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99100000008

第8章 “远看初知出处高”——佛门内外的帝王将相

黄蘖禅师,是佛教禅宗史中最有影响的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的老师。不过除掉教主的身份外,他最著名的是与唐宣宗李忱的交往。题目里“远看初知出处高”这句,相传是唐代禅宗黄蘖禅师和唐宣宗一同作的诗。唐宣宗,宪宗皇帝第十三子,论辈分,他是之前三位皇帝敬宗、文宗、武宗的皇叔,但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小一岁,“三武灭佛”之一的唐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宣宗这个叔叔代侄儿皇位的做法,跟600年后的永乐皇帝比起来,实在平稳了很多。

据宋代人记载,唐宣宗还没被立为“皇太叔”的时候,为避武宗之害,曾经出家做过小沙弥,其实史实恐怕未必。这个小沙弥整天跟黄蘖禅师一起赏瀑布,禅师作诗曰:“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沙弥续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蘖禅师看出这位后来的宣宗“非池中物”,便对他另眼相待,因为这口气已远非小和尚的境界。还有个他二人的段子,沙弥宣宗问黄蘖禅师,干吗要礼佛,礼佛就是着相,结果黄蘖禅师不答话,上去就是几巴掌。沙弥宣宗当时虽然云里雾里,结果是灭佛的武宗一死,宣宗还俗为帝,佛法大兴。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有诗《寄黄檗山了心上人》:“唯有风光当一掌,至今山水语喃喃。”那“一掌”就是那个扇巴掌的典故。

当然以上那个宋代流传的故事虽然出名,但未必属实。不过传说里面往往有其流传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在,比如佛教与帝王,高僧与将相王侯的关系,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谈资与暗示,大概也是有佛教能常盛常新的因素所在。

唐宣宗曾为沙弥事,包含了一种佛教特有的政治国家观念,简单地来说就是佛教度化人的过程,有时候是菩萨直接开示,比如《妙法莲华经》里最出名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里,就说过:“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如果有需要,观音会以各种形式的化身出来说法。有时候,她需要借助俗世的人物现身说法,借助的身份就有世间的帝王、宰官。所以很多帝王也应用这条逻辑倒过来演绎,将自己比作那位出示度人的菩萨,这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古时代”(Middle Ages)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大家熟悉的舍身同泰寺的梁武帝、分舍利建塔的隋文帝。而自封“转轮圣王”的武则天,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帝王而为佛子身,最彻底而悲情的,是一位在历史上并不太出名的君主:南宋最后一位帝王,被称为南宋德祐帝,也被称为“少帝”“幼帝”“恭帝”,降元后被封为瀛国公。陆秀夫身背跳海的另一位“少帝”怀宗赵昺,因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结局,而为天下人所知——但7岁降元的瀛国公,最终被迫出家至西藏学习佛法,并客死河西,他的母亲全太后也被迫为尼。藏学大家王尧先生从藏文文献中稽考出瀛国公本事,证明这位宋德祐帝,最终成为佛法因明学的大师,被称为“合尊”,最后被赐死在河西。藏族文献载其“流血成乳”,表明他是被冤死的。用佛教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为修行至极高的境界,血液称为牛乳一样,反正瀛国公可算一位悲情的帝王大师了。在后来元末汉族的传说中,瀛国公成了元朝最后一位皇帝顺帝的老爸。金庸把乾隆说成是海宁陈氏子,也是沿着这种传说逻辑来的,算是种YY补偿吧。

到明清时代,这种帝王而教主的风气,依然风靡,明神宗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就自封九莲菩萨,又把“九莲”等同于观音本尊。今天香火冠绝天下的观音道场普陀山,实际上是在500年前慈圣皇太后的“九莲”崇拜影响下,才从天下名山中脱颖而出的。同时,明清以来藏传佛教界,把达赖视作“欣然僧佛”,即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则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鉴于明清以来历代达赖实际的政教领袖地位,他们当然也是帝王说法的菩萨了。

离我们最近的几位东方帝王教主,八世哲布尊丹巴算是比较出格的。他的名字比较长,叫“阿旺垂济尼玛丹彬旺舒克”(念起来相当别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简称为哲布尊丹巴,蒙文意思是“圣光明者”。这种活佛系统大家或许不太熟悉,但它是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齐名的藏传佛教的四大活佛之一,是外蒙古藏传佛教最大的活佛世系。八世哲布尊丹巴正好赶上辛亥革命,八世哲布尊丹巴在俄国的支持下宣布外蒙古独立,任日光皇帝“额真汗”,改元共戴。但1915年在北洋政府和沙俄的斡旋下,哲布尊丹巴取消独立,受袁世凯政府册封为呼图克图汗,保持了自治王公的地位。1919年,北洋名帅徐树铮将军趁十月革命、沙俄内战之际,率军队进占库伦,取消外蒙古自治,但很快苏联红军协助蒙古人击败了北洋政府,夺取蒙古政权,重新立这位“日光皇帝”成为立宪君主。三年后,八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于库伦突然圆寂,蒙古人民革命党政府宣布不再寻找转世灵童,并开始限制和控制藏传佛教信仰,立法禁止寻找转世,该世系在外蒙古终结。苏联人曾立哲布尊丹巴续弦为佛母,不过影响比活佛差远了。外蒙就是在“高位光明”(哲布的中文意思)与卢布、坦克的干预下,逐渐分离出中国的版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现代蒙古最主要的政治独立运动首倡者,八世哲布尊丹巴的名字在当代蒙古国境内却鲜有人知,死后的遗骸现已荡然无存。

曾经一度收回外蒙的民国战将徐树铮,似乎在如今的果粉崇拜的名单里,并不算最出名的。但这位维护帝国疆域主权的功臣,屈指算来是百年来中国战将收复疆土成果最大的了,即便数数抗战名将,也未必有他的战果。孙中山称之可与傅介子、班超相比,也非诳语。可惜收复外蒙次年的1920年,直皖两系军阀内斗、皖系军阀下台,新上任的冯国璋政府撤消了西北筹边使公署,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徐更是流亡海外。这位高蹈行事的将才,最后被“北京事变”后实权派冯玉祥公报私仇,擒杀于华北,而逮捕徐将军的是冯的副将、民国武坛高手、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将军。其实徐将军若在,民国时没有那么多内斗,外蒙问题估计列宁那会儿已经被北洋政府彻底搞定,起码不会拖到斯大林时代还是“历史遗留问题”而被独立。

说到沙场上的将领,虽不至于有如观音般说法的,但也有皈依而为高僧示人的。不远的就有两位大德,一位是民国时代在汉地弘传密教的代表人物能海法师(1886-1966)。生于清末的能海,年轻时弃商从戎,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川王”刘湘及其堂弟“西康王”刘文辉(四大地主之一“刘文彩”的哥哥)等为同学,曾被派到云南讲武堂任教练官,跟他同岁的朱德,就做过能海的学生。民国中期,能海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和实业,但看到日本佛教兴盛,佛教思想、尤其是玄奘唯识、法相之学,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转而希望由佛教而改革民智,遂出家为僧,成为民国佛教改革的先驱。法师在文革开始前的1966年圆寂于五台山碧山寺,圆寂前夜说了句“明天批斗会我就不参加了”,唐师曾为正果大和尚作的序文里面,提到过能海坐化的事情。

另一位是得道的名将神僧,是四川昭觉寺方丈清定大师。大师俗名郑全山(1903-1999),又名有藏,曾为国民党少将、中华民族复兴社成员,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中年脱离国军出家,法号清定。解放前经屈映光、赵朴初迎请,往上海觉园寺主持班禅纪念堂开光仪式,并组织成立上海金刚道场,这也成为他在肃反运动中的口舌,这位前国民党少将被立即逮捕,冠以反革命罪名,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文革后期在周恩来指示下被特赦释放,赵朴初居士慕清定学行,助其重返禅林,最初在天台国清寺,之后的1987年,清定禅师重回成都昭觉寺说法,以97岁高龄圆寂。

余于癸巳冬,清修普陀山普济寺中,问道于念青、大山诸大檀越,遂蒙指示,得知清定禅师晚年亦曾遇一大劫。清定禅师虽以“天大将军身得度”(普门品),但未能渡俗世尘劫,为寺院中孽辈所忌,似有顺宗“永贞内禅”之变,则是关于清定禅师记载中闻所未闻者,听罢不觉唏嘘不已。

同类推荐
  • 鲁迅经典文集

    鲁迅经典文集

    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有这样一段字:“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蒙新甘宁考察记

    蒙新甘宁考察记

    本书记载了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人口、教育、风俗、宗教、部落情况;以及蒙、新、宁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情况等内容。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灵魂在远方

    灵魂在远方

    这本《灵魂在远方》,是王开林的第三本散文集。在此之前,已经出过《站在山谷与你对话》、《落花人独立》两本集子。
  • 我的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

    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
热门推荐
  • 世界尽头我在等你

    世界尽头我在等你

    出生那年,她来到这里,这里是天堂,给她一个“家”,这里是地狱,让她生不如死,而陆雨轩,是她的死对头。他们是杀手组织中的姣姣者,争锋相对,水火不容。为组织效力,是他们毕生的使命,可就是这样水火不容的两人,他却在她有危险时救下她,当看到她对别人笑,他的心里总是不舒服。童墨璃带给她温暖,却在无意中杀死她的师父。师父过世,临死前说的项链,扑塑迷离的身世,让她陷入困境,她究竟是谁?经过一次次相处,她终于明白了陆雨轩对她的心意。童墨璃还有他,谁能陪她走到最后?
  • 最真的感情,最美的故事

    最真的感情,最美的故事

    血浓于水的亲情,情灵相吻的爱情,知音相惜的友情,坦诚挚纯的真情,这些都是世界最真最、最美的感情。它们比蓝天深邃,比原野辽阔,比泰山沉重,比大海深沉,比泉水清澈。一段真情,一个故事,那些最美的故事里面,一定包含着一段最至真至美的感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画之灵

    画之灵

    一笔渲染水墨江山,一笔绘出倾世红颜。少年方燕天,从师学画十余载后,为完成师傅梦想,毅然行走红尘中。任他万种艰险,我自一笔挥就!
  • 半糖爱情

    半糖爱情

    天上掉男人?她还没来得及酝酿,就被两家长辈“密谋”闪婚!他是天之骄子?财团大亨?姑奶奶不稀罕!可为毛相处四年的大学“哥们”也来凑热闹?这一个男人是祸害,两个男人成灾害!她得赶紧想对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雷临

    神雷临

    随心而至,随势而成,放飞心灵,游于天际。冥冥之中,又该如何?天命如此,随我流动!聂凡随我流的性格能接受一切,如溪水般,留下源泉给周身经过的生命,却一直流向前方没有留恋。崖且孤高,嫣慕明月。人且平凡,敢惹鬼神。豪情万丈,嘶吼于天,神雷临世,熯天炽地。聂凡丰富的情感洒脱整个异界,促使出他对强大的渴望,心之所向再无阻难,终究成为另类的雷神。——————————————希望问海呈现的异界,能让各位看官眼前一亮。还望支持,跪拜之,求点击,求收藏,求票票!!
  • 无解的宿命

    无解的宿命

    假如给你一个回到过去重新再来的机会,你会选择沿着旧路再走一次,让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缺憾;还是会选择一条新路,尝试一种不一样的生命旅途?你的选择我不知道,但我的选择?呵呵,我也不知道!
  • 我心中的太行山

    我心中的太行山

    本书是一本关于太行山的散文集子,共含68篇文章。68位作者用满腔的真情讲述了父辈们在太行山上创建的不朽业绩,用深邃的眼光解读了太行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用深情的笔调抒写了太行山的山山水水和憨直厚朴的太行人。
  • 骗婚老公快接招

    骗婚老公快接招

    他,S市呼风唤雨的集团总裁,家世背景雄厚,见者都礼让三分,女人心中的钻石王老五。她,普普通通的一人民教师,备课,上课,工作,回家,两点一线。两人本无交际,因为一次结婚典礼,有了相交。他伴郎,她伴娘,他门外,她门里。她想要保住孩子,他需要一个结婚对象。“想要留住孩子,就和我结婚。”他说。结婚当晚,他晚醉归来,躺在她身侧,口中却轻唤着另外一个女人的名字;“雨卿……”蜜月旅行途中,她和他的情人一起从山崖上滑落。他毅然从山崖上跳落,抱住了他的情人,不管她生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悲怆武林

    悲怆武林

    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乱世孤儿消弥动乱,统一纷争的故事……
  • 毕业时你已不在

    毕业时你已不在

    本书讲的是女主人公与男主人是如何走到一起,而男主人公又是如何对待女主人公的,中间有多少的无奈,女主人公有多么的伤心,多么的痛心。可结局两人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