯”,已跃跃欲试。

由此可知,人民网上市的标杆意义不可小觑。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更是任重道远。成长和改革中的文化国企亦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同类推荐
  • 小世界

    小世界

    本书从经济和公司发展的角度揭示这种机遇,同时告诉我们如何与时俱进,在全球整合的背景下,重塑中国商业模式。
  •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陈志武为您解说中国经济。
  • 回族经济研究

    回族经济研究

    回族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在兴起并走向成熟。其中关于政治史的研究尚还红火,文化史(包括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也正蒸蒸日上,然而经济史研究则似乎显得薄弱,甚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 高手教你看财报

    高手教你看财报

    对于投资者来说,财务报告不仅能反映上市公司完整的业务情况,也可以预示公司成长的速度。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应先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然后再对具体公司做分析。投资者必须认真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只有具备高效率的甄别能力才能抓住好股票,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赚大钱。《高手教你看财报:财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通俗易懂,无论你有无会计基础都可以轻松阅读,快速掌握看财报的能力。
  • 金色的诞辰——武威区域经济实证分析

    金色的诞辰——武威区域经济实证分析

    本书内容有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民勤湖区的贫困问题怎样解决、走符合武威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启动运用好民间资金、着力把草畜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等。
热门推荐
  • 叶落过的秋

    叶落过的秋

    “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泪水把她天使般的模样清晰的印了出来。她张开手看了看,手里竟多了一条手链,她认得它。那是哥哥随身携带的两条手链的其中一条,一定是哥哥在走的时候塞给她的。”......
  • 守护甜心之残雪飞梦

    守护甜心之残雪飞梦

    她那看似酷酷的外表,热情洋溢的心为什么为什么就这样消失殆尽,她变得冷酷无情,与守护者成为了敌人,一些人与她并肩作战,可一些人却与她为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我恨你""够了!日乃森亚梦不要狡辩了!""呵呵…我永远很你们!"
  • 花落不归尘

    花落不归尘

    千珍最近经常做一个奇怪的梦,她看到一个一袭华裳的女子静静站在远方,笑容温暖地望着自己。朱唇轻启:“千珍,时机到了。”千珍疑惑地看着她:“什么时机到了?”那女子却伸出手指挡在自己的嘴唇上,微笑道:“不可说。”直到多年后,千珍仍然记得,那人温暖如春却如何也掩不住悲伤的眼睛,一如雨后夜空,满布的星辰。
  • 刺客王妃:无颜传

    刺客王妃:无颜传

    天都崩塌,东洲大陆分崩离析,五帝名都分邦各治:白帝国,黄泉国,青都国,赤炎国,黑曜国,各国国君尽皆想一统天下,重建天都辉瑝,权谋战争,美人心计……无所不用其极。姬无颜,本应是无情刺客女,却偏一颗芳心暗系,素心如海海生潮;白清源,素来冷傲霸道太子爷,但却天长日久生情愫,百炼钢成绕指柔。原来前世今生,皆有缘……且看痴男怨女如何爱恨纠缠中顺手一统五帝名都……
  • 闪耀:爱心与智慧的公主

    闪耀:爱心与智慧的公主

    充满爱心的宁小爱和她最好的朋友,也拥有智慧的洹蓁(喜欢星星),她们变身成为爱心与智慧的少女,保卫世界,打败讨厌的绝望怪,收集不同的徽章,去拯救精灵小絭和小絭的姐姐小浍的国家。
  • 专情总裁:宠妻无限

    专情总裁:宠妻无限

    “为什么娶我?”“因为合适!”“那你爱我吗?”“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某男从此踏上宠妻之路!!!
  •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本书分为励志篇和哲理篇,内容系统,包括爱的内涵、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计读者能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感悟。
  • 我一出生就是僵尸

    我一出生就是僵尸

    主要讲述,一个人从出生就是一个僵尸,他从小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后来父母双亡,师傅也因为自己死去,他会自暴自弃还是王者回归?请大家收看
  • 魔王奶爸之那注定的爱

    魔王奶爸之那注定的爱

    本人是恶魔奶爸之结束之后的幻想,是男主在众多恶魔的挑逗下最终爆发的故事,本文文风轻松,男主有点‘白’……
  • 欢喜田园之金牌厨娘

    欢喜田园之金牌厨娘

    作为一枚顶级吃货,南宫佳人最大的人生梦想就是:享尽人间美食后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可惜愿望尚需努力中,她便挂了!再度睁眼,穿了!偏偏造化弄人时运不济,一穿来就没有原主记忆不知姓谁名谁还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日子心塞不好过,姐一怒,大不了甩袖子走人!做做美食,画画图画,练练拳脚,打打流氓,开开酒楼,当当老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