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9300000004

第4章 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1)

(主持人 区建英)

报告

汉唐以来中国思想与东亚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涛

中国传统思想萌芽于殷周之际,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老子、孔子、孙子、墨子等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大大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其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最大。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正统学术。汉末以后,以老子和道家思想为根源的道教逐步形成。魏晋之时,会通道、儒的玄学兴起。其间外来的佛教思想又潜滋暗长,但传统的儒、道等思想又融入其中,使之本土化、民族化,至唐代则相继形成了禅宗等中国化的佛教学派。宋明时期,一批学人以开放的心态汲取佛、老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重构,形成了理学或称道学,其中分为程朱理学(朱子学)和陆王心学(阳明学)。清代又有朴学或者说汉学、考据学的兴起。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可以用儒(儒家或儒教)、释(佛教)、道(道教,也包括道家)三家及其相互争论、相互摄取、相互融会来加以概括,而这也是不断吸取外来成分并使自身获得无限生机的历程。

汉唐以来,延至明末,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东亚文化之间的交流,对日本和朝鲜半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突出体现在儒学和佛教两个方面,道教方面也有一定体现。例如,在儒学方面,相传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晋武帝太康六年),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人王仁东渡日本,向朝廷献上《论语》10卷等。推古天皇十二年(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推行新政的圣德太子以儒学为中心,制定了《宪法十七条》,其中明确提倡“以和为贵”、“以礼为本”等儒家的伦理规范。大宝年间(唐中宗嗣圣年间),文武天皇制定了《大宝律令》,对儒学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组织体制和教学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奈良、平安时代,儒学更为昌盛。继中国唐玄宗加封孔子为文宣王之后,日本称德天皇敕封孔子为文宣王(公元768年),命各地祭祀。德川幕府时期,朱子学、阳明学等都在日本得到充分发展,朱子学更是成为官学。

在佛教方面,继体天皇十六年(公元522年,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中国的司马达等人到达日本传播佛教,是为佛教传入日本之始。这是私传之说。还有公传之说,说是通过百济传入,时间略晚(一般认为公元538年,钦明天皇七年,梁武帝大同四年)。传去的佛教大都是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在日本影响很大。圣德太子制定《宪法十七条》,在尊儒的同时,也非常尊佛,要求臣民“笃敬三宝”(佛法僧)。推行新政过程中,圣德太子大力扶植佛教,招纳僧人,兴建佛寺,营造佛像,兴隆佛法,在派大礼小野妹子出使隋朝的同时,还派出“沙门数十人”学习佛法。相传他本人还撰有解释佛教经典的著作。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不少学派相继传入日本,而日本也有僧人入唐学习天台宗、密宗。宋元时期,禅宗中最有影响的两派——临济宗、曹洞宗传入日本,并迅速传播。

由中国传入的儒学、佛教等,在日本同样经历了吸收、更生、创新的过程,而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日本儒学自有其特色,并非中国儒学的简单翻版。作为外来文化的中国儒学思想被吸纳到日本,也必然要经历一个选择和消化的过程。所以,日本儒学和中国儒学虽是同源,但是经过日本本土化的改造,已迥异于前,不可混为一谈。例如,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具有强烈的包容意识和会通精神,但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即使在儒学内部,不同学派也是不断展开论辩,争做正统。而日本儒学基本上能做到各种思想流派共存。从日本早期儒学来看,当时传入的儒家典籍及其注释,既有南朝系统的,也有北朝系统的,而且儒学也能与佛教及日本固有的神祗(神道)和谐共处。

中国佛教在日本经过长期传播、发展以后,与日本传统宗教文化和习俗相结合,逐渐实现民族化、本土化,先后形成带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学派:日本天台宗、真言宗(密宗)、净土宗、真宗、时宗和日莲宗。从中国传来的佛教,还与日本古来的神道思想同化、融会,从而产生了“本地垂迹”的思想,即神佛本地下凡论。这一切,都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本土化、民族化。

中国文化传入朝鲜半岛始于公元前2世纪。朝鲜三国时期,儒学、佛教影响很大。在儒学方面,三国都重视《论语》、《孝经》的学习,把它定为儒生的必修课。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设置国学,还派贵族子弟赴唐朝学习儒学,儒学思想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高丽时期,儒学又有更大发展,儒家经典列为科举考试科目。高丽末期,经安珦等名儒的努力,朱子学从元朝传入,得到广泛传播,并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成为政治改革的精神武器。

佛教自朝鲜三国时期由中国传入,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发展到高丽王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尊佛被定为国策。此时还出现了世界佛教史上都非常著名的典籍《高丽藏》,其中不仅录入了汉译的印度佛经、中国高僧撰写的佛经论著,而且还收集了许多本国僧人的佛教撰述。可见,与在日本一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朝鲜半岛有很大影响,但在传入后也很快与本土文化融合而富于自身特色。

输入日本、朝鲜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经历不断吸收、更生、创新过程并推动各自文明长足进步的同时,又从各个方面和各种渠道“反馈”给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宋代以后更是如此。例如,日本保存了许多中国散佚的典籍,其中就有不少非常珍贵的儒学和佛教文献。这些散佚古籍的回流,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够失而复得,其价值不容低估。在佛教文化交流方面,唐宋时期,日本有不少高僧来中国讲法。中国佛教在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同时,也受到了日本、朝鲜半岛佛教文化的影响。

早在两汉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把中国与欧洲连接起来,此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明朝万历年间,耶稣教士利玛窦来华。以此为标志,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玛窦主张,应该通过谈论儒家之道来传播天主教义。当时的中国的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看重传自西方而本土稀缺的科技文化,协助利玛窦等人撰写、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著作和学术思想论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也不断地迸发出智慧之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启蒙运动。

儒学与东亚地区的文化共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昭军

首先感谢日本新潟国际情报大学为我提供这样一次学术交流机会。我报告的题目是“儒学与东亚地区的文化共有”。

进入21世纪,儒学在东亚各国出现热潮。2000年10月开始,韩国国家电视台(KBS)每周播放2小时的《论语》讲座,持续时间达1年之久。主讲人是韩国高丽大学教授金容沃博士。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连续7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据我所知,《论语》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2007年,中国学者于丹所著《论语心得》的日文版《论语力》在日本热销。2008年1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会见了来日讲学的于丹教授,并围绕《论语》进行了亲切交谈。这说明,儒家学说在当今东亚诸国有着相近的际遇、共同的表征。不过,儒学为东亚国家所共有,并不是当今信息社会的新现象,而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儒学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代,但不为中国所专有,朝韩、日本等国也有漫长的儒学发展史。至迟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朝鲜半岛已出现能背诵《论语》的学者。公元4世纪初,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至日本,揭开日本儒学的历史。历史地看,儒学正是在东亚诸国间的交流与互动中才得以发展。兹举三例。

其一,朝韩对儒学的贡献。学界尤其是中国学界在讨论朱子学时,往往以中国为中心,从而形成了宋代程朱理学到明代阳明心学的单线构图。实际上,朱子学已跃出中国,成为东亚各国封建王朝后期的共有哲学。在中国明代,朱子学衰落,阳明心学成为主帜。与此不同,朱子学在朝鲜并没有衰落,继续推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性理学。16世纪后期,朝鲜学者李滉(退溪,1501~1570)等人,大力发展朱子的主敬工夫论,将哲学重心从“天理”转移到“心性”,把人上升到万物主宰的地位。故此有“人间学”之称。李滉的学说是对朱子学说的转换和超越,大大丰富了性理学的内涵,并传入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

其二,日本对儒学内涵的丰富。儒学一经传入,即对日本社会诸多层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并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儒学。德川幕府时代,山崎暗斋、藤原惺窝等人将朱子学与神道融会起来,以儒学来解释神道,在日本神道文化史上具有特色。从儒学角度看,他们用儒学的观点解释日本传统的神道,主张神儒调和、神儒合一,认为儒家的尧舜之道与日本的神道其实一样,均在于正人心、怜万民、施慈悲。日本儒学与神道结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判断,他们的神儒调和主张,使原本缺少神学信仰的儒家学说增添了宗教理论色彩,丰富了东亚儒学的形态。

其三,日本儒学对中国的影响。进入清代以后,中国的阳明心学大为衰落,但到清代晚期却出现复兴迹象。阳明心学在中国之所以复兴,恰是受到日本影响。阳明心学对日本参加倒幕维新的志士曾有过较大影响。19世纪40年代,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起义,他的思想就受过阳明学说的影响。倒幕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吉田松阴也从阳明学说中吸取营养。吉田松阴的学生高杉晋作,“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等,也都是阳明学的信奉者。中国学者梁启超、章太炎、宋教仁等认为,日本之所以能走上富强之路,与阳明学有很大关系。于是,也转而重视和提倡阳明学说。

当然,这三个例子不足以概括东亚儒学的全貌,但从中可以看出: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孔子及其学说已超越国界,成为东亚各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毋庸回避,东亚儒学有不同的层次和表现形态,甚至各国存在儒学、儒教等不同名称,但综合考量,并非天各一方,而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已融入东亚各国人民的心中,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基石。在全球化浪潮和生态危机的冲击下,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中和位育等儒家智慧,不仅是东亚各国国际交往和文明对话的共有理念,而且是东亚国家贡献给人类世界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

最后,我用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报告,也愿以此与诸位共勉。这句话共十六个字,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回族与中亚、西亚文化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东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国56个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个,总人口1800万。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现有人口861.2万。回族分布广泛,中国绝大多数的县、市都有回族。

回族是外来的民族成分(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穆斯林)与中国国内的民族成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发展对回族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伊斯兰教形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初,就有穆斯林从海路来到中国。唐宋时代在中国海外贸易发达的城市,例如广州、泉州等地,生活着大量来自阿拉伯、波斯地区的穆斯林,文献中称之为“蕃商”、“蕃客”。这些穆斯林留居中国,与当地人结婚成家,购置田宅,繁衍生息。唐宋时代来华定居的穆斯林及其后裔被认为是回族的先民。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普传局面出现在蒙元时代,也就是公元13~14世纪。蒙古人的西征,征服了许多伊斯兰地区,大批中亚细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被签发东来,之后又随着蒙古人征服中原地区,灭亡南宋,这些被称为“回回”的穆斯林遍布各地,文献中记载说“回回之人遍天下”。明代继续有周边地区的穆斯林移居中原汉地。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认为回族的形成是在明代。这一时期族群认同加强,汉语成为民族共同语言,在中原地区“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稳定下来。

同类推荐
  •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前行在历史发展节点上的宁夏文化产业;宁夏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跨入历史拐点;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宁夏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之思考;2010年宁夏文化产业统计报告;2008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等。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弟子规新读(第二版)

    弟子规新读(第二版)

    本书是一本解读《弟子规》的蒙学读物,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并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同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范本。可供中小学生参阅。
  • 中华寺庙

    中华寺庙

    我国的佛教寺庙有三大类型,这是由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形成的。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最早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热门推荐
  • 心尖独宠:高冷总裁太霸道

    心尖独宠:高冷总裁太霸道

    他邪魅的将她圈在墙壁间,温热的呼吸撩拨着她的心:“小东西,既然你敢肆无忌惮的闯进我的世界,那么这辈子都别想再离开了!”她心惊,慌乱的望着他。他俯身,吻上她水色的唇,这一世,他们是各自还不完的债,躲不过的劫数,至死不休。他对她至上宠爱,霸道冷酷,是最刻骨的占有,也是至死不休的守候!只是,他们的爱情并不平淡,而是轰轰烈烈,在腥风血雨中,她未知,谁能将她救赎,谁能抱得美人归?
  •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这是进退自如的人牛智慧。这是一本凝聚了季老一生的思想精髓,引申出现代人为人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这是一本有别于一般快餐式的哲学书籍,并未简单讲述人情世故,而更着重于坚守内心。在变动不居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却也不能轻易改变自己,要想洞穿世事,洒脱自在,就要学习以淡泊之迈处世,以逍遥之道修心。这里讲述的就是季羡林的道法自然,水到渠成的人生智慧。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同,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则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环境而言,一个是在私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另一个则是在公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只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它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 你我相识在芦苇荡

    你我相识在芦苇荡

    “风吹芦笋无作响,俯瞰偏望正中央。”“树茂枝叶耀芦笋,两睛直看阳下芦。”这是他们的约定,也是他们的情句,他们初逢一场聚会,也初逢在这芦苇荡里。无意间的相遇,定格了两人的命运。
  • 农夫戒指

    农夫戒指

    两亩田、一口池塘、几只鸡、一群笨鸭子,这便是吴力的全部,一个人守着一幢旧房子,小日子悠闲而清苦。淡然惯了,觉得挺自在的。然而,一个戒指,让他的生活变得,无限精彩.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代民族史

    古代民族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盛宠妖妃

    盛宠妖妃

    相府嫡女,本应身份尊贵,岂料,父母不疼,夫家不爱。阴谋算计之下惨遭退婚,声名狼藉。本有倾城之貌,无奈丑颜以见世人。她,本无情冷清,只因遇到他...他,权倾天下,姿容无双,智慧非凡不说,更是天下女子所仰慕的对象,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他独宠她一人...从此,上天入地,不离不弃!天地之大,眼中却只有彼此,再无他人。然,命运总是多磨,他们之间的爱,该怎么继续...精彩片段之一:“你真美”百里无双瞟了一眼胸前那只马上就能插进自己心脏的银簪,丝毫不在意胸前随时能要了他命的银簪,竟冷不丁的冒出这三个字。她真的很美,与以往他所见过的女子不同,不仅没有那些女子那般的精心妆也少了几分妩媚妖娆,但却是脱俗清丽的美。
  • 家有情兽相公

    家有情兽相公

    一穿过来就要嫁人的倒霉蛋,既然逃不掉,那就嫁吧,嫁过去捞点银子再想想跑路的问题。可是,这个相公实在是太好了,吃饭的时候会帮忙夹菜,睡觉的时候不但会暖床,啥,还会讲宫中野史,江湖秘辛给娘子当催眠曲听,无聊的时候会带娘子到处玩。好吧,既然相公这么好,那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个被相公溺宠的乖乖米虫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龙镯

    龙镯

    “听说过石头里能蹦出猴的,可没听说过蛋里生出个镯子的啊!”一身焦黑的肖默晨愣愣地站在萧山崖上彻底被颠覆了世界观。尼玛,被天雷劈一下也就算了,连天上掉下个蛋都这么坑爹!悲催少年肖默晨忍下这口气,如好奇宝宝的他将镯子带到手上。在戴上镯子的一刻起废柴与他再无半点瓜葛。召唤神龙?武魔双修?这些都是小cass。其实金手指的前世就叫镯子吧?像报仇雪恨这样的事再也不是奢望。看星魂大陆上最悲催、最奇葩的传奇少年肖默晨如何度过热血的一生!《龙镯》讨论群:242757136希望各位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