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60100000002

第2章 融合的含义(1)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在经济发展上,其速度无论是纵向比还是横向比,都是引世人瞩目的。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外,我们更要注重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靠什么?未来与别国别民族比什么?最终的答案是人,比人才。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口的多寡不是取胜的决定力量,人口的数量加上素质才是决定性的。未来世界,谁拥有绝对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谁就是最终的胜者。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十八至二十二岁的青年毛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二十二,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这个群体,将引领我国未来科技和文化前进的方向。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蔡元培先生说: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演绎过程中形成的。“它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人的行为,显示着大学不同于其它机构的气质特征” 。

§§§第一节大学生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离不开“科学”。否则,大学生科学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科学及科学精神

(一)科学

什么是科学?从词源学上讲,英文“science”出自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意为学问或知识。东方最早使用“科学”一词首推日本著名学府庆应大学创始人福泽渝吉。中国学者早在十六世纪后即将“science”译为“格物致知”,简称“格致”。康有为1885年在翻译日文书籍时,最早在中国使用“科学”一词。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在中国广泛运用。“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分得非常细的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被分成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又是相互联系的。

对于“科学”的概念问题,学者们众说纷纭。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说:“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 。康德在1787年指出:“任何一种学说,如果它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即成为一个按照原则而整理好的知识整体,就叫做科学”。黑格尔说:“一堆知识的集聚,并不能构成科学”。显然,黑格尔认为,知识与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应该是有关联的。达尔文于1888年在《生活信件》中指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保加利亚的伏尔科夫认为:“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科学的发展使人类体会到了主宰世界的感觉,也使人类感受到了这种主宰背后的不安。格·梅·达夫里扬认为,一次大战的化学家之战(气体化学之战),二次大战的物理学家之战(原子弹之战),50年代的冷战(意识形态之战),60年代的学生运动和越战(人生价值之战),70年代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之战),都使科学进入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反思时期。爱因斯坦也指出:科学的“方法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的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之中,靠人类去探索、去发现、去把握。

(二)科学精神

如果把科学研究的对象比作科学的“硬件”,那么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的“软件”,是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务实求真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自由的。“那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它要在人和世界之间构成一种自由的关系,一种非功利的关系,一种追求真理的关系。竺可桢说:‘什么是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不计利害,但求真理’”。2002年8月,在澳门中国哲学会举办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上,许多与会学者认为,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形成的科学精神,主要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勇于超越现状、大胆创新的创造精神。也有的学者将科学精神概括为自由探索、勇于批判、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的精神,或者怀疑的意识、批判的理性、以及谦恭的心态等要素。此次会议的探讨可以代表中国哲学界对“科学精神”一词内涵的最新、最全面的概括。

笔者认为,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人们以自然界为尺度,在追求真实、探索规律、推崇理性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积极的精神气质。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科学精神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科学精神具有非物质性

科学精神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它讲的是人在科学活动中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其核心内容,一是追求知识的兼容性。新东西要想成为科学,必须做到与现有的知识体系兼容,实在无法兼容时,才能着手突破与创新。在这种意义上,科学并不宽容。当今所有自然科学是相对统一的,各学科虽有所侧重,层次也不一样,但研究方法、知识构成、解释方式都有相通之处。二是寻求可重复的经验证据。现代科学是经验科学,要求所有理论都要付诸实践的不断检验才能被认可。

2、科学精神具有人与自然的交互性

科学精神不会凭空产生,是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论科学精神》是一部关于“科学精神”的高级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文集,荟萃了从王大珩、于光远、周光召、龚育之等院士和著名学者到活跃在科学活动第一线的年青学者,从哲学家、科学哲学教授到科学家、科学普及工作者,从自然科学界到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领域的32篇精彩发言。大师们对科学精神的论述,无一不是基于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提出的。

3、科学精神具有积极性

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就在其《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总结了科学精神的三个特点:不盲从,不附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可见,科学精神从来都不是消极的。当代大学生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面对未来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积极应对,摒弃消极的人生观,培养、强化和弘扬自己的科学精神,增强理性主义认知的意识与能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做贡献。

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正确理解科学精神的以上三个特征,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把握科学精神的内涵,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自觉培养自身科学精神的养成。

二、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理解

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在校期间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极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大学生科学精神呢?笔者认为,大学生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对于科学的态度,是大学生吸收科学、研究科学与应用科学时的特殊精神气质。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说:“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研究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的解释,就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根据蔡元培先生对大学下的定义,笔者认为大学生科学精神应该包括如下内涵:

(一)探索精神

大学生从中学走过来,学习环境、方法与内容都是全新的,对新的东西,都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候是很枯燥和无奈的。探索的过程就是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要求大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专业基本技能。这是研究的前提,是解决事物“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呢?

培养大学生探索精神,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热爱科学的,正是因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才有国家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目前大学生在对自己所学习专业的热爱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对学习的态度上。一是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少数人进入大学以后,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逐渐养成了懒散的作息习惯,极少数人沉浸在网吧玩游戏,浪费了美好的学习时光。二是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在入大学之前,每个人都以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入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陷入了茫然,甚至厌倦学习。为了应付考试,考前两、三周进行突击学习,“考前复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没有学到真才实学。三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面对大学众多的学习课程,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能随着内容的变化而有所改进和创新,还在沿用高中时死记硬背的老办法,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出现“挂科”现象。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专业不够热爱,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只要学生做到这一点,他们就会主动学习,探索科学的奥妙。

培养大学生探索精神,其次要大力提倡学生社会实践,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与社会接触少,甚至几乎没有接触。对社会知之甚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只有满腹经纶,却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在逐渐被社会淘汰,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真正的走上社会,将其应用于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而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有了与社会、与群众接触的能力才能培养创新意识,思维也空前活跃起来,才能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热爱科学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探索精神的两把金钥匙,有了这两把金钥匙,大学生才能在成长中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

(二)怀疑精神

怀疑,就是对已经被认为是真理的理论持不同态度的心理状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怀疑论者对各种宗教教条表示怀疑。18世纪英国哲学家D.休谟怀疑知觉是由外物引起的。怀疑精神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既有观点的考证。二是对现有理论与观点的批判。“科学研究必须以确凿可靠的事实材料为依据”,像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详细地掌握材料”,并以“怀疑的批判的头脑”,对史料建立在可信的资料的基础之上,这才可以做出科学的结论 。“怀疑”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很不相同的意思,一指猜疑,一指不相信。科学精神的“怀疑”指的却是不相信,确切地说是不轻信。

科学的怀疑精神始于古希腊。当时的怀疑论者被称为Skeptikos,意思是“探究者”。他们反对教条主义,对于各种说教、理论首先持怀疑态度,然后去分析、判断、推理,最后确定其真伪。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

同类推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居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居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中国民居建筑历史;中国民居建筑类型;民居的文化艺术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民居;先秦民居;秦汉、魏晋民居等。
  • 中外生物故事

    中外生物故事

    吴伟丽编著的《中外生物故事》通过新颖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科学缜密的态度,将生物界最经典的精彩神秘故事一一呈现,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我们的目标是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优秀的读物和广阔的阅读空间,鼓励他们养成“快乐阅读、自主阅读、健康阅读”的好习惯,并借此建立起青少年与课外阅读的桥梁,为他们铺设一条书香四溢的成长之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一生的享受。
  • 文人墨客(新课程百科知识)

    文人墨客(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记载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故事流芳百世。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读常用词语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读常用词语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能源科学知识

    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能源科学知识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热门推荐
  • 大地武皇

    大地武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一个人与元兽不断拼杀吞噬的世界。主角本是小人物,却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体暗藏玄机,曾经让他懊恼不已的脑盖骨,在某一日竟将从他体内吸走的全部元气,以千百万倍的数量偿还给他。至此,主角奋起直追,一步步踏上大地武皇之路。
  • 拐个老婆当总裁

    拐个老婆当总裁

    作为一枚跆拳道黑带九段,方圆二十里的小混混见到她就跑得飞快的资深女汉子,一朝却被个名叫凌傲宇的无赖总裁给缠上了,而且还打不过他,于嫣儿对天呐喊:怎么破?更最要命的是这无赖居然当了二十八年的和尚,竟然还对她说:你别过来,我害怕。她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总裁不当了,老爸不要了,赖着她,像个超大号的无尾熊。把他灌醉扒光扔在宾馆房门口让他出丑,娘的,他居然发狠了,故意让记者拍他的美照,以损坏名节为名将她告上法庭,还以索赔经济损失为名将她绑过去替他当总裁,他则当她的贴身小秘书,陪吃陪喝就是不陪…靠,她火了!
  • 溺爱娇妻

    溺爱娇妻

    在那天缱绻的夜色下,夜城最奢华高端的露天吧台里。他羞辱她在先,她愤怒地将红酒泼在他描金深邃的俊脸上,于是他与她结仇。他是商界之骄子,名流之翘楚,却在他身上发生过那般可笑的事。在几年前,他的订婚宴上,未婚妻莫名消失,令他在一时成为夜城最大的笑柄!自古有云,红颜祸水。于是在那之后,他对女人淡心,绝情。面对身体日渐虚弱的奶奶逼婚,他岑冷的唇勾起了一丝淡淡的弧度。在几次让他很不爽地邂逅后,或许,他心里已经有一个目标了.....她是家道中落的落难千金,妈妈病重急需几十万手续费。当他找到她,提出用五百万买她的婚姻的时候,她只知道自己已别无他法.....他曾送给她一对同心圆钻戒,却没有告诉她其中的寓意。钻石代表永恒,同心圆则代表相遇!他深爱过她,失去过她,她亦是如此,不过依然深爱。但幸好,在爱了千回百转之后,他与她在五年时光的情虐里,相遇、相爱、终于相守,此生无憾。
  • 易烊千玺的私生之旅

    易烊千玺的私生之旅

    对于易烊千玺大总裁来说爱豆比什么都重要,漫漫追妻道路还需耍无赖,死皮赖脸。“小苏颜求bobo”易大总裁一脸渴望。“bo~”被自家爱豆亲了啊,不行要滚下键盘空手劈榴莲去外面跑上几圈才能缓解此时激动的心脏。[无虐/短篇,大概一两万字完结]
  • 邂逅心灵

    邂逅心灵

    全书共分为七辑,包括:等一朵云飘过来;一手赤心,一手老成;苍耳子一样纠结的青春;爱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像甘蔗一样生活;站着的大米。《邂逅心灵》适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 The Historyof John Bull

    The Historyof John Bu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浮云六世

    浮云六世

    西岛仙神霜离被东遥凰族四公主露姬窃了原身,前往漠城取回真身。大漠千里风沙不绝,突遇惊蛰,上神离朱与伽罗神殿供奉古灯子清之女。每一卷,就是一个故事,而另一端你也应会在闲暇且听花瑾讲述那云荒大陆的一段段如幻如殇的传奇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讴歌和对家乡、人生、自然的热爱。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本册为诗集。
  • 永恒仙心

    永恒仙心

    一场意外,散修之子林宇拜入了乾宇大陆九大宗门之一的青玄门,开始踏入漫漫仙途之中。漫漫仙途,林宇以何证道,登临仙界之巅?!逆天丹药?绝世法宝?无敌战力?还是残魂老爷爷?一缕长生念,一颗求道心!回归最古朴的修真。
  • 日落无名志

    日落无名志

    崇祯十五年,锦州城破之际,守城大将祖大寿仅九月大的五子被带离锦州。机缘巧合之下,与跋涉在林海雪原的一神秘老人和一美丽少女相遇。由此展开了一段温情而又波澜壮阔江湖传奇。仗剑横行,斩尽天下不平,明末乱世,唯有屠夫扬名。林泽渲,一剑飞花,斩出来侠义,屠出了恶名。醒握杀人剑,醉枕美人膝,这就是日落之世,这才是乱世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