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4000000052

第52章 主要参考文献

一、各国译著

1.〔印〕阿玛蒂亚·森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刘民权、刘柳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美〕约翰·费斯克等编撰:《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注,新华出版社,2004年。

3.〔美〕罗杰·菲德勒著:《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

4.〔德〕马克思、〔英〕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5.〔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

6.〔意〕玛格赫丽塔·帕加尼著:《多媒体与数字电视———把握数字融合所创造的机会》,罗晓军、王佳航、王震雨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7.〔美〕赫南·加尔伯瑞著:《数字电视与制度变迁———美国与英国的数字电视转换之路》,罗晓军、刘岩、张俊、冯兵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8.〔美〕帕特里克·帕森斯、罗伯特·弗里登著:《有线与卫星电视产业》,詹正茂、樊燕卿、黄映芳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9.〔美〕约翰·帕夫利克著:《新闻业和新媒介》,张军芳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

10.〔美〕阿尔文·托夫勒著:《第三次浪潮》,朱志炎、潘琪、张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

11.〔美〕马克·波斯特著:《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美〕霍伊著:《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三联书店,1992年。

13.〔英〕密尔顿著:《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6年。

14.〔美〕新闻自由委员会著:《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征、王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

16.〔日〕传播90'研究集团编:《传播媒体的变貌》,东正德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7.〔英〕詹姆斯·卡伦著:《媒介与权力》,史安斌、董关鹏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美〕米克尔·约翰著:《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侯健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美〕戴维·申克著:《信息烟尘》,江西教育出版社,黄锫坚、朱付元、何芷江译,2001年

20.〔英〕约翰·密尔著:《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2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2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3.〔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著:《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刘千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美〕保罗·莱文森著:《手机》,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5.〔美〕保罗·莱文森著:《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26.〔美〕保罗·莱文森著:《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7.〔美〕劳伦斯·莱斯格著:《思想的未来》,李旭译,袁泳审校,中信出版社,2004年。

28.〔美〕劳伦斯·莱斯格著:《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李旭、姜丽楼、王文英译,袁泳审校,中信出版社,2004年。

29.〔德〕于尔根·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

30.〔英〕丹尼斯·麦奎尔著:《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1.〔美〕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年。

32.〔法〕佛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著:《新媒体》,张学信译,冯韵文审校,商务印书馆,2005年。

33.〔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浦·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34.〔德〕于尔根·哈贝马斯著:《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李黎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

35.〔美〕吉尔摩著:《美国大众传播法:判例评析》,梁宁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6.〔美〕斯坦利·巴伦著:《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第三版),刘鸿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7.〔美〕托马斯·弗里曼著:《世界是平的》,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二、中文论著

1.甄树青著:《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王锋著:《表达自由及其及其界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3.王四新著:《表达自由———原理及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晏辉等著:《公共生活与公民伦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欧爱民著:《破译宪法的实践密码———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个案考量》,法律出版社,2006年。

6.张静波等编著:《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7.杨春福等著:《自由·权利与法治———法治化进程中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8.蒋永福著:《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9.吴飞著:《平衡与妥协———西方传媒法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雷润琴著:《传播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相关问题的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魏永征、张咏华、林琳著:《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王菲著:《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

13.雷建军著:《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刘津著:《博客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赵子忠著:《内容产业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王桂科:《媒介产业经济分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17.黄旦著:《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刘建明著:《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黄恒学主编:《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靖继鹏编著:《信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年。

21.郭庆光著:《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2.潘力、王本锡、李建刚著:《高新技术与广播传播变革》,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23.王振业、李舒著:《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24.庞卓恒著:《唯物史观和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5.顾肃著:《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26.李泽厚著:《历史本体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27.谢岳著:《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8.程予诚著:《新媒介科技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29.朱海松著:《无线广告———手机广告的发布形式与应用标准》,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

30.郑晓松著:《技术与合理化———哈贝马斯技术哲学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

31.林子仪著:《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

32.陈永森著:《告别臣民的尝试———清末民初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3.陈先元著:《大众传媒素养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34.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主编:《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35.张华金著:《自由论———一个热门话题的反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6.徐耀魁著:《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

37.方兴东、杨吉著:《21世纪的书:信息时代商业思想10x10阅读》,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

38.曲直著:《知情权:阳光下的觉醒》,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年。

39.鲁迅、景宋著:《两地书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

40.木心著:《素履之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1.王晓波著:《我的精神家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2.朱学勤著:《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

43.薛涌著:《草根才是主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4.王朔、老霞著:《美人赠我蒙汗药》,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45.图雅著:《图雅的涂鸦》,现代出版社,2002年。

46.张宝明、王中江主编:《回眸〈新青年〉》,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47.刘军宁主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

48.陈序经著:《东西文化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三、相关中文文章

1.陈独秀:《法律与言论自由》,原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2.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原载于《新青年》第6卷第1号。

3.展江:《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中国传媒报道》2003年第1期。

4.魏永征:《从证明真实到证明确信真实———怎样解决诽谤法实际存在的悖论》,载《时代传媒》(香港)2002年第6期。

5.崔保国:《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中国传媒报告》2002年第2期。

6.李杰:《网络媒介对受众传媒接近权的突破》,“传播学论坛”网站,http://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3200。

7.陈世敏:《新闻自由与接近使用媒介权》,引自翁秀琪、蔡明诚主编:《大众传播手册》[C],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印行,“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八月初版。

8.张毓麟:《台湾受众“接近使用媒介”概况———兼论“接近使用媒介权”存在之必要》,《新闻记者》2002年第7期。

9.郑涵、吴颖:《表达自由研究范围的拓展:获取与使用传媒论》,见《传媒·传播·传播学———获取与使用传媒论》,戴元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戴元光:《新闻传播理论创新研究》,2006年4月2-3日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及第九次传播学研讨会议的会议论文,http://news.sohu.com/20060421/n242925633.shtml。

11.李树桥:《公民表达权: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中国改革》2007年第12期。

12.骆韫鹏:《透视中国公民记者》,《青年记者》2007年16期。

13.谢良兵:《新媒体时代的民意表达》,《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20期。

14.侯建:《言论自由及其限度》,《公法评论网》,http://www.gongfa.com/yanlunziyoujixianduhoujian.htm。

15.李敖:《与虎谋皮的先决条件》,《李敖新文集》第13册之《法眼看台湾》,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

16.邓瑜、陶涛:《手机媒体:移动媒体的终极形态》,《中国记者》2006年第4期。

17.颜海娜:《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18.汪习根、陈炎光:《论知情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19.孙旭培:《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载于中国新闻学会编:《新闻自由论集》,文汇出版社,1988年。

20.洪治纲:《博客:庶民的话语狂欢?》,《媒介批评》第二辑,蒋原伦、张柠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张笑容、方兴东:《博客传播:个人价值的崛起》,《媒介批评》第二辑,蒋原伦、张柠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2.李慎之:《弘扬北大的自由主义传统》,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刘军宁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序。

四、其他(含杂志、报纸、网站及博客等)

1.《中国新闻周刊》

2.《现代传播》

3.《国际新闻界》

4.《中国记者》

5.《青年记者》

6.《南方周末》

7.中华传媒网

8.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

9.新华网

10.人民网

11.联合早报网

12.公法评论网

13.牛博国际

14.网络公民I.amv(在牛博国际简称V)的博客:“寻找再度失踪的窑工”

15.连岳的博客:“连岳的第八大洲”

16.饭饭的博客:“路上有惊慌”

同类推荐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热门推荐
  • 七重界

    七重界

    一场场梦境所预示的灾难,由被选中的小女人童微拉开了序幕,阻止破坏,平息战争,修异能,待看童微如何扫去梦中阴霾,维系七重界。
  • 创世战皇

    创世战皇

    天生厄体的故寒被同门出卖,夺走家传玉印后被打入山崖,在隐世强者的灵印指引下,得到万古强者恒尘的帮助,逐渐成为大陆巅峰强者的存在,最终体内魔道觉醒,疯魔状态挑战天地间任何强者,纵横星渊大陆,但是故寒的目标绝对不会仅限于此,他要主宰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端坐在乾坤太虚顶端,俯视芸芸众生,成为超越一切的存在,那便是金鼎王图!他生来厄难,武道未通,却逐步走向强者大道。他神魔一体,亦正亦邪,疯魔状态下纵横无敌。他强者拥护,天地认同,最终迈向诸神的巅峰,金鼎王图!
  • 昨日侧畔

    昨日侧畔

    前世叶城,今世顾琅,来生慕童。在他看来,不过寥寥三世,为遇她,何妨?可是,那边的她怎知,某天在哪儿会有一个风流公子等着他,亦或文弱书生寄宿她家?一切的一切,皆是缘吧。
  • 异能之崩坏世界

    异能之崩坏世界

    她是南宫凝月,她善良、纯真、美丽,这世间的美好都集于她一身。突遭变故,她沦为孤儿,她并不绝望,只要还有关心她的人,她都觉得幸福。噩梦再一次降临,她为了拯救孤儿院的大家,不惜以暴露身份为代价。可是,可是你们为什么,为什么要抛弃我?我不是救了你们吗?人性的软弱,人情的冷漠,将她推下无底深渊。蜕变之后,是天使?是恶魔!“欢迎来到无神社。”“你好,我叫君泠,我想夺回属于我的一切。”
  • 重生之校草爱上我

    重生之校草爱上我

    前世遭遇了背叛,重生后变成了小胖妹,通过系统减肥后,就变成了一枚漂亮的美女……
  • 外国民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本书系“百年儿童文学名家译作精选”丛书之一种。20世纪的百年之间,世界优秀的民间故事被广泛介绍,成为中国儿童和成人共享的精神食粮。本书从原刊中挖掘并参照诸家汇编的集子,就趣味性、知识性、史料性及收藏价值等方面作了精心的筛选,尤钟情于前半个世纪的名家译作,如郑振铎译日本民间故事《竹公主》、茅盾译北欧民间故事《十二个月》、许地山译孟加拉民间故事《红宝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篇章。这些作品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了解世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增添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 血尸王

    血尸王

    千年前的一次武林大杀戮,牵引着千年之后的一次人间浩劫,各类奇人异事层出不穷,人、修真者、异修、魔怪、修魔者、修武者、妖类齐聚俗世界地星,各自为了各自的目的,相互厮杀,斗智、斗武,有正义的化身,也有邪恶的狡诈之辈,还有主角介于正邪之间的那种迷蒙,他踏遍日月星辰,探索地星无数的神秘古迹,也不得不飞天遁地,穿梭在危险而未知的茫茫宇宙,只为寻找至亲至爱。“时间流逝,岁月不再,却留给我无尽的思念,不得已而上下求索,穿越时空,飞跃穹顶,踏遍星空,纵横茫茫宇界,可是,你却在哪里啊?”
  • 商之金融序幕

    商之金融序幕

    一个平凡普通的少年成长为积累千万资产的道路,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和领悟。仅向所有奋斗过和依然奋斗中的朋友们致敬!
  • 梦尽恩怨

    梦尽恩怨

    他叫锋刃,他不善于表达自己。他有一个兄弟,他叫寒冰,这个故事,就从他们的恩怨开始,也因他们的恩怨结束……
  • 早知受伤,不如不爱

    早知受伤,不如不爱

    爱上一个人很简单,但要忘记一个人,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