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53200000031

第31章 附录与索引(1)

附录A 我们的博客文章

在本书中,我们谈到了美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和介绍的具体学校。而对如何申请、如何选择,以及一些申请背后要注意的故事没有太多涉及。这是因为这些内容偏离了本书的主题。但是,这些对中国家长和学生来说,显然是在留学申请中不可能绕开的。因此,我们希望在本书的结尾收录一些我们曾经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对这些主题做个补充。

这些博客文章适合快速阅读,因此都是直截了当的解说,切中要害,语言也更轻松一些。内容则可以和本书前面的内容互相印证。相信每位读者都会认为收录这些文章是很好的事情。除了关于申请和选校等内容外,我们也收录了一篇哈佛大学录取办官员的问答,使您了解美国大学的招生操作是如何进行的。还有一篇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体系的主管的采访,您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解读自己的排名体系的,从而了解为什么我们说排名绝不应该是唯一重要的参考。

美国的“文理学院”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很多中国家长看到美国本科教育项目时,都对“文理教育(或文理学院)”这一说法有些不理解。当他们试图真正了解“国家大学”和“文理学院”之间的区别时,他们更加迷惑了,因为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它们被列入了不同的排名体系。家长们的迷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有的中国大学都在同一个排名名单中。

我希望可以借助这篇文章,解除您的迷惑。

以我了解的情况,中国大学不提供“文理教育”。学生们在中国大学选择一个专业,如商学或生物学,之后在大学的4年里,学习的大多是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毕业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该专业的知识,并且通常找一份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例如,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律师;同样,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在毕业后到一家汽车公司工作。

这种教育方式是合情合理的。它同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教育方式非常相近。在美国,这种教育方式在一些学校也是很普遍的。出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让我们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传统教育”方式。

我希望,可以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所有的国家大学采用的教育方式归为“传统教育”方式,而将所有的文理学院采用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归为“文理教育”方式。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为了解释这种教育方式,请允许我从最顶尖的学校——哈佛大学开始讲起。正如您所知道的,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本科院校。它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被“国家大学”名单收录,然而,它提供的是一种“文理教育”。这种情况同其他常春藤盟校相同,包括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和其他盟校,它们也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国家大学”名单收录。

如果您这样想可能会更加有用:假设《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改变了定义名单的方式。一个名单用于“国家大学”排名,另一个名单用于提供“文理教育”的学校排名。后者的名单里会包括所有的常春藤盟校和所有的文理学院,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大学。其他大部分的国家大学都会出现在“国家大学”名单中。

结论一:美国一部分国家大学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其他国家大学则采用“文理教育”的方式。(所有的文理学院都采用“文理教育”方式。)或许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最有名的国家大学(常春藤盟校)均采用“文理教育”的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理教育”的方式呢?它同“传统教育”的方式有何不同之处呢?

让我们从“传统教育”方式开始探讨。这种教育方法的目标就是传授给学生需要掌握的某个专业的所有知识。学生被期望成为该专业的专家,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可以找到一个和专业相关的工作。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在本专业内学习多门课程。有时他们可以选择非本专业的某些课程学习,但通常没有一个标准来指导学生究竟需要学习哪些“额外课程”。

而“文理教育”方式则迥然不同,首先学校确立的是整体教育的目标。与期望学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同的是,采用“文理教育”的学院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除了可以在某一专业获得深层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些其他能力,包括良好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数学和基础科学的总体掌握,以及在毕业时对历史和文学的总体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具备思考和沟通的能力。

我意识到这可能有点难于理解,部分原因是“Liberal Arts”翻译成中文后的叫法——“文理”。这种翻译方式似乎使“文理”听起来仅仅包括了语言、历史、政治和科学类科目。然而,根据标准英语的定义,“Liberal Arts”的意思是与强调专业化、职业性、技术性的课程不同的是,文理课程是一种传授人文知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和智力能力的课程。当代的文理课程主要包括艺术研究、文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数学和科学。

因此,文理学院的专业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工程和技术类学科也包括在内。主要的区别在于学科教授的方式。在“传统教育”的学校,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只学习工程类课程。但在“文理教育”的学校,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其他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和智力能力”。

结论二:“传统教育”和“文理教育”二者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采用“传统教育”的院校立志于培养专业精英;采用“文理教育”的院校则立志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不仅仅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这些领域被认为培养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至关重要的领域。

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学习内容的显著不同。采用“文理教育”方式的院校要求学生学习一系列广泛的课程。例如,顶尖院校的学生在8个学期(每学年2个学期)的学习中,每个学期都修习5门课程,共计40门。在这40门课程中,仅有一部分的课程是专业课。其他的课程必须属于其他课题领域,领域涉及面很广,而课程的范围则要根据学校的“分配计划”而定。

所以,一个在哈佛大学攻读工程学的学生,除学习一系列工程学的核心课程外,还需学习一些涉及文学、历史和艺术的课程;同样,一个艺术系的哈佛学生也必须学习科学和数学类课程。

相反,就读“传统大学”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都是与专业相关的。如果有闲暇时间,他(她)可以学习有兴趣的课程,但是对于究竟应当学习哪些“额外课程”,学校在通常情况下没有明确的指导。

结论三:接受“文理教育”的学生必须在规定专业外,根据定义的“分配计划”学习其他课程。因此,清楚地了解“分配计划”的含义,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教育”方式和“文理教育”方式的本质区别已经逐渐清晰,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探讨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就是,哪种方式更适合我的孩子?

问题的答案要取决于您送孩子上大学的原因。如果您坚信,上大学的目标就是帮助他(她)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传统教育”的方式则更加直接,您的孩子不会将时间浪费在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上。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它很容易理解,并且非常实际。

然而,在争论的另一方,是以诸如哈佛大学等常春藤盟校为代表的成百上千的文理学院(如威廉姆斯学院和阿默斯特学院)。这些学校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并把这看做他们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文理教育”的倡导者坚信,尽管他们的学生可能对本专业的了解不及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但接受“文理教育”的学生对于其他领域的了解更加深入,是更加出色的“思考者”和“沟通者”。因此,他们不仅在工作上,而且在人生中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事实上,大多数的文理学院太过专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至于学校没有“为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而打基础”的专业,如商学或国际金融学。例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就没有这些专业。顶尖的文理学院相信,如果学生们太过专注毕业后得到一份工作,那么他们就失去了真正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机会了。

然而,这种情况导致了顶尖学校毕业生每年都要面对一个尴尬的情形。他们花了4年的时间努力学习,终于从一所德高望重、坚持“文理教育”理念的学院获得了学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们试图去找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位对任何一份具体的工作都显得不够专业。例如,一个在文理学院历史系毕业的学生,通常会感到自己不如接受“传统教育”的商学系专业的学生。

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对“文理教育”表示担心。他们或许心理上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也担心不知道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地找到工作。他们想知道,如果孩子去就读一所为就业做准备的学校会不会更好——学习一些尽可能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不在“无关紧要”的课程上浪费时间。换句话说,就是去就读一所采用“传统教育”方式的大学。

理解这种担心是非常必要的。直到您决定了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之后,才能够决定接受哪种教育方式更好。换句话说,如果您十分注重孩子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且“文理教育”方式听起来有一点奢侈,那么“传统教育”方式则更适合您。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孩子需要学会如何思考和沟通,您意识到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他(她)可能有很多兴趣爱好,那么“文理教育”的方式则更适合。

结论四:“传统教育”和“文理教育”的区别还在于找工作的现状不同。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找工作更容易些。接受“文理教育”的学生找工作困难一些,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倡导者相信它为学生整个人生的成功做了铺垫。

鉴于以上的现实,我注意到很多家长最后决定采取一种很奇怪的妥协策略。如果他们的孩子被常春藤盟校录取了,那真是太好了。家长们似乎不在乎这些学校采取的“文理教育”方式。如果孩子不能被这类学校录取,那么家长们则倾向于排名靠前的国家大学,这些学校大多数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出于某些我不能完全理解的原因,这些家长们从不考虑文理学院(尽管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常春藤盟校是这类学校的顶尖学校)。简而言之,父母们似乎忽略了两者在教育理念上的真正差异。

然而,少数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他们认为“文理教育”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他们的孩子不能被常春藤盟校录取,这些家长们则着重考虑文理学院,不考虑不采用“文理教育”方式的国家大学。他们可能仍然关注排名,但不会试图将国家大学的第25名和文理学院的第25名相提并论。他们意识到很难将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我喜欢后者的方式。注重大学排名是合乎情理的,并且假设排名高的学校比排名低的学校“优秀”也是可以理解的(请注意我在书中描述的,排名上有细微差距的学校之间其实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忽略了“传统教育”和“文理教育”的真正差距就是错误的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一种方法肯定比另一种方法更适合(根据对教育理念的不同理解而定)。

结论五:在关注学校排名前,请首先确定哪种教育方式对您孩子和您自身来说是更适合的。一旦这点被确定之后,请确保关注的学校是采用该种教育方式的院校。不要试图将这些学校同教育方式不同的其他院校做比较,即使它们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被纳入同一个名单。

美国留学选校的几点另类建议

一谈到美国留学选学校,总是想到这个词——浩如烟海。2 000多所大学中知名的有近200所,还分布在50个州。如何选择呢?仅凭一张排名表来选校是不合理的,因为每所大学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总是要提“适合”,而本文的出发点就在“适合”这两个字上。

至于那些基本的选校知识和经验,因为篇幅所限,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些相对另类但百试百灵的建议。

1.排名表从下往上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请先选好保底学校。选学校去申请,最忌讳好高骛远。请认清一个现实,2007年赴美留学人数是5万人,2010年是13.5万人,上涨幅度之大令人咋舌。2007年,SAT 1 900分以上就有机会进入常春藤学校;2010年,即使SAT 2 200分也有大批学生被拒(当然SAT不代表全部,只是举例)。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竞争,你可能也听说过某高考状元被11所美国大学统统拒绝的经历,原因之一就是他没有合理地做出保底之选。

如果你手里有张排名表,不妨从下往上看,从第100名到第80名中先找几所感兴趣的学校名字,然后按后文的方式研究;再找第80名到第60名的几所感兴趣的学校;再找第60名到第40名的几所感兴趣的学校,依此类推。如果你对保底的学校确定了兴趣,排名高的学校就是对自己的奖励。注意,我不是在小看你,而是要你对自己的留学前途负责。下面说几种更具体的方法。

2.看学校的申请论文题目要求

如今很多学校都在使用“Common Application”,只要你注册一个账户,就可以看到每个使用本系统的学校的申请论文题目。这些题目反映着学校的个性。看着这些题目,脑子里想象自己会怎么写?如果看到题目觉得心有灵犀,恭喜你,你和这个学校可能产生了共鸣;如果抓耳挠腮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放弃吧。当然,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那些只盯着顶级学校的学生,那些学校的题目无论如何都会让你抓耳挠腮的。

即使不用Common Application的学校也会公布自己的题目,只是找起来麻烦一点而已。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你会了解到很多学校会问你:“为什么申请我们学校”,这时候第三种方法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3.利用好学校的官方网站

其实选学校的过程就是一个回答“为什么申请我们的学校”这个问题的过程。你必须真正地了解学校的个性:支持学习的方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学生生活/社团、所在地区文化、地理气候等,你才知道它是不是“适合”,才知道那个题目的论文怎么写。而上述这些信息,你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都能找到。注意每所学校网站的“Academics,Student Life,About US”栏目。

看看学校是如何描述自己的?这很有意思,每所学校都会把自己的个性描述得非常明确。例如,Wisconsin-Madison——我是一所研究类的大学,女校Smith College——我们是要培养未来女领袖的,Oberlin College——我们爱音乐,你要不爱音乐你不适合来我们这里,等等。

4.利用好美国本土的一些评论网站

在中国,关于美国大学的信息很有限,更多舆论和公司在鼓吹排名。但在美国,人们一般不关注排名,往往去看权威的评论。在中国,你可能很难买到《菲斯克大学入学指南》这样的书,但可以参考以下这些网站:

www.campustours.com和www.youniversitytv.com?提供在线视频,全景展现学校的校园和特色,由在校学生讲解。

www.studentsreview.com,由美国学生评论自己学校的好坏,真正来自内部人士的解读。

www.campuslive.com,同上,由学生评价自己学校生活的优劣。

www.collegeconfidential.com,一个非常权威的辅助学校选择和评论的网站。

http://collegeprowler.com,这里有很多另类的排名和打分,例如,你可以找到每所大学的校园及周边安全系数的排名。

http://www.stateuniversity.com,这是美国各个州立大学的权威评论网站。几乎没有多少中国家长和学生关注这些网站信息,但实际上它们非常准确,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5.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

大学四年的时间,不仅仅是学习,生活同样重要。只有生活得好,学习才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千万别觉得只要学校好,一切都好。要真正了解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选学校时候要尽量使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与学校的个性吻合。如果你很内向,不要去大型公立学校,在那里你很难结交到朋友;如果你特别外向,不要去山区和乡镇的学校,在那里你会很压抑。如果你怕冷,学校的地理位置最好在中西部和南部……

学校个性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校园视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喜欢围墙,有老式楼,觉得那才是大学,那么加利福尼亚大学这样的学校你该考虑。纽约大学是所名校,但它在城市中心,没有校园,走在楼群间感觉不是在上学而是在上班,你喜欢吗?圣路易斯大学好像个小花园,景色优美但面积很小,你喜欢吗?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知名大学,进去之后感觉像个大工厂(也没围墙),你喜欢吗?

我们帮助学生选学校时,往往要问很多问题,除了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外,上述问题也要详细询问,再加上本书中阐述的其他问题。因此我们选出的学校申请命中率都很高,学生去了之后也反馈“找到了理想的归宿”!这是我们的骄傲和秘诀,希望能和你们分享。

美国本科选专业和选学校的博弈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些美国本科留学选学校的另类建议,在本文中我将结合选专业和各专业的就业前景来谈谈如何选学校。

“专业”在美国人眼里到底是什么

毕竟是去美国留学,所以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美国人对专业的想法。在美国的大学学制里,你真正进入一个专业不是从大一开始,而是从大二开始的。而大学课程的渐进过程是从基础选修到专业前导课,再到专业高层课的过程。这两个细节都是美国人对专业想法的具体体现:本科教育不是去“深入钻研”一个专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用一个词来总结的话,就是“通才”教育。

在这个阶段我们所说的“专业”,还是基础的学习和“方向”的学习。真正深入一个专业的学习过程是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而某些职业倾向性极强的专业在美国的本科开设得非常少,如会计学、精算学。开设这样专业的学校往往其办学宗旨就是促进就业,其在招生宣传上也会大肆鼓吹学校的高就业率。而文理学院则是要标榜其学术成就和对“未来领导”的培养。总而言之,美国本科教的是思想而非专业。

这和中国的大学是非常不同的。在中国,就业的压力使大学很关注毕业去向,因此谈到选大学和专业,冷门与热门之说就难免甚嚣尘上了。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的大学里转专业很容易,研究生学另一专业也不难;而中国大学几乎无法转专业,研究生也更讲究对口。

在美国大学里,专业到底怎么选

我的观点是选学校重于选专业。但既然本文讲的是专业,我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其实核心就一句:地理位置和实习机会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美国就业,雇主看本科毕业生的两个方面:大学平时成绩(GPA)和实习/实践经验。中国有句古语:“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条件的两个人,一个成绩好没实习经验,另一个成绩一般但经验丰富,美国公司永远先选经验丰富的学生。因此,在美国大学里的任务之一是找机会实习,踏入职业环境,积累真正的工作经验。好在美国的大学基本都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地理位置会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作用呢?美国和中国在这点很类似,各个行业有自己专属的区域,而且非常明显,这里举几个例子吧。

(1)如果你想学经济、金融类专业,那么你可以在纽约和波士顿两个城市画直线,以其作为直径成圆,这片区域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当然要选这里的学校。加州的两个大城市和西雅图也可以。但如果去中部的州学金融专业,意义就不大了。

(2)如果你学工程、高新技术、计算机技术专业,自然首推硅谷所在的加州。如果是机械工程、制造业专业,中部州尤其是伊利诺斯州集中着很多大公司。匹兹堡和底特律这样的大工业城市也要关注。比较有意思的是伍斯特理工学院,它所在的位置没那么多大工业公司,但其工程专业确实非常棒。

(3)如果你学生物专业,靠近海岸线的大学普遍有很好的专业。加州的几个分校、波士顿的几个大学,在这方面都很突出。

(4)如果你学传播学、新闻学专业,那么大型城市的学校是必须考虑的,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发达的报业和新闻业。但这里又要细分:学电影电视专业去洛杉矶或纽约、芝加哥;学新闻、公关、广告专业去东部海岸区;搞理论研究去丹佛附近;学多样化去佛罗里达;学高新技术多媒体去加州。

(5)如果你学政治、国际关系专业,自然首都华盛顿特区附近的大学是你应该重点考虑的。

(6)如果你学理科,如物理、化学、数学或相关专业,那么你选择学校名字中带有“Polytech”或“Institute of Tech”的,这和地理位置关系不大。可这些学校对实习的重视也是毋庸置疑的。

(7)至于一些倾向性不那么明显的专业,如历史、人文、教育等,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开设,在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所以,在考虑去美国读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的是学校所在的地区。看它都是哪些行业的兴盛区?有哪些该行业的知名或不知名的公司——只要你能争取到实习机会,对将来在这个行业、这个地区就业必然大有裨益。

当然,大多数学校都遵循以上所说的规律,但难免有特例。我只是希望本文的说明能够帮助你理顺思路,找到筛选学校的方法,这就达到本文的目的了。其实,第一篇文章里提到,大学申请论文可能有“将来的计划”题目,那么这篇文章也能帮你理出这方面的些许思路。

活动准备?做你真实的自己!

在本书之前的内容中,我向大家介绍了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的主要思路,即“学术与个性”。学术自然指平时成绩和TOEFL/SA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而“个性”就体现在申请论文和你的课外活动上了。

我和很多申请人聊起申请计划的时候,他们最头疼的就是课外活动。哪些活动是“好的活动”?哪些才被美国录取官认可?该怎么准备?无论是活动多的学生,还是活动少的学生,都觉得摸不着头绪,因为活动无法量化也没有分数。而美国的高水平大学又几乎都重视此项,把它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于是很多申请人一脸无奈地追问:老师,我该怎么办?

什么样的活动是好活动(一)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你一直坚持的活动就是好的活动!美国大学录取官最重视的素质之一,就是“坚持”。他们认为,坚持不懈地做某些事情,可以证明你是个有计划、有条理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坚定的目标。他们认为这样的学生才会在美国的大学里取得学术上的成功。

你可以没有特别的活动,没有高级的获奖经历,但你一定要有自己坚持的事情。有的同学坚持了8~9年的游泳,有的同学坚持了6~7年的钢琴……这些看上去很普通,但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中学学习压力有多大,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你坚持了一项“和学习无关”的活动,总有你的原因和感触吧?在你的申请里表达出来!

每个申请人都了解,Common Application系统里的作文部分,第一题目就是写一篇关于你的课外活动的文章(Write about one of you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考察的是什么?是一项你一直坚持且有所感触的课外活动。

什么样的活动是好活动(二)

有的同学问,我坚持了好几个活动,哪个是“好”的?也有的同学问,有的活动谈不上坚持,那怎么判断?如果是这样,有以下的几个判断标准:

(1)获得地区级/国家级奖励的活动。例如,全国英语大赛一等奖,北京市高中某某竞赛一等奖,等等。

(2)展现领导力的活动。美国很多大学都重视申请人的领导力潜质。如果你是学校学生会主席或某兴趣社团的主席;如果你组织了某(几)项集体活动;如果你带领大家做了某(几)项创新活动,请写出来。

(3)文艺/体育活动,尤其是坚持且取得成绩的。美国大学很重视文艺和体育,认为这是“全面发展”的最基础的素质。如果你擅长绘画、某种乐器、网球、足球、篮球,如果你恰巧是校队的主力甚至是队长,请写出来。

(4)体现辩论、演讲、写作等素质的活动(尤其是能使用英语表达的活动)。例如,模拟联合国、学校辩论大赛、某某论文比赛都不错。

(5)体现社区/公共服务素质的活动。例如,各种志愿者、社区卫生服务、敬老爱幼活动、支教等。

(6)夏季活动。例如,参加了夏令营(尤其是美国的)或参加了夏季学校。如果你在高一或高二的夏天,有幸参加了美国顶级学校的夏季学分课,成绩还不错,那恭喜你,你走在别人前面了。

(7)科技创新或专利活动。这个不用做太详细的解释,但有些专利未必就有用,如一个“特别的相册”——除非你把它的特别之处解释得特别清楚。

(8)实习、社会实践类活动。利用假期到某某公司的某某岗位实习,无论是否带薪都是很好的活动。美国大学鼓励申请人提前接触社会实践。

“我没有活动怎么办”

别逗我了!理论上说,没有哪个同学是确实“没有活动”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我沉迷于玩游戏,那么你是不是在坚持?你能否从游戏里提炼出一些感悟?我分析了这个游戏的程序,我分析了这个游戏的设计,我分析了……我甚至由此希望将来从事电子工程。明白了吗?请回到第一点,坚持的活动就是好活动,哪怕它特别平凡。

活动准备的禁忌

活动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从中提炼的思想有高下之别。但活动准备的时候,最大的禁忌是作假。我见过不少申请人,他们愿意接受某些公司“包装”,去准备一些假的活动,这非常不可取。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别以为美国录取官看不出来哪些活动是假的。而且,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你能提炼出什么思想呢?——别等入学以后,老师无意间问起来你的“某某活动”,你尴尬地说:“对不起,其实没有……”

还有一种包装形式,就是临时给你准备一些活动,让你参加去凑数,这也是不可取的。坚持的才是好的,临时的、一次性的活动不会有什么突出的成就。

哈佛大学录取办公室主任访谈

威廉·R·菲茨西蒙斯,哈佛大学录取及经济资助办公室主任,从事工作超过20年,答读者问。

在过去的两天里,《选择》栏目收集到近900个提问威廉·R·菲茨西蒙斯的问题,威廉·R·菲茨西蒙斯在哈佛大学长期担任录取及经济资助办公室主任一职。某些读者提交了关于录取方面的个人请求——代表自己或代表刚刚摘掉尿布的孩子(这实在令人吃惊)。其他一些人提问了一些问题,关于防止种族与性别歧视的积极行动、传统招生、精英大学教育费用的增长和哈佛大学是怎样决定录取哪名学生、回绝哪名学生的。

问题:请允许我假设在申请哈佛大学申请者中,80%~90%的申请者都符合要求并且理论上能够在学校中表现很好。他们拥有优秀的GPA和SAT成绩。哈佛大学是怎样决定录取谁的呢?有没有客观标准?如果有的话,您可以描述一下那些标准吗?对于想要进修特定专业的学生,哈佛大学有没有录取数量的内部要求呢?

作为3个孩子的家长,以我从一个学生角度的观察来看,这个过程更像一个有风险的进程,并非是一个传统、可预测的过程。

——诺曼·盖尔芬德

回答:我们招生的目标是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到学校就读。很多人相信“最优秀的”这一标准应当由标准化考试成绩、学习成绩、班级排名来界定,这种想法很容易理解。另一位哈佛大学录取办公室主任比尔·本德在1960年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标准的看法:“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具有简洁性、客观性、时间管理相对容易、节省金钱、免于忧虑、有清晰的逻辑基础等优点,所以更易于应用和维护。”

虽然我们重视客观标准,但我们会从更广泛的视角上衡量优秀的标准。考试成绩和学习成绩为学生本身在学术前途和成就方面是否有潜质提供了一些指标。但我们也会仔细考核申请人的课外活动是否具有特殊性和其个人品质。

学生的想象力、性格的坚韧性和他们良好的判断能力——这些是在录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并不是由考试成绩展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课外活动、老师和指导咨询师的证明以及校友和工作人员的评估报告体现的。

我们会将这些方面——学术成就、课外活动的特殊性和个人品质牢记于心。我们会仔细考核每份申请材料,关注上述的所有方面。

录取人员能成功界定和识别准确的性格因素并决定它们在录取中的比重,这要求录取人员必须具备谨慎、明智的素质。录取委员会相信,将性格及个性纳入衡量标准比不将其纳入衡量标准更容易促使“最优秀的”新生班级的形成。

我们相信,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学生拥有多样化的背景、学术兴趣、课外天赋和职业目标对教育质量会造成影响,如同一个优秀的员工或物质资源一样。

上述要考虑的因素仅仅是一个指导思想,并没有包括全面的情况,也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在整个录取过程中是很小心、谨慎和谦虚的,因为我们知道自身处理的是不完全的信息,而且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大学里或人生更远的路途中会有什么成就。但事实情况是,哈佛大学每年高达96%~98%的毕业率长期位于或接近于美国大学的顶尖位置,对此我们深受鼓舞,这使得录取决定更像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哈佛大学的录取官员以区域代表的形式工作,阅读每份来自他们管辖地区的申请材料。他们会记录下所有的数据,为得到缺失的材料联系申请者和学校,对申请者的优势和劣势做出评论。一些申请材料会由4个不同的人来阅读,每个阅读者都会查看申请者的实际数据并做记录,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对申请材料做出额外的评价。

录取及经济资助常务委员会由大约有30名来自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教职员工组成,他们计算并实施具体录取及经济资助的相关策略。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也会审核从全部申请材料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申请材料,以及那些拥有雄厚学术资格、展现出对艺术超凡创造力的或针对录取策略提出问题的申请材料。

录取委员会工作人员根据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方针工作,针对每个独立的申请人做出决定。录取委员会由教师常务委员会和约35名来自录取及经济资助办公室的教职员工组成。

录取委员会根据地理区划和申请数量被分成20个小组委员会。每个小组委员会通常包括4~5名委员会成员、一位高级录取官员及阅读材料的多名工作人员。

一旦所有的申请材料被阅读完毕并且小组委员会的进程开始,区域代表就以一名拥护者的身份工作,针对每名候选人的优势做出摘要汇报给小组委员会。小组委员会成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讨论、投票后,向委员会推荐做出(是否录取的)一个决定。虽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申请人的支持比例总是会被记录下来,允许其他小组委员会做对比使用。

随后,小组委员会在委员会前呈示并维护自己的推荐人选。在阅读或听取任何申请人的摘要时,委员会成员可以对拟议的决定提出问题并要求对此申请人进行全面重新审核。

很多候选人是被重复展示于录取委员会面前的。小组委员会或委员会针对某个申请人可以持续讨论,但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委员会会对来自各个小组委员会的候选人进行对比,因此是超出地域界限的。

这个严格的对比过程必须努力做到深思熟虑、细致和公平。它虽然十分耗费劳动力,却具备非凡的灵活性和可能性,事实上直到录取委员会寄出录取通知书前,决定都允许做出变动。

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性格特点是录取的基本决定因素。哈佛大学的校友经常指出,从同龄同学那里得到的教育是他们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从舍友间、学生餐厅、研讨小组、课外活动及哈佛大学宿舍中得到哪些教育取决于录取哪些学生入学,他们是否能够接触其他人的思想。

因此,录取委员会付出很大的努力试图辨别出能够成为杰出“教育家”的学生,能够给予同龄同学和教授以鼓舞的学生。

尽管有的哈佛学生在某单一学术或课外领域里可能展示出超凡的优秀能力,但大多数被录取的学生是在各方面都展示出不同寻常优势的人,并且无论从任何方面看都是全面发展的。为达到拥有多样性、多种优秀程度的卓越人才的目标而付出的激情、承诺和奉献,将很好地为学生们在大学的学年甚至整个人生服务。

问题:当我的女儿意识到自己应当到一所大学读书的时候,常春藤盟校就成了她的目标。她是一名优秀的学者、校学生会主席——关于她的成就我能列举很多很多。但是,我们是一个加利福尼亚州的中产阶级家庭。我们不具备申请经济资助的资格,也无法负担每年超过5万美元的私立大学费用。行政管理人员有没有意识到,中产阶级的人们正面临着远离高等教育的现状?

——维姬

回答:有潜力的学生永远不应当被经济资源的缺乏阻挡住通往首选大学院校的道路。近几年来,哈佛大学在经济资助方面做出了彻底的改善,让各个经济阶层的家庭都能够得到并且负担得起哈佛的教育。今年,本科生经济资助项目的数额达到了历史最高——1.4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比过去的10年前增长了近167%。

对于在这些经济不景气时期仍渴望哈佛大学教育的家庭,我们在关键时刻制定了新政策。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迈克尔·史密斯、哈佛学院院长伊夫林·哈蒙兹申明了哈佛大学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向所有的学生和家长发出的一个明确而令人信服的信息,那就是保持哈佛大学的大门向所有经济背景的有天赋的学生敞开。

申请经济资助不会对申请者被录取的机会产生任何影响。我们所有的经济资助都是基于需求的:60%的学生会获得资助金,70%的学生会获得某些形式的经济资助。

新政策包含以下3个主要部分:

“0~10%标准”:哈佛大学最新的经济资助政策大幅度下调了针对收入低于18万美元的家庭的期望付费数额。收入在12万~18万美元的家庭,需要向学校支付收入的10%。收入低于12万美元的家庭,随着收入数量的减少支付比例从10%持续下降,当收入等于或低于6万美元时支付比例降低为零。例如,一个普通的家庭收入为15万美元,那么这个家庭需要承担一个孩子在哈佛大学的约1.5万美元的费用。即使是对收入高于18万美元的家庭,如果面临着特殊的经济变动,也有资格申请补助。

无贷款政策:在计算为本科学生提供的经济资助计划时,哈佛大学不希望学生们办理贷款。贷款已经被学校增长的补助金替代,但提出要求的学生和家庭仍可以申请。

取消考虑房屋抵押贷款:哈佛大学从不考虑根据房屋抵押来决定一个家庭能否负担得起大学费用的能力。与之前的措施比较起来,这项决策的变更已经为受影响的家庭将价格降低到平均每年4 000美元。

很多其他大学,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也在各自的经济资助项目上做出了重大变革。学生和家庭可以通过大学网站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新出现的经济资助机会。

罗伯特·莫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的幕后故事

本文原载于《时代》杂志,记者:劳拉·菲茨帕特里克。

校园或许还处在假期的悠闲中,但是在这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大学上:201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公布于众,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依然稳居“国家大学”排名首位。《时代》杂志对罗伯特·莫斯进行了采访,罗伯特·莫斯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数据调研主管,同时也是操作这个饱受争议的排名体系长达20年的权威人士。采访的主题是怎样把排名名单整合到一起以及怎样使其优化,另外还针对今年的“新星”院校进行了短暂讨论。

问:您能否为对排名体系不是很了解的读者介绍一下排名背后的理论方法?

答:排名体系以15个指标为基础,其中包含声誉指数、录取数据、员工数据、经济来源数据、校友捐赠、新生保持率及毕业率。我们没有对所有的2 000多所学校进行对比,而是将它们分为10个不同的类别,如“国家大学”和“文理学院”。我们权衡每个变量。同行评价或学术声誉在变量中占据了最大的比重——25%。

问:您是怎样权衡每个因素的权重的?

答:通过我们多年积累的决断能力。我们的排名不是从同行评审排名意义上而确定的社会科学。我们不会将自己的结论和权衡系统交给一个学术团队,让它们来评价对错与否。但是,我们肯定会定期同许多相关专家会面,讨论我们采用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且我们已经从事这个行业25年了。

问:您提到了声誉调研。有批评的言论指出,某些做排名的工作人员或许同他们评定的院校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的经验,反而通过受贿的方式进行评级,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反应?

答:我认为,有一小部分学校,大多数是“文理学院”名单中的院校,它们对声誉指数非常在乎。总体来说,我们今年的调查问卷回答率有所上升,从46%上升到48%,因此有一些迹象表明,这些抵制(源于那些拒绝填写声誉指数问卷的院校)正在逐年减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认为人们不能对归于不同类别的每个院校进行排名。我们基于一个前提,即我们会得到数量足够庞大的回答,有足够多的人对足够多的学校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因此,我们会得到一个关于每所学校的统计价值数据。在教育层面上有一些主观的部分,而这部分是不能单凭数量来衡量的。同行评价则正是试图评价出那部分。

问:年复一年,排名却似乎没有太大变化。您是否想过改变评价方法而革新排名呢?

答:我个人不会。我希望我们能够衡量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某些具有可比性的数据是排名体系不具备的,同时也是教育体制的缺失。那就是,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

问:是什么阻止了你们衡量那些呢?

答:不是任何数据都是可以得到的。院校本身不会衡量学习的效果。你大一的时候和毕业的时候掌握的知识有何变化?你对老师有什么感觉?学术的严谨程度有多强?你有多大的学习参与性?我们不可能获得所有学校的此类信息。

问:您是否曾经考虑过摒弃声誉调研,而去评价一些您刚才提到的其他方面?

答:这需要学校配合才可以。我们必须通过和足够多的学生合作,从而得到有统计价值的数据样本。个人之见,我认为学校不会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合作做诸如此类的事情。

问:另一种经常听到的批评言论说,排名体系经常鼓励学校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设施,如攀岩墙。这样说合理吗?

答:一些院校或大学校长或董事会将提高排名作为行政目标。有些学校则将学术政策的目标也确定为提升排名。但是我不认为这些真正伤害了学生的利益。你说的那些因素并不是排名体系中的因素。一些学校的人士并不真正了解排名方法,他们说的事情是一些有悖事实的借口。总体来说,关注排名不会损害学生的利益。如果学校在意一些排名因素,如增加毕业率和新生保持率、支付给教职员工更多薪酬、班级规模更小、大班更少、使教职员工拥有更优秀的资格证书,以上所有都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因素,而学生将会从中受益。

问:几个月前,克莱姆森大学被曝光试图通过策略投票操纵排名,即给竞争者一个低于平均分的评定。然而克莱姆森大学否认了这项指证。这是不是您试图避免发生的事情?

答:当然是。我们在排名时对每所学校去除了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所以,我们有一些统计保护措施来防止任何形式的策略投票行为,保护学校成绩不受影响。并且,各个学校成绩一直保持稳定的事实——学术调查显示——恰好证明了个别学校是不能儿戏成绩评定的。

问:让我们来讨论一些具体的学校。2012年有没有一些惊喜呢?有没有一所学校排名比2011年有很大飞跃?

答:相比2011年而言,2012年的排名没有很大变化。2011年哈佛大学名列榜首,2012年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人们会评论这个。但是两所学校之前就很接近,现在它们更是排到了一起。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学校都非常稳重,顶尖的学校拥有足够的资源吸引顶尖学生并且年复一年的保持高毕业率。排名靠前的大学很难有重大的分数变化。

问:有没有一所学校的名次稳步提前,或者会在排名很靠前时让读者大吃一惊?

答:“国家大学”名单里的华盛顿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因为董事会举措的改进而一直稳步前进。有一所让大家都会惊讶的学校就是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它既在“后起之秀”名单中位于顶尖位置,又在“专注本科教学”名单中位于第4位。这是一所并不出名的学校,但竟在这两个名单中几乎拔得头筹,正像乔治梅森大学、东北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一样,都是在“后起之秀”名单中接近于顶尖学校的院校。

问:您是否考虑过将校友的收入纳入排名标准中呢,根据薪资范围排名?

答:考虑过。在排名中有两处应用到了收入。在MBA排名中,我们采用的是收入的数据。在法律排名中,我们采用的是工作地点的数据。采用薪资范围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受本科生或研究生学历的影响,薪资范围会有多不同。这就是原因所在。但是,明显的是人们在乎这个指标。赚钱的多少和学位的价值是很重要的。学生们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负债,他们必须还清欠款。

问:如今大学排名众多,是什么将你们的排名同他们的区分开的呢?

答:我认为,我们的排名对公众是最有意义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排名体系是最透明的。我们排名体系采用了最合理的排名方法。当公众看到某所学校试图提高在我们的排名体系中的名次,他们会说,既然这所学校想要提高排名,那么他们一定值得关注。其实,本质上,院校本身也是让我们拥有如此高信任度的关键所在。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古人称关中为陆海之地,天府之国。这样褒奖如此区域。固然是古人的慷慨,不过也证明了关中之美。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本书通过传说、历史典故、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各地遗留婚俗等方面对婚俗文化加以解读,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生动却又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中华婚俗文化风情画卷。
热门推荐
  • 独宠邪妃:帝尊,请收敛

    独宠邪妃:帝尊,请收敛

    某日风不和日不丽的,首席杀手夕阳赶了回潮流,穿越了——别人穿越是娘不疼爹不爱,还是一身废材,兄弟姐妹乱欺负,臭名远扬,到她这干脆是封闭式教养,妹妹渣爹爹渣,除了府内府邸旁系外面木一点人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终于美女翻身,笑傲九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各类萌宠齐上阵,各类药丸做糖豆,本想畅游天下四海为家,谁知被一个禽兽盯上——夕阳笑:“呃,最近想找个夫家呐,有意者上门提亲。”于是提亲之人从城南到城北两个来回,某男脸黑了。“哥,我来提亲,聘礼嘛……就我自己吧。”某红衣男子欢了。“弟弟,你酒尚未解开,为兄带你去醒酒可好?”某男二话不说拎着就走。两个时辰之后“乖娘子,咱们去生孩子……”
  • 余香

    余香

    余香遗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付。爱上你,从你侧卧凝神于一株青草,嘴角酒窝盛满轻浅的笑,回头对我说:“你知道吗?青草,是世间最凝神的香。”那一瞬间,却已是万年。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时朝云无觅处。如果死是一场永远沉浸于有你的梦境里,如果重新拥有你的代价唯有消逝,那么我要去梦里拥抱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园异能歌手

    校园异能歌手

    她是天才少女雪悠蓝,是圣夜中学的歌手,他是天才少年南宫战龙。她是大名鼎鼎的杀手刺骨。他是孤傲的特工寒风。他们的相遇会擦出什么火花呢?两人,究竟是会成为朋友,还是会成为仇人?
  • 做自己的心灵导师

    做自己的心灵导师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别跟自己过不去,聪明人不会和自己对着干什么事都不要太较真,要努力工作更要聪明地享受生活你是不是总在取悦于人,没有人比自己更值得去取悦给自己一点心理补偿,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些奖励等。
  • 御石至尊

    御石至尊

    女娲补天的最后一块五色石遗落人间,一分为五,分落在世界各地,后人吸收神石上灵气,开始修炼武学,创立万千门派。少年张彻,得世外高人指导,融合五块神石之力,借助自身的神秘体质,通过不同寻常的修道路走上修行的巅峰。“圣人们说谁掌握了神石,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而现在神石就在我的口袋里。”“敌人灰飞烟灭,世界在我脚下燃烧。”
  • 异世成长日记

    异世成长日记

    什么天才,在我的系统面前都什么也不是。来看主角如何玩转异世,报得美人归。
  • 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

    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

    三年的婚姻生活,她耗尽一切,心伤而逝!老公陪着情妇流产,连最后一面也无缘一见!三年了,是终结!还是她的开始?重生!不再为他伤心,不再为他而活,只为自己好好活一次!可是前世的情爱当真能挣脱?
  • 天降虫群

    天降虫群

    突然出现的虫子让和平的世界变得不再和平,所有人都被迫适应这样的世界,有人痛苦,也有人乐在其中……
  • 探究式科普丛书-地球的肺:植物

    探究式科普丛书-地球的肺:植物

    我们知道,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我们所需的能量和氧气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可谓功不可没,它们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和氧气外还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吃的瓜果蔬菜来自植物,我们喜欢的花花草草也是植物。现在的城市中,人们将绿色植物移植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给死气沉沉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命的活力。说了这么多,植物都有哪些种类呢,最大的植物以及最小的植物是什么呢?植物有哪些特性?它们又是如何分类的?赶快打开你手中的这本书,我们一起游览植物王国吧!
  • 西风旅团

    西风旅团

    灾害蔓延,怪物肆虐,被封禁在游戏中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