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9500000019

第19章 电视采访内外的思考(2)

还有一个选手,他最后处于待定席上,有一个环节,选手可以质问评委,为什么给他打这么低的分。当然这种命题本身值得商榷,为什么打最低的分我要跟你解释呢?我有这个权力嘛,我公平、有规则地去打分——当然作为一个噱头来说是可以的。但是所有的选手都不选择,不选择说请你指出我有什么不足,我以后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很多选手都在说,老师,别的我都不想说,请你给我一点鼓励,虽然你给我打那么低的分,我希望你给我一点肯定。我就在想,如果是我站在台上,我是绝对不会从这个方向去说话的。谦虚是一种美德,我站在台上,我为了博取你的同情也好,增加你对我的好印象也好,我一定会问我到底还有什么不足?这对我今后的成长也有好处。但是所有的选手都在说,“请你表扬我一下吧”。我觉得有问题。你是长得漂亮,但是漂亮是你的目标么?所以很多评委就说,你就是年轻漂亮。我说,年轻、漂亮都不是错误,你知道么?这两样东西都是我缺乏的,我非常需要。如果说我在长相上能够获得你那样的赞誉,那我今天就更牛了。如果说我再年轻一些——当然白岩松渴望年老啊,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这么想——我再倒回去十年,我很多东西可以重来,很多东西可以重新选择,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

年轻和漂亮这是一种外项的东西,它们并不决定你是不是一个好记者。张越长得俊一点多好,她再瘦一点多好啊,当然她自己喜欢胖。王志再长得帅一点有什么错呢?不是这个问题,你内在的东西是怎么说的呢?当然,对于我们来说,领导把我们派到可可西里去——我那天在毕业典礼上也讲了这话——十几年前,《东方时空》那批年轻人,我敢说80%、90%的人,在那种氛围下,要是说有一个采访的机会,不管是可可西里,还是珠穆朗玛峰,甭管是西沙群岛还是北极圈,这都是一种荣誉。工作是一个机会,我们绝对不会(像那个选手)那么去想。所以我感觉现在的价值观念在发生一种转变,当然我不是在全面否定年青的一代。后来有人安慰我说:“王志你这个人就是矫情,他们将来有他们的规则。”我实际上想讲,如果将来这些人都从事传媒工作的话,他们传播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去看待这个工作,怎么去做这个工作呢?这是我很深的一个危机感。

再回到当年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高尚的理由:首先要找个饭碗。我首先选择的不是到电视台,我首先选择我最喜欢的做文字工作的报社。1989年报社不让进,出版社正改革,缩编,也不行,最后去了电视台。这有点像我们经常考主持人的问题,问,“你为什么想当主持人?”回答说因为我干编导、干摄像干不了,就只能当主持人。有人说电视台不错,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电视是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名声大振的时候,但是还没有显示出现在的优势。我看中的是电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时我和同学讨论,人家说,现在有一个副处级的位置留给你你都不干,今天是副处级,混个五年十年,就当挺大官了。有个同学在我毕业留言册上签了四个字——现在我还留着呢——忠于人民。选择这个职业,当时和同学讨论的想法是:一是电视台还可以,有个饭碗,不用家里负担,还可以回报一下家里;二是我的性格比较合适,可以到处跑,每天可以接触新鲜的人、新鲜的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打了一个比方,就像我们扔石头一样,这个石头虽然很小,哪怕落在那个湘江里面,可以看见水花的,就是有回响。说不定这一个节目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说不定一条新闻就会改变事情的结果。

说你为什么不留下来搞学问?为什么不留下来接导师的班?虽然我导师也跟我说了,“你这个研究生读得很不错,发了那么多文章”,但是我一想,我干多少年我都超不过你,而且写得这些东西很多我自己都没弄明白,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所以我觉得应该跟实践离得更近一点。虽然不能跟老师这样反驳,但我的兴趣爱好确实不在这个方面。所以当时选择了记者这个行当。

到今天,经过18年的时间之后,我仍然有这样的体会:记者这个行当,不光是一个饭碗,它是需要用信念、用理想来支撑的行当。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很虚,但我觉得一点都不虚。炒股票、搞金融,只要你遵守法律法规,你今天挣个盆满钵满都行,但记者永远不要希冀说,我拿工作去交换。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从当记者的第一天开始就知道,抽烟喝酒是不用花钱的,至少在中国,在那个年代是不用花钱的,人家请客。但是到今天为止,我这个人特别蠢,也不会抽烟喝酒。不是说刻意保持一个好青年的形象,我也没这个欲望,因为婚也结了,不是为这个,它确实需要一个理想和信念来支撑。否则的话你做不好。前两天高院长——不是我们搞了一个什么展览嘛——让我留一句话,我就写了职业和事业的区别。我说多一点理想,多一点激情,职业就会变成事业。但是我到现在为止也比较困惑,不知道自己对事业的观念对不对。我现在每天接到指令,今天早上的,我把报纸都带来了,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自杀,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消息的?(现场回答“昨天”)那说明你们没有看网络,他自杀的时间是6月3日,在6月3日后就有这个消息了,但是马上就没有了。我会有一个情结,我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会觉得非常难受,觉得是我的一种——怎么说呢?可能这事与我也没什么关系——一种失职。你给观众提供什么?我记得当年看报纸就是四版,现在的报纸那么厚,看一份报纸几分钟你都浏览不完,一看88版。这88版内容是什么呢?有没有信息呢?所以我的困惑第一个就是指这个困惑,这个职业到底怎么做?是不是我对记者这个定位是错的?这是一点。

再收回来,另外一种危机感可能来自于网络。我不知道电视还有几天好日子可以过。大家可以问问自己,我就有这样的感受。我现在每天当评委,完了之后大概是11点钟回到家里,《焦点访谈》是有影响力,我想看,哪有啊?我只能通过网络看。央视二套每天早上《第一时间》的读报节目、我也看,因为信息量大,但这个时候也没有,只能通过网络看。这是网络的适时性。大家可以问问自己,有多少信息是通过网络了解的?现在有多少人在看电视?你们是学电视的,还有多少人通过电视去获取信息?我真的有这种危机感。我不知道还有几年,可能这也是杞人忧天。就像当年电视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传统媒体没有生存空间了,但是并非如此,只是慢慢地,这个比例会发生一种变化。这是我的第二个危机感。

那么第三个危机感就是新闻到底是什么?网络现在可能是大家获取信息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我特意把主要网站的几个网页复印了一下,其实这个对大家来说有些多余。我在几年前对网络还是很反感的,当时是IT很热的时候,我就跟人家争论,我说网络都是什么呢?都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在网络面前停留的时间多的时候,你其他的时间就少了。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24个小时。当你在室内活动时间长了的时候,你室外的活动时间就短了。什么网络恋爱,是可以恋,你最后还得见面嘛。最后最直接的手段还是要touch,对不对?还是要用这种很直接的方式。所以我就觉得这个网络是虚拟的。但今天事实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离不开的事物了,它提供给你很多信息,你觉得离不开了,慢慢生活就渗透了,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管道不可能从生活中剔出。而且它成为最大的一个产业,造就了那么多的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大家已经离不开它了。但是网络在传播什么呢?这是我新的忧虑之一。

我觉得现在的网络,包括其他新兴媒体,它们正在改变我们关于新闻的定义。我考虑这些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这两天的头版我都看了,我们平常所关心的一些新闻的概念正面临新兴媒体的冲击,新闻对于它们来说,是一种包装,它们的卖点不在这儿。它们的卖点在什么地方?你看这中间,有“孙悦生完孩子,笨了许多”、“刘邦是汉朝第一私生子”、“日本最火的中国女作家”、“我跟朋友追的女孩上了床”,这后面的不用再说了。过去我们理解的记者是什么?扒粪者,是站在桅杆上的瞭望者,是一个需要用责任来理解的职业。你看现在的网络,因为我关心的不是这些,我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感觉。当然我有时候也看,也感兴趣。像侯耀文到底有几个女朋友,他家里的财产怎么分。其实这个跟我们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概念在改。过去我们有一个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好了,现在不这样了,狗咬人也是新闻。不但如此,狗也成了新闻,人也成了新闻,还不但如此,狗的妈妈也成了新闻,与之相关联、相链接的信息全都成了新闻。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是有用的?其实我觉得——不知道我对不对,可能比较传统,大家可以讨论——我觉得应该是跟社会进步,跟法律、道德、治安,包括跟一些危害相关联的东西才是新闻。当然,一个报纸的版面可以登一些八卦的东西,但是这个成为主流就是不正常的。小品可以看,但是如果说我们的文艺全都是小品了,我觉得这个主流未免有点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小品、二人转,跑到美国去就不吃香了,你看看它里面的内容是一些什么东西啊。批评、嘲笑残疾人,装怪嘛就是。这些东西确实能博取掌声,确实能有市场,博取笑声,但是我们这个新闻到底……我觉得是一道防线。我可能也有些杞人忧天,我觉得在改变着一种观念。那么新闻到底是什么?我要下一个定义的话,新闻的底线就是事实,不管你讲什么。这个事实相关联的,有政治的新闻、有时事的新闻、有社会的新闻。对于记者来说,最起码的要求是真相。我认为这两点是我们应该守住的一个底线。不管今后发展到什么时候,当然我们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之后,可能又有一拨人。对于他们这一代,我相信邓小平说的一句话,他们肯定比我们聪明,对我们忧虑的问题,他们有办法解决。但是我们肯定是有忧虑的。

我每天回到家,孩子就跟我比划:“哈!哈!”我说你干吗?他才两岁多呀,我说这是哪儿学的呀。完了以后他还:“傻帽!”他学这些怎么特别快。而且小孩说出来,这种感觉跟我们大人不一样,绝对不是装的。我想,他从哪儿知道?后来我一看,原来是我自己。我给他买了一套碟,叫《忍者神龟》,那不就是打架嘛。动作学得还挺像。我说,不行,你就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画片吧,这应该是健康的吧。小鲤鱼泡泡也是打架呀,而且宣传的语言全是暴力的语言。我想,这孩子将来怎么办呀?可能是我杞人忧天,可是我转念一想,得,所有的孩子都是受这种教育的,将来我的孩子不能光被人打了,还要去打人嘛,他也需要变得强壮一点嘛。就是这种关系。我想他们也会有他们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的忧虑,也可能是多余的。

电视采访的专业特质:以节目为案例

第二点我们就讲一下专业上的事情。我们从节目开始讲。

大家认识王志可能就是因为“质疑”,关于“质疑”我就讲一个节目,讲刘姝威。为什么讲这个刘姝威呢?我本来没打算老生常谈,广院的专业课上老师在讲采访的时候都会把这个作为案例来讲。因为上上个礼拜,我去成都出差,在机场的时候,我碰见一个观众,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观众。我们正在肯德基里面喝点饮料,突然走过来两个人,跟我说“王志你好”。我说“你好”。她说,“你别想了,你不认识我,我就是你一个观众,北京人”。我还怯生生地问,“你有什么事么?”她说,“我就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对刘姝威那样?”我当时吓了一跳,刘姝威,这个节目都是六年前播的了。我说“那你有什么意见?”她说“你不应该以那种态度对她”。后来我们有一番讨论,我就跟她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际上这个就牵扯到“质疑”。我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这两个字拎出来了。这个质疑也不是我的发明,质疑就是提问题嘛,就是解决疑问嘛,把问题放在一个疑问的位置上嘛,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但是现在“质疑”好像成了我的一个标签。我现在通过这个节目跟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质疑。我跟她解释,“你觉得我对刘姝威不够友善?”她说,“是,这么出色的女性,这么善良,对这位这么有责任感的人,你为什么这么对她?”我说,“第一,你去问一问刘姝威,她对我有什么态度。”当然我心里是有数的,刘姝威是非常感激我的,我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而且给她的事业开辟了第二春。

她当时接受我采访的时候,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我们就是要做《面对面》的实验版,因为在《面对面》之前没有这样一种形式,一对一来交谈。但是在《新闻调查》里我们做过类似的节目,从我开始。我第一个做的是姜瑞峰,到后来就有胡长清,再后来就有徐立,徐立杀母,就是浙江金华的那个孩子,用榔头把母亲敲死的,还有宋玉生,还有周长青,就是陕西的,赌博输掉几千万,最后被判了死刑的。在《新闻调查》里面有这么一类节目。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构建教学模式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构建教学模式

    教室是社会的缩影,它也有集体秩序和教室文化。学生们也关注着生活方式即班级标准和班级期望值的确定。教师应寻求有效途径维护创造集体秩序的积极性。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守望学生成长

    守望学生成长

    本书稿作者陈美彬是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根据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撰成。本书稿运用散文笔法,采用案例叙事的方式,按时间顺序,详近略远,选取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个个精彩案例(集中在16个孩子身上,涉及自尊、压力、厌学、追星、网隐、早恋、体罚、管理、评教等方方面面),展现作者从教历程,探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此表现教育的真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一武倾心:妖孽神尊盛宠魔妻

    一武倾心:妖孽神尊盛宠魔妻

    她本是现代神秘武家的继承人,却遭继母未婚夫陷害一朝惨死,再次睁眸,竟成舞家刚去世不久的大小姐可是,别人穿越不都是遇到一个便宜老爹,惨死娘亲和恶毒姨娘还有绿茶婊妹妹和白莲花姐姐吗?可是这里,统统没有,父母恩爱,不要小妾,温柔哥哥漂亮姐姐,无意捡到一个妹妹,还是呆萌款的,哎呦!人生真美妙呦!可天不遂人愿,一夜间,这些美好全部打破,无奈的想当米虫的她只好踏上拯救家族之旅,可是,这只妖孽王爷又是怎么回事,传说花天酒地废物无能的他,这些传言都是真的?那么,眼前这个强大尊贵,疼她入骨的又是谁?身边还有狗男男秀恩爱!受够了!不干了!
  • 黑老大的“卧底”妻

    黑老大的“卧底”妻

    她是警队一枝花,俗称警花;她是警队一朵奇葩,俗称警怕;她是上天入地第一女将,人人畏惧三分不敢亲近,她的传奇故事永远都让人记忆犹新,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抗旱救灾。冷傲天,一个更是传奇一般的男人。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完美任务,她庄娴儿顶着所有人的质疑声坚强的踏进了他的府邸,明察暗访中。
  • 双胞胎的真命天子

    双胞胎的真命天子

    21世纪的姐妹穿越变成双胞胎,经历种种,终遇真命天子
  • 帅气校草:恋上拽丫头

    帅气校草:恋上拽丫头

    她杯具的校园新生活,因为一个脑残新名而华丽丽地拉开序幕。瞧瞧,转学第一天就遇上逃课的恶魔校草!!还被他取笑?可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奇葩?靠,你妹的!他居然和她拱上了?还死皮赖脸地当她同桌??
  • 罔道

    罔道

    圣武大陆,强者为尊,自上古七神,近古九妖,皆为豪强人物,而今风云再起,绝代人物,执剑欲斩苍穹,封天楚王,欲上九天摘星弄月,苍天以无道,留之以若何?
  • 花与剑之天火神兵

    花与剑之天火神兵

    一个不信天,不信地,坚毅自在乐观的少年。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很不理解,走出了所谓的家族,踏上未知路。寻过去,伴红尘,剑出鞘,兵戎见,逍遥一生,酒尽天下!独钓风逍qq:2932516172
  • 君临天下:妖孽赖上女皇

    君临天下:妖孽赖上女皇

    被亲生妹妹背叛,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就穿越,还成了一个皇子?喜怒无常,手段血腥,这真的是她?端木梓莘表示很头疼。还喜欢当朝王爷?这点端木梓莘倒是表示了解,毕竟,原主只是女扮男装。不过既然她来了,那么那个什么王爷就可以抛到一边了。嗯?反被缠上?无视,赶走。王爷走了,突然冒出这个妖孽是闹哪般?偏偏还一身金线织成的长袍,怕自己不够显眼?端木梓莘表示,自己喜欢金子并不代表自己喜欢金色。某妖孽立马换成一身白衣。没有丝毫违和感,符合她的审美观念,可以留着养养眼。只是端木梓莘没想到,这一留就是一世…
  • 御魔阴阳师

    御魔阴阳师

    一次意外,导致僵尸、丧尸、魔怪等鬼怪在当今社会横行霸道,人心惶惶,却又无能为力。于是,在这种极度恐慌的情况下,一种只是存在于书本中的职业——御魔阴阳师,横空出世。原来,御魔阴阳师也并非存在于神话之中。荒凉的无人村,神秘的楼兰古国,恐怖惊悚的断头谷,一次次的将她们推向无尽的深渊。血嫁衣、无头骑士、独眼新娘,一个个将她们推向死路。眼前发生的事情,令她们怀疑;未知又恐怖的事情,送她们上西天,到时候,是谁送谁?一切未知。这发生的所有事情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谜团,当靠近最后的大boss时,当该如何抉择?御魔阴阳师,御的到底是魔怪?还是人心?
  • 青春那年的陌生人

    青春那年的陌生人

    他是TFBOYS的舞蹈担当,她是FancyColorDiamond(简称F.C.D)的队长,他很高冷,她是冰山美人,他的偶像是GD,而她是GD同父异母的亲妹妹。。他是TFBOYS的队长,她是F.C.D的成员,他忽冷忽热,她外冷内热。。他是TFBOYS的主唱,她是F.C.D的成员,他很活泼,她外冷内热。。当他们遇上了她们,从陌生人变成同学,从同学变成朋友。。最终,他们和她们会是从陌生人变成相伴终生的伴侣呢?还是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呢?(作者第一次写文,请多多关照,不喜勿喷哦~这只是小说,一切纯属虚构,请不要和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
  • 逆天魔后:御灵二小姐

    逆天魔后:御灵二小姐

    一身白裙唯有裙角的彼岸花妖艳.白裙的清纯混着彼岸花的妖媚.十分的恰当.奇妙的混合.杀手重生异世.她狠绝.无情.护短.魔宫中冰封的人儿倏地睁开双眼低声呢喃:荨儿.你回来了......白荨斗姨娘.御神兽.炼丹药.创势力.闯神宫.扰冥殿.....命中她是他的劫.他是她的孽.历劫九世.这最后一次是他掳了她的心.还是她迷了他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