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5000000058

第58章 评论性报道(1)

本章要点

评论性报道的功能、意义及话语权设置

评论的不同类型、风格与功效

评论性报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评论是带有政论色彩的新闻体裁,主要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以及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历史事实的叙述、分析和评价,揭示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国际传播中的评论性报道,主要是要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体现中国对重大国内国际事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同时,评论性报道还需要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相适应,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做好话语权设置,并通过恰当的评论模式、类型和风格,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一节 加强评论性报道的必要性

一、加强评论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评论通常被认为是媒体展示个性、风格甚至是体现媒体价值和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上的重要媒体,像美国《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德国之声”等,无不以各种方式,通过评论性报道来表达特定组织、党派、利益集团以及整个国家的利益主张和权利主张。即便是一些小的媒体,也经常通过评论性报道,发出特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主张和权利主张。

中国国内媒体目前在报道上,评论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加强。除了传统的《人民日报》社论这样高屋建瓴、反映重大问题的评论作品,更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评论作品和栏目也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出现。像《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新华社的“新华时评”都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评论品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广电媒体现在也加强了评论性报道。而一些地方性媒体,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也都十分重视评论,并且开设了专门的评论版面。

重视评论报道,除媒体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快捷化,媒体想通过播发独家新闻或者是首发新闻来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已越来越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通过独特的视角或新颖的观点来强化媒体的竞争力,已日益被众多媒体选择和采用。而在这方面的竞争中,既能发出声音又能表达立场的评论无疑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加强评论是适应国际舆论激烈竞争的需要

今天,媒体的竞争已远远超出了国内的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传播中,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国际传播中的媒体竞争,其表现是多方面的。而在主权国家仍然存在的背景下,这种国际范围内的媒体竞争就不仅是发出媒体自身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要发出国家的声音。比如“美国之音”就一向重视评论性报道,向世界发出美国的声音。

因此,中国在国际传播中也应该通过加强评论性报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体现中国的利益主张和权利主张。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关联度和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多。很多情况下,中国已不得不从模糊的外交立场中走出来,加强向世界阐明自己在众多国内国际问题上的主张、立场、观点和态度。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在西藏问题上,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在中国向海外投资问题上,在中外贸易磨擦问题上,在武器扩散问题上,以及在关系中国重大利益的国际热点问题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话不得不说,并且还要努力从被动地说转变为主动地说。

中国现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际交往中,中国既要遵循国际惯例,也要努力改变国际惯例中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中国提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是主张要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现有秩序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当中国的国际交往由于受到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规则的影响而利益受损时,我们绝不能一味地忍气吞声,而是要坚定地在国际传播中表达中国的权利主张和利益主张。“韬光养晦”固然需要,不失时机地“有所作为”也必不可少。

中国已提出要建立与自身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体系。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评论,就是这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在国际传播战略上已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了主动报道及发出声音的重要性。而这样做,也有利于加强中国媒体在全球舆论竞争中的主动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和谐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二节 评论性报道与话语权设置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局部的纷争和冲突却时有发生,国际关系仍然错综复杂。各国除了积极利用政府外交维护国家利益外,也努力通过公共外交为本国内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国际传播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已越来越成为国家之间表达权利主张和利益主张的重要手段,国际舆论斗争也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

总体来说,国际舆论之争,实质上就是利益之争,其表现形式是话语权之争。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需要做好话语权设置。在国际舆论竞技场上,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国际传播的力量,就是需要通过话语权的设置来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家形象。而话语权设置的重要依据就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一、话语权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在国际传播中,评论性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体现中国在重大国内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和态度。而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需要和中国整体的发展战略相适应,需要和中国整体的外交政策相适应。

中国的国际传播,总体来说是为中国的外交战略服务的。因此,要在国际传播中做好评论性报道,掌握话语权,就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特定时期的外交政策。

围绕着和平共处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重点又有所不同。“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就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灵活奉行的两个外交策略。

(一)“韬光养晦”作为外交策略的提出

“韬光养晦”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和策略,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和制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处境十分孤立。随后,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从苏联阵营里独立出来的国家以及众多的东欧国家纷纷放弃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作为仅存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国家,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和冲击,在对外关系上何去何从,这不仅关系国家的发展,也关系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面对这一复杂的情况,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纵观全局,高瞻远瞩,果断地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二十八字外交应对方针。

在这个应对方针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核心的思想,而“韬光养晦”又是首要选项,这是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中国的国情国力相适应的。即使在今天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的情况下,“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仍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自“韬光养晦”外交策略提出并实践以来,这一策略为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外交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时间,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尽管“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在其实践过程中也曾遭遇一些误解,有的人认为是中国在外交上忍辱退让的表现,但是,如果放眼全局,着眼长远,就会看到,“韬光养晦”绝不是中国外交政策上一时的权宜之计,也绝不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而忽视眼前的利益,而是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出发,在外交上做出的智慧的选择。

总体来说,“韬光养晦”作为一种外交策略,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思想:

第一,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全力发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不主动设置批评议题,不对别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所谓的人权不良状况等进行干预和攻击,少管“闲事”。

第三,不干预别人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当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核心利益受到损害时,要坚决予以回击。

因此,“韬光养晦”是一种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它寻求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的平衡。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长远目标,有时候需要有选择地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不可因小失大。同时,对于一些有损中国利益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要善于审时度势,等待参与规则制定或改变的时机。而在一些事关中国国家安全以及主权、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则坚守原则,绝不让步。

(二)“有所作为”是中国发展的必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的科技、军事、文化、教育、体育等其他方面的力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伴随着这些变化,中国已越来越难以隐藏其巨大的身躯和影响力。当中国制造的产品布满世界各地的商场,当中国的旅游者、经商者、学生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当世界各地的人们以羡慕的、惊讶的、怀疑的、片面的甚至是误解的、敌意的眼光看待中国,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利益而仍有一些国家想方设法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围堵的时候,仅仅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已经显得力度不够了,很多时候,在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安全以及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时,中国都将不得不采取行动,外交策略也将不得不有所改变。

比如,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上,从“有所作为”的方面看,中国已不满足于只在境内解决问题,还要不断将触角延伸到境外,积极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打击分裂势力。对于台湾问题,中国也不局限于不放弃使用武力,对“台独”分子加以威慑,而且还将主动出击,对那些给“台独”分子以支持的外国势力进行有力的制衡。

而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的不断拓展,中国在全球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也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以往那些似乎与中国无关的事情,也将由于中国利益的广泛存在而变得关系密切了。比如,中国近些年来在非洲、拉美地区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因此,这些地区的安全状况和投资环境都不再与中国无关。而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水上航运是否安全等问题也变成了中国日益关切的事情。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就是中国为保障贸易安全而主动出击的一项重要行动。

此外,国际关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不仅要扮演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更要成为国际关系新规则的制定者和国际新秩序的缔造者。目前,中国已加入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国际组织。这些组织中的现有规则大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其中的许多规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铺路,是中国整体外交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韬光养晦”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同样,即使中国强大了,能“有所作为”了,也并不等于一味逞强,不再顾及“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

二、话语权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与中国国际传播整体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国际传播中的评论性报道也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树立国家形象服务的。因此,在国际传播的评论性报道中,特别是在话语权的设置上,一定要以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准则。因此,核心价值观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从事国际传播的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指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信奉的基本的价值理念。这一核心价值观包括宗教价值观和民主价值观两个方面。自由、平等、博爱是西方价值观最基本的体现,它的最高追求是自由,其立足点是人权。

自由、平等是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核心理念。1776年7月4日,北美原13个英属殖民地一致通过的《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是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同类推荐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 教学相长文丛-成长在三尺讲台上

    教学相长文丛-成长在三尺讲台上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

    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共8章,书中结合闽江学院图书馆运作的一些例子,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发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书籍采购管理、馆藏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和教育、合作和交流和防灾与危机管理。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全馆同事的不少启发和建议,也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高校的同行深入交流,参考、借鉴了国内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前辈和同行们的研究成果,查阅了大量的论文、专著,也引用了一些参考资料,限于篇幅,未一一注明,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 公共关系基础

    公共关系基础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理论历史只有一百余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传入我国。它首先以一种实践的形态被认识和应用,随之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逐步得到认可和发展。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主宰神封

    主宰神封

    一个乱世下出生的皇族后代,机缘之下获得来自伪仙界散修两大攻法。得知天外有天,破碎大陆不过渺小一角,爱人死后,他寻求复生之法,只为让爱人重生。哪怕天道不允,也要做,如果天要阻我,我便主天。
  • 西游的后现代生活

    西游的后现代生活

    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经成佛。本书借鉴西游原版人物性格,将时代延伸到社会日新月异,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广告公司作为载体,通俗易懂的故事作为吸引读者思考的一种方式,透视出现在职场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管理上的种种误区···一个是睿智而又成熟的领导者风范,一个是有勇无谋的广告界青年,一个是可爱且聪明的应届毕业生,一个是踏实又稳重的人力资源经理······四人经过介绍,面试,试用等个不尽相同的环节终于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其间引发的问题用故事来启发人们思考,作为一家公司应该怎样才能实现最人性化的管理?作为职场中的一员,应该怎样把握工作和生活的和谐?当人性的弱点暴露之时,又应该怎样合理的调节?相信本书会让正在迷茫的你恍然大悟!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九十年代的人一份期盼,八十年代的人一份思考,七十年代的人一份欢笑,六十年代的人一份回味···最后,再宣传一下~~~这是一本可以让你思考的故事锦集一本可以让你学习的智慧背囊一本可以让你深思的管理之道一本可以让所有的人值得一看的西游的后现代生活!
  • 新审判

    新审判

    四战之后的世界,变得和新世纪初毫无差距,除了残余的知识文学,人们甚至不清楚四战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四战就如同神秘的故事传说般,仅流传在世人的口中,为此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为了属于自己的谜题而在寻找着真相,在浅坟前许诺的男人,在研究上取得突破的博士,在奇案中苦恼的警探等,许多人都在寻找真相时却越陷越深,直到他们发现箭头都指向了错误的方向时,为时已晚。
  • 村孤

    村孤

    父亲遇车祸身亡,母亲受不了打击而发疯,最后含恨离世。三个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儿,一户好心的人家把他们收留,在以后未知的生活中,他们将何去何从呢?
  • 宠妃无良,娘子,床上谈

    宠妃无良,娘子,床上谈

    她的前世,因为他的一句话,她时刻保持着求生的本能,到头来,却因他而死。他,魔都帝君,杀伐果断,手段极其残忍,视女人如草芥,但却对她事事关心,受伤时,他小心翼翼为她疗伤,不容许别人碰一下。她战斗时,他在旁边攥紧了手观看全程,却不出手相助,因为他知道她要什么。明明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为儿时,他的一句话,长大之后,他们继续这他们的缘分。“娘子,为夫饿了”“娘子,时辰不早了,睡吧”“娘子,春宵一刻值千金”“娘子,.........”“夜翎,老娘要离家出走“
  • 萌宝来袭:辣妈快逃

    萌宝来袭:辣妈快逃

    没有人比她倒霉了,钱没讹到,反被眼前的男人吃干抹净!恶意整蛊他后,她逃之夭夭。而他却遭遇车祸,忘了这一夜缠绵。六年后,她带着萌宝归来,却再次遭到他的围追堵截。这个小辣椒般的女人,带着她致命的甜美,再次扰乱他心跳的频率!未婚妈妈,前男友……他通通不在意!其他男人,全部靠边闪。她,只能做他尚冰瞿的女人!
  • 精商运筹商海36计

    精商运筹商海36计

    合纵连横即内结外联。从“内”讲,积聚全部优势,攻其薄弱环节,从“外”讲,广结同道联盟,取其整体突破。这是战略决策之大手笔,也是商战经营之大谋划。
  • 穿越:凤火残妃

    穿越:凤火残妃

    一个睡眠中的穿越,成了王爷的下堂妻,已死姐姐的替代品,他不停地折磨她,只为报复。她终于在他把自己送与他国国主后坚定报仇的心,勾/引启国国君,魅惑执国国主,一路风光而归,却看到他与他的女儿在一起,她恨极,他要一统十国,那么,自己就先破了他廉国,让他俯在自己的脚下,俯首称臣!
  • 十四载

    十四载

    来时学子,满面秀气去时虎将,一身沧桑有人说,这是洒脱,有人说,这是无奈,可对杨铭来说,这就够了,十四载淤血,终将死敌驱逐。再无牵挂。这一次,我们讲一个无关政治,只有铁与血的抗战故事。
  • 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本书精心选编了近百个中外历史故事,从九个视角加以阐述:突围困境,扬起永不落的风帆;以德服人,做事先做人;志存高远,有梦就能圆;独辟蹊径,打破常规走向成功;巧舌之簧,四两可拨千斤;可方可圆,胸中自有乾坤;生存有道,掌控人生主动权;谋事有略,条条大路通罗马;当断必断,把握人生机遇。青少年是未来历史的开拓者,也是未来历史的创造者。我们从中外历史故事里总结一些做人做事的经验,并以其点拨开启青少年的思想和智慧,让他们从历史中得到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