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5900000013

第13章 传媒产品特性研究(2)

范围经济按照经济学原理,当共同生产和销售两个或更多相关产品比分别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更划算时,就出现了范围经济。也有学者定义其为“能够有效地从事更多元产品和大规模发行、广告和购买的大企业所生产的经济”。

IPTC是信息产品生产、传播的转化曲线,表示用给定媒介的所有投入所能够生产、传播的两种信息产品组合。在给定媒介投入的条件下,增加生产、传播一种信息产品必然要减少另一种信息产品的生产、传播,所以IPTC的点斜率为负。如果IPTC是一条直线,则表明由两个企业分别生产Q1、Q2成本相同,向外凸出的IPTC则表明存在范围经济,向内凹陷的IPTC则表示媒介存在范围不经济。以下有一个相关案例赵曙光、:

美国节目生产商实现范围经济的主要途径,一是在节目供应过程中实行窗口化策略,二是致力于打造成功的电视节目品牌。节目供应商可以把一级、二级、三级电视观众看成不同的窗口,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和窗口销售节目,同时还要安排出能够产生最佳回报的销售模式和顺序,最大限度地开放和利用节目,使其产品价值最大化。无论是国内发行还是海外销售,窗口化策略都可以广泛应用,打造成功的电视节目品牌的意义既在于利用名牌节目在不同的窗口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力和发行量,又在于通过利用成功节目的版权开发相关的附加商品,从附属市场中赚取利润。

3.媒介产品作为精神产品有强的外部性

公共产品属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虽说是传媒产品的特性,但都不为其所独有,而媒介产品作为精神产品这一属性却是其特有的。“精神产品”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理论。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人类社会的生产可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两大类。物质生产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它的产品即物质产品是有形的,会因被使用或消费而损耗或消失;精神生产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反映和互动过程,它的产品即精神产品不因人们的使用或消费而损耗或消失。内容产品就是通过精神生产而获得的精神产品。传媒业的内容产品是精神产品,它是“物化劳动形态”的精神产品,即“物质化”了。精神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其中意识形态属性是内容产品的本质属性,内容产品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阶级(或阶层)表达自身需求、好恶的手段。

正是因为传媒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决定它拥有强的外部性。按照经济学原理,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外部性按其影响的效果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那么传媒产品是如何实现它的外部性的呢?根据传播学原理,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四种功能。传媒产品不仅通过信息服务功能对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通过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功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较强的影响作用。

传媒产品负的外部性可以表现为其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研究显示,收看暴力电视节目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和校园暴力行为。儿童对暴力内容的接触是一种外部性。

媒体的管制者通常采取制定标准的办法来处理外部性。比如规定广播机构必须播出一定时段的新闻、纪录片、儿童节目和国内电视剧的内容,这可以看做是为了增加有外部收益的节目供给。另外,政府也因为媒体产品产生外部性的关系给媒体机构以财政补贴。

4.存在竞争性复制

《理解传媒经济》一书如此定义竞争性复制:电视广播公司之间的竞争会促使他们盲目模仿别的节目制作策略而生产出比在垄断下会出现的更多的千篇一律的节目。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自由竞争会扩大消费者可供选择商品的范围和品种。但是电视广播的竞争却提供了与此相反的例子。

利普西(Lipsey)举了一个广播听众的例子。在流行音乐听众与古典音乐听众中,前者占有大部分,于是广播电台为了争夺这大部分听众会生产出很多流行音乐节目,而只有在这些节目足够多时,广播电台才会考虑为古典音乐听众制作古典音乐节目。广播电台争相制作流行音乐节目的行为就可以称作竞争性复制。设想如果市场内只存在一家广播公司,那么它就可以分别为这两类观众制作节目了,也就不会存在竞争性复制。由此看来,瓜分具有大众兴趣的观众市场比迎合少数人的兴趣而疏远主流观众更有利可图。观众的兴趣越一致,竞争性复制的趋势就越强。在一个无管制的市场中,只有频道数量多到耗尽了竞争性复制可获得的利润,使制作非主流节目与制作主流节目的收益率一样时,才会有频道来迎合非主流观众的兴趣。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不可能实现完全垄断,媒介市场也是如此,那么竞争性复制在媒介市场中会一直存在。举一些例子: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火起来之后,几乎每个省级卫视都出现了类似的“明星+游戏”类的娱乐节目。而在中央台的《读书时间》因收视率过低停播之后,该台也再未出现类似的读书节目,因为喜欢看这类节目的观众仅占一小部分,满足他们还不如去满足更主流的电视观众。

竞争性复制使电视节目趋向千篇一律,但是也有可能提升某一类节目的制作水平。存在竞争性复制可以进一步证明电视是一种大众的娱乐方式,在那里容不下精英意识。

(二)广告资源

我们知道有不少报纸是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的,也有很多广播电视节目是为观众提供“无偿”收视的,由此看来,传媒产业并不是全部依赖内容产品获得回报,麦克卢汉就指出:传媒所获得的最大经济回报来自于“第二次售卖”——将凝聚在自己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其实更确切地说,出售的是受众的注意力。

广告资源的实质是注意力资源。

显而易见的是,传媒公司要获得受众的注意力最根本的是依赖其内容。这也是我在前文如此强调“内容”的原因之一;第二个获得受众注意力的途径就是广告,以广告来吸引眼球比用内容本身来得更直接和更刺激。在当下,广告已经越来越具有符号的属性,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为了广告而购买商品并非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消费者看似免费获得某种传媒产品,而实质上,消费者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即自己的注意力),这是一种隐性的收费。传媒公司拥有这种注意力,也使自己的某些“产品”(如报纸的版面或电视的时段)拥有市场价值。但是,传媒的市场价值并不仅仅决定于其所凝聚的人群数量,消费群体的“话语权”也十分重要。这是一个质的标准,如果一个传媒组织能够得到社会精英人群的推崇,那么这个传媒的市场价值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三、传媒产品在思想市场和经济市场上的关系

如前所言,传媒产品在两个市场即内容市场和广告市场上运行。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传媒产品的运行:从物质和精神的角度,我们可以视传媒产品在思想市场和经济市场两个市场上运行。

首先,既然把传媒业作为产业来发展,那么追求经济利益是其追求的一大目标,也是传媒组织生存的根本。现在国内媒体的发展状况也越来越朝这个方向发展。传媒组织越来越朝经济体的角色转变。我们从中央电视台每年一次的广告招标和湖南电视台《超级女声》带动的经济产业链条就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分析的,传媒产品作为精神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它可以直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大众传媒应该致力于对受众的精神世界产生正面影响。这就涉及到传媒产品的外部性问题,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近些年,随着政策的放开,传媒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越来越凸现,传媒业俨然成为朝阳产业。但是在传媒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相关从业人员对传媒产品外部性的忽视,既表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作品的艺术性和对受众的影响。当然作为大众传媒,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其传播多么“高雅”的文化,在当今时代,所谓“高雅”与“俚俗”之分不像其在大众传播时代之前那么明晰。但是大众媒体不能仅仅给观众带来廉价的娱乐,它至少要向观众传达“人文主义”的信息,作为媒体应该表现出对人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并致力于激发受众的思考。这样的媒体才能得到受众的关注和尊重。另外,虽然媒体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但是媒体从来都不是领导者,也不应当试图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媒体应当重视自己产品的外部性,但也不意味着要把自己变成意识形态的工具,媒体应该努力保持中立。

结论

传媒产品分为内容和广告(或称广告资源)两大类,它们在内容市场和广告市场上进行二次售卖。内容是传媒产品的主体,传媒产品作为内容产品具有如下性质:准公共产品、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并作为精神产品有强的外部性。广告资源随着内容产品的被消费而产生,它实质上是注意力资源。传媒产品在经济市场和思想市场上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皮卡德:《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吴克宇:《电视媒介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4年。

柯林·霍斯金斯、斯图亚特·麦克法蒂耶、亚当·费恩:《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辉峰:“传媒业的产品及特性分析”,《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6期。

丁晓正、胡正荣:“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新闻与传播》2005年第11期。

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传媒经济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现代传播》,2003年。

李海舰、原磊:“论无边界企业?”《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

常荔、邹珊刚:“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科研管理》,2002年。

同类推荐
  •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是作者积数十年民俗研究之经验,用现代人的感情、知识去阐述一个城区的风土人情,从生产生活、时令节庆、婚丧喜庆到工艺游娱等方面,顾盼有加。用散文的笔调,深入细致、多角度地展示了“南风北俗荟萃于鼓楼”的雅俗文化。《鼓楼风俗》结构缜密,选题精要,语言平实流畅,格调清明飘逸,厚情而多彩,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本文主要是对历史和当代的中国电影进行对比,反思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电影发展走势等。
  • 帝王陵寝古典园林(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帝王陵寝古典园林(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妙手回春术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妙手回春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异世校花玩转古代

    异世校花玩转古代

    什么?一颗流星撞过来她们就齐穿了?还一个貌美如仙一个丑陋不堪?都这种级别了还能成为情敌?要不要这么狗血啊,没有内力就是废物么?废物就废物吧,竟然还被天才看上了,天才说废物配天才刚刚好,这样生出来的孩子就正常了,正常么?恐怕会更变态吧。罢了罢了,反正现代她们已经玩腻了,探索探索这古代又何妨,也许会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呢!既来之则安之,就让在现代有着双重身份又是绝色校花的她们,用她们的智慧与绝技在顶着草包废物的称号下如何步步惊人,创造出属于她们的异世王国吧。
  • 再见了古惑仔

    再见了古惑仔

    1990年代的苏北小镇,一帮生猛少年受电影《古惑仔》的影响,拉帮结派、打架泡妞,后经世事沉浮、人生历练,成家立业、归入正途,告别了古惑仔的人生标签。二十年后,这些不惑之年的”老炮儿“们,虽然只用“年少轻狂”来回述自己的少年时代,却无法忘怀那个美丽如水的南方姑娘和桑阳镇最好的古惑仔、、、、、、
  • 星耀离殇:腹黑神尊绝色魔妃

    星耀离殇:腹黑神尊绝色魔妃

    本文正在大修中!主线已改!但在未改完之前勿进!!
  • 星空远行

    星空远行

    2058年,噩梦之年,鼎盛一时的临梦忽然销声匿迹,而所有超级源能者似乎也在同时消失不见。后世再无超级源能者诞生。百年后的今天,封印所有超级源能者的葬眠之地濒临瓦解,而守护葬眠之地百年之久的庞家也将面临巨大的风云变换。而即将回归的临梦之人,又会将面临混乱世界带向一个怎么样的境地?是平静?还是更加混乱?而身为所有超级源能者敌视的庞家后人,庞神秀又将在这个世界如何活下去?
  •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包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 斌语晴天

    斌语晴天

    本书是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小说,情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情感就构不成人生。而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人生的动力和精神支柱,面对生活,面对艰难困苦,不同的人,不同的抉择,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为了爱情的信仰,不顾人生的造物弄人,不怕生活制造的每一个难题,善良而倔强的做着爱的信徒,最终的结局会是如何?她会有什么样的归宿,,,,,,本故事的主人公叫罗心语,男主角叫雷斌,本书所有人名都是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傲世玄门

    傲世玄门

    华夏国最强单兵实验失败,千易魂游九霄,重生天外。
  • 腹黑总裁纯纯爱

    腹黑总裁纯纯爱

    路骏麒对苏小鹿一见钟情,随即在校园里展开了一场“有预谋”的追爱。苏小鹿经历了种种磨难,路骏麒却突然人间蒸发...几年后一个从美国回来的路御寒,对苏小鹿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一场错综复杂的豪门爱恨情仇即将上演...
  • 异海

    异海

    一场没有硝烟的别样战争,在一片有别于三维空间的异海展开。知晓全部秘密的美国人、以卧底身份参与其中的中国人、后来居上的苏联人、先下手为强的德国人,他们都明白:谁控制了异海的陆地,谁就能重建一个世界秩序。谁拥有神秘的怀表,谁就能在不同空间任意穿越,经历不同人生,体验不同时空。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复存在,究竟谁能在异海争得生存空间?如果有诺亚方舟,到底哪些国家能够获得珍贵的船票?
  • 七年之阳

    七年之阳

    当所有美好随着时间慢慢被风干在记忆里,我们的将来便成了错过。