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22000000020

第20章 烩汆炒等类(2)

讲季节

过去卖羊头肉是从立秋开始,直到次年春末。之后所以不再吃,除羊肉性热易上火外,天气渐热,羊肉难以保存也是原因之一。少数有能力自己加工者,天热后设法用天然冰冰镇,也能多卖一阵子。

如今冷藏设备普及,羊头肉变成了四季食品,只要喜欢,随时可以吃到。

讲搭配

吃羊头肉讲究配烧酒,即白酒。按照“北京”金受申先生的体会“用以咀嚼渗酒,无上妙品”。一个“渗”字,道出了神机。所过去卖羊头肉的都爱在“大酒缸”(小酒馆)近设摊儿。而酒馆因自身下酒菜不足,也愿有小贩提供,彼此互利。

现撒料

当然,白嘴吃也是妙品。惟一要注意的是小料“细盐”问题。当时吃一定要现切现撒;如果是买回去吃,要把细盐另外包包儿,切不可先把细盐撒到羊头肉上,否则肉质定会疲软不爽。

此外,细盐要“撒”而不要“蘸”,不能像吃干炸丸子蘸椒盐似的。不然香料的浓厚味道会压住羊肉的鲜香味道,喧宾夺主。另外,即使椒盐是撒上去的,您在吃的时候也最好先抖搂抖搂,这样椒盐才能更匀实。

片得薄

羊头肉尤其羊脸子肉一定要片得很薄,这样吃起来才会爽口。如果不然就难以达到香脆清爽的境界,顾客会调侃说:“皇上他妈——太后(厚)。”

凉着吃

如果作为下酒菜,羊头肉还讲究个“凉”。夏天用冰镇,冬天带冰凌才显得清脆利口。若是半凉不热“乌涂”的,就着酒吃没什么意思。如果是夹烧饼吃,对温度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花絮

制作白水羊头的师傅靠自己的手艺不仅得到经济效益,也赢得尊重和荣誉。他们中最出名的便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被尊称为“羊头马”的回族人马玉昆。

马家第一代卖白水羊头的是清朝道光年间的马纪元,以后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直到民国,一共五位皇帝,马家也经六代。到第六代马玉昆时,依旧每日下午推着独轮木车,到前门外廊坊二条裕兴酒馆门前售卖。此时“粉丝”们早已恭候多时,不待马玉昆将车支好,便已围将上来。老马按照祖训,每天只加工20个羊头,那都是精挑细选的嫩羯羊。洁白的羊头摆在蓝布摊上显得格外干净。老主顾你四两他半斤地专买羊脸子,为的是欣赏马玉昆的片肉绝技。

马玉昆身高一米八左右,在当时绝对算是大高个。只见他右手持刀,左手平按羊脸子,双肩有节奏地耸动,连带上半身使劲,右手则按节奏顺势将刀推进。皮脆刀快,一挺一抹,一刀一片儿,顷刻间片切完毕。接着用秤一称,高高的。然后割下一块干荷叶托好肉片,右手就势抄起牛角小料瓶,扬起手来连撒几下,细盐便如雪花般纷纷飘落。随着一句“您搭手”,荷叶包便转到了主顾手里。整个过程丝丝入扣,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既麻利干练,又平和稳重,透着一股子精神劲儿。

一个多时辰,20个羊头售卖一空。最绝的是,随着最后一份羊头肉卖完,牛角料瓶的细盐也颗粒不剩。有人问起诀窍,老马总是淡淡的一句话:“手艺人”。平实中透着自信。

这样的“手艺人”如今还有么?

新中国成立后,老马的摊位挪到了附近的门框胡同“同乐”电影院东墙外,“马迷”拥趸依旧。公私合营后老马改了行,到运输公司当了装卸工。“马迷”甚为失落。

话说一个当年是地下党的“马迷”,新中国成立后当了商业局领导,听说此事后极为上心:“羊头马”也属于人才难得呀。此时恰逢位于菜市口的“南来顺小吃店”要开业,于是经有关部门反复协调,由“南来顺”陈连生经理出面,将“羊头马”接入该店,专门制作白水羊头。老马算是真正意义地找到了组织,重新归了队。

重操旧业的马玉昆依然按照老规矩——每天20个羊头,顾客则顺序排队等候购买。顾客队伍中不乏各级领导、明星大腕。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乐松生、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等人都是“羊头马”的常客,时常见到买羊头肉的普通顾客与他们彼此随便地打着招呼。虽说是名人、领导,也得照样排队,马玉昆一视同仁,并不破格照顾。

真怀念“羊头马”的白水羊头,真羡慕那些在门框胡同围观的“马迷”、那些在“南来顺”排队的顾客。

近几年,马玉昆的后人,第七代“羊头马”马国义兄弟子承父业,重新亮出了历经数代的家传手艺。很希望“白水羊头”这一著名北京小吃能流传下去,发扬光大。

还有个羊舌头的趣闻,但是与吃无关,是说羊头对政治理论的贡献。

过去学术界有所谓“地理人口论”(中国的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即研究人的思想性格行为、社会的政治法律形态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对应关系。18世纪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写过一本《论法的精神》,书中通过研究羊舌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得出了“少数欧洲人所以统治世界、非洲人所以沦为黑奴,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气候条件不同”这样的结论!

孟先生发现,羊舌头上的突起(味蕾),在被冷冻时会收缩,遇热时又会膨胀复原。味收缩则对环境刺激反应低,因而耐受力强,易冲动;反之则耐受力差,易冲动。他还举英国人与意大利人对于相同歌剧会有完全不的反应为例,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他认英国人所以反应平淡,而意大利人反应却很烈,完全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最后,孟先生从羊舌头实验得出这样结论:气候可以决定人类的风俗习惯、宗信仰、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乃至民族的优劣。因为炎热的气候使人变得懒惰,所以居住在炎热气候下的民族会缺乏勇气和进取心,从而导致他们沦落到奴隶的地位;而寒冷的气候则令人的精神和肉体都能振奋起来,使他们在困难面前能够勇敢地行动,从而成为自由的主人。

看来除了马尾巴之外,羊舌头似乎也具有很多功能。如果感兴趣想详细了解,您不妨找那本书看看。在历史上,孟德斯鸠先生可是个正面人物。至于他的上述高论是否正确,历史已经做出了结论。

囫囵下肚吃爆肚

爆肚的部位细分,从老到嫩有十几个品种,什么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讲究多了,做爆肚讲究多,要说起吃爆肚的讲究,那文娱界的故事就更多了。

前文谈过,北京小吃大多数属于“碰头食”,即顾客在街头巷尾临时碰见了就买,吃完两散。经营形式也以摊车流动经营为主,如煎饼摊、馄饨挑子一类。坐店(有固定经营场所,区别于“行商”)经营的不多。再说,两个烧饼、一碗豆腐脑,坐在饭摊儿的板凳上吃完,该干嘛干嘛去了。若一本正经地坐在屋里桌子旁边吃,显得有点儿小题大做。再说,开间门脸儿专门卖豆腐脑的事也没人干,挣的钱还不够房租钱。

反之亦然,有些上档次的吃食就必须靠门脸儿,绝对没有推车卖涮羊肉的。早年间若是某买卖家大掌柜,在摊上吃涮肉被熟人发现,他就颜面无存了。不出三天,就会流传出:“别跟他做买卖,‘瓢’了(指潦倒),在摊儿上吃涮肉呢!”

而同样是在摊儿上,喝豆汁则没人议论。北京人衡量贫富的标准有时真说不清楚。

“爆肚”则属于贫富两宜的吃食。所谓富人,就是你可以花比普通肚板贵几倍、甚至十倍的价格去买一盘肚仁,以表示“大爷我有钱”。这种“穷人乍富”的优越感和心理满足,在豆汁摊那里寻不到。

做爆肚的讲究

牛羊属于反刍动物,有四个胃,用作爆肚时,不同部位有不同名字。最上面是“食信儿”(食管),“肚板”紧接食信儿,部位最大。肚板有两大块,称为阴扇和阳扇。两块之间最嫩的部分为“肚领”,类似衣服的领子。肚领去皮称为“肚仁”,是爆肚中最好的部位,体积很小。再向下为“肚葫芦”。胃里面是“散丹”和“百叶”,羊的称为散丹,牛的叫百叶,是牛和羊的小胃。除肚仁外,散丹和百叶是爆肚最嫩的部分。胃下部俗称肚蘑菇,与羊肠相连的一段较细小的叫蘑菇尖。此外还有草芽儿。总共十余个部位。

爆肚中最贵的是肚仁,要几个肚子才能出一盘。其次是百叶、蘑菇,以肚板最便宜。

肚子洗好后,要按照不同部位用不同刀法“改刀儿”,切出半成品。食信和肚仁切寸段,牛肚领切薄片,肚板多切成骨牌块,散丹、百叶等切成窄如韭菜叶的细条。

买爆肚的讲究

火候

爆肚的汤用开水加葱丝、花椒制成,爆肚时按客人指定的部位把肚儿下入汤中爆。时间因部位的老嫩不同而有差异,最鲜嫩的部位几秒钟即熟,稍老的部位如食信也不过十几秒钟。说是几秒几秒,根本没人掐着秒表看,凭的就是经验,漏勺接触肚儿时一刹那的感觉。

若要爆肚好吃,原料须新鲜,刀工要适宜,此外,关键还在这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到好处,稍欠火或过火,就会影响口感,甚至嚼不动。

蘸料

吃爆肚所蘸的调料种类较多,有芝麻酱、酱油、米醋、香油、腐乳、虾油、辣椒油、味精、葱花、香菜、蒜汁。类似吃涮羊肉,各人可根据自己口味习惯调制。

爆肚的调料要清淡,以鲜香为主,味道不要过重,不能搞得像涮羊肉。否则就会掩盖了肚儿的香味和口感。

吃爆肚的讲究

吃爆肚是一件很豪放的事,不能太“文”,要的就是爆肚儿在嘴里咯吱咯吱嚼动而后囫囵咽下的快感。当然也不能太费牙,若是吃完爆肚感觉腮帮子生疼,那不是店家爆的有问题,就是您还没掌握吃爆肚的要领。

此外,一次下锅不宜过多,约半小碗,爆出一盘先吃着,随吃随爆。肚爆好之后,要及时吃完才显得脆嫩,稍冷即会回生。若时间过长,就根本嚼不动了。

食信、蘑菇、肚板,入口虽感觉很嫩,却难以嚼烂,须整吞整咽才行。

羊肚板虽不好嚼,有人却专喜欢吃。肚板要切成细条或小块儿,爆时若火候得当,则会呈碗状。以此小碗儿舀上作料,略嚼几下即囫囵咽下,自有一番滋味。

若是一次点了两种以上品种,就要注意顺序。一定要从老向嫩吃,这样吃越吃越嫩,还省牙。如果相反,先吃肚仁,再吃散丹,最后吃肚板,那您就别埋怨爆肚爆老了,这是您自己造成的,“吃功”未到。

吃爆肚讲究喝白酒,喝完酒就着爆肚吃热烧饼,最后来一勺热汤冲入调料碗,原汤化原食一点儿不糟践(jian)。

花絮

北京的爆肚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地安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每年秋风吹动,北京人即开始贴秋膘。大小清真餐馆和摊贩更是闻风而动,推出爆肚等当令食品。“要吃秋,有爆肚”一时间爆肚满城。秋风亦牵动文人思绪。《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写道:“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看来也是作者经验之谈。

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谈到:“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仁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目前常见的是‘汤爆’,就是水爆肚儿。”说得很仔细,不过有一处尚需商榷,即“盐爆”乃“芫爆”之误。芫、盐同音,意思却完全不同。芫是指“芫荽(yansui)”,即香菜。

还有人望文生义,将“芫”字错读为yuan(元)。直到现在,“芫爆”“盐爆”仍经常被读错、用错。

喜爱爆肚的不仅是文人,梨园界的名角儿也对它十分钟情。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李万春等人都很喜食。马先生是回民,除常常亲往爆肚店外,有时在家请客也会叫“外卖”。虽说送到家里已经凉了,马先生仍旧兴致不减。

精制猪杂喝炒肝

吃炒肝要按“规定动作”来:是用五个指尖托着碗下部,稍稍旋转倾斜,让炒肝自然流入口中。嚼完一小口转转碗再来一小口。不用筷子不用勺,炒肝喝完,碗内不留痕……

北京小吃中有些品种常因名字闹出误会。例如将“茶汤”误以为是汤,将“炒肝”误以为是菜。如果不了解实情,很可能出笑话。

有件真事,说的是一个炒肝超级大“粉丝”。40年前,老孟(当时还是小孟)从江苏到北京工作,平日里一直在单位食堂用餐。某天公休时去北海公园玩。南门进,北门出,信步来到地安门外某小吃店。时近中午,便想随便吃些东西充饥。于是叫了3两包子、一碗炒肝,交完钱,坐下等候。片刻,服务员送来一盘一碗。盘中是包子,碗内颇似家乡的卤汤。老孟一见顿生好感:这个饭馆真不错,买包子还送碗汤喝哩!等了一会儿,“炒肝”尚无消息。于是,肉包子就着卤汤,老孟吃得好不惬意。吃完喝完,便静等“炒肝”上桌。

哪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老孟有点沉不

住气,轻声问道:“我那盘炒肝哩?”服务员看老孟,不禁哑然失笑:“炒肝?您不是早就完了吗?”老孟这才明白,炒肝不是炒肝尖,那碗“卤汤”也不是白送的。

老孟心态很好,也没觉得“露怯”,笑着出了饭馆。从此他记住了炒肝,一有闲工夫就去各处吃。几十年来,老孟踏遍四九城,进而扩展到五环内,对北京的炒肝店了如指掌,说起炒肝来更是如数家珍,绝对权威,无人能敌。江湖人称“炒肝孟”。与“羊头马”“爆肚冯”不同,他是吃出来的绰号。

同类推荐
  • 特色风味菜8000例

    特色风味菜8000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地特色风味菜的烹饪技巧、营养结构与饮食宜忌,具有体例科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经济实惠的特点,且循序渐进、简单易学。它是一本家庭学习地方特色风味菜烹饪方法的指导书。
  • 四川菜味型手册

    四川菜味型手册

    调味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香为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口味正逐渐趋向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讲究五滋六味。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川菜调味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调味的意义;味与调味品;调味的基本方法;复合味的制作方法及运用;川菜味型的延伸与创新等。
  •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石症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又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不同类型。各种肝胆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可能形成“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的传变三步曲。肝脏有病,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囊有病,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因此,维护肝胆功能的正常,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 让家人吃出健康

    让家人吃出健康

    看似时尚的现代人,无论是优雅的女子还是挺拔的绅士,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都会时常被各种健康问题所困扰。特别是正在孕育和哺育宝宝的妈妈们,为家人买菜做饭的主妇主夫们,往往会被种种健康劝告、营养信息和保健产品弄得不知所措,又被各种环境污染信息和食品安全事故吓得战战兢兢。
  •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定要吃的家常菜288例》就是在多年來積累的美食菜譜的基礎上,加以精心策劃而形成的,适合家庭使用的新版菜譜。
热门推荐
  • 山野梦

    山野梦

    有钱男子汉,穷——你就是路边狗屎。清高气傲高一学生郁锋涛,出身贫瘠穷山村,父亲病故,大学梦碎,落魄潦倒。乡亲们歧视他欺侮他,村干部视他洪水猛兽。创业接二连三失败,前后女友被逼嫁人的、自杀的、离家出走的、交换仕途的,郁锋涛心被掏空,死神在他心里掠过。壮士断腕,毅然放弃随波逐流守旧观念,郁锋涛去外村忍辱学艺,独闯省城死皮赖脸赖在石雕家门口不走。残酷现实逼郁锋涛断了求学,回到贫穷山沟,靠一把锤子、一把钻子,死心眼创办石雕厂,见招拆招与村干部抢占村里最大岩石山;不听劝阻,独断专行冒险开发传说非常邪的溶洞,搞旅游业。黑夜闹鬼,恐吓乡亲搬迁旧村落,郁锋涛蚍蜉撼树要拯救贫穷又自私、势利、愚昧乡亲……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仙域传记

    仙域传记

    一个从南域走出的少年,肩负兴旺家族重返仙域的使命,一步步从无名大陆崛起,最终洗脱万古罪名。
  • 杜克

    杜克

    杜克典狱长双手在胸前不停地颤抖,头上的癞子疤痕红里透黑。这里曾经是他的帝国,他这一生最得意的杰作——罗本斯监狱。
  • 世界我知道-亚洲——日本

    世界我知道-亚洲——日本

    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日本各地的风光与民俗。
  • 残坠天使7号

    残坠天使7号

    魑魅,这个世界顶级杀手,她的每一次出现就意味死亡和灾难!“拥有天使的面容,魔鬼的身材不正是成为嗜血杀手所必需的吗?”七岁之前,是天使娃娃林奈穗最为美好的时光,作为顶级珠宝商Diamond总裁的独女,小奈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惜一场突变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目睹所有亲人惨死,整个林家惨遭灭门,小奈穗被神秘组织残坠阁主人收养,5年时间,嗜血魔鬼——魑魅,就此诞生!奈穗接到第100个任务,那就是潜入圣彼得贵族学院,于是她化身四眼钢牙妹——坠念柒,却意外遇到了儿时的玩伴,故事只是刚刚开始……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建筑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建筑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黑色崩坏

    黑色崩坏

    黑暗,是这个世界本就存在的东西,没有人能抹消。
  • 旷世龙尊

    旷世龙尊

    狂傲邪尊简介五大家族之一的陈家别人以迅雷之势灭族了,他们唯一的遗孀陈靖却幸运的活了下去是其余的家族联合?是隐居世家?或者绝世强者?当实力不断变强、眼界愈加开阔时陈靖才发现这一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 至尊破天

    至尊破天

    一枚神奇的玉佩,将叶天带入了神秘的天尽大陆,前世无依无靠的他,能否在这里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