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6300000035

第35章 从黑格尔美学看艺术创造的实践性

祝建如

对于黑格尔美学,国内学界研究颇多,但对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感性实践因素,却认识不够。其实,黑格尔在许多美学问题上,特别是在对艺术创造的论述中,把感性的社会生活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论述是完全符合艺术创造的规律的。

一、天才与灵感——出自感性实践的过程

关于艺术创造的天才与灵感,前人已有所论述。但有不少美学家把这种能力的特殊性夸大了,使它成为一种神秘的东西。柏拉图鼓吹神灵凭附说,把艺术家的天才与灵感归之于子虚乌有的神灵;康德虽不主张神灵凭附说,但宣扬天才论,认为“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天才就是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把艺术看成是天才的产物,其实质与柏拉图是一致的。黑格尔既反对柏拉图的神灵凭附说,也不同意康德的天才论,在他对天才与灵感的论述中,非常重视艺术创作的实践性。

首先,他批评了把艺术“看做完全是资禀特异的心灵的创作”的天才灵感论,认为这是过分强调“天才的自然方面”,而否定了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

黑格尔的看法是比较辩证的,他并不否认艺术天才与灵感的存在,也承认艺术创作中的“自然因素”的存在。但是,他认识到艺术创造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要“靠实际创作中的练习和熟练技巧”。因为“艺术创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艺术外表的工作”,“这纯然是技巧的方面”,“熟练技巧不是从灵感来的,它完全靠思索、勤勉和练习”。由此可见,黑格尔把艺术天才看成是先天资禀与后天学习、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为艺术创作一方面有先天自然因素,更离不开后天的感性实践活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见地的看法,其中的感性倾向不言而喻。

其次,针对创作中的“灵感”状态这一神秘现象,黑格尔也对之作了自己独到的解释。他分析了其中的来源,从而拨开了“灵感”状态这一神秘的面纱,表现出明显的感性倾向。他说:“灵感就是这样活跃地进行构造形象的情况本身”,“它不是别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绝不肯罢休的那种情况”。这一描述把灵感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了,丝毫不让人感到神秘。对于灵感材料的来源,黑格尔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活动,“他自己的快乐就是创作的动力,这种从内心迸发出来的东西本身就可以成为作品的材料和内容”;另一种是“应外在的机缘而创造出来的”。不管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还是外在的机缘,都是以感性的方式去把握,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天生性与直接性的因素”。

当然,他又说“创作的动力可以完全是外来的,唯一重要的要求是:艺术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到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之下,天才的灵感就会不招自来了”。很显然,在这里黑格尔强调的仍然是艺术家的感性实践,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以寻找完美的感性形象。

二、艺术创造的起点——从感性的现实生活出发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创造的起点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强调艺术创造应从现实生活出发;一是强调艺术是主观心灵的产物。前者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模仿,主张艺术应该按照生活的可然律或必然律去反映生活。贺拉斯则明确指出作家要“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歌德也认为艺术创作应从客观现实生活出发。

与前者相反,后者否认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把艺术看成是纯粹的主观心灵的抒发。柏拉图就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灵感的产物,认为艺术的源泉是神灵。康德也认为艺术是天才的产物,说“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产品才是可能的”。

黑格尔与柏拉图、康德相似的是,在总论艺术美的概念时,把理念作为艺术创造的出发点。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在具体分析艺术创造的过程时,却又很快否定了这一出发点,而把感性的现实生活作为艺术真正的起点。黑格尔明确指出:“在艺术和诗里,从‘理想’开始总是很靠不住的,因为艺术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他还说:“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终于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艺术的材料是从现实生活中搜来的”。这样,黑格尔把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从理念“偷偷”地换成了感性的现实生活了。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他还把哲学与艺术作了一番比较,认为“在艺术里不像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

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而且记得多”。黑格尔用最清楚、明白的语言,表明艺术创造的起点不是理念,而是现实,肯定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是要把哲学排除在外的。

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的起点问题上,黑格尔是有意把感性的社会生活提到首要地位的。正如朱立元先生所说:“黑格尔不仅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命题,而且对这一命题的解释和发挥也完全是现实主义的,显示出他奉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自觉的、坚定的。”

三、艺术创造的客观性——尊重感性的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即艺术创造必须具有真实性与典型性。而黑格尔早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所说的“艺术作品的真正的客观性”指的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的真实性与典型性,其中所包含的感性因素显而易见。

首先,黑格尔批评了用“主观的表现方式”来进行艺术创造的片面性,否定了艺术创造的主观性,主张艺术创造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应当具有“真正的客观性”。他批评采用这种主观的表现方式的艺术家“不仅不按照对象本有的客观性去描写它,而且还把它写成相反的形象,只令人觉得荒诞可笑”。据此,他明确表示“艺术所应该做的不是把它的内容创平磨光,成为这种平滑的概括化的东西,而是把它的内容加以具体化,成为有生命个性的东西”。因此,对于那些主观化、现代化的剧作,因为它们违背了艺术描写对象本有的客观性,黑格尔对之是深恶痛绝的。

其次,黑格尔进一步对“真正的客观性”与“外在的客观性”作了明确的界定,从这个界定中也可看出他非常尊重感性的现实。他首先就肯定艺术创造的首要条件是“明确掌握现实世界中现实形象的资禀和兴趣,再加上牢牢记住所观察的事物”。但是他又认为艺术不能停留在这种“纯然外在的客观性”阶段,因为“艺术的目的是要在内容和表现两方面都把日常的琐屑的东西抛开。通过心灵的活动,把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从内在世界揭发出来,使它得到真实的外在形象”。在这里,黑格尔所说的从“外在的客观性”到“真实的外在形象”的过程,很明显已经接触到艺术创造的真实性与典型性问题,只不过他没有深入下去。

从黑格尔对“主观的表现方式”的批评以及对“真正的客观性”与“外在的客观性”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出黑格尔对艺术客观性的要求是:对客观世界的描绘“要求大体上的正确”,但不要求绝对地“妙肖自然”,因为艺术需要对客观世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与改造,这就必然造成艺术形象在某些细节上可能与描写对象不完全相同,但却可以展示对象内在的真实与神韵。这种“大体上的正确”才是艺术的真实。可见黑格尔所说的艺术创造的客观性也就是对艺术真实的深刻概括。这一点与我们传统绘画美学所追求的“传神写照”、“遗貌取神”、“离形得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及“意境”等最高境界有内在的相通之处。中国绘画往往不求“形似”,而讲求“神似”。“形”已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因而可能与现实世界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神”却得到深化。可见,黑格尔对艺术客观性的概括,是完全符合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的。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艺术创作论非常重视艺术的感性实践性,这点对于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很有启发性。艺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要让学生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才能提高其艺术创作能力。

同类推荐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本书分为仲尼梦尊帖、自叙贴、送梨贴跋、前后赤壁赋、草书诗贴、醉翁亭记、难得糊涂等七部分,内容包括:欧阳询书房夜话写神帖、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苏轼两次作《前后赤壁赋》等。
  •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李孟潮所著的《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真实的自己)》由国内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对经典电影的评析汇集而成。语言诙谐幽默、辛辣尖锐、思想深刻,直击人心。作者从精神分析入手,评析近年来50多部热门的经典电影。通过层层剖析电影中人物心理,带读者看懂电影所表达的深意时,深入反思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人性及生命价值。《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真实的自己)》所涉及的电影主要有:《大话西游》《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疯狂的石头》《霸王别姬》《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立春》《集结号》《东方不败》《孔子》《美国丽人》《色?戒》《肖申克的救赎》《风月俏佳人》《公民凯恩》等。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热门推荐
  • 欲魔九天

    欲魔九天

    主人公一开始如单纯的孩童,一头扎进红尘的诸般纠葛中。以单纯的本质,通过学习、拼搏、努力,也随性、放纵,也愁苦,也历经磨难,最后由道的指引走上正确的路,变得睿智和勇敢。此道所指,更希望它像是一种可以引发人内在力量的思想。黄文轩曾做好事得善因,也干坏事得恶果。因情迷茫过,由仇怨痛苦过。既承受苦难,又曾经放纵。最后坦然地接纳一个不断改变,而崭新的自己。文内大部分人物纯属构思,有一些来源于生活,有点现实和虚幻的结合。但我尽力把每个人物写的更接地气,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特色是生活赋予一样。
  • 乱世妖王

    乱世妖王

    如果……如果上苍能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重活一次的话,那么,这一生的时间,你要怎样去安排?在异界的大陆上,帝国纷争,魔武称雄;诸天神殿,乱世纷纭;群英荟萃,强者如林……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中,他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无怨无悔?无意之中,他修炼了道法奇书——《逆天诀》。于是在这个世上,终成强者。可是,一切难道真的只是无意之中发生的吗?还是冥冥之中,自有主宰?轮回三世,他是否还像前世一样,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在他受尽误解和欺辱之时,他指天盟誓:世人欺我,我便戮尽世人;仙神欺我,我便诛仙灭神;天地欺我,我便搅他个地覆天翻……终于,他在乱世创下伟业。诛仙灭神,不再是一句空话。却为何又在寂寞处低叹长吟——此生,你不来,我不老?他情终归何处?乱世情殇,大智若妖;痴情难解,逆天为王……始为——《乱世妖王》!!!
  • 挑战魔王殿下

    挑战魔王殿下

    “一千万,嫁给我!”某天,自大骄傲的皇太子殿下对我说。哇卡!他以为他是皇太子就可以强抢良家妇女啊,本大姐心里早就已经有喜欢的人,管他什么皇太子,本大姐我就是不嫁,可是……为了我外婆的病,我还是悲催地答应嫁给他,做他的皇太子妃。也就是因此,害我不知道被女生恶整了多少次。在即将大婚之时,我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结果导致他要娶别人……
  • 文娱玩家

    文娱玩家

    杨凡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上辈子是一出悲剧,这辈子或许会是一出正剧或喜剧!
  • 宅男捅破天

    宅男捅破天

    这是一本参照多维空间理论和多重位面假设为根基而写的热血小说,没有什么复杂的科学理论,有的只是本人天马行空的玄幻联想。林少杰是宅男中的战斗机,宅男口中的大神,他来自天地灵气匮乏的初级位面空间,他手持小木棍,以力破法,捅破一层层位面阻碍,颠覆了一切,重建平行世界。终极规则?一棍破!时空主宰?一棍除!无敌法器?一棍碎!至高仙王?一棍灭!有谁不服,先挨过我一棍再说!
  • 宠妻入骨:冷酷王爷戏妖妃

    宠妻入骨:冷酷王爷戏妖妃

    他是人人皆知的冷酷的轩王爷,有权有势,不入女色,她是丞相府嫡女,却不受宠,姨娘欺压,庶姐打骂,有一天狠心的姨娘鞭打后留下半条命,扔下悬崖。确刚巧被轩王所救,送去医馆救治,时光匆匆五年之后,嫡女归来,找到当年就她之人,说道:我要报恩,从此以后一场爱恋正式开启.
  • 契约交易

    契约交易

    为了完成重病母亲的心愿,她仓促结婚,哪知道才结婚一年,小三就上门找她要转正……刚办了离婚证,她酒吧买醉,却不小心喜欢上新上任的市长,她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想要撇清关系,哪知道新市长也对她有着同样的感情,于是新市长使出死缠烂打只为与她长相厮守。
  • 精品美味西餐

    精品美味西餐

    西餐范围很广,大部分读者希望在家做出美味的西式风味的菜肴,却苦于看不懂异于中国菜的烹调程序与找不到食材。美食无国界,是近几年的餐饮潮流,当大家懂得一些西餐基本诀窍之后,很多活泼生动的变化与创意,自然会无限延伸而来。期待着新的发现与喜悦!
  • 闵公

    闵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何天

    何天

    何为道,何为神,何为魔,大道九千,各人不同。叮铛声响,梦中不愿,又是为什么不愿,江行舟到底是为什么要逆了这个天,逆的又是何天,逆行重生,破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