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2300000007

第7章 大地艺术家洪世清

洪世清艺术生涯

宋建明

洪世清于1929年生于福建晋江安海,2008年11月13日23时19分在浙医二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洪世清于1946年毕业于晋江安海养正中学。1947年至1948年求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1年至1954年求学于浙江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执教于母校,直至退休。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主要事迹已载入1991年《中国人物年鉴》。1996年5月获鲁迅版画奖。1997年5月获第二届浙江鲁迅文学艺术奖。

洪世清执教后,即参与了学院版画系草创时期的各项筹建工作。他与同事们一起,在十分困难的物质条件下艰苦探索和开拓,致力于铜版画和石版画的材料、技术、创作与教学的基础研究,并撰写出版了《铜版画技法研究》、《石版画技法研究》、《版画技法谈》等建国以后最早的一批版画专业著作,为新中国铜版画、石版画的研究和教学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新中国铜版画和石版画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奠基者。

洪世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德艺双馨。一生坎坷,却穷其毕生的精力、智慧与心血,无保留地投入于艺术教育创造及研究。从求学时代到执教于校园,都始终景仰和追随潘天寿、黄宾虹、刘海粟等艺术大师。在版画创作之外,涉猎的范围广及中国画、水粉画、篆刻、雕塑和摄影等许多领域,并都有杰出的建树。洪世清对中国的造型艺术传统情有独钟。尤其是对雄浑厚重的秦汉古风,更是至为钟爱和无比尊崇。洪世清以开阔的艺术视野和通达的艺术理念,不拘一格地在中外古今的造型艺术世界里恣意遨游,博采众家之长,又将采撷所得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充盈着强悍而朴茂、遒劲而拙重的动人气息,始终张扬着中华民族雄浑奇崛、霸悍博大的艺术精神。他的融继承性与开拓性于一体的艺术精神,充分地体现在他的版画、国画、彩墨等不同种类的创作中,也为这些画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能量,拓宽了不断创新的空间。潘天寿先生曾赞其中国画作品《秃鹫图》曰:“画事以得墨韵神情为难,世清老弟于此独有会心,可佩,可佩。”罗马尼亚专家埃·乌琴博尼教授则称其为:“不愧为潘天寿后又一位天才。”他的铜版画《黄宾虹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熊猫图》被美国堪萨斯州大学博物馆收藏。其水粉作品曾赴美国、加拿大、波兰、瑞士、日本、新加坡、菲律宾诸国展出并多次获奖,日本有关方面则曾专门邀请他赴日交流指头画艺术。

洪世清在1985年和1997年,不惧年老体弱,怀着呼唤中华艺术精神回归的赤诚之心,历经十余年的风雨烈日和劳累寂寞,分别于浙江玉环和福建崇武的两处荒岛上,两度开凿大型岩雕作品群。这些作品取法秦汉雄风,采用夸张、变形、大写意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顺势布局,因石赋形,略施斤斧而成,极见粗犷浑厚、苍莽奇崛之气象。其净胜与成就震惊海内外,被刘海粟先生评为“不朽之大地艺术”,是“永世不朽的杰作”。

洪世清对本土艺术传统的无限迷恋,以及对艺术创造精神的无限尊崇,也倾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在几十年的课徒授业中,他始终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引导和鞭策学生们关注本民族的厚重历史和优秀传统;始终以其开放而活跃的艺术思维,激发学生们拓宽视野、开阔心胸。在对学生作业的具体指导中,他旗帜鲜明地倡导学生做技术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敢创造;教导学生务必去除工巧媚俗之气,勿为世俗琐事而裹足不前,要做博大厚重之人。受过他教导的学生,无不因其活跃而充满智慧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养而受益,也无不对其豁达坦率的人品、探求不止的艺术精神和雄浑奇崛的艺术品格,长存敬仰之情。

洪世清对祖国悠久的艺术传统的无限眷恋、对艺术美不知疲倦的追求和创造精神,将与大鹿岛上那些不朽的岩雕作品一起,长留在天地人间,永远激励着后人,为祖国艺术传统的发扬光大、为中国的美术事业的继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本文写于2008年11月19日,后收入《洪世清艺术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收入本书时,编者略有增删。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溶合中西

刘海粟

世清弟从余游三十载,初入上海美专,年甫十八,尝见其单衣于寒风中绘冬景,喜其才情卓著,复怜其清贫,即解身着大衣相赠。世清不忘绨袍,每絮絮为亲友言之,以为终生鞭策,非余初意所及也。世清廿年挥洒,十载深思,日夜不懈,广临名迹。转益多师,寄情名山大川,化古更新。作油画笔触遒挺,色彩斑斓脱俗;作国画线条灵动,墨韵新奇,虚实照映,溶合中西,并存天趣,颇为难得。

最近,世清选辑其水粉画出版。余观诸作,动静相生,繁简得宜,或浓艳、或雅淡、或峭拔、或松秀、或沉郁、或冷隽,变化中有统一,法度中有自由,造型活脱,情调健康,取材平凡而艺术处理不凡,寄托遥深,民族特色突出。书海则风吟浪啸,帆樯竞舞;绘雨景则半透明,丝帘之后桥屋依稀,层次很多,井然有序;写月夜则明霜万里,树影参差,满舟诗思,一湖乡情,朦胧之中有宽广天地可供驰骋遐想;作青占鱼构图新颖,有版画风味;描摹鸡冠花则生机勃勃。情溢画外,笔带金石气,或枯或润,不失光泽,用色借鉴隋唐壁画,古体淳秀,结合焦墨堆粉及余所常用浓彩手法,有些境界为前人所未到,有些技巧或供他人参考,于他所擅长之金石指墨之外,一枝红杏出墙来,令人欣然。

清代诗人蒋士铨说:“莫贫于无学,莫孤于无友,莫苦于无识,莫贱于无守。”古往今来惟耐得大劳苦大寂寞者,方能师古不泥古,法自然而又超乎自然。世清之画虽已争妍艺林,然任重道远,百尺竿头尚希再进,勇于改革,广为开拓,深为发掘,前程无量,将来创造出更完善的作品以报答吾土吾民,弟其勉力。

(本文选自《洪世清自选作品集》。刘海粟,1896-1994,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创办者之一及首任校长。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委。主要专著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

开拓求新

肖峰

在我国当代艺术家中,像洪世清先生那样能集多种专长于一身,且都作出突出贡献者,为数不多。他擅国画、精水粉、专版画、通金石,又以摄影、岩雕见长,堪称当今艺坛奇才,蜚声遐迩。

洪世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1929年出生于福建晋江安海,少小即负笈海上,遍访名师,1947年就学上海美专,50年代初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专攻绘画,先后亲炙于李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等前辈,得大师之衣钵真传,故其艺术起点高,眼界阔,功力扎实,学养渊博。1954年毕业后,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与张漾兮先生一起创办版画系。与此同时,他广泛涉猎中国传统艺术,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的青铜,秦汉的刻石、瓦当、画像砖石,所以他的艺术造诣,国油版雕,无一不能,无一不专;中西艺术,各保其纯,又出新意。

洪世清深得中国传统之笔墨三昧,用笔如屋漏痕、折钗股、锥划沙,横如千里之阵云,直如万岁之枯藤,缠绵有力,枯湿苍莽;点苔如高峰坠石,渴骥奔泉,老辣纷披,错落随心。尤善于用墨,潘天寿先生曾赞其《墨鹫》:“画事以得墨韵神情为难,世清老弟于此独有会心。”刘海粟先生亦赞其《熊猫》:“墨气可掬,神在个中。”他的笔墨技法,似熔潘、黄及吴昌硕先生于一炉,并吸收秦汉刻石、殷周金文艺术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一股郁勃之气、金石之气充塞其间。同时,他很重视生活,遍历神州名山大川,北塞南疆,石窟名胜,故其笔下的熊猫、鹰鹫、松树、花卉等物象,神形兼备,气韵生动,时有超迈前贤之势。

而且,他又是一位敢闯的开拓者。他不以固守传统为满足,而总是不断进取求新,去开创艺术的新天地,这才是他从艺最可贵的素质。世清认为:每一门艺术都有其发展的历史和传统。国画有国画的特点,西画有西画的特点,应该各保其纯。所谓“创新”,并不是各类画种的混合,也不是工具改革,而是在本画种传统基础上孕育出来的新成果。没有传统的深度,就谈不上创新。真正的创新,不仅要发现新的题材,而且要发现新的表现手法,从而开拓出新的意境,把传统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为社会和历史所认可,才可称之为创新。

洪世清早年才气英发,少壮即驰名艺坛,可是他并不过早求“脱”,而是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传统艺术中浸淫了大半辈子,忍受了三十年的寂寞,才厚积薄发,大功晚成。这对于时下的一些青年,稍涉笔墨辄急于求脱、自创风格者,不是一个教育和鞭策吗?

(本文选自《洪世清自选作品集》。肖峰,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石鱼传说

许江

在太平洋万顷波涛和亚洲大陆相交的东缘,耸立着一座多石的小岛。远离大陆,杳无人迹,这里仿佛是天与海的某个源点。流风和惊涛轻摇小岛,酿造海角天涯的寂静,云影伴着天光微拂,播撒蓬山琼岛般的神秘气息。这岛自有一股仙气。

这里的礁石岩受着大海的洗礼,受着太平洋季风的吹刷,又受着地壳运动的堆挤,悄然矗立,又隐隐生变。那石从海床的根处盘然而上,被大海潮头追逐着,如铁如铸,通体透亮。波涛在岩体上抽出深深的辙印,礁岩断裂成沟,无言地牵动着大海的涛响,又在海涛不可及处,突然挺直身板,积结而成一道道刀劈斧凿般的壁墙。这些石壁,仿佛扛着整个的岛,傲视脚下咆叫的海潮,迎领万里来风的拂击,又把千年守望的身姿牢牢地扎入地核深处。这石斑斑驳驳,层层叠叠,布满了褶曲和裂痕。正是这褶痕从礁石岩的深处,一层一层地衍发出来,塑造着岩体,飓风在这里被切削成尖厉的鸣响,暴雨顺着这痕路浸入岩体,阳光将光影和岁月嵌在这裂辙的深处。礁岩靠着这些褶皱和裂缝吮吸天地精华,担当着大地的重托,这裂纹有如石的血脉,这曲皱有如石的经络,这石,是通灵性的。

不知从何日始,在这岛上礁岩的腹壁上,在岩体相叠相拥的凝积处,在裂痕和褶皱骤起的地方,浮现出一只只石鱼来。这鱼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从岩体的裂变中、从岩痕的纹动中、从岩层的深处摇游而出,沿着岩体的辗转而成像,顺着裂痕的运行而显形。石鱼仿佛从岩体内部孕育出来,又受着天地化育而欲脱岩离去。渐渐地,这石鱼延展到平缓的岩滩之上,争先恐后地跃向大海,在潮起浪涌的相接处,石鱼、石龟、石蟹展露生动的体态,带着石头所特有的灵性,隐没水天之中。莫非,这些石头活了?

这石鱼带着天然原石的体状,将礁岩的裂痕聚拢而来,在石体石壁的自为自在的肌理上悄然显像。那眼,那鳃,在恰到好处之处,被蓦然点化,激活而成石鱼的顾盼流连,迎回腾跃。鱼的身躯本是岩体天然纹理,本是汉刻魏碑一般的鬼斧神工,这如刀如棱的鱼身,介于石本体与模状物之间,表现天地自然的造化之功,尽显点睛神笔的天启之力。这石鱼有些在石梁上昂首向天,有些在裂痕的深处拔身而出,有些在岩底的深辙中,形影相随,奋然潜行。整个岩层仿佛在大地的重压之下,把所有的希望和生气都托赋给这些艰辛穿行的石鱼。那涛声,那大海是鱼永远的呼唤。石鱼,所有的石鱼都以各自的方式,向着大海,述说永恒的爱恋和渴望。

在那最贴近浪花处,有几块石,昂起如鱼、如龟的头,引领浪潮的冲刷,穿游在礁岩碎石丛中。那石如黑铁铸成,那水舞着白链,黑块和白链在这里演习千古不变的音响剧,这鱼、这龟成了音响剧中活生生的主角。它欢腾,它嬉戏,它互相追逐,它嗷嗷待哺,它把天地间的亲情和悲情凝结而成顾盼的体态,让大海和大地在这里永远地倾诉衷情。这石鱼、石龟百炼成精了。

大海从四面八方,拥抱着整个小岛。小岛在海涛的扶摇下,本身已经成了一只巨大的石鱼。这石鱼,脱离大陆的母体,展露出对大海最为透彻的渴望,坚定地游弋在大海的深处。它将游向何方?大海知道!天地知道!岁月知道!

我们人是应当有石鱼的这种精神!

谨以此文献给那催生这石岛石鱼的自然圣手,以及将这精神写在天地之间的人们。

(本文为《洪世清岩雕》序,选自《洪世清自选作品集》。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同类推荐
  •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选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英语国家的最出色的创作型歌手、最有影响力的歌词创作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大半个世纪欧美国家文化发展的跨度:从风靡美国的乡村民谣,到裹卷青年一代的嬉皮士摇滚;从唱遍街头的说唱乐,到近年令无数人神往的新世纪;从浸透美国底层色彩的布鲁斯,到意图融合民族风的世界音乐。《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一一介绍评论他们的代表人物,仔细赏析他们的代表作,共享音乐的魅力、歌词的妙义。
  • 画像收藏艺术

    画像收藏艺术

    在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齐全,而且根据《尚书·舜典》的说法,早在虞舜时期,就有了,“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八音”分类,但这毕竟是传说,不足为凭。不过,从(周礼·春官·宗伯下》的记载看,至迟在周代,“八音”分类法已经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后来传播到日本、越南、朝鲜等邻国,影响很大。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著名协奏曲欣赏

    著名协奏曲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协奏曲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大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十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典、b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e调第一钢琴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热门推荐
  • 重回七岁

    重回七岁

    徐珏在梦中许下28年以来最荒诞的愿望,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徐珏真的回到了7岁,让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 总裁的无心情人

    总裁的无心情人

    为复仇,她将心底的奢望收起,却不想遭遇他的柔情宠溺,深陷不自知;为寻回真爱,他埋名回到她的身边,却不想她封心封情,让他不知所措。当真情遭遇冷漠,当爱情遭遇怀疑,他们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小偷的诡异档案

    小偷的诡异档案

    一夜之间爆红网络的悬疑小说《小偷的诡异档案》!被诅咒的凶屋,迎来最不怕死的小偷;被扭曲的世界,布满真实残忍的杀戮!实力派悬疑惊悚小说家花布为您献上流传于校园、Office的真实诡事体验!每个城市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诡异事情。夜半三更,一个小偷潜入一幢别墅偷到价格不菲的金饰,岂料到可怕的杀戮接二连三出现在他的周围,从此恐惧如影随形、自由不复存在。永无止境的咒怨时时刻刻在耳边响起,那个早已逝世的神秘女子、那段毛骨悚然的冤魂冥婚,还有那对被诅咒的金镯子,天黑时分,一个个魑魅魍魉躲在暗处窥视着他。真相隐藏在凶屋暗处,但是谁敢再闯凶屋?
  • 六十种曲飞丸记

    六十种曲飞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

    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

    傲月寒选编的《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精选了2012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武侠小说作品。《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武侠小说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三国梦境

    三国梦境

    一次莫名的邂逅,我被带到这个莫名的梦境世界。据说它是三国时代的复制品,虽然不是历史却胜似历史。生活中人们称呼我为周宇坤,梦境中人们称呼我为赵云。那么,我到底是周宇坤还是赵云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我只明白一个道理:我就是我!
  • 榆关悲歌

    榆关悲歌

    《题山海关》苍茫渤海地,远岫立城台。瘦马西风烈,残阳古道折。红颜哭乱世,赤血染金戈。注定家国破,冲冠又奈何?新浪微博:米罗Carol
  • 大师且留步

    大师且留步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杂记下

    杂记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报告总裁,夫人离家出走了

    报告总裁,夫人离家出走了

    她不过就是想要和导演聊聊剧本谈谈人生,错把鱼目混珠还泼了娱乐圈老大一身红酒,顺带着小小威胁了那么一下,他需要这么小气让自己用一辈子赎罪么?好吧好吧,结婚就结婚吧,不过亲爱的总裁,本夫人爱爬墙,你要小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