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9600000022

第22章 22、隐逸的江南(3)

不论是江南人还是外省人对江南的遐想,总是会把春天、雨、花这几个主要元素合并在一起。这似乎成为了“江南”这个词的主要内容,温暖、潮湿、艳丽,这就是它的“风骨”。杜牧的《清明》最早在我脑袋里烙下这几个词的相互关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自然在春天。清明节,春风盎然。这是酷爱风筝的我对清明最重要的感受。我能想起来的有关“杏花”的词语,只有山西“杏花村”。我并不知道杏花长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南方是否有杏花。可是“杏花”的确是我已经“熟知”的事物,而且它经常和“雨”一起出现。后来读到写江南最为贴切两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僧志南这两句诗出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浙版中小学教材均为彩印。诗歌都放在单元之后,配有插图。我最喜欢的是安插在各单元里的古诗和淡雅的着色水墨插图),一直刻在我记意识深处,是“江南”在我记忆力深处休眠的卧室。可我还是弄不清楚杏花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只能在画里,想象它淡粉的花瓣、花瓣上欲滴的春雨。

在西安上大学的时候,陆游的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吸引了我。这两个句子完全更新了陆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此后的陆游,不再是写《示儿》的老人陆游,而是写《临安春雨初霁》的江南诗人陆游。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强烈的反差让我耳目一新。诗题已经点明是写春雨刚过的南宋京城临安,如今的杭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雅致、飘逸、悠闲、生动尽现诗中。且诗句又一次把“春雨”和“杏花”植入同一幅画面。我却还是尚未在目光里遇见杏花,它一直是神秘的事物。小时候,去买零食,一般会买一包话梅或者杏肉。杏肉已经研制得面目全非,几成黑色。根本想象不出原来的容貌,更不能猜测其花朵的样子。新市镇有一家莫干山蜜饯厂,母亲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于是家里到处是蜜饯的身影。据说这家厂规模是想当大的。我特意留心过杭州和上海的超市,果然可以发现这种叫做“莫干山”的产于新市镇的蜜饯。于是,我对蜜饯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每次买蜜饯,总是会升起儿时的疑惑:长出杏子(母亲叫杏桃,杏的发言发音是ang,所以就成为ang桃,这在家乡的语音里是很独特的)的杏花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又读到虞集的一句词:“杏花春雨在江南”,虞集的词不多也不甚出色,唯独这句,让我记住了这位元代诗人。很多诗人就因为一两句话让我记住了他,甚至用一两句诗偏移了我对现实的看法。比如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比如虞集的这句“杏花春雨在江南”,他最终完成了我头脑中几个割裂的事物的团聚:杏花、春雨、江南。他的诗很好地注释了杜牧的江南:“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不正好叫《江南春》吗)。在杜牧烟雨迷蒙的江南里,如果再添入细节:春雨轻轻拂过杏花,在淡粉色的花瓣上渐渐凝聚成露水,露水晶莹,缓慢地滑下来,最后在边缘拉长,以至滴落,另一滴紧接着追过来——此时,江南春天的动人之处可谓到达了极致。在我看来,江南的长处不仅仅在于温和,更在于其细致。这种品质慢慢在我身上蔓延,成为我理解事物的方式之一,甚至成为我写诗的标准之一:细致,或曰细致的幻觉。细致是我在事物身上周游了一圈后所回归的地方,对前几年的诗学观念的一个调整。我发现,事物难以逃脱幻觉的牢笼,所谓事物本身,原生态的东西,根本不存在,追求直接也只是对“事物本身”的幻觉。但我依然接受不了华而不实的幻觉。我喜欢的幻觉越来越是贴近在事物周身的细致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正如任何事与物都难以抵挡想象的入侵,这样的江南里自然参杂了诸多想象的成分。我必须坦白,虽然后来的确见到了真实的杏花,但是雨中的杏花依然只是一种幻觉。雨水在杏花上运动的想象来源于上海诗人王寅的几句名诗:

我看见一滴雨水与另一滴雨水/在电线上追逐/最后掉到鹅卵石路上

我在2006年见到了杏花。在上海大学校园里。上大拥有一片庞大的绿化地,几乎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生态群落。一条荷塘呈四方形围绕四周,荷塘外边是草地和玉兰、樱花、枇杷、杨梅、桃树、李树。里边是一个小岛,大家戏称为情人岛。岛上四周是一条泥路,路边一圈金橘,每年金橘成熟,我都会去摘来吃。岛上遍植果树。最多的是桃树,以及野草莓、枣树、柿子树、杨梅,当然还有一片杏花。我从没见过杏花,以至于刚开始站在杏花丛中,误以为是桃花,渐渐地我意识到了差异。杏花与桃花虽然花型相似,颜色却有些差别。桃花的红更浓艳,杏花的红更淡雅。于是我断定此时所置身的是杏花无疑。我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杏花。脑袋里,又一个事物被落实,很舒服。

然而,记忆里的江南之春依然不是杏花在雨里摇曳的春天。尽管见到了真实的杏花,它对我来说仍旧是稀少的事物。一直以来,我见到最多的是桃花。故乡村子里只有桃花,我在江南其他地方,见到的还是桃花。也许我见到了杏花,它对我来说不在经验深处,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桃花。

剃头大伯家的桃花最后不再是一枝独秀了,村子里家家户户种上桃花。大家却不会打理,若干年后,家种的桃花几乎成为了野花,或者干脆死去。我慢慢成长,不再是到处疯跑,开始流连于故乡的花草。有几次,下过雨,我瞥眼看这乡野的桃花,竟然产生了幻觉。我不再把它们当作果树,而是被诗词的幻觉浸透的江南事物。张志和的那首《西塞山》词在这中间起了不少作用。张志和曾隐居湖州(德清是湖州所辖的一个县)西塞山。这首词当然会出现在浙版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它之后,我就难以忘怀,它在一千年多前就已经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本身是湖州的山。白鹭是我小时候在水田里经常遇到的鸟,被我们称为害鸟,因为啄食稻子,但它身材优美,行动优雅,我很喜欢它们。每次它们从来到故乡的田野,我总要独自去看望它们。桃花、流水、鳜鱼——这是我在前面说过的捕鱼的情景。春水一夜溢满水田,从水田里沿着沟渠流到湖里,然后,捕鱼行动就可以开始了。鳜鱼是其中我很喜欢的一种鱼,它不仅有好看的花纹(我们因此叫它桂花鱼),还有肉嘟嘟的身子,软绵绵的,且行动迟缓,贴水底游动,容易捕捉。箬笠、蓑衣——在我上学之前,我家的雨衣确实是古老的配上箬笠的蓑衣。箬叶是做粽子的叶子,有一股清香,我捉鱼的那条沟渠旁就长着许多箬叶。棕榈树身上的“皮”可以做成蓑衣。黑色的,发丝一般,只是很硬,扎人。建伟家屋后就有一株棕榈。我从那里经过,常常要看它一眼,它的“皮毛”经常被人扒走,去补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清明节是家乡除了春节做客最多的时节,清明多雨,小时候,我总是逞强,不打伞。事实上,伞真是多余的,绒毛般的细雨落在衣服上只是一些细小的透明粉末,半天不能积起多少,一拂就没有了。

于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作为真实的记忆,“沾衣欲湿杏花雨”作为纯粹的幻觉,在我意识里一起游走,并行不悖。我的记忆停落在桃花上,想象却飞到了杏花上。来到位于城关镇的德清一中读高中。教室前面正好是个湖。湖边种着许多桃花,从教室里一转头即可看见它们。在这里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在徐赟的鼓励下写了第一首诗。名字是《春雷》。诗差得要命。可我清晰地记住了那时的情景。春雷阵阵,雨飘落下来。我看到教室外最大的一株桃树被淋湿。徐赟就站在那里。徐赟是气质非凡的女人。她本身就像一首诗。很长一段时间,她成为我写诗的理想范本——飘逸、独特。而那个春天我开始写诗。里面竟然有一株桃花。现在被我从记忆里捞起。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新市镇一带念的。这里的事物是我心灵的根据地。我的家虽不在镇上,我却一直以新市人自居。空闲的时候,总会骑自行车去老街上走走。新市镇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市镇自古以来就极具江南水乡的雅致。最要紧的是它不被游人侵占——我走在西河口一带,只有老人在晒太阳、聊天,理发店、小吃店一切如故。偶尔的几个游人,或是镇上的客人,来此随游。或是慕名而来的访古者,由新市人带着,介绍一桥一舍的历史记忆。说话声小,随着水波荡漾开去。新市镇,一切归附自然,在新市镇人的生活里存在着。

先于杨万里来到新市镇的诗人是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段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这是黄庭坚来新市镇觉海寺之后写的诗篇,成为我暑假回家,蜗居家中,想象这篇土地的绝好文字,虽然写的是夏天。《宿新市徐公店》将远处的知识拉近,而这首《题觉海寺》则是将近处的事物推往远方。我常常在觉海寺前的迎圣桥上,面对桥下皂角、柳树阴影下的河水,吟诵这首诗。它给我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位移。

同类推荐
  • 翁布里亚的夏天

    翁布里亚的夏天

    《翁布里亚的夏天》既非一本旅游指南,也非记述旅程的游记,而是一些心灵、风景与美的片断,是指向遗忘的篆刻。这些文字在体裁上有散文、散文诗和诗,也有美学随笔和日记摘录。更像是一种特别的文体,带有着纪录片的功能,记录旅行途中的点滴心情,这本来只属于自己的心情,却可以拿出来与读者分享,这更是旅行之外的又一次神奇的体验。
  • 出门在外

    出门在外

    当背上行囊,打点亲人絮絮不休的叮咛和牵挂,踏上外出的旅途时,外面世界的光怪陆离,令人既兴奋惊奇又懵懵困惑。出门在外时,你有可能四处碰壁,学迷惘,失落。这时,你需要得到指点,学习一些切实的出门常识,才能跨过生活中的磕磕绊绊,穿越生命的丛林,更好地在外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出门在外:独闯天下的38堂必修课》针对出门求学、出差、外出打工经商、旅行度假、探亲访友等各类人群,精编了大量最新、最实用、最完备的外出常识,使出门者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及时地得到解答和指导。
  • 慢旅行

    慢旅行

    爱情海的蓝色诗意、吴哥窟的艳丽史诗、古巴街头也会有巴黎的气息,澳大利亚也有美食的存在……我们不只是旅行,停下来,呼吸异国的空气。
  • 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趁年轻,去远行——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去远方,流浪。人生,是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因为,短浅人生里,最好的时光始终在路上。因为,缱绻时光里,最美的自己始终在远方。因为,在最好的旅行中,最终会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因为,出发并不难,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甚至无需花费太多,你就可以游历各地,路遇万千美景!那么,别再犹豫,拿出说走就走的魄力,享受当下的淡定,带着梦想,趁年轻,趁时光未老,出发——去那遥远的远方吧!
  • 世界我知道-大洋洲——澳大利亚

    世界我知道-大洋洲——澳大利亚

    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澳大利亚的风光与民俗。
热门推荐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本书是一本专门解读生活中怪异现象的魔法心理书,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只有鲜活丰富的生活案例,用简洁浅显的语言阐述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探测复杂的人心,用心理学工具探索意识的秘密,打开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准确、恰当的解释。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到心理学密码,就可以深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 谁言江湖肆意

    谁言江湖肆意

    江湖,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地方,不过,不是身在其中的你,又怎么知道这其中不是可以肆意挥洒的,不管是生命还是情义。
  • 十里红殇泪之青花玉

    十里红殇泪之青花玉

    在这世上我已活了千年,为了羽化登仙,我入红尘历情劫。十滴情伤泪,十段红殇劫。红殇泪一共十颗,集齐之时将其串连就会成为十里红殇泪。有了它我就可以飞身直上那九重天,成为地位尊贵的九天仙尊之一——玉清仙尊。我将要羽化登仙,不想这最后的红殇泪竟是我的,而你就是我的劫。我要如何取这红殇泪。
  • 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

    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

    实力派新人作家李慕渊,沉淀数年的精品之作,《花火》《萤火》协力推荐,12篇让人笑着流泪的虐心纯爱故事,献给心里忘不了也得不到的那个人!本书收录了李慕渊已发表的《我的雪候鸟女孩》《红豆生南国》《如果雪知道答案》等经典作品,也收录了她未曾发表过的其他独家作品《猫的报恩》《南棠》《一千步和鱼丸店少年》《九溪迷烟》等。如果想看到最完整的李慕渊,那么绝对不能错过这本故事集!
  • 鬼道纵横

    鬼道纵横

    灵力的纵横冲破了生命的极限,命运的长河也随之涌动,两世为人的季风挥舞着手中的兵刃看他如何创造异世的传奇。
  • 韩娱之全民女神

    韩娱之全民女神

    她是万人宠爱的公主,他是外冷内热的王子。她是中韩英混血,他是中国人却只能迫不得已离开。他生在中国长在英国为了学业去了加拿大认识了他,他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移民加拿大遇见了她。他为了梦想去了韩国进了sm,她为了他到韩国交换生却意外在老师的推荐下进了sm。她们相互鼓励,她作为f(x)的成员在出道的前一天意外被人陷害。后经他的鼓励继续练习。最后,他以exo出道,她也作为李秀满在位的最后一个女团出道。她们的爱还在继续。。。。。。
  • 愿太阳照亮我腐朽的梦想

    愿太阳照亮我腐朽的梦想

    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揣测,即使你精心计划。我们都是些抓着青春尾巴的人,但我相信,生活并不会因此嫌弃我们,它会有它最好的安排!各位书迷们如若喜欢《愿太阳照亮我腐朽的梦想》。记得推荐给朋友圈和qq群哦!!谢谢啦
  • 邪魅镜主请淡定

    邪魅镜主请淡定

    呼,想她堂堂雪莹镜主,竟然遇见了那个辰风镜主。哎,前世的记忆被抹除,修为也大大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爱情考验。今生,需要找到前世所爱的人,一起恢复修为,恢复记忆。他伤害了她,相信了另一个女人,当她用了巨大的代价来启动时空之术证明她的没有害那个女人时,他就知道,她,已经不在是属于他的莹儿了。她昏迷了三年,等她醒了的时候,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上官辰风,我们就此结束吧。”他很心痛,很恨自己,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相信她?!他想解释,可却发现,他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是他把她弄丢了,是他让她对他绝望了,他苦苦哀求,只希望她不要那么狠心,不要真的跟他断绝关系。
  • 权倾逆天妃

    权倾逆天妃

    “父皇、母后,筱泪回来了,筱泪想你们。”一个人,竟然活了三次。她本是高界公主,三岁的一次贪玩,竟让她失足掉下悬崖,让她穿越到二十七世纪。见识到它的宏大。活下去,活下去。信念跟自己说话。想了许多办法,回不去。生活所迫,四岁的她成为了一名特工,执行任务从没有失败,这让她成为了A级特工。可就在她十一岁执行一起任务时,她竟穿回去了。可没有让她回到高界,而是另一个大陆的低界。看她如何回家。回到高界后,原本高兴的心情,被告知了一个消息,顿时晴天霹雳。
  • 步兵之翅——装甲车

    步兵之翅——装甲车

    从古代战车到现代坦克,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岁月悠悠,车轮滚滚,历史的巨轮不断前进……从古代战车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当代坦克装甲车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