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0400000007

第7章 以信息化人才培养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继2010年6月,我与武警指挥学院广大师生交流关于重大军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研究成果之后,今天再次应邀来到“中国武警大讲堂”,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起探讨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问题,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愿意就这个全新课题做点抛砖引玉的尝试。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胡锦涛同志关于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命题。转变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指通过改变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等基本要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和发展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的标准样式、运行机制和一般方法,并在遵循战斗力生成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适应信息时代遂行多样化任务需求,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形成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信息能力为主导、以具备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它是战斗力诸要素和各种相关因素矛盾运动、相互作用与协调融合的产物。其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追求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最大化,以获取最佳军事效益。在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根本在人,“瓶颈”也在人。其中,信息化人才是现代战斗力的根本支撑。因而,加紧培养信息化人才,既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迫切需要,也是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必须将其摆在战斗力建设总体布局的优先位置抓紧抓好。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是以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构想;三是着眼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本对策。

一、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从广义上讲,所谓信息化人才,必须具备信息主导观念,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具有操作信息化设备与开发本职工作所需的信息技术本领,具有驾驭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行动和领导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从狭义上讲,武警部队的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适应建设现代化武警和信息时代遂行多样化任务需求的军事人才,主要包括:信息化复合人才、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人才。信息化复合人才,是指既具备组织武警信息化建设能力,又能运用信息手段指挥部队遂行执勤处突等多样化任务,还会管理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装备的现代型综合人才。这类人才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最急需的、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核心人才。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是指能够履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职能,主要从事作战指挥和处理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包括作战指挥警官和参谋保障人员。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指从事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的各级组织领导人才。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点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指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使用、维护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础人才。新装备操作人才,是指能够熟练使用生成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系统软件,特别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普及型人才。这类人才是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主体人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遂行任务需求的拓展,大量新装备配发部队,三级网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对广大官兵提出了“人人懂功能、个个会操作”的很高要求,只有大量培养上述人才,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才有可能。

(一)转变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以信息化人才为支撑

信息化是现代条件下部队战斗力的内核,信息化人才是战斗力建设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武警部队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信息化人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部队建设和履行使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但随着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步伐的加快,信息化人才素质与模式转变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对培养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世界战争史早已证明,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资源。如果说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完成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等多样化任务的物质基础,那么信息化人才则是决定遂行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资料统计表明,20世纪初,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比例只有近10%;现在,这个比例已升至60%以上。有人形象地将信息化战争称为信息化人才对决的战争,这说明信息化人才已成为信息化战场的主宰。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和武警部队使命需求,必须把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作为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因为离开人的主体作用发挥,无论是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还是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都将无从谈起。因而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把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来筹划、来落实,大力提高他们的信息识别认知能力、信息需求确定能力、信息获取利用能力,从而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信息化人才匮乏严重制约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当前,不论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还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与改革发展,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作支撑。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的单位对信息化人才在战斗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高,没有把信息化人才建设摆上应有位置,存在信息化人才培养内容偏旧、专业偏窄、规模偏小、路子偏粗等问题,导致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理论研究与筹划人才力量薄弱,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信息化复合型指挥人才不多,懂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很少,新装备维护和操作人员、特种专业人才和信息战、体系战、心理战人才缺口大,总队、师以下单位会软件开发、会编辑程序的人才和网络维护员严重不足。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信息时代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瓶颈”。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着眼任务需要,拓宽培养渠道,创新育才模式,加大培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引领和带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转变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当务之急

从美军等转变现代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做法看,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是现代战斗力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就武警部队实际而言,近年来官兵的信息化素质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建设现代化武警、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官兵素质结构中军事技术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仍很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据资料统计,美军军官100%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博士、硕士研究生达47%;俄罗斯军官中98%受过高等教育,指挥军官全部是大学本科毕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军官均具有大学本科文化;印度营以上军官、以色列少校以上军官都有硕士学位。相比之下,由于种种原因,武警部队在这方面还有明显差距,目前团以上干部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仅占12.8%,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2.9%,另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是通过函授等成人教育途径取得的文凭,知识含金量尤其是信息知识量较低。随着武警信息化装备、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综合通信、计算机网络、机要保密、政治教育、后勤指挥和后方防卫等为主的部队信息化系统建成,迫切需要一大批懂技术、精研发、善谋略、能指挥的信息化人才。当前,我国正处在对敌斗争复杂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和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群体性事件和恐怖事件呈现出多发趋势,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复杂性、多变性增大。武警部队要履行好职责使命、完成好中心任务,必须着眼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全面提高官兵的信息素质。可以说,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一项最根本、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

二、以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构想

信息时代武警部队执勤处突和维稳反恐,从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到指挥手段都在发生巨大变革,置身其中的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呼唤和催生着大批复合型、指挥型、管理型、技术型、操作型信息化人才。为此,必须围绕执勤确保安全、处突确有把握、反恐确保制胜、抢险救援高效的目标,全力打造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人才队伍。

(一)打造信息化复合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武警部队王建平司令员强调指出:“随着部队职能任务拓展,以数量规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已难以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必须走质量效能型的精兵精装精训之路,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许耀元政委也强调指出:“必须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事实证明,信息化复合人才越多,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就越快。随着武警部队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机关办公自动化、指挥控制实时化、勤务管控可视化、教管训保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那种仅靠人的数量优势和老办法的执勤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战斗力生成需要。因而,减少数量规模,提高质量效能,就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培养更多的信息化复合人才,奠定科技强勤、创安、兴训的坚实基础,从而逐步达到减员增效,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1.优化人才结构。编制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复合人才编成结构。一方面,应紧紧抓住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这个重要机遇,加强信息化复合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信息化复合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满足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任务需求。另一方面,应对战斗力生成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科学预测信息化复合人才需求量,合理设置编制机构和岗位,努力实现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结构布局和使用效益最大化。比如,执行反恐作战任务,既要有信息素质过硬的军事指挥人才,又要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排爆、侦察、防化、狙击等特种专业人才,还需要有谈判专家、心理疏导人员等特殊人才。只有把这些人才综合使用好,才能形成反恐制胜的“拳头”。又比如,在民族地区执行维稳任务,打的是军事政治仗,要求广大官兵既要有驾驭和控制复杂局面的军事能力,又要熟悉掌握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会使用常用的民族语言,具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任务需要,大力提升信息化人才的复合素质,为部队履行职责使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加大改革力度。顺应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信息化复合人才的需求大势,变革不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事物势在必行。一方面,应依托执勤管理平台,积极推进智能技术在一线执勤中的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智能管理、通道智能防范、监控智能识别、险情智能感知、枪弹智能管控、情况智能处置,使系统监控由固定哨位延伸到动态勤务和目标全域,首长机关勤务管理实现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另一方面,应抓好执勤目标规定外勤务撤收和执勤分队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强势推进“四防一体化”建设,减少固定执勤哨位,真正实现基于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复合人才倍增基础上的减员增效。比如,这几年通过上下努力,建成了集监控、防护、报警、通信、执勤信息管理为一体的执勤管理信息系统,纵向贯穿武警总部、总队、支队、中队至执勤哨位,基本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和联防的有机统一。目前,在全部队担负执勤任务的中队、哨位和各级勤务值班室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各级兵器室安装了监控和报警联动系统,重要执勤目标安装了图像识别、智能报警和电子防护系统,自上而下不仅可以实时检查、监控每个哨兵的执勤情况,而且还可以辅助哨兵执勤。过去,一个支队领导现地查勤,半个月也难以把执勤目标检查一遍;现在利用网络,一二十分钟即可把所有目标透视一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成果。历史上,武警部队曾一度每年要发生上百起执勤事故,步入信息时代平均每年就一两起,可见信息化战斗力生成对确保目标安全的巨大作用。

3.科学编成力量。力量是战斗力生成的根本要素,直接影响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随着信息化复合人才的与日俱增,力量编成中的信息含量和人才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根据武警总部决策,要着眼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需要,构建结构合理、精干合成、优势互补、多能一体的遂行执勤处突等多样化任务力量体系。执勤力量重点建好“三员一兵一组”訛一线力量、本队应急力量、友邻增援力量、目标单位和地方治保组织联防力量,确保遇有情况,能整体联动、高效处置。处突力量要以机动支队为主体,以教导队、训练基地和院校为支援,以执勤分队力量为补充,确保能稳定本地、跨区支援、全域机动,有效遂行多样化任务。反恐力量立足信息时代反恐作战需求,进一步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反恐力量建设,大力加强数字化反恐分队和单兵装备,整合作战各要素,优化战斗编组,提高作战能力。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应以机动部(分)队为骨干力量、以执勤部(分)队为常备力量、以卫勤应急分队和工化分队为专业力量,完善跨区遂行任务调用机制,确保遇有灾情能迅速反应、快速到位。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大批信息化复合人才作支撑、起作用、保落实。

(二)打造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牵引武警部队作战指挥模式由文电指令型向智能遥控型转变

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而且决定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成败。信息化条件下,单靠传统的文书传指、电话发令,已远远不能满足作战指挥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现场透明、实时感知、全程遥控的智能化指挥。近年来,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维稳、反恐和抢险救灾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特别是处置藏独“3·14”和疆独“7·5”暴乱事件组织指挥的成功实践,都证明智能遥控型指挥的可靠性和作战指挥人才过硬的信息素质。因此,必须全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以引领作战指挥模式由文电指令型向智能遥控型转变。

1.健全指挥体制。作战指挥体制在部队组织体制中处于“中枢”地位。其体制编制是否科学,对部队作战行动尤其是组织指挥具有决定性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及其成果巩固。信息化指挥人才在作战指挥体制中举足轻重,其结构必须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要求。一方面,应根据武警作战指挥特点,调整职能、精干机构、减少层次、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促进指挥体制向扁平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扁平式指挥结构。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联合指挥机制,明确指挥权限和职责,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确保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其公安机关联合指挥互联互通、顺畅高效。再一方面,应把勤务管理、战备值班、行动指挥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各级应急响应责权,建立部队内部综合集成、集中统一、灵活高效的指挥机制。

2.创新指挥手段。依托“三网一系统”,进一步构建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全域管控、高效处置的勤务管控手段。立足功能完备、纵横贯

通、实时控制,建立以现场态势信息为支撑、以行动筹划为核心、以力量协同为重点,贯穿武警总部、总队、支队三级指挥机构并延伸到末端,具备信息采集、智能分析、辅助决策、联合作业功能的一体化处突指挥手段。应针对反恐作战高层决策的特点,构建指挥平台与单兵的战术数据链,实现各级指挥员能够指挥到单兵、单兵能够实时将一线情况传输到各级指挥机构。武警部队着眼有效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建成了以各级指挥中心为固定指挥平台,以综合指挥车为机动指挥平台,集指挥控制、情报侦察、辅助决策和综合保障功能为一体,有武警特色的处突指挥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感知现场、智能决策、实时指挥、高效控制等功能。在处突中,各级指挥中心能够从网上快速搜索到事件基本情况及处置预案,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机动部队行动位置,以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动中通”,将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精准掌控部队行动。近年来,部队在遂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抗震救灾、“8·8”舟曲救援、奥运及世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中,指挥信息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部队向上级直至中央报告情况、指挥部队行动提供了直观依据,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3.搞好指挥保障。一方面,应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为依据,制定完善与遂行任务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形成门类齐全、上下衔接、配套完善的预案体系,为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提供依据和遵循。另一方面,应大力加强作战数据、侦察情报、机要通信、信息保密、气象水文、兵要地志等要素建设,为部队配备野战指挥器材,全面提高指挥保障能力。

(三)打造信息化管理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由管理粗放型向集成精准型转变

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施管方法是否科学,对转变和优化战斗力生成模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部队编成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军事管理内涵大大拓展,粗放式管理模式已跟不上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向集成化、精准化转变,使其充分发挥应有功效,保证战斗力持续生成,继而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由管理粗放型向集成精准型转变。

1.加强集中管理。推动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管理是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如美军在海湾战争前的信息化建设中,都是各军种独立发展,结果在战场上暴露出明显弊端,军种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协调。战后,美军调整了思路,花巨资重新规划通信网络建设,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管理,改建了国防信息系统局,统管全军通信建设。伊拉克战争后,美军于2005年在国防部、军种部、战区司令部和各专业司令部先后设立首席信息官,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管理。美军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由分散到集中的经验,值得我们武警部队研究借鉴。应紧密结合遂行任务实际,大力构建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筹划,制定完善有关制度和技术标准,努力使上下左右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

2.坚持精细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科学管理的创新模式,有益于提高管理效益。其核心是信息化、系统化、标准化和程序化,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系统化为前提,以标准化为基础,以程序化为途径,确保管理过程精确、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精细管理追求精准、精确、精湛,效益最优。这就要求信息化管理人才应按照管理要素信息化、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系统网络化的目标,对管理进行具体细化,把管理工作的任务、成效和责权利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形成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的良好局面,确保管理功效充分发挥。近年来,武警部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军械库、兵器室的网络管控,枪支弹药管理双重直控、双人互控、上下联控,做到了一人取不出、外部盗不走、动用能感知、应急有保障;总部、总队(师)两级机关普遍应用GPS定位系统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管控,大大减少了车辆事故。利用连接到基层的信息网,及时将各种教育信息和授课方案分发到基层中队,开展心理咨询、官兵谈心等活动,使部队教育和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取得空前高效。

3.实行系统管理。信息条件下的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管理层次更多、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应针对武警部队高度分散、点多线长、任务多样等特点,注重运用系统的方法、观点、思路来筹划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克服传统管理理念束缚,树立大系统、大管理、大协作理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序发展,防止自行其是、自成体系。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各种需求,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等关系。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具有武警特色的“管理综合集成分析系统”,把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经验判断和计算机分析相结合,增强管理综合效益,形成整体战斗力。

(四)打造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由传统训练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

在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进程中,专业技术和技术人才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专业技术和技术人才作支撑,就没有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是军事训练。人的科技素质再高,武器装备科技含量再大,离开了军事训练,人与武器装备就不能达到有效结合,提高战斗力与实现生成模式转变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在教育训练中的骨干作用,摒弃落后的训练方式和消极保安全思想,凭借先进技术手段助推训练质量提升,确保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由传统训练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

1.探索组训模式。一定的体制编制只是从形式上将人与武器结合起来,而深层次的真正结合必须通过长期训练实践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在加强装备研制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模式,即依托作战指挥自动化信息系统,开展单元合成训练,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实现各类信息融合共享、指挥控制实时高效、战斗行动自主协同;采取指挥所演习等形式,组织侦察情报、指挥控制、通信保障、装备保障、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单要素、多要素、全要素集成训练,实现内部系统互联、信息互通;按照指挥机构全、指挥手段全、参战力量全、保障要素全的要求,认真确定训练编组,进行全系统全要素整体融合与动态检验性训练,并大力开展首长机关指挥对抗训练,不断提高指挥谋略水平和业务技能。

2.更新训练内容。按照信息时代遂行多样化任务要求设计训练内容,把掌握信息技术和系统运用、组织实施信息作战摆到重要位置。大力强化信息主导、综合集成、资源共享等理念,运用信息化建设新成果促进军事训练,把学习信息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战法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出来,使之成为战斗力生成的新增长点。

3.改进训练方法。信息时代军事训练技术含量高、难度大,传统的训练方式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因而运用科技成果创新军事训练方法、手段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基地化训练、模拟化训练、网络化训练已成为现代军事训练的主要手段。在基地化训练上,应进一步加大训练基地建设力度,充实基地专业组训力量,采用先进手段,完善逼真战场环境和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训练基地作用。在模拟化训练上,应进一步加大模拟训练技术研究开发力度,逐步形成通用化、制式化、系列化训练模拟器材和软件体系,实现模拟训练从静态模拟向动态模拟、技术模拟向战术模拟、模拟单一警种向模拟多警种的转变。在网络化训练上,应充分利用建设现代化武警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和网络资源建设,构建与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相链接的训练信息系统,积极开展网上训练和教学,推动网络化训练向高效率、实战化方向发展。

(五)打造新装备操作人才,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由体能拼搏型向信息主导型转变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新装备操作人才,才能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发挥先进武器装备的最大作战效能,从而实现人和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与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否则,再先进的装备器材,再尖端的技术手段,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的执勤处突反恐,将大量使用先进武器装备,不再仅仅是体能的拼搏,而是人与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有机融合,因而必须依靠信息科技主导武器装备,并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武器装备的效能,努力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由体能拼搏型向信息主导型转变。

1.搞好规划。信息化武器装备是信息时代军事形态的基本标志,要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必须重视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应按照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要求,坚持需求促进,切实把履行职责使命的装备保障力现状搞清楚,把有效保障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差距搞清楚,把形成体系保障能力的标准搞清楚,为制定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培养新装备操作人才规划提供依据。在规划实施中,应大力发展信息化指挥、机动通信、侦察探测和精确打击等特种装备,突出抓好直升机、无人机、防暴装甲车、防暴巡逻车和精确打击等重点装备;以首都为核心,以敏感地区和大中城市为重点,在着眼把处突反恐装备配齐配强上下工夫。

2.重点突破。首先要集成现有装备。应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搞好摸底、梳理和论证,运用“嵌入”、“融合”等手段,对直升机、防暴装甲车、狙击步枪及部分性能较好的特种装备器材进行改造,加挂高新处突反恐装备器材,有效提升现有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和科技含量。其次要研制重点装备。研制开发处突和反恐任务急需的无人机、高效能非致命性武器,隔障探测、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装备抗干扰及远距离爆炸物探测等装备器材,进一步完善装备体系,为部队遂行处突反恐任务提供先进、管用手段。再次要引进先进装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武警部队的免税政策,不断加大先进技术和装备器材引进力度,把装备引进与自主研发结合起来,通过引进带动自主研发水平和武器装备科技含量提升。

3.系统配套。应紧紧围绕体系建设、系统配套来筹划装备,注重用大系统观点和方法推进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到不同类型装备相互兼容,同一类型装备形成系列,单兵装备攻防兼备,装备技术保障适应多样任务和不同地理环境要求,防止政出多门,避免脱离实际,不断提高信息化装备建设质量,增强装备操作人才的信息素质和能力。

三、着眼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本对策

科学的培养模式是信息化人才成长的“倍增器”,要使之有效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只有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把牵引构想真正落到实处。

(一)重政治培养

政治素质是战斗力根本要素——人之核心,乃模式转变的根本保证。武警部队很多情况下打的是军事政治仗,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只有坚持政治第一标准,才能确保信息化人才政治上坚定可靠,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尤其是他们极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论调,其目的就是妄图动摇维护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柱石。2011年初中东、北非一些国家政局突变、社会秩序动荡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勾连聚合、借机炒作,通过互联网频繁散布反动政治言论、策划煽动非法聚集,对我国进行多波次、连续性捣乱破坏活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培养信息化人才,必须把确保官兵政治合格放在第一位。应紧紧围绕胡主席提出的“思想政治过硬、军事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完成任务出色”的忠诚卫士标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切实增强官兵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部队高度纯洁。

(二)多途径培养

促进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创新和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子,力求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素质人才。一是系统教育。应充分利用院校教育资源和教学优势,对官兵进行信息知识系统培训。应在相关院校扩大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推进信息类专业人才研究生教育。应结合实际制定信息化知识扫盲计划,突出解决信息化观念和信息化知识普及问题。发挥院校和部队各自特长,建立信息化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信息化人才交流、联合办学、联合训练、联合攻关等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短期培训、轮训机制,举办信息化远程网络教学和高级研修班。武警党委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开办军师职领导干部信息化知识培训班的决策,不失为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对信息化人才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是实践锻炼。应以岗位锻炼为平台,根据任务需求,明确锻炼标准,切实打破条块界限,走好军政后岗位轮换、机关与部队交流锻炼、警种之间交叉任职的路子。应以课题攻关为促进,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确立一批科研课题,大范围组织人员攻关突破。应以任务摔打为载体,每逢重大军事活动、急难险重任务,多安排一些重点培养对象代职、观摩,多组织一些近似实战的对抗性演习,让更多的信息化人才得到锤炼和提高。三是警地并举。培养信息化人才,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部队上下共同努力,还需要警地携手形成合力,走警民融合式培养路子。据统计,目前美军研究生教育约有90%依靠地方院校代培,其中陆军研究生基本完全依靠地方院校代培;空军虽设有理工学院,但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军官70%以上由地方院校代培;海军主要依靠海军研究生院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但仍有20%的海军研究生由地方院校代培。这种做法,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院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优势,吸收最新信息技术,提高军队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启示武警部队,信息化人才培养应紧跟国家人才发展大势,依托社会各种资源,完善以逐级培训为主体、岗位培训为补充的全程全员培训体系,逐步走上院校教育与部队教育衔接、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受训相结合的路子。应发挥部队在地方高校设立的选培办作用,瞄准信息化专业,严格标准条件,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培养训练,不断提高选培质量。应有计划地输送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应地方院校深造,聘请地方人员到部队讲授信息化知识,采取与地方联合办学、联合办班等形式,提高官兵信息化素养及应用能力,逐步建立起育人有院校依托、教学有教授上台、科研有专家指导的育才网络。

(三)分层次培养

根据建设现代化武警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应分五个层次来实施:第一个层次是,武警总部机关相关部门领导;第二层次是,武警总队(师)机关相关部门领导;第三个层次是,支队(团)机关相关部门领导;第四个层次是,各级机关人员和基层干部;第五个层次是,士官队伍和专业技术骨干。信息化人才培养可与任职培训结合起来,培训时间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宜。培训内容各有侧重,不同层次人员应设置与之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内容,防止“一刀切”、“一锅煮”。切实通过正规系统的培养,使受训者不仅提高综合素质,而且提高信息认知、分析、判断和运用能力,科学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和勇于开拓能力等。这些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也就有了可靠保证。

(四)全员额培养

重视和发展全体官兵的信息素质,是加快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应通过加强信息教育、定期举办信息技术讲座等措施,引导官兵从信息角度观察与思考问题,提高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应大力加强学科专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部队教育训练信息化改革,修订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标准及相关政策,使信息化知识经常性、普及性学习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应深入开展岗位练兵,突出新装备基础操作训练和信息化指挥应用训练,提高官兵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素质和能力。应广泛开展网上教学、网上作业、网上训练、网上考核,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诸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网络。应优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激励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小结:着眼建设现代化武警的战略目标,从什么是信息化人才与战斗力生成模式等概念出发,阐发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对于牵引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论述复合型、指挥型、管理型、专业型、操作型五类信息化人才,怎样牵引战斗力生成模式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文书指令型向智能遥控型、管理粗放型向集成精准型、传统训练型向科技支撑型、体能拼搏型向信息主导型五个转变,最后提出重政治、多途径、分层次、全员额四条培养与牵引保障措施,试图从人才为本的角度,回答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到底转什么、如何转的问题。这里,我要强烈呼吁: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更要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面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各级指挥员,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不断强化转变理念、提升信息素质、贡献聪明才智,为打造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战斗力新模式而努力奋斗!

[注释1]本讲是2011年4月12日,作者应邀到武警指挥学院“中国武警大讲堂”所作的专题辅导讲座,讲座由该院训练部部长胡高团少将主持。军事学核心期刊《武警学术》2011年第9期摘要刊登,并获得该刊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武警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摘要刊登。

[注释2]武警总部到总队(师)、指挥部、院校一级综合通信网,总队(师)、指挥部至支队(团)二级综合通信网,支队(团)至大、中队(营、连及执勤点)三级综合通信网的统称,包括接入各级综合通信网的有线通信业务系统。

[注释3]武警执勤中的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一体化。

[注释4]訛作战勤务值班员、网络查勤员、领班员和哨兵、应急小组。

[注释5]武警部队现代通信的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机动通信系统。

同类推荐
  • 抗战之强势崛起

    抗战之强势崛起

    四万万中华儿女,九百六十万壮丽山河。前所未有的旷世磨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正义战争竟然打了八年。中华儿女损失惨重,丢盔弃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这一切都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看王志平如何为中华名族的崛起注入新的辉煌,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本书开启强大金手指,爽文也!
  • 抗战之重回1938

    抗战之重回1938

    为了清除A国在我国西南边境设置的恐怖组织训练基地,西部战区命令称为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雪狼中队配合武警、特警突击队清除掉这种盘踞西南边境毒瘤,在顺利完成任务之后,突然间天空伸手不见五指,重见阳光之后,他们来到1938年的血色战场,他们毫不犹豫,用自己的信仰,为祖国南征北战........。
  • 八路

    八路

    王一是怎样成为一名八路的,,,,,,,,
  • 艰苦卓绝

    艰苦卓绝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15个地区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以及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与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不但使自己站稳了脚跟,而且在战略上策应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行动,保存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油画《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深刻展示了以陈毅为代表红色游击健儿在环境异常艰苦、情况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斗争情操。
  • 那个名叫花木兰的女子

    那个名叫花木兰的女子

    在我(李从良)招纳花木兰后,由一个普通的幕僚翻身到将军之位,总想着发起一场战争,在花木兰的指引下却是在遏制着战争,直到我(李从良)发起一场“潜伏之战”,将敌方的“潜伏之战”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但是同时却挑起了真正的一场战争,残酷而又血腥,里面的“小人物”一个一个的出来,试图挽留那场和平的局势,我(李从良)在另一个层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战争,草原上的残酷与人性的杀伐迫使我(李从良)不得不深思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一名大将去控制局势——天命所为,千般人力不可为
热门推荐
  • 西游人间

    西游人间

    公元八四二年,唐武宗灭佛,凡间佛宗支离破碎。此事引起三界道家佛家纷争。悟空师徒四人自请转世轮回,重入凡间,以悟人性之根。只是这一次,四人下界投胎都被收了法力。他们的成长历史,就是一部悟空转世的传奇!四人如何以肉身凡胎之身面对尘世的艰险?被收了法力的悟空如何依然能在凡间掀起腥风血雨?好吃懒做的八戒,老实憨厚的沙僧,刻板教条的唐三丈,他们在凡间又过得如何呢?凡间-----比妖更可怕的究竟是什么?
  • 宫主,娶我可好

    宫主,娶我可好

    彼时……她是身世最好的大家闺秀,父亲手握重兵,母亲名盛帝都,外祖父三朝丞相;他是破落小镇平淡无奇的一名过客,一次重伤,为她所救。再见……他是大胤国最尊崇的未来天子,经天纬地之才,空前绝后之纶;她是宫中小小琴师,籍籍无名,如履薄冰。世人都道,他宠她爱她刻骨,她中毒,他以身为她过毒,替她伤痛;她坠崖,他毫不迟疑追下,死生相随。却不想,他终是怨她恨她至极,他登基为帝前夕,亲自带人诛杀她和她的母亲,母女二人,血溅城门。彼时,她……已有身孕。多年后。夜华宫宫主爱妻生辰,当朝天子亲自前往祝贺。有随行宫人却见,那夜华宫宫主竟是像极……先帝,而那宫主夫人却俨然是当日先帝那位……亡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苍茫无尽

    苍茫无尽

    在一座小山城之中,一个叫叶云的少年执着于成仙。“你好大的胆子!”叶府的祠堂中传出一阵阵怒吼,一个穿着长袍的中年人正指着跪在地上的一个少年咆哮着。“修仙!”少年的一双眼睛铮亮,似乎根本就没有将中年人的话听进半句。“以后你若是还敢提什么修仙,我非打断你的腿...”咆哮声就是叶府的家丁听见都害怕的打颤,可叶云却不以为意。“修仙!我要修仙!”叶云就像着了魔,只想着修仙。修仙大道,逆天之路。
  • 血猎:寒夜之辰

    血猎:寒夜之辰

    楚雁寻,外区孩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十八年来为了离开外区艰苦读书,最后换来的却是开往地狱的一趟列车。当她意外生还,迎接她的是一座学院大门的洞开,隐蔽在繁华的里区里,无数血族在他们的手中死去。她以为她从此可以摆脱血族,可是后来她才发现,人类永远无法摆脱这些魔鬼。而她,一个在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废物,带着没有异能的烙印,也跟着老生执行过不少任务,霓虹梦的破碎和里区处事的艰难让她越来越想家,可当她跟随学院众人前往外区时,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亲人……这时,重重疑团,接踵而至……
  •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爱情之初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爱情之初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美丽大学生遇到一个一表人才的大帅哥,而开展的爱情故事。
  • 夕颜花开暮色悲凉

    夕颜花开暮色悲凉

    奈何终有曲终人散时,夕颜花开暮色悲凉,你是否还记那日悲凉的暮色,那朵戴在我发髻间的夕颜花,那个执花等你的我。
  • 倾城绝恋:校草请入瓮

    倾城绝恋:校草请入瓮

    希望这可以像上一本书一样带给大家,喜悦。她是一个可爱姑娘,而他是温柔校草,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生离死别之后,相遇,再忆起,有小三出现??到底是温柔校草胜还是冰冷王子更胜一筹??
  • 双子灭世

    双子灭世

    双子转世遗忘过去五彩神体毁灭天地本书是按现代理念创作出的返古小说,这十六个字着重体现小说的大纲。但书内细节轻松幽默,能让你在快乐中体验一把毁灭天地的快感
  • 龙缘

    龙缘

    它是一条可以主宰人间朝代帝王更替的护脉龙神。这个身份听起来十分拉风,不过可惜已经是过一百多年前,上一任的护脉龙神--它的龙爹败给了凤凰族,位置被夺,从此它们一家就十分落魄地依附别人,窝在一条又窄又小的小河沟里,受尽白眼。直到有一天,一个翻身的机会突然出现,它十分不幸地继承了龙爹的龙脉,去寻找拥有皇族血统的帝王之后,重新从凤凰爪中夺回护脉神的位置。它到了凡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查探到一个修真门派中的少年是可能的对象。但它又不幸地摸错了路,爬进了另一个门派的院子,摸到了另一个凡人的床边……
  • 仙禁之门

    仙禁之门

    抬头望天,一座座倒立的大山林立,无尽汹涌的江海奔涌。那个倒立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横跨星系的试炼何人称王。地球上古魂法无数,林松不知该如何抉择,“唉,功法太多也是一种烦恼啊。”天生天魂体质让他很是无奈:“天赋好不怪我,你们也不要那么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