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26400000001

第1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1)

§§§第一节农民工子女教育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谁都知道教育很重要,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但是,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呢?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想教育出最棒的孩子,结果却不一定能达成心愿。教育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经费、观念、方法等,它们困扰着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在大力宣传赏识教育等新方法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多农民工却仍然在子女上学的问题上艰难前行。因此,我们需要把聚焦目光,了解一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伴随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农民工的出现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高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依靠有限的耕地已难以致富,于是农民开始走出去寻找机会,走出去的农民多了,逐渐形成一支队伍,这就有了农民工一说。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出农民工的总体特点:一是规模比较小;二是农村家庭中以青年男性劳动力为主,女性在家照顾子女;三是举家外出户很少。据统计,1980年四川全省农民工仅30多万人,1990年则达到480.4万人。由于农民工的规模在整体上还偏小,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这一时期尚未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走出去的农民工收入相对于留守农村的农民有显著提高,这种示范效应,很快促使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大,到1999年四川省农民工达到1017.6万人,从1990年算起,到1999年平均每年增加59.7万人。这时农民工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的人数开始增多;二是举家外出的农户显著增加。农民工子女教育这一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四川作为全国劳务输出大省,2004年农民工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421万,外出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占83.8%,外出到全国市级以上城市占64%。同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就是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发生变化。农民工中,壮年劳动力增加,女性劳动力增加,举家外出户增加。据四川省2004年全省农村4000户抽样调查,外出民工中,30岁以上的由2003年的49.5%提高到2004年的53.5%,配偶外出增幅达到了16.6%,举家外出户达到农村总户数的12.8%。在农村,3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通常已经为人父母,他们外出后,除少部分子女跟随一起外出外,绝大多数仍“留守”农村,与父母天各一方。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中国传统的“安居乐业”在农村已经出现裂痕,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开始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据四川省农调队最近进行的一次专题调查结果,结合全省近年来有关抽样调查数据测算,每外出1万个农民工,将会产生4000个处于6--16岁,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留守子女,并有1000个同类子女随其父母进城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四川全省农村留守子女的总人数为600万人,随父母进城读书为140万。在农民工规模逐年递增的基础上,农村留守子女的数量每年还要增加27万,而随父母进城的子女数量,每年增加6万。由于农民工留守子女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的一些中小学几乎成了留守子女学校,引起群众的高度关注。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例如阆中市,据统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0.4万人,其中留守学生7.8万人,占学生总人数75%。

显然,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开始变得严重而复杂,甚至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到地方政府从制度设计到政策落实,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以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节农民工子女教育基本现状

根据农民工工作性质的特点,农民工子女也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跟着父母走,父母到哪儿,孩子到哪儿,我们把他们称为“流动子女”;另一种则是父母在外,孩子留在家里,我们把他们称为“留守子女”。下面就来看看这两类孩子的教育现状。

一、“流动子女”教育基本现状

当农村基本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中最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已经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各地政府也都在积极落实,但并不是说农民工子女上学就没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还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

(一)能入学,但不一定如意

各地有很多民工学校、民办学校,政府也指定了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所以对农民工而言,有“四证”(有些地方不一定要求一样,但起码的暂住证、务工证、身份证这些资料需要。)就可以入学,可以入政府指定的学校。但是如果想进好一点的学校,那就要托关系,找熟人,要他们花这么大的代价读书,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因此,他们只好选择能上得起的学校。

以北京为例,2006年北京市教委统计表明,在总数约40万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外来户籍儿童中,公办学校只接纳了62%,还有十几万流动儿童(主要是低收入的农民工子女)就读于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属于低收入阶层,面对已经降低了门槛的公立学校,他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公立学校还有一些隐性的费用,比如服装费、午餐费等等,有农民工说孩子在学校吃饭的费用相当于他们一家人的伙食费,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送孩子上公立学校的积极性,另外农民工务工的特性决定了其子女频繁流动的就学特征,流动子女需要随时插班、入学等,公立学校一般按学年招生,中途插班不易,再加上公立学校的布点、教材设置、作息时间、班额设置等要求也不完全适合农民工子女的需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作息时间对农民工来说要遵守困难重重,他们不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因此只好选择比较灵活、离家较近的民工子弟校了。

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条件不是很好,民工学校和一些专门收民工子弟的私立学校校舍比较简陋,软件设施也只能达到最低要求,师资力量薄弱且流动性强,有些学校甚至连校舍都是租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条件好、师资强的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又去不了,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比城里孩子差一大截了。还记得2007年的春节年欢晚会吗?有一群小学生表演的朗诵《心里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身穿校服、戴着红领巾,是一群北京海淀区民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没有漂亮的演出服装、没有精彩的表演,但他们流露出的对父母、对祖国朴实无华的爱感动了在场和电视机前所有人。我们在感动得同时也感到苦涩和辛酸,节目中有这样几句:“别人和我们比父母,我们要和别人比明天。”听着这样充满有希望的话语,我们的社会将何言以对?然而,现实情况显示,如果不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那么这么多的农民工子女,他们拿什么跟城市孩子比明天?

(二)恶劣的居住环境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在城市中站住脚跟的农民,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在城市中生活较为吃力。据调查,带子女进城读书的农民,多数从事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和其它社会服务业,如许多家庭是在城市中卖菜、卖米、擦皮鞋、拉三轮、看大门、收破烂等等,好一点的在城市中开小饭馆、小商铺,或在批发市场有一个小摊位。他们中多数或在城乡边缘合租廉价房居住,或住临时工棚,开小饭馆的、小商铺的白天开门做生意,晚上关门全家即在铺内搭板睡觉。子女在这样的“家”中谈不上什么学习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管理不好,特别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更为欠缺,他们累了一天,最多就是问问孩子做作业没有,诸如书写习惯、看书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等,农民工家长多数不会过问,有些甚至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于是在狭小的居住地,农民工家长们会喝喝小酒、打打牌、说点脏话来缓解他们一天的劳累。试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怎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好好的担起这个角色,孩子也学到了他们不该学到的很多东西,到了学校后就会和学校教育发生冲突,老师们也会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少家庭辅导,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等。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不能全交给学校,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如果家庭教育缺乏,光靠学校教育是万万不行的。

2009年2月《成都商报》登载了一篇名为“愤怒视频里那抽烟娃 竟是无聊成人唆使”的文章,文章报道了网上疯传的长达4分29秒的一段视频,内容是一名两岁男孩在一群成人的围观和起哄下,熟练地吸烟、骂脏话。旁边的大人们不但无人上前劝阻,反而发出阵阵喝彩。孩子的动作、神态恰似一杆“老烟枪”。这两岁的孩子为什么会那么熟练的抽烟、骂人?他的父母当时在干吗?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重庆万州调查。在富康源农贸市场,记者找到了孩子的母亲杨某,杨某称他们夫妇二人来自万州区高升镇农村,都只有小学文化,原来在家里种庄稼,2000年开始到万州城里卖菜,大儿子已经14岁,在城里读初中,被拍视频的是小儿子,刚满两岁没几天。杨某抱怨菜市场里不少商贩在孩子到各处玩时教了他很多坏东西,具体孩子抽烟有多久了,她也说不清楚。孩子被拍抽烟视频那天,是市场里卖酸菜泡萝卜的小杰骑摩托送货时带去的,当时孩子的父母都不在,也不知情。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

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当今的农民工父母们请千万不要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因素。由于条件的限制,做父母的只有尽量改变居住的软环境,如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基本言行,孩子做人的原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等,只有通过这些的改变,再用现有的条件去激励孩子,孩子同样也会健康成长的,要相信父母的教育力量。

(三)读书期间心理压力大

由于农民工子女家庭处于城市的边缘地位,他们的心理也开始边缘化。调查中发现,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不懂事,受影响较小,而年龄稍大的孩子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显得早熟、自卑和失落。这些孩子,或出生在城市,或长大在城市,尽管他们没有城市户口,然而城市是它们生长的地方,相对家乡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是“城里人”。但是,当他们与城里孩子共处时,却不可避免地被视为“农村人”,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差别,他们时常受到歧视和排斥,这使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十分敏感。

在学校,他们无法交到真心的朋友,这跟他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有关,城里孩子在这方面跟他们有很大区别,也许因为服装,也许还会因一点方言遭到其他孩子的哄笑;在课堂上,他们一般不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得不到认可,成绩会越来越不理想,慢慢地自卑心理在他们心里萌芽。也有走另一个极端的孩子,有时深层次的自卑感在受到歧视后,反而以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表现出来,他们发愤读书,刻苦求学,一直名列前茅,取得相当好的成绩,渴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只是这一部分人太少了,大部分孩子还需调整自己。

农民工子女由于他们所处环境往往是人口高流动区,各色人等皆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非常容易误入歧途,一旦陷入这样环境下的社会小团体内,就难以自拔。因此,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父母无论再忙,也要和孩子多说说话,开导他们,别让他们自我封闭起来。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陈同学是现就读于邵阳市大祥区向阳小学的一位农民工子弟,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他每天独来独往,放学回家后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电视是他唯一的朋友,进城后他变得性格孤僻,在班里从不与同学说话或打招呼,即使老师和同学尝试着与他交往也是徒劳。

另一位就读于邵阳市工业街小学的11岁的小叶,父亲在建筑工地上做事,母亲在小叶学校门口摆了个小摊。小叶每天上学都要远远地绕开妈妈的小摊,生怕班里同学知道,在学校她寡言少语,眼里流露出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她说怕在学校同学瞧不起她。

还有一位随父母从四川来湖南的小夏,在家乡时成绩很好,进城后成绩每况愈下。小夏说由于自己普通话讲得不标准,进城后在学校回答问题,常常因乡音太浓,普通话不标准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从而影响了他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学,随之成绩也就跟不上了。

看看他们,我们就知道这些孩子的心理是怎样的,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作为父母,一定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同类推荐
  • 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天地人心》既充满了责任与良知的热情担当,又寄托了冷静与理智的思索。这部作品是义愤、激动的,光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假冒伪劣案件,就令人震撼;这部作品又是深刻的、尖税的,它的笔角不仅停留于对案例的叙述,还探究时代的特色与渊源,人性的埤微与失落,地方保护的短视与狭隘。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成功教育原理着重解决成功教育本身的一系列内在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成功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方法、途径。
  •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好故事教出好孩子

    好故事教出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而每个故事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本书360多个哲理小故事,分别从勤奋好学、自强自立、志存高远、诚实善良、团结友爱、宽宏仁爱、机智勇敢、忠诚守信、谦虚谨慎、乐观向上等多方面为家长提供素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进行针对性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门推荐
  • 蓝星人传奇

    蓝星人传奇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明白答案的那一刻,你将超凡入圣。这是一个发生在平行宇宙的故事,清王朝在不知名穿越者的干涉下没有灭亡。步入现代社会时,因为太阳与地球之间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太阳南极发射出的高能量未知粒子可以照射到地球上。主角作为尼安德特人的纯血后裔拥有了特异功能,从一个小乞丐变成了超能者。同样拥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百之间的两族混血也拥有了各种特异功能。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唯物论代表着科技的力量,各种特异功能修炼技法代表的唯心论代表着修真力量,两股势力接连碰撞,引发战争。最后,地球的孩子们最终放弃了争端看向浩瀚的宇宙,与银河系其它生命之间产生联系,争夺整个星系的资源。
  • 嫡女风华:一品庶妃

    嫡女风华:一品庶妃

    红鸾锦帐中,她仰首喝下他亲手送上的毒酒。合卺同心,没想到却是一杯断命酒。痴心错付,含恨而终。当凤眸再次睁开,她是涅槃重生的凤凰。惊才艳绝,锋芒毕露,这世间再没有什么能够被她放在眼下。“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上一世,他来不及解释,她已死。重生之后,她不再相信感情,面对他的深情缱绻,温柔爱意,她漠然冷笑,“王爷,别和我谈感情,谈感情伤钱伤身!”上一世,她活的隐忍窝囊,为求偏安一隅,隐匿一身的才华。这一世,她誓要将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用十里红妆,谱写一曲盛世风华。
  • 一生一世:1红颜乱

    一生一世:1红颜乱

    她是21世纪的黑暗天使,在黑道势力中被称为“无血之刀”,令所有人闻风丧胆的她,竟然也有落魄的时候?重伤过后,她竟成为了另一个时空的凤凰神女!霸气和柔媚的完美结合,当绝美的容颜和无情的心偶然邂逅,她究竟是谁?当爱情灰飞烟灭,她只剩下了仇恨…当友情遭遇背叛,她只剩下欺骗…一无所有的她,又该何去何从?她为天下想尽一切,谁又来为她着想?她拥有救赎天地的力量,可谁来救赎她呢?都说否极泰来,可她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属于她的泰,可否真的会到来?
  • 第十二重轮回

    第十二重轮回

    这本是一个困兽之斗的世界,却制定了“不能杀人”的规矩。十二支血脉,十二种能力,能否在为这个世界改变什么?阴谋重重,谜案重重,到底什么才是最后的答案。本书由两个人物出发,去经历这困兽之斗的世界。
  • 瑯渊阁

    瑯渊阁

    中州之始,有天域之皇,有六源之地,有三千灵轮,更有瑯渊之意。中州天都,有一阁,名瑯渊。瑯渊阁中,有一人,名容修,字祈渊,号瑯渊主人。三万年前,他有通天彻底之能,掌控生死轮回,世界法则。三万年后,他独坐孤台,无生无死,无情无感。然而,只要世间生灵能够付出足够的代价,就能从瑯渊阁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你呢?想要什么?
  • 帝王溺宠:王妃别跑

    帝王溺宠:王妃别跑

    她,乃大月国将军府嫡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虽然有个小小庶女挡路,但是她凌华有何惧,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他,乃南歌国九王爷,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哪料杀出个凌华!对他冷言相向不说,竟还与男子亲亲热热的!忍不了了,凌华,你是我的人!
  • 媚者无双

    媚者无双

    她在大婚的时候被人掐‘死’,醒来后已经被人装棺,她的丈夫正在灵堂上和小妾做造人运动。她趴在棺材沿上指点,“夫君,你这姿势不对,应该再深些,再用力些,才容易生儿子。”男人一抖,她惊讶道:“原来不是姿势不对,是东西太小。非礼勿视,非礼勿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深如旧缘浅如何凉寻篇

    情深如旧缘浅如何凉寻篇

    因为家族,他们结婚,因为私怨,他们离婚。她流产,他一笑而过,谁能听见深夜里他心脏撕裂的声音?世俗究竟让谁爱错了人,谁恨错了人?相遇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不离开,哪儿来更好的再遇?
  • 最强狂少

    最强狂少

    一个性格顽劣的农村少年,为了父亲的遗愿踏上了大学之旅,却因为受到同学的挑屑在第一天就将校霸打趴在地,从而引来了校园各大势力的争抢……面对各种权力,财富,美人,少年却用自己的双拳告诉了天下:权与财,我欲收,自取之……
  • 岁月变我不曾变

    岁月变我不曾变

    这个盛夏,是否有人拭去你眼角的泪水。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只能止步不前。不去看你。梦醒之后,是否有人告诉你孤单的午夜。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只能单独停留。不去回忆。天空的张扬,诉说着蔚蓝的神秘。我看到轻划过天际的鸟。释然的笑意。像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永恒。阳光的斑驳,轻语着盛夏的怒放。我见过凋零后寂寥的花,优雅的飞舞。像是一辈子都寻觅不到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