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8100000002

第2章 空悟:还你一个清凉尘世(1)

人间多歧路,每个人都难免在其中浮浮沉沉,几番下来,周身牵挂诸般苦痛,这时候,唯有悟得“空”方可得解脱。正如庞蕴居士所言:“蕴空妙德观,无念是清凉。”当你真正了悟到世间万象本是空空如也,纵尘世间浮灰漫天,燥热难当,自可得一个清凉佳处,容你安顿身心。

色不异空:欲望如此宏大,只有海能容得下

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依?

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唐·慧忠禅师《虚无是实体》

我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听起来不过一些“空空色色”在颠来倒去地说,很多人都很难理解这四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四句话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的经文,讲的是事物的自性,也就是空性。空是大乘佛法中最根本的原理,也是众生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佛陀对世人讲法说空,就是要让众生看破尘世的所有迷障,转凡入圣。佛家所说的空大体上有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一切诸法性本自空。诸法空性才是一切法之性。有佛来人间,诸法是空性,无佛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的法本来就是空性,不管有没有佛在人间传法救世,都不能改变“诸法空性”这个事实。由此可见,诸法空性并不是佛或什么神、人的创造,是万事万物本来的属性。正如《大般若经》中所说:“一切法一性非二,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切执著。”这段经文看上去玄之又玄,其实无非是在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世间一切法都是空的,虚无的,连法本身都是无、空的。二是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这种空灵、不造作的境界,就只有远离一切执著。

其次,佛家常说的空,是要破除众生所有虚妄的执著。正是因为众生对世间的一切诸法样样执著,所以众生才会有生死轮回。佛家向众生宣扬空性之道,就是为了让众生去除对一切诸法的执著,一旦能够做到对世间诸法不执著,我们内心所具有的菩提自性就会无束无缚,无惑无动,得到光明自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得解脱。下面的小故事能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表现。

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人在桐城恰好毗邻而居。这天,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一些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一封,要张廷玉出面干预,解决此事。这位宰相看完家书,立即做了首诗来劝解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妇人见书明理,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有名的“六尺巷”。

张廷玉的这首诗简单直白,却深得“空”的真味。世人无法破除迷障,都是因为解不得一个“空”字。这世上有什么能长久?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吞土占地不可谓不多,最后依然化身为尘,一寸土地都带不走。

我们常听到的“色不异空”,意思就是当我们没有声色、利益的贪恋,也没有五欲、尘劳的贪恋,就出离了凡夫的境界。“色”是一切有形有相有质碍的实体,一切物质形态,空与之相对,是无形无相的虚空,放眼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大地、河流、屋舍、人畜等等所有一切的实体都是“色”。而“空”则是一种不落任何思想观念、任何思维架构、理论的窠臼的状态。色与空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色”存在于“空”里,空也存在于色里,所以佛家才会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色与空原本就是一体的。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放下尘世间的种种色呢?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又总在抱怨得到的太少,内心藏着的名利欲望如此宏大,如果不将这些凡夫境界里的种种声色全部放下,进入那无形无相的虚空之中,那么只有大海才能容得下我们的宏大欲望。

无常难得久:万事万物如梦幻泡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金刚经》

我们所孜孜追求的幸福应该是从自己内心的安静与丰富中得来,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欢快的刺激只能片刻,而无法永恒,正如佛家常说运用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这也好比看一场电影或一场音乐会,曲终,场散,终有结束的那一刻。

宋代汾阳有一位善昭禅师,得佛法奥义,修行真挚涅槃,他曾自我揶揄:“我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传佛心宗,并非我的职责。”当时许多僧众、官员前后八请,求他出来讲法开示,他都坚卧草庵,不肯出山。

那时得道的僧者皆喜外出游历,到四处去看繁华事态,寻优雅风景,但善昭禅师很少出行,时人就批评他缺少禅者应有的潇洒与韵味。善昭却严肃地说:“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行脚云游,是因为圣心未通,道业未成,所以驱驰丛林,以求抉择,而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观风望景。”

正如善昭所言,自古以来,禅师之所以四处游历,只是为了感悟天地之道,而不是为享受风景之美。因为在禅师的眼中,风景再繁华,也不过是风景,并不能在他们心中掀起任何波澜。出家人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很清苦的,但他们并不会认为这种清苦的修行是一种苦,在他们眼里,世间的一切繁华是无常的,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有繁荣必然有颓废,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不必过于在意。他们坦然接受眼前的得失,在这繁华喧嚣的无常世界享有一片安静的心空,把浮生看成是一场梦。

人世间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滞不前。所谓繁华,大半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觥筹交错、衣帽光鲜、熙熙攘攘的背后往往透出的是一丝丝的苍凉。愚人却总是被这些表面所迷惑,一如孩子贪恋糖衣药片上那薄薄的一层糖。禅宗中有一句格言,“万物唯心造”。这是一个无善无恶、无爱无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表象、色相、成见等,不存在束缚,可以来去自由,轻松洒脱。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梦者是妄身。幻者是妄念。泡者是烦恼。影者是业障。”心如果执著世间万物,就会有千种折腾,万般烦恼;人心如果随缘任运,人就会处处自由,时时潇洒。

风景再繁华,也只是风景,富贵再多,也只是浮云,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真正值得人们去追求的,却是灵魂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懂得享受生命的人会愉快地生活。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如果不会享受生活,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在享受中体验生命的大自在。

浮躁:灵魂深处的隐疾

人间匆匆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

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

——唐·善导大师《日没无常偈》

浮躁就像一个黑洞,无声无息地吞噬着人们本来安宁平静的灵魂。著名作家贾平凹写了一部小说《浮躁》,其中展现了20世纪十多年间真实的社会画卷,特别凸现了当时打破封闭后,人们心态的亢奋和躁动。他在书中写道: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

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浮躁的心态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瘟疫一样在社会各界蔓延开来。人文歌手许巍有首歌也叫做《浮躁》,歌词描绘的正是现今社会人们浮躁的生活状态。人们在物欲涌动、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忍受着现实带来的巨大压力,对现状焦虑不安,对未来又充满向往,常常是神经紧绷、脾气暴躁,整天处在一种又忙又乱的状态中。在这样的状态里,我们只会带着缺憾离幸福越来越远。现世的人们也习惯于把所有的东西都具体化,对幸福也是如此,常常打着“追求幸福”的旗号去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等到什么都有了,人们却因为被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蒙上了双眼,看不见最初想要追求的幸福。

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在晚年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了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喜欢,女也喜欢;全家老少互勉励,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我们细细品读这首《宽心谣》,词清句畅,寄意深邃,如同在咀嚼橄榄,不断有甘味入内。生活中就应该多一分宽心而少一分浮躁,添些喜悦而消些烦恼,人生就会变得豁然开朗,生命的境界也能随之放宽。

我们都是肉体凡胎,心灵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越来越复杂,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升腾与坠落之间,坚持与妥协之间,存在与虚无之间,希望与失望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公平与倾斜之间,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惶惶惑惑、忙忙碌碌,但是幸福并没有因此而更早地降临我们身边,反而在我们浮躁纷乱的内心中逐渐消失。其实,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幸福。大凡简洁而执著的人通常会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约,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为简约,才能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虚空是尽头:看清浮生的本质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金刚经》有云:“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我们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小到微尘、大到世界都不过是一些虚无的名头。正像佛家常常把人生比做浮生一梦,在这场梦中有悲喜沉浮,常令人哭时醒来醒时哭。而许多人无法看清梦的真相,就容易陷在梦的悲欢离合中,让自己痛苦万分,不能自拔。

人生如幻如化,短暂如朝露。很多人正因为看不透浮生的本质,所以就会觉得浮生充满苦痛,却不知浮生是场梦,醒时做白日梦,睡时做黑夜梦,即使梦的内容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夜里的梦是白天梦里的梦,如此而已。什么时候才真正不做梦呢?必须看透,有大彻大悟大清醒,才能看清浮生的虚幻。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别有洞天。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于他,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渐渐失去国君宠信,于是他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心中悒悒寡欢。后来,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在刚才的梦中他好像已经整整过完了一辈子。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这就是梦中“南柯郡”、“槐安国”!

世人正像淳于棼一样忙忙碌碌一辈子,还在暗自窃喜自己是清醒的,做着轰轰烈烈的事情,过着风风光光的日子。其实每个人都如被放养的牛一样,由牧童牵着鼻子走。本来天地间无主宰,没有人能够牵着别人过一生,除非你自己限制了自己,自己不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

那些让我们虚苦劳神的富贵名利都是过眼的云烟,即逝的石火,当我们看透了生命的本质,就应该对苦乐放宽胸怀,空出心智,合于自然,如此悲喜荣辱、沉浮生灭都不会让人痴狂疯魔,心也就舒适一点,生活也就更闲适一些。

同类推荐
  • 女人受益一生的36堂心计课

    女人受益一生的36堂心计课

    好男人少?其实只是你不懂得操纵人心的诀窍;忧郁烦恼?因为你还没有掌握调整心理的技巧。现实中的爱情和电视剧一样,就像打仗,需要有战术,有技巧。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你的情人吧,三十六计全部使出来,你可以品性纯良,但绝不可以任人欺负。在甜言蜜语时,要如春天般的温暖,在床上时,要如夏天般的火热,在遇到情敌时,要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在必须快刀斩麻时,要如冬天般的残酷。爱情里,他是你的情人,又是你的敌人,需要不停地抗衡、博弈。把爱人当成你的敌人一样来认真对待,情场如战场,看你有几斤几两。
  • 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过好生命的每一日》是著名哲学家、作家、牧师及布道家纽顿博士在《费城晚报》上开辟的人生专栏的合集。作者作为美国一位知名的牧师,一直为那些教友指点人生的迷津。在传教布道过程中,他发觉自己也有责任帮助那些非教友摆脱人生的挣扎。于是,他就在《费城晚报》上开辟专栏,以普通读者为对象,讨论人生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通过自己对人生及生活的顿悟,以及对许多世界名人言行的引证,加上许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使读者丝毫不觉得有传统宗教书那种浓浓的说教味,而是倍感亲切与说理透彻。他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有一股激越的生命力,欲破纸而出,震撼读者的心灵。
  • 心灵鸡汤精粹版8

    心灵鸡汤精粹版8

    低调是什么?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在短缺单一时期所谓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有你的财富有了足够的积累,你才有可能在物质享受上保持低调。只有你在精神境界上有了足够的沉淀,你才有可能在精神生活上保持低调。
  • 算道与胜局

    算道与胜局

    大家知道,天下事并非皆可手到擒来,更多的是需要与之不断地“较劲”,才能有所成。因此,你所掌握的算道多少,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善用之,则无坚不摧;不善用之,则百试不灵。那么,又如何运用算道呢?这正是本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全书分析了许多有关“算道”的类型,可供大家参考:
  • 心灵伴侣(智慧之旅NO.3)

    心灵伴侣(智慧之旅NO.3)

    我们的心灵需要有一个家园,这个家园可以安顿我们的灵魂。它不是豪华的高楼大厦,也许只是一片幽静的空地。总会有一些故事,自己的、别人的、甜美的、苦涩的,还会有一点点感悟、一点点思索。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每个读者心灵的伴侣,相信它会是呵护每个读者的心灵读本。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打开心灵的窗户,倾听心灵的低语,才能使我们原本平实的生活富有情趣。珍视我们的心灵,守护我们的心灵,与心灵为伴,才能使我们拥有别样的人生,不再成为孤独的旅人。
热门推荐
  • 青年才俊

    青年才俊

    一个引领时代的青年,一个城市英雄的才俊,一部很爽的小说。
  • 终有一人,替代你的孤独

    终有一人,替代你的孤独

    用一颗柔软的心抒写尘世间的冷暖,用清新文艺的笔调教会你在这个世界上勇敢坚强。你可以温柔,也可以做你想做的自己。你要去相信,那个美好的你就一直在不远的地方等你。一句话,世界如此之美,你当学会去享受。致你我未曾未曾妥协的青春岁月,前方纵有苦难再多,也当勇敢前行。总有一段情,温柔过你的岁月,赋万物多情;总有一个人,惊艳过时光,令你念念不忘。
  • 犬夜叉之奈落是我老公哟!

    犬夜叉之奈落是我老公哟!

    这是一部关于犬夜叉的小说,不过犬夜叉这部动漫我没有看完,所以剧情可能不太全,不过,主要是奈落大人和他的小娇妻的故事茶色又开了新的读者群哦!欢迎加入柠檬小茶色,群号码:595728310
  •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语常用短语大全集

    英语常用短语大全集

    创想外语研发团队编著的《英语常用短语大全集》不是要讲述英语短语高深的语法,也不是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是从学习、记忆和运用的目的出发,让学习者能准确记忆每一个短语,能准确运用每一短语,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初衷。本书精选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短语,剔除了那些比较生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而且更具有针对性。
  • 混斗士

    混斗士

    身体重要还是科技重要?困扰了人类一个世纪的问题终于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爆发了。
  • 悠悠漫仙

    悠悠漫仙

    一只萌系的小龙,遇到一只狡猾而且腹黑的狐狸,没有大起大落的伤悲,只有平平淡淡的故事。
  • 一市无城

    一市无城

    小时候,她喜欢平淡而简单的生活,她想着长大后要去看世界最美丽的风景。渐渐地,她长大了。而她的心却不知飞去哪里消失不见……
  • 秦深步以

    秦深步以

    年少的他们还不懂爱恨,可是后来的他们却宁愿不懂……“小以永远不是一个人!”秦深如此对步以说,“秦深你知道吗?是你一直让我一个人等,你说过我不是一个人的……”后来步以如此说道。当初的承诺只能算梦,现在的事实太过残忍,梦境破碎之后的现实只剩下了狰狞……
  • 不当大少了

    不当大少了

    当个平凡的学生仔不也很好吗?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