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4200000002

第2章 由“不谈政治”到《努力周报》(2)

1921年10月22日胡适在中国大学演讲,题目是《好政府主义》。这篇演讲的基本内容实际上已经为1922年《努力周报》创办后鼓吹的“好政府主义”准备好了理论基础,由此也可以看出“好政府主义”的提出,绝非胡适等人一时心血来潮的偶发之语,它的提出,是有相当的思考和准备的,是胡适实验主义哲学在当时形势下对政府的一种必然要求。如果说此次演讲与后来的《努力周报》相关主张有什么不同的话,我们可以认为演讲偏重理论的阐释,而周报完全是联系当时中国政府实际的,或者说,演讲提出了好政府的必要性及操作的原则,而周报则把理论和原则运用到实处,针对中国政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胡适在演讲中认为“好政府主义”顺应了时势的需要,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目标。胡适不同意把政府神秘化,也反对时下时髦的无政府主义喧嚣,“好政府主义,既不把政府看作神权的,亦不把政府看作绝对的有害无利的,只把政府看作工具,故亦谓之工具的政府观。”既然政府的性质界定了,“好政府”的含义也就明确了:“政府是人造的一种工具,他的缘起,是为的大众的公共需要。那么适应于公共的需要的,便是好政府了。”反过来,不能适应公共需要,就是坏政府。胡适还提出,应该由民众来监督政府,“因为人类有劣根性,不可有无限的权力。有之,即好人亦会变坏。‘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免不掉滥用权力以图私利了。所以宜用民治主义去矫正他。”

既然政府仅是一个工具,那么政府有问题,就可以随时更换,就像换一个茶杯,换一件衣服一样。胡适还认为,要想实现“好政府”这样的目标,还必须“要有好人的结合。有了觉悟,及有了目标,尤须有人组合起来,作公共的有组织的进行。”胡适说:“我以为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因为好人缩手说不可为,斯不可为矣。故好人须起而进行,从事于公共的有组织有目标的运动”。可见,《努力周报》上“好政府”主张的理论框架,实际上在这篇演讲中已经完整地搭建起来了。大概胡适认为此篇演讲仅是从学理上阐释“好政府”,并没有过多地谈论现实,因而胡适并没有把它作为“谈政治”的记录提起过。然而,没有现实的刺激和启发,胡适是不会闲极无聊地捡起一个没有现实意义的演讲话题的。所以,我们不妨把这篇演说也当成胡适的一次“谈政治”。我们查阅胡适日记,发现他的“好政府”思想还可上溯得更早些,1921年6月18日他对来访的安徽籍旧国会议员汪叔潜说:“现在的少年人把无政府主义看作一种时髦东西,这是大错的。我们现在决不可乱谈无政府;我们应谈有政府主义,应谈好政府主义!”胡适的另一次“谈政治”也比较有特点。胡适1921年6月6日日记:“将连日出来的重要函电译成英文,颇费工夫。这两天的西洋文报纸皆由我与柯乐文供给新闻。

连日发出之文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报界联合会的通电”。“此电译出之后,路透社等皆不敢不用我们的新闻了”。根据胡适日记所附文献,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蒋梦麟、北京高等师范校长邓萃英、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校长熊崇煦、北京法政专门校长王家驹、北京医学专门校长张黻卿、北京农业专门校长吴宗栻、北京工业专门校长俞同奎、北京美术学校校长郑锦等,因有关教育经费等问题久悬不决,无法应付,向教育部递交辞呈又未获批准,乃于1921年6月3日赴教育部谒见教育部次长,并偕次长及赶来的教职员及学生一同去新华门请见总统和总理。结果在新华门前遭到守卫士兵的蛮横殴打,“家驹被挤,昏晕倒地,不省人事;黻卿头部被击重伤,血流如注;教职员学生等受重伤者十余人”。为抗议惨案发生,上述八所学校教职员呈文国务院,并发表通电和宣言;与此同时全国报界联合会代表也通电全国。教育界和报界共同抗议暴行,要求严惩凶手,认为“政府摧残教育”“摧辱人权”“野蛮惨毒”“惨无人道”。胡适对军阀政府摧残教育和施暴于教职员及学生极为不满,及时把抗议文件译成外文,投稿外报,予以揭露。这种行为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谈政治”性质。

《努力周报》之前的“谈政治”,声势比较大的一次当属1920年8月1日《晨报》所刊载的胡适、蒋梦麟、陶履恭、王微、张祖训、李大钊、高一涵等七人联名发表的《争自由的宣言》。宣言开头也说明“我们本不愿意谈实际的政治,但是实际的政治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碍我们。”什么样的“实际的政治”在妨碍着人们呢?就是“在假共和政治之下,经验了种种不自由的痛苦”。胡适等人认为,之所以这类假共和能剥夺人民的自由,就在于整个社会缺乏自由思想、自由评判的氛围。

宣言呼吁,“有几种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是人民和社会生存的命脉,故把他郑重提出,请我全国同胞起来力争。”这显然是一篇旗帜鲜明的抨击现行政治专制的论文。文章认为,北京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出版法》《报纸条例》《预戒条例》《戒严令》等法律、法规,赤裸裸地剥夺了民众的自由权利,故“应即废止”。文章还呼吁,确保民众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书信秘密自由,“不得在宪法外更设立限制的法律”。宣言认为,“这几年来,行政官厅和军警各署对于人民,往往不经法庭审判,擅自拘留,或擅自惩罚,把身体自由权剥夺净尽。”胡适等人呼吁,“应即实行《人身保护法》,保障人民身体的自由。”宣言还提出,“这几年来选举舞弊可算是达到极点,应由无党派关系的公民组织《选举监督团》,于选举时实行监督;并公请律师,专调查犯罪证据和管理诉讼事项。”宣言以揭露黑暗政治现实和“争自由”为目的,是鲜明的政论文章。但这次宣言,似乎胡适仅是一位挂名的人,宣言似乎也主要不是出自他手。

宣言是一次重要的“谈政治”,但不算胡适的一次主要的“谈政治”活动,因为胡适此时还在为筹划他的长远的建构“思想”和“文艺”基础的工作呢。

最能证明胡适曾经真心实意打算实现其不谈政治、稳扎稳打地进行“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当属胡适为《新青年》不谈政治而八方奔走和游说众人。1920年12月间胡适写信给在上海编辑《新青年》的陈独秀,力主改变《新青年》编辑部办到上海后政治色彩越来越浓的情况。胡适说,虽然陈独秀的来信也表示不太赞成“色彩过于鲜明”(陈独秀称“近亦不以为然”),“但此是已成之事实,今虽有意抹淡,似亦非易事。北京同人抹淡的工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胡适告诉陈独秀,要改变《新青年》的“谈政治”,包括胡适、高一涵、张慰慈、李大钊、陶孟和、钱玄同在内的北京同人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新青年》继续其“谈政治”,但另办一个专谈哲学、文学的杂志;二是为了使得《新青年》恢复当年同人“不谈政治”的“戒约”,应该把《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移回北京,“注重学术思想文艺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陶孟和还提出,既然《新青年》已被邮局停寄,“何不暂时停办”。但钱玄同并不赞成停办,“因为《新青年》的结合,完全是彼此思想投契的结合,不是办公司的结合。所以思想不投契了,尽可宣告退席,不可要求别人不办。

同类推荐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农村新课程

    农村新课程

    本书为针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用书,全书共分七章,它从新课程及其在农村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及其农村学校教师、校长、学生、新课程资源、氛围等方面,对新一轮农村教改做了全面的阐述。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时尚至死

    时尚至死

    本书从时装潮流、大牌内幕、时装秀、中国时装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度的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历史学的分析,引导读者从瞬息万变的时尚现象中去享受时尚、思考潮流、判断品牌,有助于读者在挑选品牌、跟随风尚时建立自己的风格与思想,是时尚人士、都市男女必不可少的时尚参考手册。
热门推荐
  • 神之邪君

    神之邪君

    本人不会写简介,我只能说,在这本书里众多穿越者都会见面,萧炎,纪宁,君莫邪,刘枫,楚阳……,他们会上演不一样的故事,却处处有所关联,看众多小说主角谁能戴上本书的主角光环……
  • TFboys源来有你

    TFboys源来有你

    他们,是闪耀的男神;她们,是美丽的女神,这是三只的唯美校园故事,本文纯属虚构
  • 少年丞相世外客(下部)

    少年丞相世外客(下部)

    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秦洛率领十万赤宇军所向披靡,以子默的最后一计为引,揭开了伊修大陆百年分裂一朝合的统一序幕。与风亦寒咫尺天涯的无奈,来回两个世界的迷茫,对韩子默窒息般的思念,重遇徐冽的爱恨两难……掩藏在一切背后的,是林伽蓝一次次用伤痛镌刻累积的生命轨迹。失去记忆无法回到古代的林伽蓝被徐冽设计,走进结婚礼堂。千钧一发之际韩子默出现,阻止了婚礼。林伽蓝恢复记忆后,一心只想回到风亦寒身边。谁知到了古代才发现时光已过去五年,伊修大陆上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林伽蓝是否能与风亦寒再续前缘?五年里凭空出现,纵横天下的风帝究竟是谁?徐冽与林伽蓝之间千丝万缕的恩怨该如何化解?
  • 淑女好逑

    淑女好逑

    小孤女被狠心亲戚嫁给病汉冲喜,没成想路上却被山贼劫持了,更没想,其中一个山贼竟然是幼时邻居!
  • TFBOYS我会一直守护你

    TFBOYS我会一直守护你

    本书讲的是三小只和三个女孩的纯美爱情故事。三小只当然是书中的富少啦!我也就是林雨梦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女孩。还有两个女孩一个叫林雨心,她虽然跟我是一家人,可是在我11岁时离开了家,那时她才10岁,也就是说,她是我的妹妹。还有一个女孩叫王心朵,是王氏的大千金(本小说内容属于虚拟,人只有三小只是真的,)算了,我还是不透露了,嘻嘻
  • 三峡那个桃花村

    三峡那个桃花村

    有位学者说:“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大概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经艰难而弥坚,靠的是文化的凝聚力。”看看“春节”的强大磁场,你就不会怀疑这话说得很真实。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狂热地爱着、过着各种洋节,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熏染,而世风迁移,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民俗文化的缺位,导致年轻一代民俗观念的淡漠和匮乏。因此,本书有意关注并表现中华民族特别是三峡地区的民俗风情,它在书中出现不仅是一个自觉者的努力,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
  • 九天第一帝君

    九天第一帝君

    君凌天本是末法时代的一位天才高手,却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玄幻的九天世界。异世少年君凌天穿越九天,系统随身!修炼帝君神功!脚踏九天神步!身背绝世神兵!一步步崛起于异世!君临九天世界!杀皇子,登皇位;统天下,冲九天;称帝君,战九界!一统九天,登临巅峰!“我若为王,便是人中之王!我若为帝,便是众王之尊!我若为皇,便是万灵之皇!便是人间至尊!便是九天帝君!便是君临九天!”皇者,是至高无上的至尊!凌驾万物的帝君!PS:新人求收藏,大家多关照。烈酒QQ:2864211785想加的书友可以加一下。(^_^)
  • 洪荒修圣

    洪荒修圣

    在他第一次练功的时候,产生的能量波动和天地灵气达到了共振,产生了一个黑洞,将云谣一下子吸了进去。而到的哪个时候,竟然是盘古还没有开天的洪荒时代。那时机遇不断,危险不断的时代。且看现代人云谣怎样玩转圣人,玩转洪荒……
  • 步步桃花:魅君小傲妻

    步步桃花:魅君小傲妻

    魅力四射,绝世无双,夫君原来是桃花!萧姚望着身上的藤蔓把自己包成木乃伊,嘴角抽搐,抬头对上某男的眼睛咆哮:“妖孽你敢动姑奶奶!”某男掏耳淡淡的回复:“哪敢啊。”“那还不放开我!?”某男冷笑一声,说道:“放开你?谁给我生儿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她真不该招惹这妖孽!
  • 乖乖的让我宠你就好

    乖乖的让我宠你就好

    十二岁那年,凌心语在绝望中遇到了他,他温柔的望着她,笑着牵起她的手:“乖女孩,跟我走,以后我会好好的宠着你,你只要负责幸福就好。”他的话就像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瞬间温暖了她那颗百疮千孔的心,她只犹豫了一下,就跟他走了。确实如他所说,他对她宠到了极点,她摇身一变成了他掌心上的公主。十八岁那年,他逼她成了他的人,她才如梦初醒,面对他的求婚,凌心语凄然一笑,选择了死亡。他望着奄奄一息的她,喃喃自语:“乖乖的让我宠你就好,为什么要这样!”眼泪一颗颗滑落。******此文结局完美,过程有点小虐,心脏不好者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