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3400000028

第28章 安住当下,与幸福约会(3)

忆独秀先生曾于《一九一六年》文中说过,青年欲达民族更新的希望,“必自杀其一九一五年之青年,而自重其一九一六年之青年”。我尝推广其意,也说过人生唯一的蕲向,青年唯一的责任,在“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不仅以今日青春之我,追杀今日白首之我,并宜以今日青春之我,豫杀来日白首之我”。实则历史的现象,时时流转,时时变易,同时还遗留永远不灭的现象和生命于宇宙之间,如何能杀得?所谓杀者,不过使今日的“我”不仍旧沉滞于昨天的“我”。而在今日之“我”中,固明明有昨天的“我”存在。不止有昨天的“我”,昨天以前的“我”,乃至十年二十年百千万亿年的“我”,都俨然存在于“今我”的身上。然则“今”之“我”,“我”之“今”,岂可不珍重自将,为世间造些功德。稍一失脚,必致遗留层层罪恶种子于“未来”无量的人,即未来无量的“我”。永不能消除,永不能忏悔。

我请以最简明的一句活写出这篇的意思来:

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慧心禅语:

过去已成历史,无法挽回,宝贵的是经历和经验。将来还没有到,所以最主要的是做好现在,珍惜当下拥有的。我们应该有美好的梦想,但是这美好梦想的实现依赖于我们现在的努力。现在是基础,做好现在就等于做好了将来。现在是种因,将来是结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这是宇宙的自然规律。如果你做到了把握当下,那么你将会把握住每一个当下,由每一个当下组成的生活,将会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人生也会因此而得到不朽的关照。

等的滋味——周国平

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有千百种等,等有千百种滋味。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

我不喜欢一切等。无论所等的是好事,坏事,好坏未卜之事,不好不坏之事,等总是无可奈何的。等的时候,一颗心悬着,这滋味不好受。

就算等的是幸福吧,等本身却说不上幸福。想象中的幸福愈诱人,等的时光愈难挨。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自是一件美事,可是,性急的情人大约都像《西厢记》里那一对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只恨柳梢日轮下得迟,月影上得慢。第一次幽会,张生等莺莺,忽而倚门翘望,忽而卧床哀叹,心中无端猜度佳人来也不来,一会儿怨,一会儿谅,那副神不守舍的模样委实惨不忍睹。我相信莺莺就不至于这么惨,幽会前等的一方要比赴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后留的一方要比走的一方更觉凄凉一样。那赴的走的多少是主动的,这等的留的却完全是被动的。赴的未到,等的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走的去了,留的人面对的是空虚的空间。等的可怕,在于等的人对于所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因而被迫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有所期待使人兴奋,无所事事又使人无聊,等便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随着等的时间延长,兴奋转成疲劳,无聊的心境就会占据优势。如果佳人始终不来,才子只要不是愁得竟吊死在那棵柳树上,恐怕就只有在月下伸懒腰打呵欠的份了。

人等好事嫌姗姗来迟,等坏事同样也缺乏耐心。没有谁愿意等坏事,坏事而要等,是因为在劫难逃,实出于不得已。不过,既然在劫难逃,一般人的心理便是宁肯早点了结,不愿无谓拖延。假如我们所爱的一位亲人患了必死之症,我们当然惧怕那结局的到来。可是,再大的恐惧也不能消除久等的无聊。在《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一边守护着弥留之际的安德列,一边在编一只袜子。她爱安德列胜于世上的一切,但她仍然不能除了等心上人死之外什么事也不做。一个人在等自己的死时会不会无聊呢?这大约首先要看有无足够的精力。比较恰当的例子是死刑犯,我揣摩他们只要离刑期还有一段日子,就不可能一门心思只想着那颗致命的子弹。恐惧如同一切强烈的情绪一样难以持久,久了会麻痹,会出现间歇。一旦试图做点什么事填充这间歇,阵痛般发作的恐惧就又会起来破坏任何积极的念头。一事不做地坐等一个注定的灾难发生,这种等实在荒谬;与之相比,灾难本身反倒显得比较好忍受一些了。

无论等好事还是等坏事,所等的那个结果是明确的。如果所等的结果对于我们关系重大,但吉凶未卜,则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时我们宛如等候判决,心中焦虑不安。焦虑实际上是由彼此对立的情绪纠结而成,其中既有对好结果的盼望,又有对坏结果的忧惧。一颗心不仅悬在半空,而且七上八下,大受颠簸之苦。说来可怜,我们自幼及长,从做学生时的大小考试,到毕业后的就业、定级、升迁、出洋,等等,一生中不知要过多少关口,等候判决的滋味真没有少尝。当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悟性,就迟早会看淡浮世功名,不再把自己放在这个等候判决的位置上。但是,若非修炼到类似涅槃的境界,恐怕就总有一些事情的结局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的。此刻某机关正在研究给不给我加薪,我可以一哂置之,此刻某医院正在给我的妻子动剖腹产手术,我还能这么豁达吗?到产科手术室门外去看看等候在那里的丈夫们的冷峻脸色,我们就知道等候命运判决是多么令人心焦的经历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走到某几扇陌生的门前等候开启,那心情便接近于等在产科手术室门前的丈夫们的心情。

不过,我们一生中最经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门前,而是窗前。那是一些非常窄小的小窗口,有形的或无形的,分布于商店、银行、车站、医院等与生计有关的场所,以及办理种种烦琐手续的机关衙门。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耐着性子,排着队,缓慢地向它们挪动,然后屈辱地侧转头颅,以便能够把我们的视线、手和手中的钞票或申请递进那个窄洞里,又摸索着取出我们所需要的票据文件,等等。这类小窗口常常无缘无故关闭,好在我们的忍耐力磨炼得非常发达,已经习惯于默默地无止境地等待了。

等在命运之门前面,等的是生死存亡,其心情是焦虑,但不乏悲壮感。等在生计之窗前面,等的是柴米油盐,其心情是烦躁,掺和着屈辱感。前一种等,因为结局事关重大,不易感到无聊。然而,如果我们的悟性足以平息焦虑,那么,在超脱中会体味一种看破人生的大无聊。后一种等,因为对象平凡琐碎,极易感到无聊,但往往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小无聊。

说起等的无聊,恐怕没有比逆旅中的迫不得已的羁留更甚的了。所谓旅人之愁,除离愁、乡愁外,更多的成分是百无聊赖的闲愁。譬如,由于交通中断,不期然被耽搁在旅途某个荒村野店,通车无期,举目无亲,此情此境中的烦闷真是难以形容。但是,若把人生比做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际。我们向理想生活进发,因了种种必然的限制和偶然的变故,或早或迟在途中某一个点上停了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总在等着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有些人渐渐变得实际,心安理得地在这个点上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仍然等啊等,岁月无情,到头来悲叹自己被耽误了一辈子。那么,倘若生活中没有等,又怎么样呢?在说了等这么多坏话之后,我忽然想起等的种种好处,不禁为我的忘恩负义汗颜。

我曾经在一个农场生活了一年半,那是湖中的一个孤岛,四周只见茫茫湖水,不见人烟。我们在岛上种水稻,过着极其单调的生活,使我终于忍受住这单调生活的正是等——等信。每天我是怀着怎样殷切的心情等送信人到来的时刻呵,我仿佛就是为这个时刻活着的。尽管等常常落空,但是等本身就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义。

我曾经在一间地下室里住了好几年,日复一日,只有我一个人。当我伏案读书写作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在等——等敲门声。我期待我的同类访问我,这期待使我感到我还生活在人间,地面上的阳光也有我一份。我不怕读书写作被打断,因为无须来访者,极度的寂寞早已把它们打断一次又一次了。

不管等多么需要耐心,人生中还是有许多值得等的事情的:等冬夜里情人由远及近的脚步声,等载着久别好友的列车缓缓进站,等第一个孩子出生,等孩子咿呀学语偶然喊出一声爸爸后再喊第二第三声,等第一部作品发表,等作品发表后读者的反响和共鸣……

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哪里还有人生?活着总得等待什么,哪怕是等待戈多。有人问贝克特,戈多究竟代表什么,他回答道:“我要是知道,早在剧中说出来了。”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生活就在这等待中展开并且获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无聊,然而,一无所等的生活更加无聊。不,一无所等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一无所等的时候,我们还是在等,等那个有所等的时刻到来。一个人到了连这样的等也没有的地步,就非自杀不可。所以,始终不出场的戈多先生实在是人生舞台的主角,没有他,人生这场戏是演不下去的。

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是等那必然到来的死,但是,人人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慧心禅语:

“等待”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等待某个约会,等待成长,等待时机,等待中的人总是焦灼不堪的,等待也因为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说,等待是一种痛苦和无奈,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愚蠢的人。等待是属于即将到来的某一件事情的,但是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等待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的机会成本会大大增加。也就是说,你比别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只要加以利用,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大。

所以说,等待的滋味固然难以忍受,但只要以安静的心态面对,那么这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和经历,而智者的等待是安住当下。

三种人生态度——梁漱溟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种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难免于笼统。我们现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过是比较适中的办法而已。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个生活完全为宗教生活,他们最彻底、最完全,其中最通透者为佛家。

同类推荐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论语正裁

    论语正裁

    近千年以来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许多漏洞与谬误,为拨乱反正,董老以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重新解读《论语》,并引南怀瑾的观点作比较。在臧否之间,作者的鲜明观点得以呈现,那就是《论语》乃中华智慧的结晶,能引导人类第二个“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并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
  • 向来痴,从此醉

    向来痴,从此醉

    《向来痴,从此醉》是一段段记录心情的断章,不成文也不成诗。从天际而来决然投向大地的雪,泥潭中无奈挣扎的落花,枯败的叶子,彷徨的蝴蝶,都可以在我的笔下演绎成唯美的爱情故事。而黄昏里你回眸浅笑,小雨中你忧伤转身,不正是一首首婉约而又凄美的诗吗?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热门推荐
  • 腹黑妖帝:金牌召唤师

    腹黑妖帝:金牌召唤师

    墨可邪,拥有穿越次元空间的强大能力者!却被父亲算计,力量虽被封印,不过,好在双戒在手,吃穿不愁。丹药一堆吃不完、武器一打用不完,还有那萌宠幼兽两只刚刚好,一个负责攻击,一个负责防御,大架之余,还能忙里偷闲,磕磕瓜子儿,喝喝果汁儿,真惬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影纷飞

    风影纷飞

    堂堂集团千金居然遭遇狗血穿越?喋血江湖,二男争风吃醋,一个冰块一个木头。哎,都说冤家路窄,桃花冤家更加路窄,江湖跑不掉,她脚底抹油溜现代。
  • 超级良缘

    超级良缘

    良缘天定?三界红娘王仁微微一笑:不,现在全世界搞对象的事,都是我定的!于是,总有各种奇怪的家伙操起各种奇怪的家伙:大棒、刀枪、核武、法宝、小弟、口水、金条、钞票……TA们纷纷表示一定、一定要弄死王仁!王仁摇了摇头,对,林妹妹、四大美女、小龙女、嫦娥、王母、雅典娜、机械女帝、星河小公主……这些妹子是都睡在我“家”!但是你们到底懂不懂——随性恋爱害人害己,匹配交往他好我好,不以救世为目的搞对象都忒没道德,职责与爱好所在,哥必须插一脚!
  • 傀行天下

    傀行天下

    江湖上无人知晓的天才傀儡师男孩,为了替父亲正名,杀上神傀宗。他操纵着强横的傀儡诛杀当代神傀宗宗主林涯,达到了目的,自己也因为生命力的耗尽而死。但又在另一个名为灵力大陆的世界得到重生。携带着傀儡制造图谱和一身傀儡操纵之术,男孩在这个新的大陆上将会演绎何样的精彩?他又是否能完成建造傀儡帝国,主宰一切的梦想?这是一个天才傀儡师穿越纵横异界的故事!
  • 穿越:冷魅娘子不从夫

    穿越:冷魅娘子不从夫

    都说人死如灯灭,她却幸运的获得重生。面对前程似锦,一往情深的未婚夫,她嗤之以鼻,圣旨算什么?本姑娘说不嫁就是不嫁。一次偶遇,她和他结下不解之缘。可她和他不会有好结果的,她若深陷下去,只会让她万劫不复。于是她活生生的扼杀了那颗已为他萌芽的爱情种子。在她遍体鳞伤的时候,他如同救世主一般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在那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发现他这个救世主,竟是不折不扣的大骗子,他先是对她骗财骗色,再将她骗入祠堂拜堂成亲,他竟还骗的皇上的赐婚。面对圣旨,她左右为难,嫁他不甘!不嫁死罪!她该如何决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双面公主的爱情

    双面公主的爱情

    两座冰山王子,注定要有一位是骑士,他是从小陪在她身边的守护者,他们互相暗恋对方,却始终不敢开口。他是她回国后第一个有不一样的感觉,她利用他,可他以为她爱的是他,却最后是他入戏太深……
  • 一念缘

    一念缘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魔说,无拘亦无束,一生一逍遥。妖说,弹指一千古,一世一长青。儒说,天下理纲常,一朝一贤明。神说,万古亦不断,一灵一信仰。
  • 绝版丫头闯学院

    绝版丫头闯学院

    她,幕霓儿堂堂一贵族千金订婚是何等大的事情,却不想订婚当日就遇见逃婚遭人遗弃这档子丢人的破事!聪明如她,骄傲如她。漂亮可爱的霓儿小姐无论她再好的脾气也终于火了。“洛圣希,你有种,等着姑奶奶我代表宇宙去消灭你!!”“什么?女扮男装!”好吧,只要能整到那渣男,就算再大的挫折她也能忍受!只是没有想到的是,没有整到洛圣希,自己却惹上了另外三个恶魔,而这三个恶魔竟然是……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女扮男装的女主什么时候身份被揭穿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神吹鬼吹

    神吹鬼吹

    一直以来邹凡都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平凡家庭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父母告诉他,噢,漏,其实不是这样的,随即进入一段奇幻之旅!
  • 哈耶克法律哲学

    哈耶克法律哲学

    对我来说,最富启示性的发现之一就是,越趋近西方,亦即越趋近自由制度依然比较稳固、信奉自由信念的人数依旧相对众多的国家。那里的人们越不真正准备对他们自己的信念进行重新考察,越倾向于作出让步或进行妥协,也越倾向于把某种他们所知道的自由社会的偶然历史形态视作一种终极标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在那些直接经历过全权式政制(atotalitarianregime)的国家抑或在那些类似全权式政制的国家中,只有为数极少的人从这种经验中更为明确地认识到了自由社会赖以实现的条件和自由社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