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2100000051

第51章 中华文化建设的咏者、歌者、和者

如果说中华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那么应该说儒家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说孔子是咏者的话,那么因为歌之者、和之者不断,故儒学蔚成中华文化的泱泱大国。

长期以来,人们多把第一部正史《史记》的著者司马迁看作是反对正统思想的先锋,是因为他不仅为不登大雅的巨商小贾立《货殖列传》,而且还为游侠、方技者立法,使他们与帝王将相一起进入正史典册。其实,距离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并不甚辽远的司马迁却是怀着无限景从的心情为孔子立传的。孔子一生立志从政,确实设计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方案。他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直至暮年,在仕途几绝的情况下才退而研习学问,开了私学,广招门徒,从而享有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美誉。他追求人生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他希望以立德成就立功,但是仕途多舛,只得退而求其次以“立言”,他曾说过“学而优则仕”,不仅强调了学问对仕的重要意义,而且更注重学得轻松的人才堪为仕,“优”者,悠也。孔子特别强调以理想的人格化育世人,使世人皆树立良好的道德和积极进取精神。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事业的人品铸就了堪为主流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在这一点上,司马迁实是孔子的真正传人。他自己也曾说:“自周公五百年而有孔子,自孔子五百年而于兹也。”与司马迁相对,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班固是儒家学说的坚定信奉者,其实,他指责司马迁,却没有击中司马迁思想的真正意蕴。班固、司马迁在尊奉儒家学说上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司马迁显得“圆而神”,班固显得“方以智”而已。不幸的是,后世正史家多奉班固为正史开山,而鄙视司马迁的融通做法,使得历史发展中因袭思想经常压倒革新精神。

西汉时期,董仲舒把儒家学说变成了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这时的儒家思想实乃集先秦诸子学说之天成,即班固所说的,诸子已“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因此,董仲舒虽号称“废黜百家”,实际上是兼容百家为一家。应该说,儒家学说被引入政治之后,儒家人伦规范转变为政治伦理,其中平添了较强的政治功利色彩,王莽不分学术与政治,一味想在现实中复制孔子对西周的理想化描述景象,结果“新政”遂告败绩。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曾经历了与佛、道的大融合,一方面儒家学说成为了统治者生存的必备依据,另一方面也变得更具融通性,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儒家学说有不同的体认,儒家思想对不同阶层的人们也树立了不同的生活准则。这构成了中华文化多层次性的基础。士农工商各有所适,但这四民的分别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在变动之中,其后科举制度的推行更为这种变动确定了制度条件。人们或高从,或低就,从而奠定了社会上曾不断被注入新血液的基础。

南宋时期,朱熹对儒家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改造,他力图通过思想上的更多钳制来抑制经济多元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这给世俗的人们带来诸多生活的不便,却也有许多人尊奉得得心应手,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努力践行儒家学说的实干家,不过走向了极端之后,一些人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如海瑞、戚继光等。另一些人则变成阳奉阴违,心口不一的伪道学。尽管伪道学甚嚣尘上,但真儒学却以坚挺的脊梁竭力支撑着历史大厦经风历雨。

显然,在历史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一种理论咏者倡始之后,歌者、和者或发展了原来的理论,或把原来的理论引入歧途。我们不应因理论发展中有了支流,就否认理论本身。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当是对待理论的正确方法。故步自封、僵守教条是要不得的,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也是不可取的。

(原刊《世界日报》1998年2月13日)

同类推荐
  • 方瀛斋诗学录

    方瀛斋诗学录

    本书是集学术研究与学者思想、精神文化档案为一体的综合性论文集。分上篇、下篇两大框架结构。上篇主要以当代作家的文学文本的诗学研究解读为主。下篇主要以学者的思想与精神文化档案为主。
  • 拥抱与决裂

    拥抱与决裂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描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张国焘如何由一名马列主义者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更是令人深思。如毛泽东的妻弟在毛尔盖被击毙,成为党内严酷斗争的牺牲品;廖承志靠一杆铁笔和一杆画笔保住自己脑袋没有“搬家”;为实现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历史的读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历史的读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本书是一名知识女性的诗歌散文集,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妈妈的作品。这部著作同时也是一份心灵的自白、一份知识女性的情感收藏、一份年轻母亲的细语。讲述她寻找幸福、体会幸福和分享幸福的心路历程,表达出人性中如执著、坚强、热情、感恩等一些美好的特质,讴歌了亲情、友情、爱情,表达作者对生命和幸福的感动和热爱。全书分为五章,包括散文、诗歌、翻译作品共63篇,内容基本上是作者的人生感悟点滴,小中见大、细中有宏。
  •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7年选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故事精选。本书力求选出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热门推荐
  • 总裁老婆太麻烦

    总裁老婆太麻烦

    没有介绍,自己看。因为我也不会介绍!这是第一次写这种,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求评语!
  • 逆天皇妃

    逆天皇妃

    张萌生是天庭巡历尊者做梦时与人间大学士之妻所生。李空灵乃是翠竹仙子遗落人间的夜明珠,被弥笑大仙点化而成,送于王爷府抚养。二人长大成人,张萌生生得仪表堂堂,聪明好学,但是生性顽皮,不拘小节。而李空灵,自幼刁钻古怪,虽才华出众,品貌端庄,但是生性慵懒,年方十六,针织女红,琴棋书画无一精通,每日素面朝天从不涂胭脂水粉,好在生就一副好像貌,倒也不算难看。二人一次巧遇,志趣相投,成为朋友。从此一个个笑料百出的故事发生了。
  • 忘邪仙帝

    忘邪仙帝

    宙宇浩瀚,其宽阔不知几亿亿万里之广,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诞生了太多的惊才绝艳的盖世雄杰与红粉美眷,于那遥远不知岁月长短的洪荒纪元,万杰并起,千雄争锋!九种元婴杜子月,三缄其怒灭神庭;中天剑王林四方,十二天支憾九天;万年小仙周小翼,一朝功解化苍生;神画鬼道张天宝,画里不醒真假界;焚天炎帝,黄龙仙帝,狠人女帝,鲲鹏大帝……若水三千,芸芸众生,也有那跑堂的小厮白白白,买假丹的卜厚道,酿美酒的花三娘,酒美人更美……应该有些人或物去记住一些人、一些事,忘邪仙帝木头甲,这个实实在在活了近一个荒古的史上活得最久的仙帝,荒古前十万年,此时正在一个名叫落凰村的小村里……
  • 宠冠天下:王妃太刁蛮

    宠冠天下:王妃太刁蛮

    她不过躲在图书馆里逃个课睡个觉,却没想到,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她睡个觉还有个美男来招惹她。美男看起来心情不好,要不要吃颗糖?她逃,他追,最后还不是得乖乖回家“阡阡,我饿了……”“饭在厨房,自己去拿!”“阡阡,我痛……”“哪痛?”“心痛……”心软却又跌倒了某男的陷阱里!可是某男有时蠢萌蠢萌的样子也着实可爱呢!
  • 十八岁,你我的约定

    十八岁,你我的约定

    曾经,我亲自粉碎了自己的世界,毁掉了你我的约定,伤害了你。而今,残破的灵魂再次被阳光围绕,你便是我此生的信仰。
  • 王子的小狐丫头

    王子的小狐丫头

    小狐仙的她,经历了千年的轮回,带着邪恶的诅咒来到了世界,只因她爱上了凡间男子,才被天母诅咒打入凡间,大冰山的他,内心一次又一次因为她而乱了阵脚,黑白琉璃链,分别握在命中注定的人手里,末端精致的狐狸面孔,总在遇见对的人时闪闪发光......老是揪她的耳朵,骂她丑,骂她笨,可在他的内心,却是深深的宠着她......自己冰山融化的一面,也只展示给她看,也只有她,才能看到他斗嘴时的幼稚模样......
  • 裂世十八刀

    裂世十八刀

    白天他是一个普通学生,晚上他在游戏里NB哄哄。有一天,他把游戏里的内功在现实中练成了。从此,一切都变了~扣扣群号:328353057。怼起来~~~
  • 生死星劫

    生死星劫

    一次任务之后,一名驾驶着星舰返航的男子误入空间漏洞中失去意识,当他再次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中,生存?还是死亡?看他如何抉择。
  • 术印

    术印

    “精通咒法系的术士能够一次召唤几杯清水来,甚至一大缸都没有问题。另外一些勇于尝试的术士们则在召唤水的时候把杯子那部分忘记了,于是,召唤水元素的技术诞生了。召唤出来的水元素在战斗中是个强大的盟友,平时是个不错的听众,还有,它们的味道也不错。”------亚罕·冬日之息
  • 凭风舞

    凭风舞

    九岁,一场大火,她成了容颜尽毁的孤女。十五年后,被自己最亲近的人背叛,她葬生火海。二十四岁终结的生命中,除了集训,便是复仇,顶着一张人见人怕的夜叉脸,她当真一无所有爱情,是个什么滋味呢?怎么能够让人如此心碎神伤,却甘之如怡?一场大火,一次穿越。那个看到她会脸红,但却杀人如麻的魔教教主那个一脸苍白,却是她未婚夫婿的上官堡主那个笑容满面,却满身伤痕的男子紫云匕内的藏宝图,整个武林觊觎的财富,那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