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2800000034

第34章 伯明翰学派抵抗性解读的受众研究(5)

在这种生活方式下,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似乎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这就是狂欢节特殊的存在性质。巴赫金认为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节日就是罗马的农神节。

狂欢节上最主要的仪式就是给狂欢国王加冕和脱冕。这一仪式通过不同的形式,出现在狂欢节的庆典活动中。在节庆活动中,接受加冕的人不是国王,而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或小丑。他们身穿帝王的服装,头戴帝王的冠冕,手持象征帝王权力的宝物,完成加冕仪式。在随后的脱冕仪式中,人们脱掉他们身上的帝王服装,摘掉他们头上的冠冕,夺走他们手中的权力象征物。此外,他们还被讥笑、殴打。狂欢节中还有各种礼仪,如换装礼节、交换礼品等。狂欢节中的礼仪形式被巴赫金常用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场景。

从上面对狂欢节仪式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狂欢节体现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颠覆性和平等性。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在所有的官方节日和宗教节日中,都不能偏离社会的和宗教的等级秩序,不能脱离日常生活的轨迹。相反,这些节日只能将现有制度“神圣化、合法化、固定化”:

官方节日有时甚至违背节日的观念,肯定整个现有的世界秩序,即现有的等级、现有的宗教、政治和道德价值、规范、禁令的固定性、不变性和永恒性。与官方节日和宗教节日完全不同的是,狂欢节暂时取消了一切等级制度中的阶级、宗教区分,取消了一切等级关系,颠覆了现有社会的等级制度,暂时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局面。在狂欢节的仪式上,人们之间不论等级、财产、地位、宗教、年龄,都可以自由地交谈、自由地表演、自由地狂欢,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

人回归到了自身,并在人们之中感觉到自己是人。人类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性,不只是想象或抽象思考的对象,而是为现实所实现,并在活生生的感性物质的接触中体验到的。乌托邦理想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在这种绝无仅有的狂欢节世界感受中暂时融为一体。因此,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常规的生活,是“翻了个儿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这就是狂欢节的颠覆性和平等性。巴赫金用了三个词语用来表示这种平等性:“亲昵”、“俯就”和“粗鄙”。

狂欢节取消了一切禁令,包括等级制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畏惧、恭敬、仰慕等社会现象。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人们之间“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这种新型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姿态的亲昵、语言的亲昵。人与人之间的亲昵颠覆了一切社会等级和宗教关系,颠覆了一切权力关系和金钱关系。

与亲昵相连接的另一种关系,巴赫金用了“俯就”一词来表示。在狂欢仪式上,被等级世界隔离的一切关系又开始互相接触,互相联合。

“狂欢式使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接近起来,团结起来,定下婚约,结成一体。”巴赫金用“粗鄙”一词来表示狂欢式的冒渎不敬和污言秽语:在狂欢节中,一切神圣的文字成为被模仿、被讥讽的对象,圣贤箴言失去了市场,代之而起的是“粗鄙”的语言和行为。

这个全民参与的狂欢活动的核心,代表着一种精神:“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狂欢仪式的颠覆性象征着破坏一切等级观念,更新一切旧有习惯。死亡和消逝意味着新生和重现。

这种双重本质是狂欢式的基本思想。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对菲斯克快感理论和受众理论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菲斯克认为,“电视最赤裸裸地为观众提供了狂欢节冒犯式的身体快感”,并用狂欢理论来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摔跤节目,从而指出了观众获得快感的方式。

综上所述,福柯论述了权力的广泛性、长久性和下层性,德赛都探讨了对权力的抵制方法和抵制策略,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狂欢节的仪式和狂欢式的生活出发,论述了对特权进行颠覆的方式。这些权力理论都从不同程度上对菲斯克权力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权力的平民性、下层性、颠覆性等特征都体现在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和受众理论中,特别是菲斯克关于大众文化的创造以及受众抵抗性和颠覆性的论述中。

第五节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评价与思考

菲斯克的受众理论一经提出,迅速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本节在国内外学者的评价中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归纳和梳理,从中探讨菲斯克受众理论的建设性和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予以讨论。

一、国外学者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质疑

在国外学者当中,吉姆·麦克桂根(Jim Mc Guigan)堪称对菲斯克理论提出质疑的代表人物。麦克桂根称菲斯克是一个“不加批判的文化民粹主义”和“新修正主义”的典型代表。

在有关电视“文化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论述中,菲斯克将两者完全区分开来,认为“文化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文化产品在金融经济中的运行需要的是它的标准化和同质化,而在文化经济中的运行需要的是产品的多样化和异质化。

麦克桂根认为电视理论应该同时从经济和符号两个层面上分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多元互动,同时关注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和影响受众解读的各种社会因素。麦克桂根批评菲斯克的两种经济理论只不过是“在其最差状况时的简单转换”:

菲斯克只是导出了大众文化批评在其最差状况时的简单转换,因而使电视研究只是成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多多少少地专注于“通俗读物”,受到无明显保留的欢迎,而从不去想通俗读物会带来“进步”之外的其他作用的可能。在菲斯克关于电视制度的论述中,没有论及广播的公共服务和自由市场原则之间的联系,麦克桂根认为这是一种对电视理解和批评的“令人悲痛的疏漏”。随后,麦克桂根指出,尽管菲斯克没有论及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运行原则,但是,事实上,菲斯克所提到的“符号学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中“消费至上”的理念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尽管菲斯克所用了大量例证没有体现出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民主”的消费。例如,菲斯克提出,面对庞大的标准化的文化产品体系,受众作为消费者总是试图“逃避”和“抵制”文化产品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采用各种战术生产出自己的意义。麦克桂根批评菲斯克用大量的例证没有标明消费者的创造性,反而表达了消费者的负面形象:将较低的价格标签改换到价格较高的衣服上,然后出示给出纳员;先试穿夹克衫,然后趁人不注意悄悄溜走。这些形象没有证明作为意义生产者的受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表现出“狡猾的消费者”的形象。

麦克桂根认为在电视研究中,应该同时关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他批评菲斯克的电视研究缺少了社会背景研究、经济体制研究、生产制作研究等多种要素,而是将自己的研究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角落之中”。这个狭窄的角落就是“观众赋权、快乐和‘通俗辨别’的主题”。麦克桂根称之为英国文化民粹主义的最新轨线——“新修正主义”。最后,麦克桂根指出,菲斯克的这种不加批判的文化民粹主义造成了文化研究“无关价值”、文化研究“一无是处”的假象。

尼克·史蒂文森从正反两方面对菲斯克的受众研究给与了中肯的评价。他指出菲斯克提出了受众的解读过程是创造性的工作,还对弱者的规避性和抵抗性战术进行了肯定。同时,尼克·史蒂文森着重指出了菲斯克理论中的缺陷,并对此提出了质疑:

(1)史蒂文森认为菲斯克的理论对构建象征性接受的诸种机构不够注意。根据史蒂文森对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理解,受众可以不用区分阶级结构、经济状况、社会机构等,就可以象征性地创造“弱者之间的联盟”,从而与权力机构对抗。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受众接触文化产品的机会和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物质上的不平等必然造成文化接受机会和接受能力的不平等。这一观点对菲斯克快乐的、民主的受众观提出了质疑。

(2)菲斯克的论点否定了意识形态功能。菲斯克把大众文化解读为抵抗的场所,从而排斥了媒介意识形态功能的可能性。在史蒂文森看来,由于社会中存在着占主导地位的阶层,不可能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文化,那么,文化必然会携带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受众不可能对其完全置之不理。菲斯克过分强调了受众的抵抗情绪和抵制能力,因而忽视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批评大众文化。所以,史蒂文森认为菲斯克“只会重视较为狭窄的文化实践面”,而忽视了宏观的视角。

(3)菲斯克对通俗文本的观点没有包含对实际内容的任何具体考察。尽管菲斯克符号学的背景赋予他解读通俗文本的能力,然而菲斯克没有对通俗文本进行详细的、具体的分析,史蒂文森认为这会“危及他对通俗文化内容的更具印象主义的观点”,难免让人怀疑他对通俗文化及其受众解读理论的可靠性。

(4)菲斯克认为,权力集团的文化主要关注权力阶层的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而远离了普通群众的生活;因此,菲斯克提出增加政治上的通俗文本,以取代严肃性报刊。只有这样,受众才可以对各种政治事件发表不同的看法,形成一种“多元论和参与性的文化”。史蒂文森批评菲斯克的论点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在史蒂文森看来,在公共领域中确实存在着主导性的意识形态策略,使统治阶层的意识得到实现。但是,多元文化的形成更加依赖于一种民主的参与形式才能得到保障。在史蒂文森看来,民主和权力缺一不可。

(5)史蒂文森认为菲斯克总是以自己对通俗样式的体验来取代受众的解读。例如,菲斯克对麦当娜和通俗报刊的分析,并没有经过科学的、系统的调查或访谈,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进行想象式批评。

道格拉斯·凯尔纳、戈尔丁、默多克和尼古拉斯·加恩海姆等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菲斯克的媒介理论过于关注受众的创造性和抵抗性,而忽视了文本的生产研究和流通研究。他们认为,这样一种偏离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远离了文本生产、流通、消费这一过程的源头,从而降低了批判力度。

瑞典德隆大学传播学者彼得·达尔格伦对这些批评观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主要批评意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他有时过于夸大受众的解释自由以及媒介文本的多义性范围;第二,他过于强调对霸权的“反抗”,尽管对流行节目的不同解释在逻辑上也包含着霸权。例如,根据菲斯克的受众理论,受众变得“超级活跃”,“过度沉迷”于创造意义的娱乐之中。彼得·达尔格伦质疑在菲斯克的受众理论中受众对电视节目不同解读之间的差异有多大,解读中的差异能否造成社会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反抗。尽管他认为菲斯克的观点“有些过激”,但是,承认这种观点还是“有成效的”,现在看来“还有可取之处”,主要问题是“一个修正‘过激’的问题”。

二、国内学者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评价

与国外学者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评价相比,国内学者的态度要温和得多。大部分国内学者通过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介绍、梳理、分析以及与其他理论的比较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该理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肯定了该理论的价值。

中国学者陈龙从两个方面肯定了菲斯克对电视文化研究所做出的贡献:电视的功能观和受众的观念。他从四个方面阐释了菲斯克的“行吟诗人”电视功能观,并指出了电视和行吟诗人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

首先,行吟诗人和电视都从受众的文化需要出发,制造出“看似新鲜,实是司空见惯的货色”,以此建构社会的共识和普遍的观念。

其次,电视和行吟诗人都占据着时代文化的中心。由于电视语言的通俗化和行吟诗人语言的口语化,二者都发展成为通俗易懂的、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行吟诗人和电视所叙述的内容都与受众有关,因此都能牢牢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最后,行吟诗人和电视的功能都与神话的塑造有密切关系。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古典与现代(第一卷)

    古典与现代(第一卷)

    《古典与现代》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期盼,而真正的古典离我们实在太久远,几成绝响。离得远就更有拉近、打通的必要,尤其在喧嚣、嘈杂之时。人始终需要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灵性之所以日渐枯萎,是因为人们常常在忙碌中渐渐与自然隔绝。真正健全的读书人与天地契合,享受孤独,吸其精华,刨根究底。精神呼唤回归,让我们一起怀念那健康自然、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身心一体的生活。人类原本不分文武,原本文史哲一家,原本上下左右交融;心灵本该丰富多彩,本该兼容并蓄,像不同声部的大合唱,像美轮美奂的交响乐。
  •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

    蒙台梭利是幼儿教育史上一个影响很大的教育家,她在“儿童之家”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她的教育法。史称“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肌肉训练、感官训练、实际生活练习、初步知识教育在内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幼儿教育界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反映了新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教育观。
热门推荐
  • “草包”王妃

    “草包”王妃

    她明明记得自己被一辆破吉普撞飞,然,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赤条条地与一个同样赤条条的尖嘴猴腮的男人躺在床上。她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一群如狼似虎似地冲进来的穿着古代戏服的“演员”大喊着“捉奸在床”……什么?居然骂她是不知廉耻的草包王妃?什么?她的王爷夫君居然只是个十二岁的小正太?
  • 灵封—碎玉秋弦

    灵封—碎玉秋弦

    四国数万联军的阻击,他捏碎无数的人头,如玉的青衣染尽了滚烫的鲜血,看着那些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一个个倒下,他曾犹豫了,可是……总有一些事他必须去做,即使……已经知道了那只是一个错误。锦花楼上,他看着那个女子的背影,在她指尖下的音符里,又重新回想起那些已尘封许久的往事,淡淡的,他只是说了一句:“很好听。”小白会尽力为大家献上最好作品的。ps:说是武侠,其实是玄幻的本质,不过因为没办法选多个作品类型,就姑且为它披上另一个外衣吧!(抠鼻)
  • 渭城曲

    渭城曲

    那一年寒冬,是她与他的第一次遇见。她爱过一个人十三年,转眼却物是人非。她以为她的生命会在悲伤中慢慢流淌,却不料冬日里会带来一巨暖阳。悲伤离合,感春伤秋,多年的爱恨情仇。可是,即便如此,她也会永远记住那个冰冷的男孩,在那么一个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早一点,没有晚一点,恰好赶上了。我能遇见你,已经不可思议。”“全世界都会是你的,只有你,必须是我的。”
  • 少女杀手花纤..more

    少女杀手花纤..more

    一个月桂花永远飘零的国度。一个身世迷样的少女,站在美丽的落花下,身后张开巨大的黑色羽翼,眼神如水冰凉!当索玛城的平静生活掀起巨大波澜,黑暗的力量像破了个大洞汹涌而来一场追逐着另一场的暗杀,一团缠绕着另一团的谜……最终……繁华落尽是谁在时光的尽头哭泣或微笑?
  • 掌控乾坤:重生修罗女皇

    掌控乾坤:重生修罗女皇

    她是六道之首的修罗女皇,却没有想到,被信任之人陷害,跌落六道轮回,重生成为天朝哑巴公主。重生后的她,功力尽失,造就木灵体质,并只能重新修炼创生控命决!一个以杀戮为生的修罗,却只能修炼救死扶伤的功法,这简直让她有种自杀的冲动。不过,就算只能修炼救死扶伤功法那又如何?谁说救人的功法不能杀人?且看她如果逆境重生,重踏巅峰!
  • 刀锋之六合纵横

    刀锋之六合纵横

    一个略俗套的开头,主角被仇人误抓去做弟子。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没有逆天神器,像许多普通人一样奋斗,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
  • 小白探险记

    小白探险记

    一支由五名问题儿童组成的探险小队,他们的工作就是陪客户满世界探刨人家祖坟……排骨的口号:消灭不开心!
  • 凶诫

    凶诫

    人的恐惧来源心里的未知性,凶诫,必须紧记的诫言。她无端被卷入一桩一桩的惊悚事件里,没有终结的黑暗,无法救赎的灵魂,在一次次的历险中,她是否能逃出生天,洞悉凶诫背后的秘密?深夜时候,请小心比照自身,凶诫......
  • 妃比寻常:王爷请绕道

    妃比寻常:王爷请绕道

    沐六月,北幽沐候府三小姐名声狼藉,恶贯满盈,好色至极。人人嫌弃,处处避之。被人推下水后,再睁眼当时花痴的模样,已不见,她花痴是吗?她名声狼藉是吗?她不介意糟上加糟。从此沐六月决定,走遍天下的路,糟蹋尽天下的美男。却不料,某男搂住她盈盈一握的腰。桃花眼一挑“娘子,你来糟蹋我我就好了”
  • 《末日源代码》

    《末日源代码》

    西元2070年,莫斯科在“萨诺”生物的围攻下陷落,人类失去了地球地面上最后的一座有人居住点,而高级别的物种“萨诺”则代替人类完全统治了地球。仅剩下来的近一千万人类共同在南太平洋海拔2000至3000米的空中建立了自己的最后家园——芬尼克斯。以这个乌托邦为据点人类不断地同萨诺争夺着日益渐少的生存空间。形式日趋严峻,人类的彻底灭亡似乎成了时间问题。中国少年杨光在莫斯科战役中奇迹般的幸存下来,他来到了芬尼克斯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了芬尼克斯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自己和“萨诺”生物间某种特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