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2500000022

第22章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2)

三、纪录片的分类

(一)国外常用分类方式

美国著名纪录片学者比尔·尼可尔斯在其著作《纪录片导论》中,通过对历史上的纪录片风格及其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将纪录片归纳为六种模式:诗意模式(poetic) 诗意模式摒弃了连续性剪辑传统和明确的时空感觉,转而探索综合时间节奏和空间布置的形态,注重表达情绪和营造氛围,以独特的方式对来自现实世界的素材进行转化和拼贴,影片中的人物被作为与其他被摄物像一样的原始素材用来建构时空关系和影像风格。诗意模式的纪录片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而出现,受到现代主义的深入影响而呈现对碎片化和含糊性的强化,但同时也继承了经典的诗意理念,如追求秩序感、整体感和和谐感。作为诗意模式的纪录片,沃尔特·鲁特曼的《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曲》和弗朗西斯·汤普森的《纽约,纽约》都通过大量体现数量、形状、色彩和运动的镜头的组接,形成了城市作为这些元素的聚集地的诗意印象;巴兹尔·赖特《锡兰之歌》表现了锡兰在商业和殖民主义冲击下未曾改变的美丽;而尤里斯·伊文思的早期影片《雨》则表达了一场夏日阵雨的诗意情怀。

阐释模式(expository) 阐释模式又被人称为解说的模式,是最常见的纪录片类型。这类纪录片将现实世界的片断结合起来的方式不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美学或者诗意色彩,而是通过组织一个更具论辩性的结构,向观众阐释某种观点。通常这类纪录片都会以全知视角的“上帝之声”、“权威之声”来直接表明观点、展开论述或对历史的叙述,因此有人认为实际上就是“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由于这类纪录片的“证据式剪辑”逻辑严密、连贯性强,在意见表达上又具有权威性强和直截了当的特点,因而成为很受欢迎的模式。但这类纪录片浓厚的说教味一直为很多人所诟病。

观察模式(observational) 20世纪60年代,随着轻便型摄像设备的普及,纪录片出现了“观察模式”这个新类型。它舍弃诗意模式和阐释模式中所有用于操控的手段,而倡导“观察精神”,在前期拍摄中不再进行现场的搬演和场面调度,甚至不再注重置景和构图,在后期剪辑中则摒弃了解说词、字幕、配乐和音效,整部片子也通常没有一点采访内容。该类型强调纪录片应该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应拍摄对象,强调隐藏摄像机在场的纯粹客观观察。这种突出真实感的方式却往往缺乏整体感,缺乏历史语境的展现,要求观众全心投入并自己作出关于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判断。

参与模式(participatory) 纯粹的观察者的角度事实上并不能真正彻底将摄像机“隐身”,它的存在对被摄对象和影片真实程度的影响并不会因为形式上的真实感而消失。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参与的观察”开始兴起,参与模式的纪录片也随之盛行。参与模式的纪录片不避讳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交流,制作者常常在纪录片中出现,通过对“在场”的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对话和其他形式的交流,而使纪录片更具亲切感。

反省模式(reflexive) 通过对纪录片创作手段本身的解构,对纪录片的真实性予以反省,让观众认识到纪录片创作中的人为操控程度,认识到纪录片中真实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反思自我的主体意识,虽然早在20世纪早期吉加·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中就已存在,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下,《重新集结》、《远离波兰》等几部这类影片的出现才使这种表达方式类型化。

陈述行为模式(performative) 通过更自由的叙事结构和更主观的表现形式,突出主观和情感因素,强调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的复杂性。表述型纪录片的侧重点是情感和感性表现力的表达,而不是冷静地向观众展示我们所共有的这个真实世界。它恢复了对于具体的人和事件重要性的关注,试图表现出一种从普通到特殊、从个人到集体、从政治问题到私人问题的主观性。由于肯定了纪录片创作者的高度具体化并且生动鲜明的个人视角,并具有将事实和想象自由结合的特点,有人认为陈述行为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自传体例。

比尔·尼可尔斯将纪录片分为以上六种模式,而美国学者巴巴须(Ilisa Barbash)和泰勒(Lucien Taylor)则将纪录片分为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和自省式纪录片四种类型。当然,国外也有以题材和其他标准划分纪录片类型的方法,但主要以创作风格和策略来划分纪录片类别。

(二)国内常用分类方式

我国对纪录片划分的方式比较多,有按节目形态分类的,有按作品风格分类的,也有按照题材内容分类的,还有按文体构成分类的。

按照节目形态可以将纪录片划分为栏目型纪录片和非栏目型纪录片。栏目型纪录片下又可以根据栏目类型进行细分,比如可以分为调查性类、历史人文类、风光旅游类等等。非栏目型纪录片则可以按照节目形态划分为大型系列纪录片、长纪录片、短纪录片等。

按照作品风格来划分的话,国内通常将纪录片分为纪实型和写意型两种类型。纪实型作品更注重现场感,重视生活本来的情境与过程的展现,多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如《八廓南街16号》、《少年启示录》等。而写意型作品则注重意境的营造,重视拓展联想和深化作品哲理。但有的学者还在这两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类型——综合型,从而形成三种风格类别。事实上,无论是纪实型还是写意型都只是一种总体风格上的把握,很可能总体风格上属于纪实型的作品在细节或局部上使用写意的一些手法,反之亦然。

按照作品题材内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纪录片分为社会题材纪录片和自然题材纪录片。社会题材的纪录片又可以划分为人物纪录片、事件纪录片、社会现象纪录片和历史文化纪录片。

按照文体构成则可以把纪录片划分为新闻型纪录片、政论型纪录片和散文型纪录片。

按照传播载体可以分为电视纪录片、电影纪录片和DV纪录片。

(三)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分野

谈到纪录片的分类,我们就不得不谈谈中国纪录片历史中的一个特殊名词——专题片。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丢掉“电影拐杖”学会自己走路,中国电视人用“专题片”这一名称取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纪录片”的说法。各电视台的纪录片组织机构被撤销,被新成立的专题节目部取而代之。此后,电视专题片成为中国特有的名词,它与电视纪录片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分长期成为学界的争论焦点。

学界关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等同说 认为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纪录片,它们没什么区别,只是同一种节目形态的两种不同称谓而已。

独立说 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各自成为独立的节目类型,真实性是它们的生命。但是,专题片允许主观表现,纪录片则排斥主观、排斥造型。

从属说 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互为从属,尤其是纪录片,它是专题节目或专题栏目常用的形式。

畸变说 认为电视专题片是在中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怪胎,这种“画面加解说”的作品,本来就不应该存在。

针对人们认知的混乱情况,为了促进我国电视专题节目的理论研究,中央电视台研究室邀请全国电视界部分专题节目编导和学术界部分专家于1992年11月、1993年4月和11月分别在北京、浙江舟山和湖北宜昌,举行了三次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分类与界定的研讨活动。研讨得出结论,决定《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分类条目》不再使用专题片的名称,明确提出:纪录片是电视专题节目的一部分,被涵盖于其中的报道类,是报道类节目中的主要形式。至此,关于纪录片和专题片名称的争论便暂告结束。此后,电视专题片的说法渐渐淡出,而含电视纪录片的电视专题节目逐渐成为大家都接受并普遍使用的一种名称。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蓝本”写作

电视纪录片虽然不像电视连续剧一样需要在拍摄前写出具体到每个表情动作的详细剧本,但为了理清思路、保证拍摄的有序进行,也为了在开拍前征得播出机构或投资方的认可,创作者也需要在拍摄之前为自己的片子描画一个“蓝本”。

一、“蓝本”写作的内容

从目前的纪录片创作实践来看,这个“蓝本”主要包含选题报告、编导阐释和拍摄计划几个部分,这几部分之间呈循序渐进的态势,成为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但也有些纪录片并不进行全部环节的“蓝本”写作,而是视创作需要而定。值得注意的是,有极少数纪录片创作者完全忽视拍摄前的文本写作,既不做选题分析,也不写拍摄计划,更不用说调查笔录和导演阐释了,认为纪录片只需要扛着机器去现场“跟着感觉走”就行了,或者认为自己成竹在胸,不需要用文字方式明确思路和计划,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毕竟机会永远只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一)选题报告

有人曾说:“有一个好的选题,纪录片就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因此,纪录片创作者在选题这个环节上总是煞费苦心、踏破铁鞋。纪录片《船工》获得第十一届上海电视节纪录片评委会大奖,其创作者姚松平就曾在三峡周边的多个县市寻找题材,最终才确定以老船工谭邦武这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拍摄对象。而荣获第八届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的纪录片《他乡,故乡》的题材,则是编导偶然听说一位生活在蚌埠固镇县农村的上海女知青,灵感乍现,觉得一定有曲折的故事,于是凭着一种职业的敏感和执著,多番寻访,终于找到这位名叫罗新玮的女知青,从而发掘出一个充满情感力量的题材。

无论题材是踏破铁鞋终得之,还是妙手偶得之,一旦选择好纪录片拍摄的题材后,就应该立即对这个题材进行思考和分析,选题报告就是这种思考和分析的书面表述。写作选题报告主要是为了说明选择该题目的理由,并对纪录片的拍摄内容和预期效果进行简要介绍。

1.选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1)纪录片标题名称。纪录片拍摄的题材一旦确定,就需要进一步思考从什么角度来讲述事实、说明现象,反映怎样的主题。在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初步结论的同时,纪录片的标题就基本有了眉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时很多调查和思考都没有足够深入,所以选题报告所拟出的纪录片标题并不一定是最终纪录片成片的正式标题,有的选题报告中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列出副标题和备选标题。

(2)纪录片的传播渠道和对象。选题的优劣往往是相对的,对选题的最终评审权还把握在观众手中,不同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对象对选题会有不同的偏好和要求,因此,选题报告还应当明确纪录片传播的渠道和对象,以作为评估选题价值的前提。供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应在选题报告中明确计划播出的频道和栏目、播出时段、节目时长等。有的选题报告中还会单独列出收视对象和收视率预测。

(3)选择该题目的理由。这是选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从各个方面阐述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对其政治意义、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的阐释。同时择要说明拍摄该选题的可行性。

(4)拍摄对象情况简要介绍。作为拍摄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拍摄对象的情况应当在选题报告中进行简要说明。包括拍摄对象的职业、年龄等基本信息,尤其是拍摄对象所在地点、能接受拍摄的时间、本人及相关人员对拍摄的接受程度等也应当予以说明。

(5)简明的拍摄计划。简要说明拍摄计划,包括拍摄目的和预期目标,拍摄场地、路线、设备、人员、经费,拍摄制作周期,片子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和表现方法等。为了增强选题的吸引力,提高选题通过的可能性,还可以突出介绍片子创新点、特色,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背景。

(6)栏目制片人和主管领导的意见。最后当然不应当忘记选题报告的公文职能,为审核者留下签署意见的一栏。

2.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由以上这些选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选题报告是纪录片主创者向制片投资方或者影视机构上级领导申报选题的主要文件,既是一份申请经费和人员的申请书,也是一个关于题材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评估报告,还是创作人员关于该选题的最初艺术构想。因此,作为一个兼具公文和艺术创作蓝本双重性质的文本,选题报告的写作有其自身的一些基本要求。

(1)简明扼要。以最简明、最具说服力的语言进行阐述,从文本内容到文本格式,乃至段落的设置上,都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注意方便阅读,力求清晰明确。

(2)可操作。注重突出可操作性,增强报告的说服力。对于完成选题过程中的难点,要有理有据地详细论述。例如,投资较大的纪录片,应详细规划资金筹集方式和资金用途。

(3)有创新。对选题的创新点也应重点阐述,包括题材本身的新颖、表现方式的创新等。在保证简明清晰的前提下,选题报告的写作手法也可适当有一些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既能吸引眼球,又显示出创作团队对报告写作十分用心。

同类推荐
  • 演艺技巧100问

    演艺技巧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演艺技巧方向。
  • 安徒生童话下(校园读书活动推荐阅读精品)

    安徒生童话下(校园读书活动推荐阅读精品)

    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而童话寓言故事就是这些记忆中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天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善恶是非观念的种子。童话寓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以其丰富的想象、美丽的憧憬、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启迪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扉。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习惯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习惯故事

    《习惯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十年铸剑

    十年铸剑

    本书记录了作者创办上海建桥学院10年来的经验与收获,内容包括:理念引领,文化追求;办学之道,师生为本;改革为先,重在发展等。
  • 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本书把《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分别作了介绍,其中每篇开辟了“书海领航”、“内容梗概”、“精彩篇章推荐”等多个栏目,既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介绍,又有原著的内容简介,以及后世名家的精辟评论等等。力求使读者对原著本身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通过阅读该书,既能使读者迅速对文学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为有兴趣进一步研读原著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和向导。
热门推荐
  • 星际呆萌传

    星际呆萌传

    再见了,我亲爱的伙伴们。就算是我走到生命的尽头,你们还是没有归来。愿你们还记住相隔几亿光年的友谊。——罗锦阑现在重生是个趋势,诀别什么的不靠谱啊!论:天然属性少女如何带领小伙伴们独领风骚,冲破地球,祸害至星际!我宣布:以我为名,以地球为名,以新世纪为名,地球在今天加入星际联盟。此文有点热血有点小白有点吐槽有点强强联手,不喜勿入!本书书友群:298269642敲门砖书名或任意主角名
  • 剑·谍

    剑·谍

    1939年底,长沙会战后,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同时,汪精卫在上海加紧了伪国民政府的成立步伐,这使得星统在上海的锄奸行动更加频繁地展开……此时,汪精卫内阁的重臣秦文廉,为了完成汪精卫与日本秘密卖国协议的签署,使得汪精卫伪政府可以顺利成立来到上海。而在与日本人的纠缠中:日本大佐小泉发现方滔就是中国第一批派去德国培养的特工,普经淞沪会战中的劲敌。一个是中国最优秀的狙击手。一个是日本最优秀的狙击手,小泉与方滔的宿命对决如何收场?
  •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选取了历史人物经典的道德和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孔融尊长爱幼的美好品德,有范蠡功成身退的智慧,有曹刿退敌的远见卓识,有齐恒公用管仲的大度雅量,这些故事都被后世传为佳话,让人们拍手叫绝,这样精彩的故事,你不可以不知道。
  • 初雪到来.梅花初开

    初雪到来.梅花初开

    遇到错的人,终会分开遇到对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分开今年的初雪你还在,今年的梅花初开你还在明年的初雪你在哪?对不起,我们终究是错的人不好意思,你是我的人,永远都是我们会分开吗?我们是对的人
  • 第一把刀

    第一把刀

    第一把刀,是什么刀?这个世界,修神力,筑神位,展亘古化外,现今世红尘,精彩万分!——PS:求收藏,求推荐票,求宣传。——
  • 末日来临之死神

    末日来临之死神

    虚拟的网络世界放大了人类的欲望,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竟然引发了死神的不满,死神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应该走向终点,人类垂死挣扎……
  • 参天之道

    参天之道

    女娲补天,爆开的天之碎片衍化成为地球,在回归混沌天时,地球被污秽转化成为末世,周冲穿越重生,成为人参。才发现真实的世界不只有神仙鬼怪,还有天之碎片内含的幻想世界。
  •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莎士比亚说: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于是我从恋爱到结婚,历时三个月,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围城,成为闪婚一族。正当我磨拳嚯嚯准备进行那啥洞房花烛夜时,结果悲催了......新郎喝趴下了,徒留我一个人大眼瞪小眼,这要如何将甩毛巾事业进行?呜呼哀哉也。万幸长夜漫漫,一场蛋糕大战后......将洞房顺利完成。可是夜半宁静时,我发现又悲催了,因为我亲爱的老公忧郁了,犯愁了,想女人了......终于认清,前辈们用血的教训在告诉我们:闪婚要不得!
  • 恶魔校草不能惹

    恶魔校草不能惹

    “秋安好!你在干嘛!”被他吵了一脸,秋安好缓缓睁开眼睛。“啊----!”他怎么会躺在他的胸前睡得那么香!这下完了,她看向凌空净,默默说了句“对不起。”面前,某人一脸黑线。
  • 全职高手之只若初见

    全职高手之只若初见

    “嘿,朋友,你听说过真正的神枪么?”......如果有那么一天:当君莫笑手中的千机伞成为传说;当沐雨孤烟再也没办法勇往直前;当夜雨声烦的冰雨再也无法挥动;当一枪穿云的荒火碎霜不再上膛;当一叶知秋不载如当年意气风发;当岁月冲淡了他们那顶荣耀王冕;当荣耀最终黯淡退出了世界舞台······你、还会高喊出那句荣耀不败么?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下一个十年,你们是否还在!或许你没看过全职高手,所以你还不知道,一群人的信仰叫荣耀,一群人的努力只为冠军。而这一切的开始······只源于两个天才少年的相遇!(部分介绍感谢好友繁花血景【25111*****】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