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3400000014

第14章 心安即是归处(3)

我与朋友谈过朴翁素食的时间,我的朋友说一定是由于掌管佛教协会,才有这样的生活,但都不敢当面请教。一次,我因心脏病住进北医三院,小护士来从臂上取血,灌入试管,手摇不停。我问她为什么摇晃试管,她说:“你还吃肥肉呢!血脂这么高,不摇动,它就凝固了。”正这时,见一位长者迈步进门,便说:“你们吵什么?我吃了六十多年的素,血脂也并不低呀!”原来这位长者是赵朴翁。小护士扭头跑了;我真是百感交集,我这小病,竟劳朴翁挂念,又遗憾那位朋友没得亲自听到这句“吃了六十年素”。至今又是二十多年,朴翁因心脏衰竭病逝,并非因血脂高低影响生命。

朴翁寿近九十,常因保健住在北京医院。我有一天送我的习作装订本去求教,一进楼门,忽然打起喷嚏,我立刻决定写一个纸条,不敢上楼求见,谨将习作呈上,以求教正。后来虽有要去谒见的事,只要有感冒之类的病情,便求别人代达,不敢冒失去求见。那天朴翁仙逝,正赶上我患“带状疱疹”(俗名串腰龙),又无法出门往吊。回忆朴翁令人转赐问病,真自恨缘悭,欲哭无泪了!

朴翁逝后,一次和一位佛教界的同志谈起今后朴翁这个位置的接班人问题,我们共同猜度,许多方面,例如:宗教信仰,办事才干,社会名望,人品年龄等,都不会成为极大的问题,只有一端,即朴翁的平生志愿和历史威望,实在不易想出有谁能够密切合格。朴翁身居佛教的领导人,却不是出家的比丘;以佛教协会的会长,在政协的各宗教合成的一组中团结一致,一言九鼎,大家同存敬佩之心,而不是碍于什么情面。我和友人说到这里,共同击掌相问:“你说有谁?”接着又共同长叹。至今半年有余的时间中,自恨无文,不能把这段思想综合起来,写成动人的韵语,敬悬在朴翁的纪念堂中,向全国人民表达我们的希望!

朴翁一生,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心期和工作,无一处不是在“博施济众”的目的之下的,在先师孔子论“仁”的垂教中曾说:“能做到这个地步的人,不止是一位仁人,而且够上圣人,并恐怕尧舜未必全能做到!”我读了若干篇敬悼朴翁的文章,所见的回向赞语,真可谓应有尽有,而“博施济众”的仁人之语,所见还不太多。我又在朴翁的书房中见到“无尽意斋”的匾额,这虽是《金刚经》中的一个词,对一位具有仁心,还无尽意的朴老来说,岂非“尧舜其犹病诸”,难道还不够一位“仁者”吗?

慧心禅语:

佛家认为,世人皆有佛性,而这佛性便藏于每个人的初心之中。所谓初心,是一颗不挂寸丝,永远保持着天真野趣的心灵。若世人可以将这颗初心寻找出来,用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那么佛性自然会得到彰显,俗世之身便也可以到达真佛的境界。

当然,世人自生出之时,佛法禅理已经随之而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尘的业障逐渐迷乱了我们的初心,初心原本的光泽受到了铅华的浸染,变得越来越不真。初心既失,那么迷惘、迷执、迷乱便会由此而生,即使参禅悟佛,恐怕也是事倍功半,难以精进。初心是佛法的本源,只要初心不灭,那么佛心自生,又何须刻意修习佛理呢?

赵朴初的一生以“无尽意斋”为向导,这种博仁的情操不也正是我们所苦苦思寻的人之本性吗?这种仁刚好对应了佛家的初心之说,即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无忧无虑、无喜无怒、身行于此,则心可安矣。

古刹——王统照

离开沧浪亭,穿过几条小街,我的皮鞋踏在小圆石子碎砌的铺道上总觉得不适意;苏州城内只宜于穿软底鞋或草履,硬帮帮地鞋底踏上去不但脚趾生痛,而且也感到心理上的不调和。

阴沉沉地天气又象要落雨。沧浪亭外的弯腰垂柳与别的杂树交织成一层浓绿色的柔幕,已仿佛到了盛夏,可是水池中的小荷叶还没露面。石桥上有几个坐谈的黄包车夫并不忙于找顾客,萧闲地数着水上的游鱼。一路走去我念念不忘《浮生六记》里沈三白夫妇夜深偷游此亭的风味,对于曾在这儿做“名山”文章的苏子美反而澹然。现在这幽静的园亭到深夜是不许人去了,里面有一所美术专门学校。固然荒园利用,而使这名胜地与“美术”两字牵合在一起也可使游人有一点点淡漠的好感,然而苏州不少大园子一定找到这儿设学校;各室里高悬着整整齐齐的画片,摄影,手工作品,出出进进的是穿制服的学生,即使不煞风景,而游人可也不能随意留连。

在这残春时,那土山的亭子旁边,一树碧桃还缀着淡红的繁英,花瓣静静地贴在泥苔湿润的土石上。园子太空阔了,外来的游客极少。在另一院落中两株山茶花快落尽了,宛转的鸟音从叶子中间送出来,我离开时回望了几次。

陶君导引我到了城东南角上的孔庙,从颓垣的入口处走进去。绿树丛中我们只遇见一个担粪便桶的挑夫。庙外是一大个毁坏的园子,地上满种着青菜,一条小路逶迤地通到庙门首,这真是“荒墟”了。

石碑半卧在剥落了颜色的红墙根下,大字深刻的甚么训戒话也满长了苔藓。进去,不象森林,也不象花园,滋生的碧草与这城里少见的柏树,一道石桥得当心脚步!又一重门,是直走向大成殿的,关起来,我们便从旁边先贤祠,名宦祠的侧门穿过。破门上贴着一张告示,意思是崇奉孔子圣地,不得到此损毁东西,与禁止看守的庙役赁与杂人住居等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披着杂草,树枝,又进一重门,到了两庑,木栅栏都没了,空洞的廊下只有鸟粪,土藓。正殿上的朱门半阖,我刚刚迈进一只脚,一股臭味闷住呼吸,后面的陶君急急地道:

“不要进去,里面的蝙蝠太多了,气味难闻得很!”

果然,一阵拍拍的飞声,梁栋上有许多小灰色动物在阴暗中自营生活。木龛里,“至圣先师”的神位孤独地在大殿正中享受这霉湿的气息。好大的殿堂,此外一无所有。石阶上,蚂蚁,小虫在鸟粪堆中跑来跑去,细草由砖缝中向上生长,两行古柏苍干皴皮,沉默地对立。

立在圮颓的庑下,想象多少年来,每逢丁祭的时日,跻跻跄跄,拜跪,鞠躬,老少先生们都戴上一份严重的面具。听着仿古音乐的奏弄,宗教仪式的宰牲,和血,燃起干枝“庭燎”。他们总想由这点崇敬,由这点祈求:国泰,民安。至于士大夫幻梦的追逐,香烟中似开着“朱紫贵”的花朵。虽然土,草,木,石的简单音响仿佛真的是“金声,玉振”。也许因此他们会有一点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想法?但现在呢?不管怎样在倡导尊孔,读经,只就这偌大古旧的城圈中“至圣先师”的庙殿看来,荒烟,蔓草,真变做“空山古刹”。偶来的游人对于这阔大而荒凉破败的建筑物有何感动?

何况所谓苏州向来是士大夫的出产地:明末的党社人物,与清代的状元,宰相,固有多少不同,然而属于尊孔读经的主流却是一样,现在呢?仕宦阶级与田主身份同做了时代的没落者?

所以巍峨的孔庙变成了“空山古刹”并不希奇,你任管到那个城中看看,差不了多少。

虽然尊孔,读经,还在口舌中,文字上叫得响亮,写得分明。

我们从西面又转到甚么范公祠,白公祠,那些没了门扇缺了窗棂的矮屋子旁边,看见几个工人正在葺补塌落的外垣。这不是大规模科学化的建造摩天楼,小孩子慢步挑着砖、灰,年老人吸着旱烟筒,那态度与工作的疏散,正与剥落得不象红色的泥污墙的颜色相调合。

我们在大门外的草丛中立了一会,很悦耳地也还有几声鸟鸣,微微丝雨洒到身上,颇感到春寒的料峭。

雨中,我们离开了这所“古刹”。

慧心禅语:

孔子古训有言:“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白居易曾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其实隐者本无大小之分,退而隐,原本已然抛弃了红尘俗事,哪管旁人指指点点?又怎会在意是大隐还是小隐?这和禅宗的佛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中的是内心清静的本质,而不是出家还是在家的形式。文中作者寻访古刹,实际上寻访的是内心的宁静。所见之景不过是一种形式,大概真正想表达的和读者所能感悟到的是一种恬淡的心境。

同类推荐
  • 活在名著中的女性

    活在名著中的女性

    当简爱、安娜、苔丝、卡门、艾思米拉达……从世界文学殿堂的深处向你走来,她们不仅为你带来山庄的温馨、雪国的凄美、红土地的沧桑、圣母院的庄严,更为你带来了爱的迷惘与神奇、情的圣洁与颤栗,魂的沉沦与涅磐——那是无法忘却的历史场景和文化记忆。阅读名著是一种净化自我的精神活动,当我们穿越千转百回的文字,当我们浏览鲜活生动的人物画廊。
  • 午夜的独舞

    午夜的独舞

    有的人有才无趣,有的人有趣无才,刘蕴慧有才有趣,更兼美貌美德,曾是许多人瞩目的“四有新人”。然岁月荏苒,转眼十年过去,新人似乎已有了些“资深”的味道。趣者,相映而成也,反正没刘蕴慧时,大家便觉相顾无趣。有个朋友说,刘蕴慧一走,南京城好像空了——她说的是我们这个圈子空旷了很多。刘蕴慧在南京大学读完作家班后,曾离开这里一年多。那的确是段黑暗的日子,大家人心离散,无组织无纪律,许多人仿佛已相忘于江湖。好在她很快又回来了,于是欢乐回来了,牌局回来了,火锅回来了,茶馆的品茗谈诗歌厅的声嘶力竭都回来了。
  • 饶信文化赋

    饶信文化赋

    本书用赋的形式,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饶信大地为对象,赞扬文化遗产之珍贵,讴歌历史人文之豪迈,刻画贤达名士之神韵,抒发民风民俗之独特,见证人民的智慧和学识,记录这块土地的风雨兴衰,反映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性变化和奇迹,旨在让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和对这块土地的眷恋。作者注重挖掘传统、理顺文脉,着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隐居日记

    隐居日记

    该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时间顺序编排的图片,另一部分则以文字描述我遭遇的人物、事件与情感。前者用来表现自然生灵之神奇,后者用来体现人生滞涩的甜和美。
  • 烙印的灵魂

    烙印的灵魂

    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以此书和亲人朋友道声问候,与父老乡亲打个招呼。这辈子你一直作客他乡,睡梦里都在遥远的地方在漂,在流浪着……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作者将多年流浪闯荡的经历、沉淀蓄积于心的情感不时诉诸笔端,在花甲之年把三十多年来写成的感悟随想收集整理,完全透明地呈现了生活的真实感受、心灵的彻底表白。
热门推荐
  • 锦墨

    锦墨

    “我问你,何为仙”?“逍遥自在便是仙”。“那我再问,何为妖”?“诡异狡诈便是妖”。“那你可曾有过逍遥?可曾有过自在?我可曾欺你?可曾欺过天下人?”听罢,白衣男子沉默不语。
  • 乱世修龙

    乱世修龙

    在赤瞑永恒界中,五大级家族屹立在此,分累了是,白家、东方家、木家、龙家和叶家。五大家族势力不相上下,形成各自为政的形势。公元前273年白家,那一夜风雨交加,赤月当空,白家家主的房间内一位妇人正厂痛苦地分勉着。“哇哇……”随着婴儿的啼哭声出现站立在门外的白家家主白鼎终于是松了口气,走进屋子。——写的不好或者有不对的地方可以向我指出,我会努力写好每一本小说QAQ。另外我qq2404097225
  • 我的学神之路

    我的学神之路

    华夏大陆上,学校林立,每一个学校都有其不平凡的历史。学者,学知识之精华,天地之奥妙。传说,有天资超群之学者,学尽天下,度过语文,数学等数大雷劫,成为传说中的大学生,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无所不知。一废材少年,饱受众人欺凌,机缘巧合下,遇到一受到重创的高中生,从而走上了学者的道路,成就一代学神!
  • 逢时年

    逢时年

    “身存痛苦请呐喊,心存不甘则向前。”滕庆成这么说道。这里是黄金盛世,在这里人杰汇聚。天骄奇才,层出不穷。而属于他们的故事始终铿锵回荡。
  • 最终之遗

    最终之遗

    那场革命之后,他们都只以为自己聪明得不得了,开始积累力量,准备新的战争。他们野心都无穷大,因为他们是先生,是术士……都认为自己优于普通的人类,可是你认为那群古妖真的会愿意退出历史的舞台吗?
  • 黄泉魔君

    黄泉魔君

    黑道巨擘与正道大派无极宗再启争端。修炼界,风云将起。无极宗少宗主修炼夺炉神功,以女人为鼎炉。窥伺余家二小姐余征征,令无极宗将其收为内门弟子。也因此让黄泉与余征征一纸婚约就此告吹。然此时无极宗却在私底下密谋抢夺江域方城,令得方城三大家族龙争虎斗!黄泉所在黄家,经此一役,由盛极衰。他为重振黄家,亦为了夺回未婚妻,决心与无极宗少宗主生死决战。而此时蛮族欲图天朝,正值天下风云际会……
  • 富爸爸财商培养-B股完全攻略

    富爸爸财商培养-B股完全攻略

    本套丛书共分20册,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财商各个方面的要素,以及培养财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 无奈恶少爱上你

    无奈恶少爱上你

    几年前,安梓暄不顾家族的生死。拒绝了被安排婚姻,一人挺身去了国外。几年后,机场的相遇让她与林辰熙再次相遇,并结下不解之缘。后来回到圣依学院和林辰熙相遇闹出很多事让校花高婉婷对她产生憎恨。可这是安家破产父母被陷害出啦车祸,从此安梓暄变的十分安静,林辰熙却发现安梓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便开始了攻击…………
  • 芳草集

    芳草集

    作者以亲身经历撰写了二十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我军战士历经艰险、团结一致、顽强杀敌的英勇事迹。同时纪实了作者自己不忿日寇的残酷铁蹄而奋起杀敌,千辛万苦投奔新四军的故事。其中部分内容以诗歌反映了战争年代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遭遇的艰险,也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 葛水斋书屋

    葛水斋书屋

    一座旧书屋神秘的老板普通的学生一个个妖怪鬼魅一件件古物文玩一段段耐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