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2500000025

第25章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5)

二、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一)铺陈与提炼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基于画面,又高于画面,它绝不是对画面内容的简单重复。写作解说词的时候,应该围绕着画面,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发掘。基于画面信息横向展开来对事实进行叙述,我们姑且称之为“铺陈法”;而沿纵向提升,阐发意义、营造意境,这样写作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我们称其为“提炼法”。

1.铺陈法

所谓铺陈法,是指电视纪录片解说词要配合画面铺陈开来写,充分发挥叙事功能。

(1)铺陈的两个层面

在“叙述”这个环节上,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要将有必要向观众解释说明的内容铺陈开来,叙述清楚,以补充画面之不足。

这种补充有事实性的说明。如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雕塑家刘焕章》用一句解说词介绍了主人公身份 “他姓刘,名焕章,今年已经52岁了,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副研究员”。 这些说明,既要“贴”画面,又要避免与画面重复。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解说词也可以与画面信息重复,这时往往能产生一种强调的效果。例如纪录片《交换伤病俘》中,有一组画面是我方被俘的伤病员从美军的汽车里一个一个被抬下来的镜头。解说:“抬下来的,抬下来的,还是抬下来的!”对细节的强调中又饱含着情感。

对画面的补充也有知识性的解释,如解释背景,概念等。《清宫秘档》里如此描述慈禧西逃后回京路上做寿的情景:“文武百官从各地来祝寿,连演数天戏,光是宴会的桌椅、餐具和茶具等花了三万多两白银;在山西、陕西正值百年不遇的旱灾,赤地千里;江西大雨成灾,一片汪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不仅补充了做寿的一些细节,更通过对当时国情的背景介绍形式强烈对比。

(2)铺陈的两个维度

铺陈可以沿时间轴线展开,形成纵向铺陈,也可以沿空间轴线展开,形成横向铺陈。

山东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风范——天下第一藏》讲述了中国近代大收藏家张伯驹的故事,其中一段解说就从纵横两个维度展开陈述:这里是位于北京城西的承泽园,张伯驹的旧宅。

承泽园作为圆明园附属园林,近三百年来,先后有几位清朝的亲王在此居住,在最后卖给北京大学之前,承泽园的主人就是张伯驹。呈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仅仅是它面积的四分之一,事实上,像这样的豪华宅第,在张家的鼎盛时期还不止一处。

承泽园是一个清幽去处,张伯驹平时不问俗事,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学问。有时候,文化界的朋友悄然而来,来了,也无非是相互研习书画、谈论词曲。

有人曾经描写他所见到的张伯驹,说这位大公子: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这段解说词对宅子背景的交待,既从纵向延展到“近三百年来”的所有权更替,又从横向说明了宅子的大小。且由地及人,描摹了宅院当时的主人——张伯驹。语言优美简洁,表意清晰,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使张伯驹先生的“真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2.提炼法

所谓提炼法,是指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既要配合画面写,也要写出画外之意,达到提炼内容、开掘思想、升华主题的目的,发挥解说词的“表达”功能。

事、理、情是纪录片的三个重要因素。“‘事’是片子所反映的对象、表达的客体,它常常叙说的是一个或一段故事,反映的是故事里活生生的人;‘理’是故事中所蕴涵的思想和哲理,它往往需要提炼和升华;‘情’是作者在叙事和说理中的情感体验和抒发,它最终是通过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完成的。”“理”和“情”都需要解说词从具体的人与事中提炼出来。如此“提起来写”,便可在叙述的基础上反映出一种感悟,在“以事信人”的基础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1)“理”的提炼

解说词的高度概括能力使它在说理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重对纪录片主题的开掘、思想的升华。用来说理的解说词,应高度概括,要言不烦;也要因事说理,不能空发议论。

例如,《西藏的诱惑》中讲到不幸翻车遇难的作家龚巧明时,有这样一句解说:“你去了,带着你生前最喜欢的一段格言:‘生命的方式只有两种,腐烂或是燃烧’”,将深刻的关于人生的哲思用十五个字的解说予以精辟概括。这样“讲理”,触及心灵,言语虽不多,却回味深长。

(2)“情”的升华

解说词还可以在画面基础上进行情感升华。抒发情感的解说词,可以调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学色彩。但也不能脱离画面、脱离事实。如纪录片《云下边的山》中有这样一段感情炽烈的解说:“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位先行者——他出生在广东香山;他年少时就读于夏威夷檀香山;他的衣冠珍藏在北京西山;它的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他姓孙,名叫中山。他的生生死死都离不开这个‘山’。是啊!他就是一座大大的山;他就是一座高高的山;他也是一座渴望见到太阳,然而始终未能见到太阳的山……”在对内容进行巧妙串联的同时,表达出强烈的崇敬之情。情感缘事而发,有落点,才显出“真情实感”。

当然,一篇纪录片解说词如果通篇都是“铺开写”,平铺直叙,这样的节目只能算是长新闻,不能称其为纪录片;如果通篇都“提起来写”,围绕理性思考组织素材而不注重叙事,这样的节目只能说是新闻评论,也不能称其为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溶事、理、情于一炉,解说词既要“铺开写”,又要“提起来写”,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体,与画面、解说实现“无缝链接”。

(二)散布式与连贯式

电视纪录片经常将解说词和当事人采访同期声穿插起来,有时甚至细致到一句解说一句当事人同期声采访的穿插,这种情况下,解说词是一句句或者小段小段不能连贯的话,就会呈现出一种“散乱”的状态,我们不妨称之为“散布式”解说。但另一些纪录片的解说词又是大段连贯的文字,有的纪录片的解说词甚至就是一篇一气呵成的美文,我们姑且称之为“连贯式”解说。

纪录片解说词是否连贯,主要根据纪录片主题表达的需要,以及其他画面、声音素材的质与量来决定。从风格上看, “散布式”解说词常见于纪实风格的纪录片;“段落式”解说词常见于写意风格的纪录片。从题材上看,强调说理的政论片、难于理解的科教片、缺乏表现材料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等,常用“段落式”写作;而社会生活题材的纪录片则常用“散布式”写作。

1.“散布式”解说

解说词作为电视纪录片听觉语言的组成部分,除了要与视觉语言配合,更要与其他听觉语言协调。正因为要给同期声“让位”,纪录片解说词才会不连贯。因此,进行“散布式”写作,特别强调与同期声的协调。解说词与同期声或承接、或递进、或并列、或对比,关系应十分“亲密”。从语言风格上来看,“散布式”解说词语句上应力求精练、质朴、简约。例如:[解说]在三峡,像谭邦武老人这样高龄的老船工屈指可数了。作为三峡历史的见证者,经常有人来拜访他。老人最喜欢带他们到对岸的纤夫古道上走走,讲讲船工纤夫过去的生活。

(同期声) 这个纤痕勒了千百年才摩擦(出来的)。这两个口子、这个是大纤绳勒了的,这个粗的(纤绳);上面是细点的(勒了的),船小些。你看,几十条索一起在这里,恶狠狠地往前奔,就勒了这个深的槽子。

[解说]八百里峡江,九滩十三峡,凶滩恶水是出了名的。自从江上有了船,岸边就有了拉纤的人。长年累月,用竹篾编成的纤绳在石头上磨出了一道道纤痕。

解说词与同期声紧密承接,既形象又简洁。将两种不同的声音穿插结合起来叙事的方式,灵活而不沉闷,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同。

2.“连贯式”解说

进行“连贯式”写作,则更强调解说词本身的连贯性、流畅性,相应的,对语言的美感也要求更高。例如:《西藏的诱惑》的开篇语就如诗一般:像旭日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那样不可遏止。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来说,像蓝天诱惑雄鹰,像山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巨大,那样难以摆脱。

“连贯式”解说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开头、结尾和主体通常一应俱全,往往更讲求解说词本身的谋篇布局。解说词开头的写法主要有开门见山式、由远及近式、寓意式、强调式、介绍式等,结尾的写法有总结式、提出问题式、寓意式、意犹未尽式等,如纪录片《龙脊》的结尾:“农历八月,龙脊上的十几所学校都开了学。潘能高家田里的稻子也灌满了浆。用不了多久,就是龙脊收获的季节。”用一句话阐发出田间水稻的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出对希望工程救助下的孩子们寄予的希望,既充满寓意,又回味悠长。

(三)自述与他述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采用第三人称。不同人称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方式,使用第三人称解说,能以全知的视角进行全方位叙述,有利于客观展现事件全貌。

第一人称叙述有较强的主观性,但能带来亲切感和真实感,近年来纪录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比例大大增加了。例如,《俺爹俺娘》中,全部解说采用“爹娘”的儿子——摄影家焦波的口吻写作;纪录片《高三》中以一名高三毕业班学生的日记作为画外音,直接起到解说作用;而《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系列片中,作为片子主要部分的作家口述,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完成了对城市的个人化叙述。

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自述”与第三人称的“他述”,在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中并非“排他性”的存在,它们有时也同时出现在一篇解说词中。

(四)序列与并列

解说词层次的安排主要有两种思路——并列与序列。

所谓序列,即前后文之间按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连接。以时间为线索,强调因果关系的解说词更具故事性。在强调故事化表述的今天,序列式解说词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纪录片在解说词写作时都特意加入一条时间线索。

所谓并列,即解说词的各层次间并无明显时间或因果关系,是围绕同一主题的素材的并列。由于纪录片的素材往往都是片断性的,情节不连贯,戏剧冲突不明显、不集中。并列式的解说尽管戏剧性较弱,但更符合纪录片这一片种的特性和拍摄方式,因此得到普遍的应用。

序列与并列常同时出现在一篇解说词中。有时,纪录片在整体架构上有一个时间线索,但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却采用“同题集中”的并列手法。有的纪录片总体上用几个典型事例的并置,但在每一个事例的叙述中却按照时间顺序或因果关系来展开。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固然有一定技巧、规律可循,但要真正写出好的纪录片解说词,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需要良好的文学、历史基础,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创作经验,更需要作为纪录片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良知。

思考题:

1.电视纪录片拍摄提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电视纪录片“蓝本”写作的特点与方式有哪些?

3.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有哪些特点?

4.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有哪些写作技巧?

同类推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

    歙砚,全称歙州砚,因产自古代歙州而得名。其石质结构为板页岩层状,石品众多,质地细腻。其中石色大多为黑色,还有少量的黄褐色等;其石品有金晕类、金星类、还有眉纹类、罗纹类、鱼子类和彩带等多种,如要细分,则又可细分出数十种石品。如金星类就可分为雨点金星、雨丝金星、粟米金星、谷粒金星、绿豆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等等。以之为砚,不但砚体多布有眉纹、金星、罗纹等各种石品纹理,极为美观,而且石质细润,抚之犹如孩儿面、美人肤,手感滑嫩,易于下墨,且发墨如油,养毫利笔,故而历代文人多有赞誉。柳若芍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叙述了歙砚历史发展轨迹、文化渊源、雕刻技艺、古砚的收藏与保养,以及四大名砚。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就是其中一册。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十五少年漂流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十五少年漂流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三本主义

    三本主义

    本书探讨三本主义引领中国式管理,对于解决中国企业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时,采取的策略和手段都一一做了细致深入的论述。
  • 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编织人际交往纽带

    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编织人际交往纽带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 叶梦剑

    叶梦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夜梦见一颗白珠现世,浮尸千万里。夜梦见一位女仙下凡,与男子打闹。夜梦见一位帝王被刺,平静的脸庞。夜梦见一位婴儿出生……于是故事从此开始……(注:三易其名,夜梦见,白珠记,叶梦剑,我要写的是什么?我要写的从来的都是这新生的婴儿的故事。)
  • 天天向上

    天天向上

    中篇官场小说全集,收录了王跃文、肖仁福、许开祯、唐达天、洪放等几位国内一线官场作家的最新作品。本小说集所选作品均为最新作品,乃这些名家为出本合集特意写的新作品。
  • 六域演义

    六域演义

    天地玄黄,界分六域,岁月复始,浩劫轮回。遭受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下轻生的秦巢,重生到了武道仙修的世界。统兵征战,以武入道,正魔较量,六域浩劫,爱恨情仇,谱写一生盖世传奇!
  •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想给孩子最多最好的爱,一样的希望孩子快乐、成才,可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困惑甚至寒心的是,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排斥、厌恨他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中呈现了很多出现各种常见问题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对症下药纠正或培养孩子的案例。从中我们会听到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对我太好,不要给我太多,不要为我做太多;爸爸妈妈,请你们试着有时候懒一点、坏一点、狠一点,不要宠坏我、骄纵我,也许这样,我会成长得更好,好吗?
  • 读历史学谋略

    读历史学谋略

    本书对中国谋略家传统进行了最彻底的整理:从先秦到明清,从吕不韦到李鸿章,都有详述。将中国谋略家的发家学、旺家学提炼为“智学”,将老板与谋略家共进之道命名为“智者七道”。
  • 夜间扫街的孩子(李心田儿童小说选)

    夜间扫街的孩子(李心田儿童小说选)

    沙,沙,沙!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扫街。夜色还未褪尽,路灯发射着寂寞的、带着些凉意的光,马路上投着那孩子的移动着的影子。那孩子光着头,蓬乱的头发因纠结而竖立着,脸是瘦削的,浓眉下有两只微陷的却是很有神的眼睛。虽然他已经十四岁了,但个子不高。他的两臂很有力,扫起地来也非常认真,一片落叶,一块碎纸,他都不遗漏。他的扫帚从马路上掠过之后,那街道便显得特别光洁。当黎明到来,第一辆汽车驶过街道时,当那些上早班的工人,骑着自行车奔向工厂时,除掉感到早晨的空气新鲜之外,这光洁的马路也会使他们有清新之感。
  • 弃爱新娘:落娶

    弃爱新娘:落娶

    【蓬莱岛】作品:哼哼,爷就是那么有本事,逛过妓院,去过鸭店,男女通吃,再来个地狱式折磨,哈哈,那该多好啊。本爷当过女王殿下,迷过帝王、整过妃子。拥有着上千男妃,天天与美男美女做伴,吃喝赌嫖通通试过样样精!
  • 剑有殇

    剑有殇

    一本让你读后有感悟的小说。借剑之殇,写人之殇。
  • 冰之公主殿下的梦之缘

    冰之公主殿下的梦之缘

    她,原为六大家族中皇甫家的小姐,可是却因为儿时的一场阴谋,她成为了英国女王的女儿,她能回到她原本的家吗?
  • 重生摇滚之王

    重生摇滚之王

    1965年是摇滚史上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鲍勃迪伦在新港音乐节上开启了民谣摇滚时代;披头士发行了革命性的专辑《橡胶灵魂》;滚石乐队发布了历史上排名第二的单曲《(ICan‘tGetNo)Satisfaction》,当然更重要的是加里欧德曼开始走上摇滚之路——BBC纪录片《摇滚七纪》。猫王给了摇滚乐存在的理由,披头士使摇滚乐风靡天下,鲍勃·迪伦赐予摇滚乐灵魂,而加里欧德曼则让摇滚乐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时代周刊》这是一个重生者从1965年的美国开始走上摇滚之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