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2100000009

第9章 意识形态的再次终结?(2)

拉克劳和墨菲赞同并进一步发扬了这个观点。他们的理论不仅在理论方式上,而且在政治形式上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强调所指和能指之间的不稳定关系,也强调意义系统实际上所具备的毫无限制的“自由游戏”的潜力,而拉克劳和墨菲把这两点引入社会和政治领域,并切断了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任何必然的联系。在他们看来,在阶级立场和政治/意识形态取向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能指(signifier)建构所指(signified),政治霸权通过意指行为(signification)建构社会行动者的特定身份认同。阶级仅仅是很多可能的政治身份认同中的一种,而这些身份认同或许会、或许不会通过有勾连的实践活动来建构。简而言之,意识形态概念作为阶级利益的系统再现变得不那么适用,并被另一概念“勾连”(articulation,即不同要素间建立起关系)所取代(1985:105)。

勾连这个概念与意识形态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论地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要么诉诸一个阶级统一的角色(Gramsci,1971),要么诉诸社会再生产逻辑的功能性要求(Althusser,1971)。而“勾连现在是一种话语实践,它并没有在相互勾连的要素扩散之前或之外的建构平面”(Laclau and Mouffe,1985:109)。由于在一个勾连行为之外没有社会的互联性,因此无法对经济的最终决定性做出理论论述。生产方式仅仅是一种概念建构,并没有自主的客观存在,从而不能赋予它任何本体论上的优先性。

■后结构主义和再现(representation)的终结

拉克劳和墨菲的很多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柱可以追溯到后结构主义,尤其是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这种理论导向强调符号的非稳定性,旨在展示结构主义中二元对立结构在文本意义过程中如何互相削弱对方(Derrida,1970:247—64)。通过分离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并将语言学过程视为能指之无穷游戏,后结构主义极大地挑战了意识形态概念所仰仗的关于意义与表象的传统理论和思想。在以前关于意指行为(signification)的理论中,意义被视为符号的功能,而符号要么指内部体验,要么指真实世界中的关系和客观对象。它要么再现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要么描述社会关系和经验现实。结构主义引入二元对立的观念,并暗示语言中的意义就是关于差异的问题,但在其关于意义的理论中仍然保留着“指示对象”(referent)的相关性。后结构主义将这种差异的概念推向无限,并将意义看做是能指(signifier)潜在的无穷游戏所“派生”出来的。意义并非固定附属于某个特定能指之上,而是沿着整条能指之链(the whole chain of signifiers)扩散开来,因此,它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也永远不会存在于任何单个的符号中间(Eagleton,1983:128)。

解构主义否认了任何整体世界观的可能性,拒绝将世界视为充满联系和区别的一个整体,相反它承认世界永恒变化与碎片化等特征。它也否认如下假设,即人们能够理解文本并解释文本中隐藏的意义与意识形态假设——这是存在于有关意识形态和话语的结构主义概念中的“主导代码”(master code)。因此对再现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解释学传统中“解释”这个概念的批判和否定。因为在这种理论中,作者创造文本或使用文字是基于他们所遇到的其他文本和文字,同时读者也以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他们的文本或文字。文化生活被视做一系列文本与其他文本相互交织并产生更多文本的过程。这种跨文本组合具有自己的生命力。不管我们写什么都会传达出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意义,我们的文字也不能说出我们的意思。试图掌握文本是徒劳的,因为文本和意义的永恒交织超出了我们的控制。我们成了语言的工具(Harvey,1989:50—51)。于是,文化生产者仅仅创造出原始素材,而消费者可以通过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将这些素材重新组合。正如哈维所述,解构理论的效果就是解构作者将意义强加于人或者进行连续叙事的权力,并质疑关于固定的话语表达系统的所有论断。因此,知识和意义被简化成为支离破碎而自由漂浮的能指(Harvey,1989:350)。

对再现的超越和对具体事物的消解也存在于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仿真(simulation)理论之中(Baudrillard,1983)。仿真被定义为在没有原作情况下创造的复制品。这一概念有效地剔除了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区别,并消解了现实与表象,真理与虚假的二元对立。在鲍德里亚的理论中,想象与现实——不论是社会关系的现实或是经验宇宙的现实——都没有不同的本体论地位。因为它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区别,那么,意识形态的问题根本也就不成为一个问题了。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阿尔都塞的观点,即意识形态代表了与我们真实存在条件相关的一套想象出来的关系(Althusser,1965),在仿真的世界里就不具有任何意义。由于符号不再指代真实,而意义已经让位于空洞表面的话语,潜藏在对意义的意识形态分析之下的“现实原则”(比如,符号学试图挑明重重叠叠的意义并揭示符号学文本里所掩藏的东西)就必须被抛弃。用鲍德里亚自己的话来说,“意识形态通过符号来背叛现实;仿真通过符号达到与现实的短路和现实的复制相一致的目的。想要恢复拟像(simulacrum)之下的真实常常是一个虚假的问题”(Baudrillard,1983:48)。这样,我们现在处于“真实的微光”中,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意义系统都变得混乱”,而“意识形态作为图解‘真实’和‘想象’之汇交点的一种方法也失去了作为批判性‘工具’的有效性”(Wakefield,1990:105)。简而言之,仿真的时代已经取代了意识形态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中的话语、权力与利益

倘若福柯思想的一个具体成果就是声明意识形态概念不能作为充分的分析工具,倘若后结构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声称意识形态概念毫无意义并缺乏理论根基,那么后现代主义顺着新尼采主义的脉络对理性、利益与权力的关系的重新陈述,就使整个意识形态概念成为多余(Eagleton,1991:xii)。这种重新陈述并不属于哪个特定的流派。相反,它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中许多理论家的广泛共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深根植于启蒙运动传统,深信逻辑、理性和客观知识的可能性。但是,既然后现代主义者对启蒙运动传统及其相关的理性与真理概念不屑一顾,那么知识与意识形态之间便难以作出区分。既然像福柯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通过语言和话语来了解世界,而且话语永远充满权力,我们便陷入了尼采式观点的黑暗之中:所有的思想都是意识形态化的,因为它们都是特定利益的表达与合理化。意识形态于是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但倘若每一种话语都是充满权力因而是意识形态的,倘若意识形态解释了一切,那么它便什么也没有解释。这个概念被扩大到毫无意义。它是多余的,没有任何批判性。于是得出的逻辑结论是,我们还不如把这个概念全部一笔勾销,而这正是一些后现代主义者所主张的。比如,罗梯(Richard Rorty)就建议我们采纳福柯的观点取消意识形态分析,而聚焦有关权力运行的详细的历史叙事分析:这样的叙事不可能以不为权力产生而被称为“真实性”或“解放”的名义揭露那些被权力所造成的叫做“意识形态”的东西。这些叙事仅仅解释了谁现在获得并使用权力,为了什么目的,然后(不同于福柯)暗示其他一些人如何也可能得到权力并用于其他目的。其结果不会是怀疑而惊骇地认识到真理和权力不可分割,也不会是尼采式的幸灾乐祸,而是意识到笛卡尔给予我们的……让我们相信“真理和权力曾经(were)可以分离”是错误的指向,于是我们可以更加认真地相信培根所述的“知识即权力”(1985:173,着重号为原文所加)。

■意识形态新批判的贡献与局限

以上所述是当代社会理论中预示着新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种种学说。但是,这些学说所带来挑战的性质比一眼看上去要更为复杂。由于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概念,由于对马克思原著有不同理论取向的阐述,最重要的是,由于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广泛讨论和复杂历史在这些新理论中很少得到详细的分析,似乎有必要澄清究竟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概念被挑战和否定。例如,女性主义哲学家弗雷泽(Nancy Fraser,1989)就提出,福柯所摒弃的只是将意识形态看做是扭曲的信仰体系这一粗糙的观点。也有人认为,拉克劳和墨菲所批判的只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经济和阶级的化约主义倾向(Geras,1987)。同样,伊戈尔顿(Terry Eagleton)论述说,后结构主义经常将意识形态设定为“稻草目标”,将其看成是一套静止的思想,它“无时无刻而且无处不在地包含了固定的或‘先验的’(transcendental)能指,想象的统一个体,形而上学的基础和目的论的目的(teleological goals)”(1991:198)。因此,可以这么说:那些被挑战的意识形态与再现的观点大多是经验主义和阶级化约主义的理论。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以这种方式对意识形态的新批判嗤之以鼻。这种新批判提出了更为重要的挑战,而这些需要在更重要的层面上进行评价。

第一,考虑这种挑战的贡献是不无益处的。话语理论和后马克思主义转向研究意指行为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signification),它们的贡献在于强化了对语言和话语基本性质的认识。这些理论学说对任何声称摆脱语言自反性的知识理论进行了理所应当的批判(Wakefield,1990:36)。在媒体和流行文化的研究领域,这些理论运动号召分析“意指(原文是表象)之外的媒体”(media beyond signification)(Angus,1989),并否定了主流媒体研究对媒体和社会的机械分离。它们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化约主义倾向做了重要的(虽然不是崭新的)修正——经济决定论和阶级化约主义至少部分地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左派对文化政治重要性的忽视。后现代主义对话语和意指行为政治的强调已然导致了“对形象和话语的生产作为任何符号秩序再生产和转换过程的一个重要侧面的认识。审美和文化政治的确至关重要,而它们生产的条件值得最密切的关注”(Harvey,1989:355)。

同类推荐
  •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内容新颖,论据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我认为,该书所构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对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由于本书论述的问题在我国尚处研究、探索阶段,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未必正确和成熟,尚需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予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希望广大读者多提指正意见。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进入21世纪,会展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朝阳产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和会展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中国会展经济的勃兴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表现在会展本科专业还只是属于教育部的试办专业,尚未列入国家正式的招生目录之中。相对于其他专业动辄有上千所高校举办,目前国内仅有40所左右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的试办会展本科专业的资格,其数量极其稀少。而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出现的全国性紧缺局面,又使我国会展教育面临历史性的“朝阳”机遇。
热门推荐
  • 迷失零域

    迷失零域

    幸运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强大与弱小也是有区别的。假如你历经磨难,你还能做心灵的主人,思考的王者吗?
  • 苍茫荒古

    苍茫荒古

    这是片苍茫无际的大陆,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飘忽。无尽海的浩渺;皓月山的雄壮;在这一片荒凉的大地上,勇士们即将起航...一起探索这无际的天地。
  • 学习力:在学习中提升正能量

    学习力:在学习中提升正能量

    本书介绍了青少年该掌握的正确学习方法。全书内容包括:在学习中提升自己;让目标成为学习的灯塔;把时间看成金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创新性学习,实践才是硬道理等。
  • 雪泥残陵

    雪泥残陵

    三年的江湖闯荡,她理解了江湖之道的含义,更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存在便必然存在杀戮。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任何人任何物都无法改变的。三年后,一切又都回到最初的地方。三年来,她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但终究如雪泥鸿爪一般,留下了印记,永不磨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往昔亦非诠释惋惜

    往昔亦非诠释惋惜

    高中升学,李之仪和李之谦却考上了同所学校,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人,还遇到了任泉,见到久违不见的李世倾,经历过亲情的无奈,友情的离散,爱情的作罢……沈适,能否一直守护着之仪,之谦,他最终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填四川

    填四川

    本书艺术地讲述了一个客家母亲和家族悲欢离合的故事,一个复苏泱泱大省的史诗故事,一个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小说自四川荒芜告急康熙颁布“填川诏”开篇,描写了主人公宁徙离闽进川所经历的死里逃生的磨难、背井离乡的艰辛和悲欢离合——作品以重庆小城荣昌县为主场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进川移民的大起大落。全篇贯穿了宁徙与土著士绅赵书林、闽西武士常维翰惊世骇俗的生死爱情,演绎出大悲大憾的人间悲喜剧,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土匪、族人、商贾、官宦、皇室等各色人物的善恶心态。
  • 灵魂神谕

    灵魂神谕

    你明白的太少了!这个世界有太多神秘,我不是人,我也不是神,吃下神的血肉,我是半神半人,魂魄的觉醒,力量的回归,邪教的崛起,半神半人,终究不会平凡,
  • 现世妖姬之绝代之王

    现世妖姬之绝代之王

    一个潜伏在自己身边多年的心腹,为夺走古龙戒,将自己杀死,沐之黔到死都没有变化一点表情,她是谁,沐之黔!死有何惧,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异世界,大把的美人围绕在身边。
  • 焚心传说

    焚心传说

    不老、不死、不灭乃人所不能,即便是所谓的神,也终有定数,无法做到真正的永生。然而焚心却可以,他非人、非鬼、非妖、非仙、非魔更非神,一个完全超脱六界,以人的形态存活的物种。他最终的愿望便是让所有人都跟他一样……
  • 守卫剑阁之苦工传奇

    守卫剑阁之苦工传奇

    守卫剑阁,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三国后期魏国大举侵略蜀汉,剑阁是蜀国最后的屏障,蜀国的精英们聚集在一起,准备对魏国发起最强大的反击……小菜偷用超级电脑玩守卫剑阁,却不慎穿越到了游戏中,成为了个小苦工,但他发现这个世界比原本的游戏更加可怕。(以前很喜欢玩《守卫剑阁》这个地图,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也因此结交了很好的朋友,一时冲动就开始写相关的小说,以此献给那些同样热爱剑阁的朋友,以及地图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