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1400000020

第20章 丧葬禁忌(2)

(五)丧眷禁忌

居丧,古称“丁忧”,也称为守丧、值丧、服丧。由于人们常把丧事视为凶事,因此与死者相关的眷属就成为异常的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凶兆和晦气的意义,同时也就产生出了对其进行约束的禁忌。这些禁忌,如果丧眷不自觉地执行,那么其他外人还要进行干预,并强制其遵照执行。因为这些禁忌不仅仅关系到丧眷本人,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周围人群的吉凶祸福。这些禁忌既表现在哭丧、吊唁、祭奠等方面,也表现在生产、生活等方面。

作为服丧的孝子,服丧时间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的不同讲究,但是一般为三年。尤其是第一年,是重孝,身上带有煞气,是不幸之兆,是走下运或低运的象征,与他人交往会给他人带来晦气和不幸,因此在服丧期间丧眷一般都禁忌参加一切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禁忌和别人吵架斗殴,禁忌到别人家去串门走动,尤其禁忌到有病的人家中去串门。民间尤其禁忌服丧的丧眷观看建井、修庙、安炊、婚嫁、产妇和婴儿,以免冲犯了神圣和喜庆的事情,招致被看的人家和个人发生凶祸之事。在甘肃绝大多数地区,服丧的孝子禁忌进入亲戚家门,但是至亲例外。在陇东地区,亡者子女及一切热孝之人,不得在哭三之前进别人家门。在陇中地区,重孝在身的人一般在三年期间禁忌随意进入族外人家的大门,有的地方是在百日内。在服初丧的“头七”或百日之内,一般禁忌参加生产活动,其中原因既因为带有凶兆的丧眷对庄稼成长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更由于人们对亡灵感到敬畏而停止正常的生产、生活,以示重视。在古代,还有“三年居丧不为官”的规矩,除非有特殊情况,经过皇帝的恩准,称为“夺情”。

服丧的三年期间,所有亲房宗族都有孝在身,俗称“有服”,逢年过节都禁忌贴红色的对联,但可贴白色或蓝色的。不走亲戚,不访友,不集会,不拜年。在服饰方面,服丧期间禁忌穿红装和彩服,以白色为孝服的颜色,一般都要着素色服装。举行丧祭时穿的孝服,称为“披麻戴孝”,也称“孝衫”、“丧服”、“丧装”、“孝衣”。按照《仪礼·丧服》规定:“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意思是说:丧服。丧服最重的是斩衰裳,配以用麻做的首绖和腰绖、粗糙的丧杖和用粗麻纠合成的绞带,丧冠用麻绳做缨带,鞋是用菅草织成的。对此,相传孔子的弟子子夏所作的“传”则作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传曰:斩者何?不缉也。苴绖者,麻之有蕡者也。苴绖大搹,左本在下,去五分一以为带。齐衰之绖,斩衰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大功之绖,齐衰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小功之绖,大功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缌麻之绖,小功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苴杖,竹也。削杖,桐也。杖各齐其心,皆下本。杖者何?爵也。无爵而杖者何?担主也。非主而杖者何?辅病也。童子何以不杖?不能病也。妇人何以不杖?亦不能病也。绞带者,绳带也。冠绳缨,条属,右缝;冠六升,外毕;锻而勿灰。衰三升。菅屦者,菅菲也,外纳。居倚庐,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寝不脱绖带。既虞,翦屏柱楣,寝有席,食疏食,水饮,朝一哭、夕一哭而已。既练,舍外寝,始食菜果,饭素食,哭无时。

这一段“传”的意思是说:

传文说:斩是什么意思呢?斩就是让衣服边侧的断口露着,不去缝齐它,表示内心悲痛,无心修饰边幅。所谓苴绖,苴是指大麻能结子的那一种。首绖的粗细约相当于一握,麻的根端在左耳上,绕过额、颈,麻的末端压在根上,将首绖的粗细减去五分之一,就是斩衰的腰绖。大功丧服又次一等,首绖与齐衰之服的腰绖一样粗细,再减去五分之一,则是大功的腰绖。小功衰服又次一等,首绖的粗细,等于大功腰绖,再减去五分之一,才是小功腰绖的长度。缌麻是五种丧服中最轻的一种,其首绖的粗细与小功的腰绖相等,减去五分之一,则是缌麻的腰绖。苴杖,是用竹子做的。削杖,是用桐木做的。杖是扶病用的,杖的高度都要与心脏的位置相平,而让竹或桐木的根朝下。杖是什么呢?就是爵,有爵者才有杖。为什么有人没有爵位却有杖呢?那是因为他是以嫡子的身份担任丧主。有人不是丧主,但也有杖,又是为什么呢?那是为了扶持他因悲痛而致病的身体。少年男子为什么不用杖呢?那是他不会因悲哀而致病。未成年的女子为什么不用杖呢?那是因为她们与死者关系比较疏远,也不会因悲哀而致病。所谓绞带,是用麻搓成绳后,再绞合而成的带子。丧冠用一条绳屈而绕之,再打结,多余的部分下垂为缨带,绳缀连在冠上,缝在右侧。冠布捣捶时不加石灰。衰的密度是二百四十缕。所谓菅屦,是用菅草做的丧鞋,鞋两头多余的部分向外缝纳。孝子居丧期间住在倚庐中,睡在草荐上,头枕土块,哭泣唯哀痛所至,不规定在昼夜的某一时间。最初只能喝粥,早晨煮一把米,傍晚煮一把米。睡眠时不能脱去首绖和腰绖。虞祭之后,可以将倚庐上的草苫略事修剪,原置于地上的楣两端也可用柱子顶起来,并可以睡在席上,吃粗疏的食物、饮水,哭泣早、暮各一次就可以了。举行过练祭之后,就可以睡到倚庐外面的垩室中,可以食用蔬菜和水果,吃饭和素食,哭泣没有规定的时间。

以上只是就“斩衰”这一最重的丧服进行介绍,而居丧期间孝子的孝服依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可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服”,在古代都有着严格的样式规定。如今,平民服丧一般都简化为死者的儿子、女儿、女婿、孙儿、孙女等穿孝服戴孝帽,其中孝帽用粗麻条扎白布巾做成,孝服以开边襟的白布长衫为样式,白布蒙孝鞋;丧服的边款是居父孝用毛边,母丧用齐边,父母已双亡穿孝鞋全封白布,否则鞋后帮留口。其他亲友子女吊丧一律撕给白布巾披头戴孝,称为“撕白”。同姓族人集居,也有借孝服区分亲疏的习惯,所谓“出五服”以外,便是旁系族支的说法。在民间,缝制孝服禁忌到别人家去,恐怕对其不利。在陇东地区,死者的重孙辈男孩,在丧事中挂红,即穿红色衣服,或戴小红布条,俗称“隔辈”,其用意是将辈分加以区别,防止阴魂损伤冲害幼小的子孙,起到避邪祛恶的作用。俗语也说:“死爷爷,肥孙子,欢得媳妇跳蹦子。”这类习俗南方也有,《清稗类钞》中有“昆人为母丧服红裤”条:“昆山乡女之居母丧也,必以红色布为裤,服三年乃除。谓母育己身时,恶露甚多,有血污之秽,死后必入血污地狱。服红裤者,为其祓除不祥也。男子亦间有之。”在陇中地区,服丧期禁忌妇女化妆或穿颜色鲜艳的服装,一般应素服。

在饮食起居方面,丧眷在服丧期间禁忌饮酒吃荤。在葬埋之前,对前来参加吊唁的亲友,也一般以素食招待。安葬了死者之后,就可以用酒席来招待亲友,但丧眷仍禁忌饮酒,也禁忌和前来吊唁的宾客同桌吃饭。孝子们一般单独在一起吃饭。在陇东地区,忌孝子陪客喝酒;禁忌服丧期的孝子剃头、刮胡须,女孝子忌梳头、擦粉。在陇中地区,父母去世后的百日之内忌剃头刮脸、洗衣服,忌在院内泼污水。孝子在服丧尤其是在“头七”期间,禁忌理发、洗头、梳头、剃须和刮脸等,都是表示悲痛欲绝、无暇梳洗的意思。

生活在甘肃的满族,在服丧期间,男女禁忌生儿育女,否则不吉利。服丧三年期间,男性禁忌穿红色衣服,女性头上禁忌戴红色头花。守孝百日内,妇女禁忌去掉“包头”,男人禁忌剃头刮脸。前来参加悼念活动的亲戚朋友,所戴之孝,均由丧家发给,禁忌事后收回。在各种禁忌中,以“百日不剃发”最为重要,被视为“祖制”,违者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六)祭扫禁忌

祭扫也称“墓祭”,就是指孝子到死者的坟墓前陈列供品和香火进行祭祀扫除的活动,是对死者进行追悼纪念的一种方式。这种习俗产生的时代很早,汉代时已经相当流行,沿袭至今。古人认为:“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相信坟墓是亡人变成鬼神的地方,是生者为了免受鬼祟的祸扰进行供奉的地方。祭扫既包括刚去世后的服丧时间,也包括以后每逢春节和重要时令如清明节、中秋节等,亡人的生日即“活忌日”、亡人的死日即“死忌日”等等特殊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孝子贤孙都要亲自备好供品与祭礼去死者的坟墓前祭奠。否则,对自己以及整个家庭都是不吉利的。在这些定时和不定时的祭扫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禁忌。

对于祭扫坟墓的具体人选,民间也是有着诸多禁忌的。一般来说,不是至亲,妇女既禁忌参加丧礼,也禁忌参与祭扫活动。人们认为,只有那些家中无管事的男丁,女人才亲自上坟,其实就是子嗣单薄、宗族人丁不旺的意思。尤其是孕妇,更是不能参加丧礼,也禁忌参加祭扫坟墓的活动。否则,死者的亡灵会“扑”着惊吓腹中的胎儿,不吉利,甚至会使孕妇发生早产或难产。对于触犯了国家法律而处以刑罚以致留下身体残疾的人,即使是孝子,也禁忌为父母送葬,也禁忌上坟祭扫,民间以这种人为不肖之子,“惭负先人”,不但给父母丢人现眼,就连整个宗族都要蒙上奇耻大辱,脸上无光。《孝经》中引孔子的话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於事君,终于立身。”因此,作为人子,如果在身体上受到了刑罚,应该自己进行深刻反省,而无颜面见列祖列宗,恐怕祖先亡灵看见,心生痛楚,不接受后人的供奉。在祭扫上,孝子一定要亲自到坟墓前致祭,禁忌请他人代劳,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尊敬之举,要受到祖先神灵的责怪以导致不祥的。《论语》上记载孔子的话说:“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不亲自去祭扫,那就相当于没有祭扫。

对于祭扫的礼品,民间一般都讲究节俭,禁忌奢侈豪华和铺张浪费,认为只要能尽到孝子的一番孝心就可以了,无需大肆讲排场,可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

祭扫新坟的时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与禁忌。其中在一些地方,初丧时有“复三”的习俗,即在葬埋了亲人的第三天早晨,要静悄悄地到坟墓上去进行祭奠,在时间上宜早不宜迟,赶在太阳初升时就要返回。这种习俗,既是表示生者对死者的一种追悼怀念,又含有三日之后希望死者重新复活的原始意味在内,同时还有看视坟墓是否完整等意义。祭扫新坟,应该避忌太岁的日子,认为太岁压祭主的本命。因此后世将清明这一天专门列为祭扫的公共时间。关于清明节的禁忌,详见本书《自然禁忌》一章,此不赘述。

在民间,一般初丧时的祭扫,大多以七数为期,逢七必祭,从“头七”即“一七”到“断七”即“七七”一共四十九天,分别到坟前致祭七次,据说人的鬼魂经过超度之后,少则七天,多则七七四十九天,才能超生,离开阴司。关于“七”这一数字,在民间通常都表示阶段性,往往是以七七作为终局的。清代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丧家七七之期,见于《北史魏书》、《北齐书》及韩琦《君臣相遇传》,又顾亭林《日知录》、徐复祚《村委老谈》、郎瑛《七修类稿》,皆载之。要皆佛氏之说,无足深考。唯《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复也。祭于来复之期,即古者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灵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复,则不复矣,生者亦无可如何也。此说最通。”在南方是这样,在北方也是如此。逢七祭扫可能有求死者复生还阳的意思。有的地方,禁忌在“四七”祭扫,因为“四”与“死”谐音。一般对“五七”相当重视,儿女们要亲自做大量祭品上供,只许多不许少,而且在坟墓前要把大量的祭品吃完,禁忌剩下带回。“六七”的祭品一般由女儿准备。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六七不吃家常饭,单等女儿摆筵宴。”在民间,祭扫时都有“犯七”的禁忌,也就是在七祭的日子正好赶上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等“明七”或者十四、二十一、二十八等“暗七”,这是不吉利的,必须要避开这些日子,另择或者顺延一天进行。在祭扫时,禁忌在墓地随意走动,因为这是祖宗灵魂出没的地方,恐怕打扰,招致灾祸。按期祭扫的习俗,如今在民间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初丧的祭扫外,还有百日、周年、三年、五年和十年忌日以及清明节等官祭的节日等祭扫习俗,基本禁忌与初丧时相同,这既表现出宗族间的亲情友谊,又展现出对祖先神灵的崇拜纪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组成了中华民族悠远而丰富的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不但具有民俗价值,在伦理价值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

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视猪为“秽物”,因此禁忌在坟墓周围拴猪或者垒起猪圈,认为这是触犯神灵的事情,会引来灾祸上身。

在上坟祭扫时,有些地方禁忌在焚烧纸钱时用棍棒去拨弄或挑动冥钞,恐怕将冥钞挑碎,成为残钞,祖先的神灵不好使用。如果有的冥钞烧去了一半,没有烧尽,也禁忌重新放回火里去烧,认为那是祖宗的神灵在想着自己的后代,想给子孙后代留下福气,让这些未燃烧尽的变成钱钞,俗称“子孙板”,否则不但子孙后代受穷,而且还会影响到子嗣的兴旺发达。在孝子去祭扫时,要专事专办,禁忌捎带着办其他事情,更禁忌在祭扫前或后去探亲访友,但是有的地方对此也不太讲究。

坟墓的周围,一般都要种树,俗称“挡坟树”,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坟墓风水的组成部分,禁忌空闲,有的家庭坟地本身就是自家的田地,要年年耕种,禁忌空闲撂荒。在坟墓上种树,也是有禁忌的。一般来说,坟墓上以种植松柏等为佳。关于在坟墓上种柏树的风俗,《风俗通义》中这样解释道:“墓上树柏,路头石虎。《周礼》:方相氏葬日入圹驱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侧,而罔象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与柏。或说秦穆公时,陈舍人掘地得物若羊,将献之,道逢二童子,谓曰:‘此名谓蝹,常在地中食死人脑。若杀之,以柏束两枝捶其首。’由是墓侧皆种柏。”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松柏不容易成活,因此民间又有在坟头或坟地周围栽种柳树的,据说是为了取柳树容易成活的意思,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如快速成活而生长的柳树一样,无灾无祸,健康成长。

祭扫时,禁忌遇上和尚和道士。如果不巧遇上了和尚和道士,那么就一定要提供斋饭并且和僧道一起进食。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死者的罪孽,便于死者的亡灵早日超度,使其升入天堂。否则,将对亡灵是很不利的,使其在地狱中受苦受累。

同类推荐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千百年来,各种神魔鬼怪一直在人们的幻想中肆虐。“吸血鬼”这种不死的猎食者,这个源自于西方的神秘形象是其中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一种。无论在宗教,科学还是文化等领域,“吸血鬼”现象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热门推荐
  • 三国之掌控天下

    三国之掌控天下

    三国是中华历史中,最乱的时期,那里有无情的杀戮,有热血的情谊,有倾国倾城的佳人,那里人才辈出,群雄争霸。五好青年黄熙,因意外卷入了一场阴谋中,从而不小心穿到三国,在那从一个毫无分文的乞丐到一个意气风发的枭雄。切看,黄熙在三国收猛将,惜佳人,夺江山...........
  • 如梦传

    如梦传

    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真人还在前。前尘往事烟云雾,燕子行岚梦苍天。古有天神藐凡尘,今朝再看界无边。
  • 虚假玄幻

    虚假玄幻

    现实与虚假两个世界交融,同一个人不同的灵魂,一场自己与自己的争斗,一场又一场不全的梦拼凑在一起,一部“预知未来”的手机,一场编织给“自己”的阴谋,这些构成了一部虚假的玄幻。
  • 携手阴天下

    携手阴天下

    当英雄遇上美人,才子遇上佳人,那接下来的故事都会是一段佳话。可是,当狐狸遇上了灰狼,猥琐撞了无耻,那样的故事还是佳话吗?谢流氓本以为捡到了一只懵懂白兔,可谁知道却是无耻小狼。总结一下就是,两个没下限的货在一种名为缘分这种坑爹的存在下相遇了,然后结伴同行了。然后千泽大陆上一种名叫公害的存在出现了……这是一个人贩子在拐骗妹子的时候反倒被拐骗的故事,也是一个凶残的萌妹子带着人贩子回娘家的故事。*谢流氓:“妞儿,嫁给我行不行?”苏小妞儿:“……”谢流氓急了:“妞儿,行就行;不行的话我再想其他办法。”苏小妞儿:⊙ω⊙‖
  • 宝宝哺育100分

    宝宝哺育100分

    本书主要讲述营养是宝宝身心发育的物质条件,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果营养结构合理,宝宝的体重会正常增加,动作和智力的发展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莫名的黑洞将一名新兵吸入了东汉末年,没有好的身份,没有厉害的技能点,有的只是比古人多了近两千年的眼光与见识,还有半桶水般的后世知识。看后世的新兵怎样在古代成就一番伟业……
  • 天隐和尚语录

    天隐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逆天王妃

    穿越之逆天王妃

    纳尼?穿越?感情老天是在捉弄她,这么狗血的事也能在她身上发生。而且……穿越后竟然穿到一个废材身上!还马上要嫁人了!嗯哼,嫁就嫁吧,让我来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王妃吧!!!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此后她一直一个人默默地待在自己的房里,不去争宠,可是偏偏被人算计,她终于忍无可忍了……
  • 转眼云烟

    转眼云烟

    遇上他,她以为是上天的眷顾与补偿,谁知最后他成了心底的更痛……遇上她,他才知道心跳真的会无端飞快,然而,她的心扑朔迷离……人生有缘,缘从孳处来;浮生若梦,梦里还有梦,一场车祸,一段真情,一个冬季的温暖。生命阴霾,情线染血,恨得有声,爱得无解!当她现出隐匿的真相,当他望见彼岸的真实,往事如云烟,一场劫难!京城归去,她以为生活将平静安宁,谁料超市外一场惊心动魄,再次掀起无妄风波。生命重又风雨飘摇,身边不仅多了个杀手,更添了个赌徒,最后还来了个合法老公,更有其他不同阶层的种种窥伺,此起彼伏……岁月如水,沉沉缓缓,明亮黑眸,静静凝望波折生命里迎面走来的俊朗男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女爱

    神女爱

    赏,花落花开,终是独舞。品,雪地孤冷,唯有自知。观,沧海桑田,两相依慰。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